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讲章分享5篇
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融合了慎终追远的庄重与春回大地的生机。对基督徒而言,此时深入探寻圣经教义,能为心灵带来独特滋养。若你正为准备清明节讲章而发愁,不知从何处着手阐释信仰与节日的关联,别焦虑!这里为你精心准备了 2025 年清明节讲章清明节讲章分享 5 篇,从圣经故事解读,到生活启示给予,全方位助力你在这一特殊时节传递神圣智慧 。 清明节讲章1从清明到复活 ——生命终了,仍然充满盼望! 国人期待生命终了能够去“天堂”,但为何面对死亡充满恐惧、禁忌呢?中国民俗看重清明扫墓,事实上,圣经也有在意祖坟维护的记载:「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王对我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不是别的,必是你心中愁烦。』于是我甚惧怕。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吗?』」(尼希米记二章1-3节),那么扫墓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盼望在哪里? 对故人感念亟欲表达心意 路加福音廿四章1节:「七日的头一日,黎明的时候,那些妇女带着所预备的香料来到坟墓前。」耶稣被钉S字J埋葬后,一群妇女前来为耶稣扫墓,他们带着香料、香膏前来膏抹耶稣的身体,要尽心意表达对耶稣的爱和感恩。尤其是对于抹大拉的马利亚而言,耶稣曾从她的身上赶出七个鬼,耶稣是她的救命恩人,因着耶稣,她的命运改变,生命不一样,重新带来盼望。 但如今,见到耶稣悲惨的死在S字J上,她的希望破灭了,我们可以知道她是何等的哀伤,以致安息日一过,「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就急着来到坟墓,要与耶稣在一起,表达对耶稣无限的思念,或许也期盼再从耶稣身上找到些许的盼望。只是她却找不到耶稣的身体,以致沮丧、绝望。 今天,中国百姓面对骨肉之亲的过世也如同抹大拉马利亚一样不舍、哀伤,我们都极力想为死者做些什么表达我们的心意,弥补生前的亏欠。民俗中的清明扫墓祭祖,就是典型对过世祖先感恩与怀念的仪式。 我们肯定藉祭祖追念的仪式表达与祖先连结、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凝聚宗亲的意义;然而,我们不要将焦点只放在死者会败坏的躯体,甚至将追思纪念的方式放在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死者需要吃喝玩乐,在世的亲人必须满足他们的需要,否则就会沦落成为孤魂饿鬼;这样的想法导致于原本很美好,表达对故人爱与感恩的思念仪式,变成被恐惧害怕辖制的亡灵崇拜,深信这绝对不是爱我们的祖先所乐见。 为何在逝者身上寻找盼望? 路加福音廿四章2-5节:「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滚开了,她们就进去,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正在猜疑之间,忽然有两个人站在旁边,衣服放光。妇女们惊怕,将脸伏地。那两个人就对她们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当抹大拉的马利亚带着无限的思念、哀伤前来扫墓,要在耶稣身上膏抹香料时,却发现耶稣的身体不见了。我们可以想象,抹大拉马利亚是何等的沮丧、绝望,并且恐惧害怕,向来所依靠、盼望的耶稣不仅惨死,现在连尸体也不见了,以致连表达爱的机会都没了,对耶稣若存有任何一丝丝的希望,当然也落空了。 我们可从抹大拉马利亚一连三次地向门徒、向天使甚至向复活的耶稣哭诉:「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因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便去取他。」(约翰福音廿章2、13、15节)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何等哀伤。此时,天使对她说了一句当头棒喝,令人深省的话:「为何在死人中找活人呢?」,意思是:「为何在已死的人身上找盼望呢?」 传统民间信仰的扫墓祭祖亦常有「在死者身上找盼望」的想法,人们普遍期待过世祖先庇佑子孙,期待祖坟的风水地理能庇荫子孙,然而真正保佑赐福子孙的并不是祖先或坟墓的风水地理,而是生命、祝福的源头天父上帝。 在埃及当宰相的约瑟临终前交代他兄弟:「约瑟对他弟兄们说:『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顾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约瑟叫以色列的子孙起誓说:『神必定看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搬上去。』」(创世记五十章24-25节)约瑟思念故乡,交代将他的遗骸要带回迦南地安葬,然而他不是说骨灰、祖坟会庇荫子孙,而是说「上帝必定看顾你们。」 祂不在这里,祂已经复活 路加福音廿四章6-9节:「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当记念他还在加利利的时候怎样告诉你们,说:『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S字J上,第三日复活。』」她们就想起耶稣的话来,便从坟墓那里回去,把这一切的事告诉十一个使徒和其余的人。」 天使向抹大拉马利亚说:「为何在死人中找活人呢?」我们的盼望不是在已死的人身上,那么我们的盼望在哪里,乃是「祂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的宣告。耶稣被钉S字J前曾对门徒说:「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约翰福音十六章21-22节),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如同生产的过程,但当生产过后,我们看到新生命的来到,就充满喜乐。 复活节传递生命盼望 基督徒很清楚知道,信主的人过世「他不在这里(墓园),已经复活了」他已回到生命的源头——阿爸父为他预备的天家。因着确知死者不在墓园,我们可以不受风水地理辖制而恐惧;因着确信死者已往生,且知道他往何处去,我们不再哀伤,反而充满盼望。而这一切盼望乃建立在耶稣「祂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的事实。 因着耶稣从死里复活带给我们复活的盼望,并应许我们: 1.为我们预备的住处 约翰福音十四章1-2节:「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2.带领我们的道路 约翰福音十四章3节:「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3.应许相信耶稣的人,将团圆在一起 约翰福音十四章3节:「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感谢上帝,让基督徒有清明节追思过往的祖先,紧接着又有复活节带给我们生命的盼望。耶稣复活,带给我们应许,满足人类对死后的期盼,使我们在生命终了,仍充满盼望。 清明节讲章2清明节:缺席的中国基督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以来,清明是中国人缅怀过世的故人的节庆。前两天,破天荒的接到父亲的电话,叫我尽量赶回家参加清明节。并且他特别的强调:“我们是基督徒,不会祭拜,但是去扫墓清理坟头还是合情合理的”。 对此我满口答应,因为我知道上帝正是借着我的祖先生养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参与清明节。对于还有许多家人并未信主的基督徒说来,清明节实在是一个让人担心害怕的日子。因为清明节必然会涉及到许多信仰的碰撞,基督徒此时到底该如何去应对呢? 信仰与民俗的冲突 不少基督徒并不打算在清明节的时候回家扫墓,有出于经济的考虑,也有出于信仰的考虑,因为清明节就意味着许多信仰的冲突。很多基督徒并不看重清明节,并且将清明节就直接当作鬼节一般,巴不得自己能够不过清明节更好。 有关这方面,在中国近代教会历史中,也产生过极大的冲突。清明节便意味着许多的祭拜活动,后人透过跪拜、烧香等方式来缅怀自己的先祖。而跪拜、与吃偶像之物却与圣经的教导直接冲突的,此时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呢? 回到清明节问题的根本,祭拜的方式从中国文化中看来就一定是对的吗?《中国基督教史纲》的作者王治心探讨祭祀中的跪拜议题,发现古代大师们的讲论亦不同于当今的祭拜之礼。即便孔子也不认为死人是有知觉的,所以祭拜死人是没有必要的。 正如孔子在《说苑》中回答子贡死人有知无知之问时说:“吾欲言有知,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祀也,赐欲知死人有知无知,死徐自知之,未为晚也。可见孔子本人对此也不知不晓。”[1]怪不得墨子批评孔子,无鬼而学祭礼。 基督徒固然要坚持圣经的立场,但是也需要很有智慧来回应祭祖的问题。早期天主教来华的时候,康熙皇帝对信仰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天主教对于祭孔和祭祖的回应太欠缺智慧,以至于康熙拒绝信仰,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信教。 其中最大的冲突便在于基督徒可以跪拜吗?这便是有名的“礼仪之争”。不少学者对此意见纷呈,以利玛窦为代表认为可以跪拜的宣教士意识到跪拜之于中国人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他们了解到中国人有时跪拜其实与信仰宗教其实没有关系,只是一种尊重。 而持否认态度的宣教士则认为(以龙华民为代表),圣经明令禁止:“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20:5)。今日大多教会都是持后者态度,笔者亦认同这立场,即便跪拜只是出于尊重也是不合乎圣经的(参斯3:2)。 圣经与清明的对话 鸦片战争时期时,由于外国宣教士试图以国际法(或不平等条约)来保护归信的中国基督徒,很多中国人便说“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时至今日,这种误会不是政zh i上的,而是发生在文化上的。因为中国基督徒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庆祝方式都唯恐避之不及。 即便福音入化已经两百多年了,基督信仰的处境化议题还是令人担忧。其中很大的冲突便是在清明节中,清明节除了有许多的祭祀之外,本身的关于孝道的话题是与圣经并不相悖的。 时至今日,更多人对于清明节的习俗是有样学样,并不知道清明节的意涵为何。我们可以先肯定清明节的初衷,就是为了缅怀先辈,这是值得肯定的。并且,清明节其实关乎孝的概念,这也是圣经所强调的: 1、孝敬的时间:孝敬不在死后,而在生前 关于清明节,其实与不信的家人有非常充分的探讨空间:就是我们以祭拜、烧香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表达孝敬的意思。真正的孝敬,不是在死后的殷勤,而是在先辈生前的时候用心对待。因为即便我们在其过世后,花钱大肆烧香烧蜡,先辈们也无从感受到我们的孝敬。 真正的孝敬不在于死后如何,而在于生前的陪伴与关怀。圣经中也强调要孝敬父母,并且孝敬父母甚至是十诫中的一戒:“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 所以,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冲突,不是因为不孝敬父母,而是如何孝敬父母。 2、孝敬的方法:孝敬不在金钱,乃在陪伴 其次是关于孝敬的方法,时至今日,在某些地方清明时节的祭祖仪式越演越烈,甚至有人购买最新版的纸质房屋、手机、跑车,甚至是美女,烧给过世的亲属。这种消费并不低,并且十分讲究排场。 如此便是因噎废食了。笔者甚至看到有些外邦人清明时节将鞭炮放满坟头,便以幽默的话对他们说:按以往的习俗,你的先祖被你吵得不得安宁啊!孝顺与否,不是出于排场,而是用心去陪伴他们。 如果生前不用心陪伴,死后却乐意孝敬,这才是最大的不孝敬啊! 转化清明节传福音 当我们了解到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如何转化清明节。清明节亦可成为一个传福音的好机会。清明节,作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家人难得的相聚,基督徒也可以借此认真的和家人述说基督徒信仰。 有些基督徒处理信仰的碰撞态度之果决是值得嘉许的,但是他们处理的方式实在是不敢认同。 面临到文化议题,我们切要小心一种分别为圣的自以为是的心态。有些基督徒完全否认清明节的这个节庆,并且公开和自己的家庭声明绝对不参与清明节任何的事情。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态,也会伤害未曾相信的家人的感情,甚至他们会误以为基督徒要了信仰就不要祖先了。 其实,我们要否认的不是清明节,而是要拒绝清明节中的偶像崇拜。所以,我们要谈论的是如何以合乎圣经的方式参与清明节。保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当他进入亚略巴古时看到未识之神的偶像,并没有奉基督的名直接将其砸烂,而是借用他们对未识之神的敬畏之心引向创造天地的主(徒17:22-35)。 保罗并非不处理偶像,而是认识到首先要处理人心中的偶像。有形的偶像最容易砸烂,但是思想上的偶像却最难移除。 笔者认为基督徒信主之后,不应该拒绝参与清明节,应该更加热心参与清明节。在许多教会中,献花与鞠躬是可被接受的(每个教会对此的立场不同)。 我们必然不应该参与偶像崇拜,但是,我们必须以热情的态度告知我们的家人,信仰使我们更注重自己的家庭关系,也包括孝敬自己的长辈。例如,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去清扫坟墓,并且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家庭的历史,这也是一个开启福音话题的美好机会。 当然,笔者也不排除很多基督徒面临到极大的阻拦,甚至家人的逼-/迫。愿神也赐予你们持久的忍耐和爱,来面对家人的误会,直到他们的心软化愿意了解福音。 由此可见,基督徒不仅需要有勇气来实践真理,也需要以智慧来与家人相处。我们切不可一味趾高气扬的拒绝,而是要以温柔来述说不参与偶像崇拜的理由。也为清明时节的中国基督徒祈祷,借此可以向家人见证基督的信仰。 [1]王治心着《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25.4,p9 清明节讲章3基督徒清明扫墓须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被认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其传统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面对这样的节日,每年总会有一些基督徒来问说:“基督徒可不可以过清明节?”作为一位牧者,我当然很能够理解提问者的矛盾,他们生怕自己随意或不经意间得罪神,或者因为不参加家族的扫墓活动而被视为异类。 一、基督徒清明扫墓的不同境遇 一般分为:一是传统基督徒,全家或整个家族都信主,所以没有清明扫墓的压力,只要稍微注意一些风俗与礼仪就好;二是青年或中年信主,家庭、家族里比较少信主的亲属,压力比较大,通常会纠结于怎样面对;三是与非基督徒结婚者,不管是姊妹或是弟兄,都会面对非基督徒姻亲祭祀方面的问题。 二、基督徒扫墓的基本原则 我们可以肯定,基督徒对于中国传统美德并不反对,也愿意在信仰许可的范围内去认同,但在面对一些违背信仰原则的事情,基督徒有必要清楚表明立场,免得给撒但留地步,甚至得罪神。因此,在基督徒中间有几个原则是必须遵守,也是有必要请非基督徒家人尊重的:第一、基督徒只拜独一真神,不向任何人、祖先牌位、先人墓碑、偶像、假神跪拜;第二、由于不跪拜而延伸出来的,基督徒不参与一些祭祀的活动,包括烧香、烧纸;第三、基督徒也不吃祭过的食品,包括祭祖、祭偶像之物。 三、如何面对扫墓一事的矛盾 特别是以上所提到除传统基督徒之外的两种情况,即青年或中年信主,而家庭、家族中大多数人不信主,以及与非基督徒结婚的弟兄或姊妹,在面对扫墓时,相对比较困难一些。在此,笔者提出几个注意事项,供参考。第一、与非基督徒结婚之前,即在谈婚论嫁之时,有必要先将这些问题提出,以免婚后造成矛盾;第二、面对未信主的家人,有必要在节期还未到之前,寻找适当的时机与家人有深入地交谈,寻求家人的理解和尊重;第三、若是面对冲突,基督徒有必要表明立场,找到家族中比较开明且德高望重的成员(特别是长辈)以寻求大家可以谅解的方案,比如:避开大家族上坟的高峰,单独去扫墓,以表思亲之情;第四、基督徒要以实际的行动来活出信仰的真谛,特别是对长辈的孝敬,成为美好的见证。 四、基督徒扫墓的注意事项 所有基督徒,凡是参加扫墓的,除了以上原则之外,还要留意以下几个事项:第一、以献花代替烧香、祭物;第二、以祈祷代替跪拜;第三、与家人、亲属诚恳交流,避免辩论,引来不必要的矛盾;第四、若是发生争论,谦和、示弱比好斗争胜更有效化解矛盾;第五、在墓地不燃放烟花爆竹,这也是文明扫墓的要求。 五、发展符合圣经的扫墓文化 基督教传入中国若从唐朝的景教开始,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若从马礼逊传入算,也已超过210年。基督教文化虽未完全被接纳,但她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基督徒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对于优良的传统美德自然也是积极继承与发扬的。传统清明节的精髓就是思亲与孝亲,与圣经的教导相符合。唯一的区别就是在礼仪上,基督徒不将已逝的先辈视为偶像,也不采用祭祀的方式。基督徒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特有的信仰表达,即:唱诗、祷告、圣经勉励。 清明节讲章4清明节:基督徒如何看待祭祖?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夹杂着许多令人惆怅的情怀。 清明节也是拷问孝道的日子。人们以祭奠等形式缅怀逝去的亲人。那么,如何看待清明节祭祖?圣经中对于孝道,又有哪些教导? 本期的真问真答,我们一起探讨清明节祭祖的相关话题。 两难之间的选择 众所周知,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节日。在中国,清明节如今已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会在这个假期中,用祭奠等形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 除了清明节,春节也有和祭奠相关的活动。在我国传统的春节风俗中,要求人们为自己的祖先烧香、烧纸、跪拜,以示孝心,求得祖先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平安、发达。 这些风俗的观念和仪式有违基督徒的信仰,是基督徒不可照作的。但如果不按风俗习惯祭拜祖先,又会受众人的指责,使基督徒陷入两难之间。 很多人对基督徒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我们是一群数典忘祖、不知饮水思源的人。但是人们若是看到圣经里耶稣的祖谱是如何详尽的被记录下来,就会了解以色列人跟中国人同样地重视家族、亲情之间的关系。 圣经中的孝道 更重要的是,圣经教导基督徒要孝敬父母。十诫里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12)基督徒是重视家庭伦理的,对于祖先也是抱着尊敬缅怀的态度。约瑟死前要子孙起誓,必要将他的骸骨带回他的本家示剑,这个誓约代代相传了400多年,最终被实现,这事是何等的感人! 一个基督徒应当在长辈们在世的时候,努力孝敬他们,因为这是圣经的教导。对于父母亲或者其他亲人长辈,无论他们是否赞成我们的信仰,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他们的孝顺和关怀。即使他们反对我们的信仰,我们仍然需要关爱他们。除了不断为他们祷告之外,还要照顾他们的生命需要,提供物质上的供应和爱心的帮助。 对于已故的先人,基督徒也可以表达敬重,只是方式方法不应是敬拜式的,而应该是纪念式的。基督徒相信,人死后不会变成神仙,也不会变成鬼怪,既不能降灾也不能赐福。在许多扫墓、追思的场合,我们可以因着先人对我们曾有的教导、养育之恩而感念、缅怀他们,可以追忆、鞠躬,甚至献上一束鲜花、点上一根蜡烛表示纪念。 但我们不会对逝者焚香烧纸、祭奠上供、跪拜叩头。这一点我们应该带着爱心温柔地向亲人解释,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谦卑的,尽量争取他们的理解,而不应该用自以为义、指责、挑衅的口吻跟亲人家人说话。 持守信仰的底线 在家人愿意接受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借着这件事情向他们介绍基督的信仰。 我们基督徒相信上帝只有一位,就是耶和华。因为十诫中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又说“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并说“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20:3-5) 所以,基督徒只敬拜上帝,而不敬拜任何偶像或者人。基督徒应该孝敬父母,我们也尊敬祖先,但我们不会祭拜祖先。我们相信的上帝是创造宇宙万物和人类的真神。若要真正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我们就应该归向上帝,敬拜真神。 清明节讲章5清明节讲章:基督徒如何过清明节? 经文:罗6:13 主耶稣藉着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6:13) 我们基督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献给神。什么是献给神? 献给神,就是把你的主权交给神,让神做你生命的主宰,驾驭你的人生,你当由主支配,凭主差遣,为主而活; 献给神,就是让圣灵的能力覆庇你,每一天都有力量去遵行神的旨意,过完全顺服的生活; 献给神,就是让神藉着你得荣耀,主的生命藉你表彰,主的大爱藉你宣扬,你为荣耀神而活。 我们应当凭着信心去宣告“我已经与基督同钉S字J,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14:8) 因此,在清明节期间,基督徒更要谨言慎行,清楚明白什么是荣耀神的事;知道、懂得什么是羞辱神的事。荣耀神的事我们去做;得罪神、羞辱神的事决不能做。 清明节,当我们的信仰和已经存在了很久的传统习俗、民间文化发生碰撞时,更需要我们做义的器具献给神,而不是做不义的器具献给罪。 其实,每当清明时节,基督徒如何祭祖就会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祭祖呢?怎样祭祖呢?这实在也是基督徒不可回避的事情! 1、基督徒可不可以祭祖? 答案是肯定的,基督徒绝对可以祭祖的,而且是一定要祭祖。这里我不想和那些不同意祭祖的人有过多的争论,我只举一处经文来解释。 在创49章写到,雅各临终嘱咐儿子说:“我将要归到我列祖那里,你们要将我葬在赫人以弗仑田间的洞里,与我祖我父在一处,就是在迦南地幔利前、麦比拉田间的洞。那洞和田是亚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仑买来为业,作坟地的。他们在那里葬了亚伯拉罕和他妻子撒拉,又在那里葬了以撒和他妻子利百加,我也在那里葬了利亚。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原是向赫人买的。雅各布嘱咐众子已毕,就把脚收在床上,气绝而死,归他列祖那里去了。”(创49:33)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雅各临终遗言嘱咐儿女们一定要“将我葬在赫人以弗仑田间的洞里,与我祖我父在一处,”(创49:29)这说明,雅各祖父亚伯拉罕的坟,父亲以撒的坟,一直都在,都非常完好,可见雅各一直都在用心看守、修理、打扫着先祖的墓地,而且要求后代子孙在自己死后也要这样做,像雅各一样看守好自己和先祖的坟地!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犹大国的王都是“葬在他祖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王上15章) 基督徒祭祖,就是要打扫、修理、看守好自己祖先的坟地、墓碑、墓园!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更是对先祖记念最好的表达方式! 我们国家更以法定的假期---清明节,鼓励国民这样去祭祖!而且对于那些“故意破坏、污损他人坟墓或者毁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刑法》更有【盗窃、侮辱尸体罪】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综上所述,基督徒是可以祭祖的,并且应该去祭祖的!“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 2、基督徒该怎样祭祖呢? 基督徒可以祭祖,但怎样祭祖却是值得注意,需要谨慎而行!有的甚至不可行的、是得罪神的、犯拜偶像之罪的,基督徒绝不可去做! 我们先看我们国家旧有的传统习俗是怎样祭祖的。他们会给逝去的人供上祖宗牌位,先人牌位,到了日期还要摆上饭食、上香、点蜡、烧纸、磕头,跪拜等等。 从宗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祭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行礼如仪:视为一种传统习俗,或遵照长辈意愿,或只是做而不问其原因,别人这样行我也这样做,不明其意。 (2)安抚亡灵: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变为鬼。鬼又有善恶之分,得后嗣供奉祭祀的就是善鬼;没有子孙祭拜的就是厉鬼。厉鬼常会迁回阳间索取食物,骚扰家人。“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为了安抚亡灵,于是有了坟前上饭食、上香、点蜡、烧纸、磕头,跪拜的行为。 (3)祈安求福:认为祖先的亡灵是神,是家族的守护神,有超自然的能力,能降福给后世子孙,能消灾解惑。 以上三种祭祖方式,都是和我们基督教信仰相违背的!这是封建迷信的做法!更是违背圣经的教导,犯了拜偶像之罪!得罪神的大恶!基督徒断不可如此行! (4)表达孝思:中国儒家思想讲的是“生之孝,死之祭。”重视祭祖!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这样的观念是和基督教的信仰是一致的!这样祭祖更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文明进步! 3、祭祖的现实意义 父母在世常孝敬,胜过死后空祭坟!曾子曰:“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杀牛去祭祀坟墓,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给他们杀鸡杀猪吃。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是孝敬父母要及时,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尽孝,父母去世后想尽孝也来不及了;二是行孝就要在父母活着时敬养,不要生而不养,死而厚葬。因此《圣经》教导“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3) 清明节,基督徒当祭祖,但绝不拜偶像。使徒保罗劝勉我们说“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林前10:14)“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林前10:20) 基督徒当看守好祖先的坟地、墓碑。到了清明节,去祖先墓地墓碑那里清理一下,拔去地上的杂草,清刷一下墓碑,再摆上些鲜花来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这是可以的,也是应该尽上的本分! 对于逝去的父母亲人,我们不要忘记他们!不要忘记他们给予的养育之恩、陪伴之情!不要忘记他们所做的美事!就像我们不能忘记耶稣,需要记念耶稣一样! 我们每逢领受圣餐都是记念主耶稣啊!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11:23-25)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我们不都是在记念耶稣吗! 耶稣也告诉我们当纪念人!伯大尼的马利亚用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膏主耶稣,耶稣喜悦她所行的,称赞她说“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记念。”(太26:13) 基督徒不是忘本忘祖的人!那是不明真相的人对我们的误会!清明节,我们基督徒也会扫墓祭祖,缅怀记念逝去的亲人!只不过方式不同!我们是文明祭祖,更加合神心意! 清明节,我们基督徒会全家人围坐桌前,把逝去的亲人的照片拿出来,讲述他们在世活着时候的懿德佳行,教导后代子孙当效法祖辈的优秀品德!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祖,我们基督徒是绝对不参与的。我们基督徒“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林前6:12) 愿我们所做的、所行的都能荣耀神,“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6:13)阿们! 笔者辽宁抚顺李天照牧师 2025年4月5日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