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模板14篇)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处理任务时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总结不应该简单复述已有的信息,而应该进行思考和概括。借鉴他人的总结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总结能力,发现新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一作者及工作单位黄敏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是很快。2.学生能够借助工具很好的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的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3.学生教难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教难把握。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4、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5、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讨论陶影的形象意义。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相应段落、语句: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二、学习品味写作特点:1、以小见大。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3、烘托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送票逃票投书报社矛盾解决。 四、布置作业: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刻不容缓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是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地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会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才会举步如飞。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2、谈谈你对以下两句的理解。 (1)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 (2)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3、文中有很多对爱进行诠释的比喻句,试从文中找出两句,并以爱为主题,仿写一个比喻句。 1、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如本堂课,抓住了重点段落(陶影的心理活动),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2、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二1.通过韵律游戏,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通过创编搭建不同房子的动作,进一步感受乐曲中跳跃顿挫的节奏。 3.主动参与创编游戏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三只小猪》乐曲磁带,小猪头饰、小猪尾巴。 2.各种小猪神态图片,贴有点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供幼儿游戏时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幼儿听音乐自然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三只小猪》。 1.老师: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捕捉幼儿在听音乐中的情绪表现,试问幼儿感受到的情绪。 2.老师:你听到了小猪在干什么? 三、观看情境表演。 教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进行表演,表现出小猪盖房子时的情形。 1.老师:小朋友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和幼儿一起讲出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4.师:我们表演的小猪盖房子和平时的盖房子有什么不一样?(是和着音乐来盖的。)。 四、尝试创编“盖房子”情景。 1.请幼儿创编盖稻草房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并注意体现出音乐的轻巧。 2.引导幼儿创编盖木头房子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和着节奏做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盖砖头房子的动作,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动作夸张升华,和着节奏做动作。 幼儿可用双手画圆的动作跟着节奏表现和泥的情景,当听到中间小猪的叫声时,可以做一些擦汗、蹭痒痒、休息的动作,也可让小猪们模仿抬水的动作,抬着和好的泥运到工地上准备盖房子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走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当听到结束时小猪的叫声时,小朋友们可以重复做擦汗、蹭痒痒的动作,还可以将砖头摆好,做出边用抹灰板抹灰边放上砖头的动作,在音乐中充分体会盖房子的乐趣。 五、表演游戏。 请幼儿戴上猪头饰、夹上尾巴,照着镜子,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小猪。 1.请小朋友们先做猪大哥在三角形场地上盖稻草房(跟着音乐将报纸撕条成捆,盖稻草房子)。音乐停后,大灰狼来了,将房子吹倒了,小朋友们跑到猪二哥的木棍房子里(圆形场地)。 2.再请小朋友们当猪二哥盖木房子(用报纸卷成筒状来盖木棍房子),要求小朋友在盖的时候动作上有些变化。音乐停后,大灰狼来了,将房子又推倒了,小猪们跑到猪小弟盖的砖头房子里(方形场地)。 3.师:猪大哥怕麻烦,不想用力气,所以盖了稻草房,结果他的稻草房被吹倒了。猪二哥也不想走太多的路去找更坚实的材料,他盖的木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我们现在要学猪小弟盖砖房子了,找砖头要用很大的力气,还要走很远的路,我们怕不怕辛苦啊?怎么盖砖房子才不能被大灰狼推倒呢?(砖头和砖头要紧紧地相连,小猪们用胳膊做砖头,胳膊拉得紧紧的,非常有力,这样大灰狼就不会推倒了。)。 听着音乐,猪小弟盖起了砖房子,砖房子很结实。大灰狼来了又是踢又是推,可是怎么也推不开,怎么也踢不倒,就灰溜溜地走了,小猪们开心极了。 4.活动结束:小猪们盖房子累了,我们休息吧。小猪们伴着舒缓的音乐渐渐睡去…。 【活动延伸】。 欣赏动画片:三只小猪。幼儿做自由表演。 【设计评析】。 1.《三只小猪》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三只小猪》的音乐给孩子们展现的就是故事的情节。音乐节奏鲜明,诙谐有趣,十分符合孩子们的欣赏口味。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情绪高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在盖房子的活动中,大家通过感受和游戏,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懒。 3.教师的投入在活动中十分重要,教师模仿小猪动作不能忸怩作态,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只小猪,和孩子们一样游戏,带动和感染孩子。 4.由于这一音乐活动是以比较开放的活动形式出现,很多时候是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现,所以教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要能跟得上孩子们的思路,并尽可能地走在孩子的前面,支持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幼儿做出来的动作,同时规范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节奏。 【资料链接】。 作品分析:《三只小猪》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管弦乐小曲,主题音乐鲜明,旋律轻巧欢快,音乐形象活泼可爱,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非常适合幼儿欣赏。顿挫跳跃的基本节奏贯穿全曲,诙谐形象的小猪叫声使整个乐曲生趣盎然。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三做游戏读生字:该、阶、石、刻、名、字、台。 二、新授: 1、描一描,写一写。 (该刻留画)让学生说说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点什么? 2、学生描写,教师巡视。 3、拼一拼,抄一抄。 这一部分有五组音节,注意整体认读音节的拼读,在抄写时注意各音节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 4、照样子说句子。 高兴快乐温暖 美丽珍贵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同意词练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出意思相近的词。 5、填一填。 ____________的桃花 ____________的桑叶 ____________的小草 ____________的纪念 ____________的柳枝 ____________的作业 做这部分的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填写。 6、比一比。 刻该作昨摘滴 让学生说说这六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道题由于平时上课有过这样的练习,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公园吗?你们都见过哪些小动物或植物?请同学说说。 二、看图请同学说说图上都画有什么? 1、分组讨论,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 2、分组讨论,根据图上的画面,请同学说说我们应该在木板上写句什么话? 3、教师点评。 4、放录音听故事《大皮鞋的故事》。 把故事《大皮鞋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古诗《鸟》 一、请同学背诵学过或会背的古诗。 二、出示投影仪看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大意。 1、听古诗《鸟》的录音。 2、看书让学生自己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小组讨论。 正音:群、性命、一般、劝、莫、巢中。 3、做游戏:用字拼古诗,看哪一个小组拼的快。 4、全班读古诗,注意有感情朗读。分组读,男、女生分读。 5、请同学背诵古诗。 6、出示投影片:他(搬)来一块石头。让学生猜猜这个字读什么?小组讨论。 7、教师讲评。 背诵古诗《鸟》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四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练习习作。 进行字词、句子的积累。 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观察词语的特点。 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类型积累。 根据不同的类型积累词语 初显身手。 小组合作玩游戏“传口令”。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依照规则重新做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感悟规则的好处。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事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分角色读对话。 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来自 3xiaoniao.com 交流笔记。 拓展练习。 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那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注意:(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习作要求】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的生活,选择以下一种情况写一写。 在规则面前,我……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玩法说明和游戏规则。 本单元的学习中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规则),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写规则。 指导构思,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全班讨论。 教师点评。 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学生开始习作。 修改习作。 誊抄习作。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五style="color:#125b86"> 教学要求: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 (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教学重点: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教学难点: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教学过程: 说话:学会做解释。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六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掌握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定好游戏的规则。 可以按照以下的形式。 二、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三、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四、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五、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底捞月语重心暖花开金石为。 官许愿难能可春白雪人才济征北战。 五湖四诛笔伐一步登津有味。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六、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课时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学习课文。 第1自然段。 齐读本段。 “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这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引起下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地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洁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 讲读第3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下面写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画出有关的词语。 …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画出来。 (3)讲读第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指名朗读本段。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这几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三、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四、金钥匙。 学生读一读文中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讨论交流怎样有效准确地查找资料。 五、自检。 回忆自己是如何做摘录笔记的。 针对“自检”中的栏目,对照一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说一说以后应该怎样做?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七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畅谈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方法。2、学习《谁的眼睛最好》,懂得眼睛的作用,体会到要珍惜、爱护眼睛。3、完成习作。教学重点: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教学难点: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学习《谁的眼睛最好》1、认真读短文,勾画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核对答案,分角色朗读。3、办一期有关眼睛的手抄报。三、初显身手1、调查周围能帮助盲人的设施。2、创设情景,感受眼睛的重要性。3、你此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四、金钥匙。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一、习作1、选题*眼镜的故事*的眼睛*怎样保护眼睛*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2、审题注意:1、体裁不限。2、无论选哪题都要做到表述清楚,内容具体。二、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习作把背景介绍清楚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你的习作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八教学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手”的成语。 2、实践初显身手,阅读〈〈手指〉〉,体会手指的用途。 3、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审题、会分析作文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交流你这一单元的摘录笔记。 3、指导学生在笔记中加入适当的插图。 二、读读成语。 1、观察一下成语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 3、选你理解的词语造句。 4、你还知道哪些带“手”字的成语。 三、初显身手。 1、分小组,选择一种有趣的游戏。 2、合作完成游戏,另选一个有条理地记录下游戏的过程。 3、组员共同思考,用简单的、准确的词语概括每一步。 第二课时。 一、学习金钥匙的内容。 1、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记下不懂得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这些都是做批注笔记。 2、回忆这一单元此方法的运用过程。 二、用批注的方法学习“手指” 1、读文,用批注的方法自学。 2、交流学习体会。 3、朗读好词佳句。 4、这篇短文让你懂得了什么? 三、排演课本剧。 要求:以短文为依据,进行再创造,形式不限。 五、收集更多有关手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审题。 *―――的手。 *想象作文:五指兄弟。 二、分析题目。 题目一: 1、可补的题目范围很多。 2、思路。 题目二: 想象兄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这件事让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 注意:想象要合理,要蕴涵一定的道理。 三、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的手。 选定题目――描述手的特点――选择事例加以说明――总结手的特点。 *想象作文:五指兄弟。 想象兄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这件事让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九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活页卡课件。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十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 2、围绕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 3、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4、学习“金钥匙”,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开卷有益”中的两篇文章。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中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观察书中的例子。 2、总结例子中的特点。 3、思考:为什么摘录中的句子加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你积累词句的途径是什么? 5、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显身手。 1、实践活动的步骤。 2、具体要求。 3、各项工作指导。 4、撰写纪念日实践活动的体会。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篇课文。 1、自读短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勾画出冼星海刻苦求学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交流体会。 4、教师点拨。(他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6、他是如何创作《风》的? 7、你想对他说什么? 二、学习《登上地球之巅》。 1、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你对它有了解吗? 2、读课文找出文中是怎样介绍它的? 3、读读能突出它特点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4、登山队员是靠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 三、金钥匙。 幻灯出示:习作可以当时修改,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可能会发现不少新问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冼星海和他的《风》。 自强、自立、自理、字律。 登上《地球之巅》。 不谓艰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十一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一)出示词语: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十二教学内容:语文天地里的g、h、i。 教学目的:能正确抄写带鼻韵母的词语音节;复习心字底和竖心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练习积累近义词并造句。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拼读音节。 2.注意:声调标在ng上。 3.抄写。 二.看一看,填一填。 心:(感)(愿)()()。 竖心旁:()()()()。 1.学生自己填写。 2.填写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思例字。 心 忄 三.读一读,选一个词造句。 马上连忙立刻赶快。 1.学生选一个词语造句。如:上课铃声响了,我立刻走进教室。 2.填空:上课铃声一响,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老师一进门,全班同学()站起来。跟老师互相问好,我们()坐下,开始了紧张愉快的学习。 3.总结:多处需要表示使用动作急迫时,可以使用近义词避免词汇贫乏。 四.课堂总结: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看一看,填一填。 心:(感)(愿)()()。 竖心旁:()()()()。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的j、k、l、m。 教学目的: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体会作者的感情;听故事《买火柴的小女孩》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口语交际《我很想有一个……》,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金钥匙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助词。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看谁写的多。 心: 竖心旁: 2.用“立刻”造句。 二。听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1.认真听故事。 2.简介安徒生: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 3.听了故事后,你想为买小火柴的小女孩做些什么? 三.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同学们都想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做点什么,下面我们看一看刘倩倩小同学他想做些什么?学生自读课文《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1.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后讨论:刘倩倩小朋友准备把蛋糕、棉衣、歌片送给谁? 四.口语交际。 1.小力很想有一个文具盒,但她的储蓄罐里钱不够。她该怎么做?请你帮她想想办法。 2.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在交流。 3.以《我很想有一个……》为题,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写下自己打算如何做。 五.初步了解助词。 读金钥匙的一段话,不认得字互教互认。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十三生1:丁丁已经先和刘星约好的,他应该去和刘星学骑车。 生2:可是丁丁的爷爷怎么办? 师:你想到了爷爷,是个能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生3:我觉得丁丁可以先给爷爷泡杯茶,打开电视让爷爷看,再和刘星学骑车。 师:你想的真周到。 生4:我觉得丁丁还可以拿块椅子请爷爷坐在操场上看他和刘星学骑车,说不定爷爷还会教他们呢。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啊! 生5:可如果爷爷不愿意呢?他从乡下特地来丁丁的家,我觉得丁丁应该留下来陪爷爷才对。 师:(笑而不答,用眼神征询学生的意见。)。 生6:那丁丁这样做不是对刘星不讲信用了吗? 生7:可以打个电话或者到他们约好的地点和刘星说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如果丁丁和刘星讲明原因,刘星还会认为丁丁不讲信用吗? 生1:我觉得应该不会了。刘星一定可以理解丁丁的。 师:老师很好奇,想知道如果你是丁丁,你们会选哪种做法?为什么? 生8:如果爷爷愿意的话,我会选生4的做法。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了。 生9:我会选生5的做法。先经过刘星的同意,再留下来陪爷爷。因为我爷爷很疼我,他很久没来我家了,如果他来我想和他聊天。 师:老师看得出来,不只你爷爷爱你,你也很爱你的爷爷。要是爷爷能听到你说的这些话,一定会很高兴的。 生9:(开心地笑了!)。 师:老师从大家的谈话中发现咱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懂事了,不但是讲信用的孩子,还能处处为他人着想,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真高兴呀!老师愿意夸夸你们。(老师说毕,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说:“老师喜欢你们!”)。 这下孩子们更乐了! 评析: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主旋律、重头戏。学生对话就是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人格互重的前提下,主动言说、质疑问难,消除了被动的‘答语和沉寂的“注意听”的现象,由此打破了传统的“传话”教学,真正便学生自身获得发展。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老师抛出一个学生们实际生活中常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各抒已见,不对学生施加或暗示个人见解,不以惟一标准答案禁锢学生。当学生之间的思想产生碰撞和冲突时,老师也显得从容不迫,或通过微笑和眼神与学生交流,或采用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在这样民主、广阔的空间里,学生尽情发挥,积极思维,自觉倾听,勇于质疑,敢于反驳,乐于补充,以互动为核心的对话教学突显其中。而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芒充分则彰显了引导对话对学生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天地篇十四1、读一读第一行词,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树字)。 2、读一读第二行词,这些词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有幸福这个词。)。 3、我们学的许多字都可以组成词,几个词一起可以组成句子。 1、读书上的句子。 2、出示句子: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1)说出横线上应填的内容。 (2)老师和同学怎么爱我,我又是怎么爱老师和同学的? 3、仿照前两组句子,说说后两组句子可以填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1、读词语。 2、树林是谁的家?(小鸟)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3、照样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4、全班交流。(答案可以多选。比如学校可以是我们的家,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家。)。 1、出示家,指名读。 2、你能用家组什么词?组得越多越好。 3、出示蜗牛图,把学生组的词尽可能写在蜗牛上。 1、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哥哥、妹妹等。 2、连线。 3、小组互相说,家里都有谁?每个人长什么样? 4、展示。 1、丁丁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2、出示小黑板。(题目)。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到前面说给大家听。 1、谈话导入。 3、指导朗读,采取各种形式读。 4、小结:你们喜欢丁丁吗?喜欢他什么?你想为小鸟做点什么? 1、老师带读词语。 2、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3、认识自己的爸爸的职业。 4、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劳动者,要为他们感到骄傲。 1、指导看图:丁丁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丁丁有话想和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范读)。 3、回家把丁丁说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和你一起读书,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