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初中法治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目标和策略,同时注重实施和评估效果。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发现共同的经验和问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教师的初中法治教学设计篇一根据《济源市教师工作坊研修计划(20xx-20xx)》的通知(济教师〔20xx〕68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实际情况,成立济水一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工作坊,活动方案如下: 思政课是一门灵魂课程,铸魂育人是它的使命。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要密切联系中小学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以事说理、以事喻理、以事彰理教学方法,即用事实来验证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实际生活,多做调查研究,多看电视,多读报纸杂志,多听广播,特别是电视中的新闻联播、经济信息、焦点访谈等专题节目,从中收集大量的政治、经济、哲学、人生、品德等方面非常好的事例,及时运用这些事例去辅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 通过以事说理、以事喻理、以事彰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xx济源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以常规课堂教学和集中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研修活动:理论研讨活动和专题研讨;。 研讨形式:集中研讨和微信研讨;。 活动形式:讲座、视频学习、理论研讨、学习反思。 每月第二周周四。 1.学习制度。 (1)学期初工作坊成员要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每次活动前提交个人研讨材料;活动后提交个人学习总结或反思;。 (3)通过看电视,读报纸杂志,听广播,收集事例,及时运用这些事例去辅助政治课教育教学,并把资料整理,上传公众号。 (4)活动以课例研究为研修形式,活动以同课异构、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 2.工作制度。 (1)按时参加工作坊的研修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4)工作坊要做好考勤记录;。 (5)工作坊成员各项材料必须按时上交,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3.考核制度。 (1)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研修活动,有事请假,不得无故旷会;。 (2)成员每个学期参加工作坊学习交流的‘次数不得少于4次。违反者自动退出。 (3)参加研修活动时不得迟到,迟到两次者自动退出;。 xx。 教师的初中法治教学设计篇二国家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自2025年秋季学期统一在全国一年级和七年级首先使用推广以来,我县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召开本次研修活动的目的是破解教师们心中的困惑,树立新的教材观,树立“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观念,充分拓展教材资源。 20xx年××月××日。 破解新教材使用中的困惑,树立新的教材观。 1、听课“品”新教材特质? (1)同课异构示范课:课题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执教老师(×××老师,×××老师)。 (2)听课专家从新教材观的角度点评示范课。 2、畅言“话”新教材疑惑。 参研教师,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教材编写、教师对教材使用的一些看法及遇到的教学疑难等问题畅所欲言。 3、交流“谈”新教材目标? 听课专家、教师针对参研教师提出的教学看法和教学疑惑进行全面诊断和交流。 4、指导“引”新教材方向。 专家就“如何树立新教材观”进行专题讲座。 5、反思“悟”新教材教学。 每位参研教师撰写一篇研修心得。 1、参研教师必须遵守活动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旷课。 2、以书面形式认真总结、整理新教材使用中的经验和困惑,用于讨论交流。 3、研修心得不得网上下载,字数不少于1000字。 4、遵守活动会场纪律。 教师的初中法治教学设计篇三400个同学中一定有两个同学生日相同么?(可以不同年)300个同学呢?也有人说可能50个同学中就有两个人生日相同,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大家交流一下。 (二)探究新知。 探索“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了证明上述说法正确与否,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请你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同伴交流。 师生活动:(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 (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两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为一次试验,重复尽可能多次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 (三)深化新知。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算,学生能够得出红球的概率约等于7,所以红球数量大概有7个,教师适时引导追问:那么概率和频率的异同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能够大致回答,教师给出专业结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定值,而事件发生的频率是波动的,与试验次数有关,当试验次数不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偏差甚至会很大,只有通过大量试验,当试验频率趋于稳定,才能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作业: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并且加以解决? 2.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教师的初中法治教学设计篇四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1课时。 2、我们有精神1课时。 3、我不拖拉1课时。 4、不做“小马虎”1课时。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1课时。 6、花儿草儿真美丽1课时。 7、可爱的动物1课时。 8、大自然,谢谢您1课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1课时。 10、家人的爱1课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1课时。 12、干点家务活1课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1课时。 14、请帮我一下吧1课时。 15、分享真快乐1课时。 16、大家一起来1课时。 教师的初中法治教学设计篇五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详见北京市教师资格网认定体检标准,网址: 3xiaoniao.com 《我的母亲》2课时。 《人琴俱亡》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教师巡视、指导同桌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背影》(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