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大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一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 20 长城砖 自惭形秽 —— 赞扬 —— 自尊自信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二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鸟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故事。春雨本无色,但课文用童趣的语言,创设一个充满童话情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感知春雨把大地染成了五颜六色。设计思路: 低年级孩子充满想象力,为了让孩子把生活中常见的春雨,描绘出五彩缤纷,我充分利用孩子富于想象,善于表演的特点,借教材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把课堂变成舞台,让孩子在充满情趣的世界中尽情朗读感悟,模仿课文的的语言,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真正践行了新课标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提升语文素养是教学语文的任务。”我根据本班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有一定的识字经验,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11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运用自己的识字技巧掌握这些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会正确规范地书写“绿”字。 2、过程与方法: 在看、读、表演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春雨中充满情趣的争论,体会它们对春雨的热爱,向往在春雨中尽情地玩耍,激发孩子有探究春雨的颜色的愿望,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个性化的朗读,读出小鸟们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难点:理解春雨本无色,只起到滋润万物的作用,但我们要像小鸟们一样充满想象力,让生活充满情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板书的田字格;小鸟的图片。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春景吧!(出示多媒体课件)谁能用刚刚学过的四字词语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百花齐放、、、、、)。 春天真美啊,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你知道是什么让春天变成五颜六色的吗?(春雨)。 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见过春雨吗?说说你见到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可以这样描写春雨(出示幻灯片),(点名读)。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出示“线”生字卡。(其中“线”这个字,是本课要会认的字。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一种植物叫青麻皮,古代的人们把它的皮夹刮后分裂成很细很细的麻丝,就形成了最早的线,所以这个字的偏旁是“绞丝旁“右半部就是不断刮夹,分割的动作,线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后来就演变成我们现在的“线”字。)。 2、你见过那些线?(出示多媒体课件)线多细啊,春天的雨就像线那么细,那它下在地上一定很轻很柔。谁读出这细细的春雨?(个人读,齐读)。 二、分层次朗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 1、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遍,把课文读通顺,如果遇到不会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来帮忙。读第二遍,请思考:有哪几个小动物在争论?它们争论的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快快进入课文吧! 2、(出示多媒体课件)填空:、和正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 3、齐读这段话,这是我们文章的第二段,也是这篇文章主要讲的一件事。这段话中,有许多字是我们要认识的字。出示生字“论”、“趣”“题”、“底”、“颜”(点名读,大家跟读一次),孩子们有许多识字法宝,请把你们识字法宝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师梳理识字方法。(出示多媒体课件)。 4、你们看,三只小鸟争论得多起劲啊。(出示多媒体课件)我们快快请出这三位小客人吧!请热情地和它们一一打个招呼吧。(出示小燕子,麻雀和小黄莺的图片,师张贴在黑板上。)。 三、学习3—5自然段,读中感悟。 1、我们先听听小燕子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多媒体课件),谁愿意扮演小燕子来读一读。(生回答,老师贴出绿色的纸。)。 我们还可以这样读,我们可以只读小燕子说的话。哪只小燕子再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更明白一些。(出示多媒体课件:只出示小燕子说的话。)这只小燕子把自己的理由说得多明白啊。可是小麻雀却不同意它的看法。你们听,小麻雀说话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谁来读一读。说一说小麻雀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生回答,老师贴出表示红色的纸)。 (出示多媒体课件:填空读,请补充出小麻雀的语气来读。)。 麻雀()地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点名来读,可以填“着急地”的“大声地”)。 3、小黄莺听了,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你听(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想象小黄莺争论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呢?动作会是怎样的?比一比哪只小黄莺争论得最起劲(请个别孩子表演来读,指导孩子把表情和动作带上)(老师相机贴出黄色的颜色。)。 4、你们有没有发现,小鸟们在说春雨下到植物上面时,用上了不同的词,如“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用上了“淋”(把淋贴在黑板上)你们还能在课文中找出“下”还用了哪个词吗?请用铅笔圈出来。(生回答,师分别贴出“落、洒,滴”)。 5、(认识“林、洒、滴”这三个生字)你看中国的汉字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啊,一个“下”字,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达,让语言不再重复,而变得丰富多彩。这三个字也的我们今天也认识的字,你们发现它们都共同拥有一个什么偏旁(三点水)是啊,雨落下来都是水,所以要用“三点水”。 四、拓展练习说话: 你们瞧,又有一些小鸟也加入了争论,谁来说一说,你能不能也用上“淋,洒、落”等词。(出示多媒体课件,填空说话)。 孔雀说:“不对,不对。春雨是()色的,你们瞧,春雨()到梨花上,梨花变()了。“。 喜鹊说:“不对,不对。春雨是()色的,你们看,春雨()到紫丁香上,紫丁香变()了。” 我想听听春雨在小朋友的眼里又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多媒体课件)我说:“不对,不对,春雨是()。 (有的孩子说春雨是无色的。为了让孩子充满童趣,我是这样对孩子解释的:有的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他说春雨是无色的,春雨本来就是无色的,因为它滋润了万物,所以大地才变得这么美丽。但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想小鸟们一样,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把春雨想像成五颜六色,这样生活才会更有情趣。)。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音乐中结束课文。 春雨听到这么多小鸟的争论,下得更欢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更欢了”的“欢”,也是我会认的字,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下得更欢了,也就是说下得更(高兴了,兴奋了,快了),那我们也读得欢快一些吧。(指导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轻、快。)。 你们听,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高兴地唱起了歌儿。(播放《春雨沙沙》的儿歌)。 六,开火车巩固“我会认”的字。(出示多媒体课件)。 我们结束了春雨的讨论,春雨很满意大家对它的热情关注。它想考考大家,你们学完了课文,还认识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吗?要求读一个字,还要组一个词。 七、指导“绿”字的书写。 春雨给带来一个任务,说你们会写“春雨是绿色的”的“绿”字。(孩子观察,师范写。)注意这个字的绿的“绞丝旁:要写窄一些,最后一笔要提起来。”“绿”的右半边注意倒山的横要长,下半边不要写成“水”。 八:作业布置:画一副春雨图。附:板书设计。 2、春雨的色彩。 淋洒滴落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我主要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利用文本中的情节,让孩子体会争论的语气、表情、动作,训练孩子们的个性化朗读,达到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语言文字有了灵动和情趣。我还充分运用电教媒体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感知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在识字方面,充分调动了孩子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互相交流,教师总结出孩子们的识字方法,并渗透一些别样的识字方法,如“比一比”“字源分析”等方法,让孩子知道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本节课的不足体现在朗读中还存在缺憾,带来的学生是两个班选取的一部分孩子,每个人的阅读经历有差异,在阅读上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所以设计在关注学生个体上还要加强一些。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三教学设计: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教学要求: 1、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基本内容。 2、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花猫,问: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花帽)对了,小花猫今天要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唱歌比赛,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呀?今天,老师讲个故事,名称就叫唱歌比赛(幼儿学讲)。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要求幼儿听清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听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是裁判员。 3、谁得第一名,为什么(幼儿议论小猫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结论)? 四、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师:“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的叫声,小兔说:小鸡唱的怎么样?(学习词:太轻)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 2、师唱:“呷呷呷、呷呷呷”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鸭子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响)幼儿大声模仿鸭子的叫声。 3、师唱:“汪汪汪、汪汪汪”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狗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快)幼儿大声模仿小狗的叫声。 4、师唱:“咩咩咩、咩咩咩”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羊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慢)幼儿慢声模仿小羊的叫声。 5、最后轮到谁?(小猫)师唱:“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怎么样?(学讲:不快、不慢、不响、不轻)谁得第一名?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模仿小猫的叫声。 五、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比赛,老师作评判员,“小白兔”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教育幼儿以后唱歌要向小猫学习,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也不轻。 评析: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四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五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2个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了解春天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小朋友,春天已不知不觉来了,春天是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瞧,图上画的是什么呢?你能不能说给我们听。 2.师:春天来了,小朋友多高兴呀!来,自己高高兴兴地把课题读一读。谁来念?再读得亲切一点?再高兴些。 3.师:想不想自己读好课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后,把不认识的字圈一圈,认一认,想办法记住它。 二、检查生字。 三、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冯老师相信,这些词到课文里,你们能读得更好,对不对?来,先自己试试,把课文读读。 第1页。 2.开展朗读接力其他小朋友拿起书认真听,呆会做小评委,评评谁做到了正确、流利。 3.找小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1.师:现在你能不能说说柳树有几个好朋友?来,拿起笔用“——”把它们划出来。 2.说话训练:用上“_________是柳树的好朋友。”也可以自己用其他句式说。3.读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小朋友(词卡贴在黑板上)。 4.把5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说说,可以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柳树的好朋友。 5.这些好朋友为柳树做了什么呢?请你用喜欢的记号把它找出来。 6.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说话、洗澡、梳头、捉迷藏、玩耍),来,读读,谁帮老师贴贴。贴好了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这群好朋友真能干,你能不能夸夸他们呢?这样吧,选其中一个夸夸。 先自己试试。 (1)谁来夸?你夸谁? (2)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悄悄话呢?(机动)如果你也夸春雷,站起来也跟他一起夸夸。 (3)师生表演第二节(机动)。 8.4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9.4人小组汇报。 第2页。 10.齐读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字指导。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今天小朋友学得真好,老师奖励奖励大家,给大家听一首春天的歌。下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去观察观察春天的美景,然后把他画下来。 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六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七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八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2°92°179°34°。 89°160°58°100°。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九1.,二十三年弃置身。2.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怀念故友的心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蕴含发展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4.诗中表达诗人坚定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二《过零丁洋》。 5.诗中作者回顾自己一生的句子是: 6.诗人运用比喻修辞表现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7.诗中表现文天祥为国捐躯的爱国热情(愿意以死明志)的句子是: 8.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 9.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是范仲淹“。 10.词中蕴含自然哲理的句子是: 11.词中表达良好祝愿的句子是: 12.描写月亮的句子。 四《饮酒》。 16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使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乐趣的诗句是: 17描写自己居住环境安静的诗句是: 18对全诗内容进行总结的诗句是: 五《行路难》。 19诗中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20诗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的句子。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4用。 两句,既表明诗人的许多理想都因权贵当道而阻塞了出路,也暗点诗人企盼终有一天能得到重用的心情25表现自己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自信的名句是: (常用于勉励别人)六《小石潭记》。 26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27文中体现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8文中揭示作者游览心情的一句话是: 31文中反映滕子京政绩的一句话是: 32文中描写岳阳。 楼 全 景的句。 子是: 33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34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35文中体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36文中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3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3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但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千古名句是: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十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90÷30。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十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人教版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十二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分步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出示27+64=。 师:27+64的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生:十加十20+60=80,个加个7+4=11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80+11=91。 师:还可以怎么想呢? 师: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小结: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再相加就可以了。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1)列式。 师:这题怎么列式? 生:356+247。 (2)尝试计算: (3)方法交流。 出示学生的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师: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生1:个加个6+7=13。 十加十50+40=90。 百加百300+200=500。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生2:百加百300+200=500。 十加十50+40=90。 个加个6+7=13。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口算,也有可能学生列竖式计算。 (4)明确计算方法的表达---分步计算。 板书:两种计算的过程,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最后再把每次的得数全部加起来。 跟进练习: 267+314=572+268=。 探究二(用递等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a)这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b)这种算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只拆一个数)。 师:如果要用算线来计算怎么算呢? 出示算线,组织学生观察算线后讨论得出: 生1:356+247。 =356+200+40+7。 =556+40+7。 =596+7。 =603。 小结:用算线来计算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生2: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403+200。 =603。 小结;也可以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连线。 382+229=382+200+20+9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776+198=776+8+90+100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 173+429=500+90+12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656+318=14+60+900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练习二。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478+317=。 ①478+317。 =478+300+10+7。 =778+10+7。 =788+7。 =795。 ②478+317。 =478+7+10+300。 =485+10+300。 =495+300。 =795。 ③478+317。 =15+80+700。 =95+700。 =795。 ④478+317。 =700+80+15。 =780+15。 =795。 ⑤478+317。 =480+315。 =480+300+15。 =780+15。 =795。 练习三。 268元898元348元268元。 小明妈妈要为家里添上2件小家电,你猜,小明妈妈挑选了哪两样,共付了多少钱? 生:268+348。 200+300=500。 60+40=100。 8+8=16。 500+100+16=616。 四、本课小结。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可以用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