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大全(17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进行教学。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支持。通过阅读以下教案范例,可以开拓我们的教学视野,拓宽我们的教学思维。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一1、能将自己的大胆想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1、深色星空背景图,准备粘贴用的大月亮一个。 2、油画棒、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一、说说月亮像什么。 二、教师将大月亮粘贴到背景图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 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像,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时间。 说完小羊的想法后,教师停止讲述,请幼儿来想像: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做的呢? 在幼儿各抒己见后,教师告诉幼儿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小兔希望月亮还是月亮,他要坐飞船到月亮上拜访他的兔子兄弟! 二、画画奇特的月亮。 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里会有些什么呢?大胆地把它画出来吧! 幼儿想像月亮上的奇特事物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把自己画的讲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二一、讨论: 1、旅游节的花车巡游时的花车是怎样的? 2、与我们平时看见的车辆有什么不同? 二、我们来做个花车设计师,设计一辆美丽的花车。 三、讨论:可以设计怎样的花车? 四、幼儿设计草图。 1、提示幼儿花车的设计不一定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车辆。 五、讲评。 我们是小小设计师:介绍自己设计的“花车”。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三
上周小朋友拿来一本关于海洋的书,班里的孩子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总是聚在一起讨论海底有什么东西,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为了让孩子们对海洋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加幼儿的常识知识,我对"海洋"这个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本次活动是一节美工综合课,在幼儿已基本认识海洋的基础上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二海底世界 1.感受缤纷绚丽的海底世界,萌发对海底世界的探究兴趣。 2.积极观察联想,大胆的表现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 3.尝试用油画棒和水粉笔进行油水分离画的美术活动,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1. 大排笔、蓝色颜料、油画棒,大张画纸、桌布、围裙、袖套2. 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海底世界ppt。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见过海底世界吗?在海底世界里有什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海底世界的图画,我们来看看海底世界里有些什么美丽的东西。"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猜测。 师:咦,海底的鱼都去哪里了呢? 。 1、出示水粉笔,教师用"魔术笔"沾上颜料,刷在画纸上。师:没关系,我这里有一只魔术笔,只要我把笔的毛在颜料里蘸一蘸,在盘子边上刮一刮,再在我的画上刷一刷,就能变出鱼来了。 2、讲解鱼的动态和外形特征。提问:"你们看看我变出了什么?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干什么?"小结:海底世界的鱼有的大有的小,有三角形的,有半圆形的,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的‘象香蕉形的,还有的是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它们不仅长的形状不一样,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 3、讲解油水脱离画的画法,提问:为什么魔术笔能变出鱼? 小结:先用油画棒在画纸上画出鱼,然后用水粉笔沾上颜料刷在画纸上,当颜料遇到油画棒画出的图案时,图案就能显现出来了,这种画法叫油水脱离画。 4、出示海底世界ppt,请幼儿观察海底世界各种鱼的形态和颜色。 "我海底世界的鱼是变出来了可是他们少了什么?我的笔魔力还不够,所以鱼的颜色没有变出来,真正海底世界的鱼儿是什么颜色的呢?海底世界除了鱼还有什么呢?它们长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1、提出操作要求。 (1)今天请每桌的小朋友合作画一幅海底世界,画的时候先商量一下你们要画什么海底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谁在画纸的哪里画,画面要怎么安排?最好大家画的都不一样,你们的海底世界就丰富了。画的时候请小朋友先用深蓝色的油画棒画出喜欢的鱼和水草,再用其他颜色的油画棒为它们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涂颜色时要用力些,要把整条鱼都穿上美丽的衣服,然后再用大排笔刷上颜料就可以了。 (2)在涂色的时候大排笔蘸好颜料后要在盘子边上刮一刮,不然颜料会滴的到处都是。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清洁,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2、幼儿分5组操作,每组幼儿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形态的鱼,并添画水草和泡泡。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四1、初步运用各种线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周围墙上贴蚂蚁的各种姿势图、晚会场景的课件一段、彩笔、背景音乐。 一、观看晚会盛况,感受线条的多样组合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的线条排列方法。 听,多美的音乐呀,那边在干什么呢?咱们去瞧瞧, 小结:同一种线条可以横排、竖排、斜排地放在一起,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几种线条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花纹会更加漂亮。 二、幼儿作业(为蚂蚁小姐化妆,尝试运用线条进行组合练习)。 1、大家正乐着呢,听,是谁在哭呀? 2、让我们仔细听听:“我是小蚂蚁,我长的黑黑的大家都嫌我丑,不让我参加这次舞会,可我很想参加,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我吧。”原来是蚂蚁小姐在哭,我们怎么帮你呢?“只要你们用线条把我装饰好就行” 3、让我们先来看看蚂蚁长什么样子。可以把蚂蚁画成各种动作。也可以帮它穿上衣服,装上你喜欢的发型,并在它的衣服上、身上运用线条进行装饰,要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以及多样组合。 三、讲评: 让我们评评谁是最好的化装师。 1、推销自己:让幼儿讲讲自己用了哪些线条。 2、评一评、比一比谁的蚂蚁小姐最漂亮。 四、延伸: 让幼儿跟着蚂蚁小姐去参加舞会以宣泄心中成功的喜悦。 蚂蚁小姐打扮好了可以去参加舞会了,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跳跳,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舞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五1、引导幼儿了解挖土机、压路车、垃圾车、洒水车等车辆的不同功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1、初步认识有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挖土机、垃圾车、洒水车等。 2、大马路背景图。挖土机、垃圾车、洒水车等车辆的图片。 3、纸、笔、剪刀。 4、音乐磁带《开车歌》,录音机。 1、出示“大马路背景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大马路上怎么样?(这条马路空空的,没有汽车)。 (3)嘟嘟嘟,什么汽车开来了?(教师出示洒水车)。 (4)你还见过大马路上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5)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设计意图:出示大马路背景图可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环节是帮幼儿巩固学过的知识,为下面设计新型汽车做铺垫。)。 2、设计新型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 (2)我们来举行一个汽车设计大赛,每人设计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你想造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4)请幼儿把设计好的汽车沿轮廓线剪下来。 4、幼儿欣赏新型汽车。 (1)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2)大马路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汽车,你想了解哪辆汽车?请该设计师介绍汽车的名称及功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5、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在画汽车之前,我带孩子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汽车,但是练习画汽车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汽车无论是小轿车还是大巴车,都只是在方块上涂色,轮子也很简单,没有体现老师表现细节的要求。经过反复的观察练习,我提高了要求,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汽车变得更加有用,孩子们讨论着,有的说让汽车潜到水底,有的说想要让汽车飞上天空,那怎样才能让汽车具备这些功能呢?于是孩子们有的说可以加翅膀,有的说可以加鱼鳍,有的说可以给汽车加上火箭引擎,拿到画纸,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画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我意识到孩子们的观察是很笼统的,表现力也相对欠缺,通过反复的练习后才能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六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活动准备: 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幼儿--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2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名片。 1提问:小朋友,平时,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我这里也有名片,还有两棵名片树呢!(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装饰方法)。 3小结: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都装饰得很漂亮。 三、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和设计名片的要素。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 2小结:名片有各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要求幼儿不忘名字、电话等设计要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幼儿设计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是否会使用模具剪各种形状的名片;装饰得是否漂亮。 五、相互交流。 1提问:你想把名片送给谁?为什么?(提醒幼儿可以把名片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 2幼儿,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名片。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名片的牵引下积极投入,积极配合,兴趣很高,达到了认知、动手操作、审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培养之目的,这说明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分散使之能够集中在了活动中;另外,在这次活动中,能够巧妙渗透美术基本技能,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制作出自己最满意的名片。但是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我准备的材料还不够丰富、合理,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文档为doc格式。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七活动目的: 1、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幼儿——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2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名片。 1提问:小朋友,平时,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我这里也有名片,还有两棵名片树呢!(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装饰方法)。 3小结: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都装饰得很漂亮。 三、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和设计名片的要素。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 2小结:名片有各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要求幼儿不忘名字、电话等设计要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幼儿设计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是否会使用模具剪各种形状的名片;装饰得是否漂亮。 五、相互交流。 1提问:你想把名片送给谁?为什么?(提醒幼儿可以把名片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 2幼儿,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名片。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名片的牵引下积极投入,积极配合,兴趣很高,达到了认知、动手操作、审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培养之目的,这说明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分散使之能够集中在了活动中;另外,在这次活动中,能够巧妙渗透美术基本技能,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制作出自己最满意的名片。但是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我准备的材料还不够丰富、合理,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八1、大胆设计各种服装体验设计服装的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服装。 3、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能大胆进行服装表演。 服装课件,准备剪刀、旧挂历、广告纸、塑料袋、固体胶等材料。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服装。 情景教学、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一、教师出示各行业服装,引发幼儿的兴趣。 二、播放各行各业人们工作的录像和工作照片。 如:迷彩服可以帮助陆军战士在丛林中躲藏;桔黄色的工作服使清洁工人在马路上很醒目,避免被车辆撞等。 三、幼儿选择材料设计服装。 组织幼儿互相讨论交流:你想设计什么样的工作服?这样的服装有什么好处?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四、幼儿作业。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 2、评价作品。 3、交代要求。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服装。 鼓励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服装展示出来,互相欣赏,选出比较好的作品。 以服装表演形式,比比看谁设计的服装最美,最有特色。评出“最佳设计奖”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九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上海旅游界的气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收集旅游节花车巡游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旅游节的花车巡游时的花车是怎样的? 2、与我们平时看见的车辆有什么不同? 二、我们来做个花车设计师,设计一辆美丽的花车。 三、讨论:可以设计怎样的花车? 四、幼儿设计草图。 1、提示幼儿花车的设计不一定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车辆。 五、讲评。 我们是小小设计师:介绍自己设计的“花车”。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1、根据自己意愿设计出夏天的服装。 2、知道服装与季节的关系。 3、在设计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1、重点:能大胆的想象夏天的服装。 2、难点:能将夏天的裙子或裤子裁剪出来。 1、夏天服装的ppt图片、视频《服装设计师》。 2、废旧报纸若干、剪刀、画笔、卡纸、皱纹纸、胶水。 3、适合于表演的音乐一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短片,想请小朋友们来和老师看一看。 观看vcd《服装设计师》中服装表演视频。 师: 1、这些人在做什么呀? 2、你觉得这些服装漂亮吗?你最喜欢那一套?为什么? 看到这些漂亮的服装,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季节穿的吗? 总结:夏天到了,天气变热了,所以人们都换了夏天的衣服。 1、师:夏天的服装是厚的吗?小朋友穿的多还是少? 师总结:夏天服装的特点:薄、少、短(将夏天和冬天的衣服进行对比)。 2、介绍自己服装的名称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穿的是什么?是短衣短裤,还是裙子? 总结:女孩子以裙子为主、男孩子以短袖短裤为主。 3、师:我们的裙子都有些什么款式的? (吊带的、有袖子的、抹胸的等)。 1、激发幼儿设计服装的愿望: 师: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别人设计的,我们自己动手来设计一套服装吧? 若果变成了服装设计师,你想把你穿的服装设计成什么样子?(请幼儿构想)。 2、分发材料工具,讲解使用规则。 3、幼儿动手设计服装: 师:我们的衣服是一面呢还是由两面拼接在一起组成的呢?应该先裁剪衣服的什么地方呢? 3、教师指导。 (1)教师重点协助能力差的幼儿。 (2)提醒能力强的幼儿还可装饰服装。 1、幼儿相互帮助穿好自己设计的服装。 2、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 活动在幼儿的欣赏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幼儿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在设计服装时,幼儿都欲欲而试,拿着报纸量体裁衣,经过一番努力,每个幼儿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报纸做成的服装(尽管有的还不像什么衣服,只是挖了个领子套在了身上),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这就是与成人评价标准的区别!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一1、运用绘画方法设计简单的服装,如:坎肩、裙子等。 2、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运用剪、粘、拼接等方法设计制作服装。 1、各种废旧材料如:报纸、挂历纸、包装袋、塑料袋等;剪子,胶水、双面胶、订书机;时装表演的录音磁带。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的服装,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7页。 3、教师事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服装样品2——3件。 4、时装表演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1、带幼儿进活动室。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带你们到这来干什么吗?老师要带你们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是什么演出等会小朋友看了就知道了。 2、看课件“儿童时装秀” 幼儿欣赏完教师提问: (1)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服装漂亮吗?颜色一样吗?(五颜六色、美丽大方)。 (2)教师:那小朋友你们看看你们穿的衣服颜色、款式、面料一样吗?(让幼儿相互摸一下服装手感)都什么感觉?(有的面料硬,有的软)。 (3)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衣服是谁设计的吗?幼儿:设计师。教师:对,这些衣服都好似设计师在图纸上一遍遍的.画,搭配颜色,画上漂亮的图案,觉得满意了,才把它送到服装厂做出来让人们穿,把人们打扮的更漂亮。 3、幼儿表演:环保时装秀(让幼儿穿着用各种材料做的衣服表演。)。 欣赏完进行提问: (1)孩子们刚才那些小朋友的表演精彩吗?那他们穿的衣服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挂历纸、报纸、扑克、光盘等)。 (2)教师:那你们家如果有这种废旧的材料你会怎么处理?这些废旧材料咱们每家都有,咱们小朋友有的会把它撕掉,扔掉,其实这些东西还是会有它的用处的,咱们小朋友以后一定好好把这些废旧材料保存下来,进行废物在利用。 (3)教师: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废旧材料,小朋友想不想也当一名设计师?(想)那咱们在设计服装时要先怎么样?幼儿自由说。教师小结:先进行测量,在绘图,然后再裁剪。 (4)幼儿自选材料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帮助。 4、幼儿制作完毕后,教师让幼儿介绍自己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什么样的衣服。 5、让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进行展示表演。(背景音乐)。 6、教师当小记者即兴采访: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什么心情? 小朋友: a: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我很高兴。 b、将来我也要当一名设计师,让人们穿上我设计的衣服。 c、我希望大家以后把永久的东西都保存好,把它们利用起来。 8、结束:教师:走,孩子们咱们到院子里老师去给你们拍照,把你们设计的衣服发布到网上去,让人们将来都穿上你们做的衣服好不好?(将幼儿带出活动室)。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二1、欣赏克里姆特作品《生命树》,感受不同曲线所带来的动感,探索运用不同曲线(螺旋线、波浪线等)表现舞动的树枝。 2、在欣赏的基础上,积累舞动的树的姿态表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表现这些舞动的树的典型特征。 3、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计划地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树,有画简单树的造型的经验;欣赏过各种线条,表达过每种线条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2、克里姆特的作品《生命树》。 3、黑色卡纸,水粉笔,水粉颜料(黄色、橙色、金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树的图片,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的树,你看到的树干、树枝分别是什么样的? 2、出示克里姆特的作品《生命树》,进行比较观察。 (1)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幼儿两两交流开表达曰已刚感受。 (2)幼儿表达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树枝。 师:原来,这些扭动的曲线会给人带来跳舞、运动的感觉。 (3)教师介绍画家创作背景。 3、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创作设想,尝试创作。 (1)通过教师启发式的问题,幼儿思考自己的创作设想。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4、幼儿欣赏作品,感受曲线表现的树枝所产生的舞动的感觉。 师:你是用什么线表现树枝的?哪棵树最像在跳舞? 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在幼儿学会运用多种曲线表现舞动树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重点欣赏舞动时树干弯曲的动态,并尝试用多种曲线表现树枝。 2、区角活动美术区:提供各种造型的树干底图,幼儿运用一些长短不一的毛线进行变形,创造性地粘贴树枝。 3、环境创设在班级布置一个以“树林”为背景的展示板,幼儿用曲线添画树枝。 【评析】。 该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曲线,通过想象表现出大树跳舞的姿态,体验不同曲线的质感。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集体或同伴互相欣赏作品,启发他们大胆表述或评价。如教师可以问:“你感觉这棵树在跳什么舞?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螺旋线的枝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幼儿会自主地根据自己画面中所运用的线条来大胆想象。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还可以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画面中舞动的树。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三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梅花的外形特征和色彩的丰富。 2、在“点”的基础上学习“点转”的技能,尝试运用点转法画梅花。 3、能综合运用各种色彩表现梅花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形态、颜色的梅花图片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提供不同底色的宣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你们去过梅花山吗?漫山遍野的梅花给你什么感觉?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梅花图片。 (1)欣赏、交流梅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梅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梅花有哪些颜色?是什么样子的?(五瓣,嗣起来像一个圆,中间有花蕊)。 师:梅花都开了吗?它们长在树的`什么地方? (2)欣赏、感受国画大师的梅花图。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国画大师画的梅花图,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美?(用色、布局、添画……)。 3、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梅花的画法,教师示范小结。 (1)师:梅花可以怎么画呢? (2)教师小结:用大白云点转画出花瓣,用小勾线笔浓墨丽花蕊。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欣赏,引导幼儿侧重从画面的色彩、造型以及细节添画等方面来评价。 来自 3xiaoniao.com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四1、尝试运用粗细不同的笔画鸟窝,引发幼儿线描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心、认真完成一件事。 活动准备。 1、小鸟破壳ppt。 2、范例、白纸、粗细笔、大树、黑板、胶水。 活动过程。 一、情节导入。 1、教师:鸟妈妈生了两个蛋宝宝,她和鸟爸爸都非常高兴。 2、出示图片:鸟窝。 教师:他俩看见树上的鸟窝,于是决定一起为两个鸟宝宝做一个更漂亮、更结实的新鸟窝。 二、观察示范。 1、画干草。 教师:鸟妈妈看见鸟窝里细细软软的是什么?(干草)。 鸟妈妈衔来许许多多的干草,把鸟蛋底下垫得厚厚的,好让鸟蛋暖暖和和地躺在上面。 2、画泥粒。 教师:鸟爸爸看见鸟窝里还有一点点的小颗粒,是什么呢?(泥土、沙子)。 于是鸟爸爸就去衔来一棵又一棵的碎泥粒,全铺在干草下面,好让鸟蛋睡得更舒服。 3、画围墙。 教师:可是,这样的鸟窝的鸟窝实在太不坚固了,只要风吹来,就会把干草吹起,把泥粒吹散,这可怎么办?(口水)鸟爸爸和鸟妈妈一起用自己的口水调和泥土,糊成一个十分坚固的围墙。 4、画树枝。 教师:然而它们还是不放心,在围墙的四周贴了许许多多小树枝。他们为什么要贴树枝呢? (更牢固;把蛋藏起来)谁来帮忙,让鸟窝更安全。 5、画树枝树干。 教师:鸟妈妈和鸟爸爸又开始讨论,该把鸟窝放在哪里呢? 鸟妈妈说:放在树枝上吧! 鸟爸爸说:不行不行!(树枝摇晃,蛋会被打碎)。 鸟爸爸继续说:树枝太细,它摇晃起来鸟蛋可要遭殃的,还是放在树干上吧! 鸟妈妈连忙说:不行不行!(树干太滑)。 教师:是啊,树干实在太滑,鸟窝怎么能稳稳当当地站在上面呢?他们绕着大树转了一圈,最后请求大树妈妈让他们把鸟窝造在树叉上。 大树妈妈伸出自己的手臂说:欢迎欢迎,欢迎住在我这里,我会用手臂紧紧地抱住鸟窝。 6、画树叶。 教师:为了给鸟宝宝挡风遮雨,还请叶子姑娘来为帮忙。就这样,鸟窝就安安稳稳地造在树上了。 三、引导创作。 还要多添点干草、泥土、树枝和树叶。你们一起来帮鸟爸爸和鸟妈妈的忙, 用足够的材料做一个最坚固的鸟窝给蛋宝宝好吗? 2、幼儿操作。 四、交流比较。 1、如果你是鸟爸爸或鸟妈妈,你会喜欢哪个鸟窝?为什么? (牢固,有很多干草、泥土、树枝和树叶,蛋宝宝在里面很安全)。 是啊,你们都很认真,每一根干草、每一粒泥土都很小心翼翼地放上去, 鸟妈妈和鸟爸爸这样可放心了,只等着鸟宝宝出生了。 2、观看图片:鸟的一家。 教师:真幸福啊,鸟的一家好幸福,你们幸福吗?都是你们细心的成果。 我们再去找找有没有鸟爸爸、鸟妈妈需要我们帮忙的吧?!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五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范例、课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蚂蚁资料。 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 教学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蚂蚁。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三、老师示范画蚂蚁。 四、布置幼儿作业,交待要求。 要求幼儿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五、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六、展示评价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六活动目标: 1、看懂图示,学习依据图示的步骤剪贴《阿福》。 2、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探究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3、初步了解民俗文化,萌发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阿福》。 2、背景音乐《采茶舞曲》。 3、剪贴画《阿福》步骤图。 4、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张长方形红彩纸、一张白色底板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范例剪贴画《阿福》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懂图示,鼓励发现,解决问题。 1、今天老师可要考考你们,我不教你们怎么做,但我带来了一张图,上面画有剪出”阿福“的步骤,你们一起来看看,我等会儿要请眼睛厉害的小朋友来告诉我图上一共有几个步骤,再想想有没有哪里看不懂的地方,如果有的话请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小结:掌握好步骤剪好以后,将阿福的身体和头粘贴好,阿福的眼睛就是衣服上剪下的纽扣,辫子是步骤二中剪下的两个角,嘴巴步骤一上剪下的小角,把这些都黏贴好,阿福就做好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祝福。 阿福是人们相互祝福时送的礼物,如果你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阿福送给亲人或者好朋友,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一定会觉得自己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今天我想把阿福送给小朋友,我画上许多棒棒糖,希望你们能像棒棒糖一样每天甜甜蜜蜜,快快乐乐!你想送给谁呢?画上什么能表达你的祝福?(幼儿个别回答)那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记住先剪再贴最后画四、播放《采茶舞曲》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讲述自己的祝福。 美术教师分享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心得篇十七1、通过自己的联想,感受画面构图意境的深远。 2、仔细观察作品,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奔马”的感受。 3、了解水墨画中的中锋和侧锋所画线条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徐悲鸿的自画像以及其他作品。 2、徐悲鸿的《奔马》图。 3、“赛马”的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赛马”的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有没有看过马奔跑时是什么样的? 2、出示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师幼共同欣赏。 (1)欣赏、感受马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形态。 师:画面上的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画家画了几匹马?这些马是怎么跑的?(幼儿模仿)马飞奔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模仿)。 (2)欣赏这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美。 (3)感受“奔马”的构图美。 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出示徐悲鸿自画像,简要介绍画家及他的作品。 师:这就是画这幅《奔马》的画家和他其它的一些作品。你喜欢他画的画吗?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他画过很多很多画,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著名的。 4、播放“赛马”音乐,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师幼共同收集一些马的装饰品,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马的不同造型。 2、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国画展示区,加深对国画这一绘画形式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