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 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习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生学习的较为轻松,学习效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构建万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生对于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结读数方法时,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生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应及时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规范,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上的缺失。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学习的更愉快。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习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习,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二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三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做一做”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四教学要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1、 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位是几位数? 3、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1、 教学例子1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2) 出示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说明数大些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10 个一百一千。 (3) 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板书的内容 (4) 让学生看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板书:一-----十------百------千。 10 10 10 (5) 小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 教学例子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 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说从右往左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重点认清千位在右边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个位上拨珠,学生回答表示的数是多少。 (2) 教学例2的(1) 借助计数器,教师拨珠,学生装数数,从一百起,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在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这时该怎么样拨珠?”“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么样变化的?接下去怎么样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五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中班教案《认识10》。 小班数学教案:感知5以内的数量。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六教学目标: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百的数的计算。 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想和大家一起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一幅图一幅图地看,说说图中的数字及意义。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的问题。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300+400=。 (2)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学生小组讨论)。 (3)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把两个数拨在一起。3个百加。 4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4)说说算式的意义。 4、解决“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的问题。 (1)学生看图读题,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说说算式的意义。 5、解决“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的问题。 (2)你打算怎么计算?(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借助计数器。)。 (3)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4)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练习。 3000+6000=3000+5000=400+6000=20xx+800=。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300+400=。 作业设计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聪明小屋。 课后小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七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p81—82。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做一做”2。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八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4、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质疑问难。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四、组织练习,当堂检测。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九教学目标: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 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估计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黄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黄豆)教师随手抓起一把黄豆,你能估计估计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学生估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估计。 二、新授课。 1、教师板书课题。一些同学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4、解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的问题。 (1)学生自己看图进行估计。 (2)说说你估计的结果。 (3)讨论估计方法,怎样估计才能使估计结果更准确。(先数出几行,再数出几列,就能估计。)。 5、学生独立估计“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的问题。 (1)估计说出估计结果。 (2)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 三、练习。 1、右面是小明写给爷爷的一封信。估一估,他大约写了多少字? 2、自主练习2根据给定条件进行估计。 一个桶能盛20个乒乓球。这个大桶大约能盛多少个? 学生独立估计,肯定说大约能盛40个的同学。 说说你估计的想法。(因为大桶大约是小桶的两倍,所以盛的球也大约是40。)。 3、自主练习3根绝给定条件估计。 4、估计草莓和樱桃的个数。 的位置在千位上的话就不是四位数了。 四、教师进行课堂。 板书设计教学挂图。 作业设计数学同步学习与探究。 课后。 万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篇十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一、导课。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一、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0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二、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利用学生互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