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优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一我八岁开始学书法,现在已经快学了四年了。学了这么多年的书法,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书法的技艺,更是毅力的培养。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星期六、星期天总是在看电视,玩电脑。妈妈看到我这样,于是就把我送到了黄老师家里在学书法。一开始,黄老师先教我们写“二”字,我想:“这还不简单!”于是,我就写了一个自我感觉还行的“二字”,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应该先往外写一道小横,再往右下方顿笔,然后写一道长横,往上一翘,再往下一顿,再往里一折。”没想到定一个“二”字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还是先慢慢地练吧!我一笔一划地练着,一开始,我的字写得一点也不好,我就重重复复地练,不知不觉就写完了一张报纸了,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老师说:“我写得有些弯,但比以前的好看多了。”听了老师的表扬,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写毛笔字了,我决定每个星期六都来练字。 这是我学书法的故事,它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二今天是我书法考级的日子,我兴奋的早早就起了床,把毛笔等用具都收拾整齐,并检查了好几遍。这次我是去考五级,终究与上次考三级不一样,考场上不仅不准看范字了,而且要求也更多更严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通过,想着想着就走在了去考场的路上。 我在考场门外等候,考生才来了几个,渐渐地,大家就陆续都来了,刚才还冷清的等待区立刻沸腾了起来。 终于考级的.时间到了,我们分别被老师带到了各个考场,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我全神贯注地写了起来,不敢有丝毫疏忽怠慢。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写完了第二张纸,看了看手表,还有二十分钟,我呼出了一口气,继续写第三张,这一次,我格外用心,一笔一划的写,认真极了。果然,写出来的字和第一、第二张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于是,我把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第三张交了上去。 希望我能够顺利通过考级。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三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第一次”。如果你尝试了“第一次”,你肯定会惊叹地说:“想不到我还会懂这个。” 有一次,妈妈说:“我让你参加第八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乐器比赛。”“为什么?我可从来没有上过舞台呀!”我疑惑不解地问。“正因为你没有上过舞台,所以我要让你去。”妈妈解释道。“噢。”我点了点头。 因为我是第一次上台,我的心情立刻变得紧张起来。我望着窗外的风景,蔚蓝的天空衬托着一片片美丽的白云,使我紧张的心情减去了许多,像温柔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等这一位选手弹完钢琴后,就到我吹葫芦丝的时候了。这位选手弹得真好听,不知道我吹得怎么样,会不会吹错呢?现在到我了。我颤颤巍巍地走上舞台,深深地向评委老师鞠了一躬。随着音乐响起,我仿佛走进了音乐的海洋,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时而看看评委老师,时而看看观众,他们的神情仿佛在和我交谈。我的心情顿时变得很愉快。妈妈听了我吹的曲子,好像在说:“你真棒!”我吹完了曲子,又深深地向评委老师鞠了一躬,大厅里突然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吹得还不错!到了点评的时候,评委老师认真仔细地指点我笑容还不够,以后我还会多加练习。 经过这次努力,我得了一个金奖。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光老人也从我身边走过。如果在给我一次童年,我愿意尝试更多的“第一次”! 文档为doc格式。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四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骑车……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第一次学书法的经历。因为从中学习的点滴道理使我受益终生。 犹记得,我在五年级时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校长在广播里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学校里要开办一个书法兴趣小组,而且还有书法老师来免费授课,只需要自己买书法用品就可以参加学习了。我没等回家与父母商议,便怀着激动的心情抢先报名加入了书法兴趣小组的行列里。生怕因为招生有限,被别的同学抢了先。 第一次上书法课的时候,书法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毛笔书法的艺术价值:“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生活,陶冶情操,磨炼人的意志。”听了这话,我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暗暗决心好好学习书法。 可是反反复复的提笔练习,把我搞得头晕眼花,手也麻了,难受极了。先前抢着进组的热情很快被一扫而空。不自觉地偷懒找乐子,顿时在白纸上“龙飞凤舞”起来。自乐之时,无意瞥见旁边吴子昊写的毛笔字力透纸背,有曲有直,再低头看看自己的字歪七扭八,那真是天壤之别啊! 这时,书法老师过来了,他连我写的字都没正眼瞧一眼,就径直走向了吴子昊,对吴子昊说:“你练的毛笔字真有颜筋柳骨之风,一字见心,加油!”还对他进行了单独辅导,这让我备受打击。 那一瞬,我竟然有了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我脑海里突然浮现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的情景,他整整练了18缸水啊!是啊,和王羲之相比我才练了这么一会儿,就想放弃,又算什么呢?篮球巨星科比凌晨四点的坚持,才造就了一代传奇。 爷爷也常说,因为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坚持,才有了今日的盛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坚持下来,我就一定能成功的! 就这样,我日日练,月月练。终于,我的`毛笔书法水平就像麻开花——节节高。老师也因我的毛笔字进步表扬了我,但我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坚持练习。 因为有了量的积累,我的毛笔字和之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后来,书法老师每次见我写的字都会啧啧称赞。参加县级书法比赛,我荣获了二等奖,班级同学也因此经常喊我“小小书法家”!这样的荣誉和称号让我倍感自豪。 曾经的学习生活中,我对待许多事喜欢浅尝辄止,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但是,这一次学习毛笔书法的经历告诉我:不论多大的困难只要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终将会滴水石穿,金石可镂,也充分验证了那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五夏天的苏州城像个大火炉,家家户户的空调不停地工作着。今年暑假,我家终于买了一台海尔柜式空调,我高兴极了。空调机穿着乳白色的外衣,长得挺高,约有190厘米,还挺苗条,宽约50厘米,厚约20厘米。空调机上面有一个出风口,中间有一个功能调节器,底部像一个百叶箱。我越看它越喜欢。 星期五,妈妈有事出去了。晚上天气闷热,空调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不会用,但一想:这玩意儿和游戏机差不多,按几下不就行了?我在五颜六色的键中按了一个小火把的键中按了一个红色的键。真行!空调启动了,我兴奋得连蹦带跳。瞧,空调吹出了风,我准备在空调下享受享受。 怎么越吹鼻子越冒汗?好热!我急忙看了温度表,温度一下从32度升到了35度。我想:这老妈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台“水货”空调,真气死我了。我得研究研究它。我找来说明书一看,啊?错了!原来是我按了制热键。对照说明书赶紧按了一下雪花键,又把温度调在24度。这时一阵冷风吹来,舒服极了。过了一会儿,整个屋子清新凉爽,我的汗也不见了。啊!我家的空调棒极了。我真有种“一但拥有,别无所求”的感受。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六一九六三年九月,新学年开始了。我奉派回到母校永定一中教俄语。踏进校园,我发现时隔一年母校有了好些变化。区的建筑格局作了调整:大门换了位置转了向,朝西改为朝南;主要道路由“和平轩”(校领导办公地点)的西侧改到东侧,鹅卵石的曲折小路变成了水泥大道直通校门;大道东侧曾经做过我们宿舍的教学楼,已经装修完毕正式启用;北门山运动场边的教学楼,楼上改作教师宿舍,楼下作各组的教研室。学校的政治文化氛围浓厚了许多:新大门两边横写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红标语;新教学楼10米高的山墙上竖写着“做社会主义劳动者,续无产阶级的家谱”两行大字。 校舍的变化,我没太在意;校门两边的大标语,字体我也比较熟悉——读初中时老师就教过我们写过的“美术字”,唯独新教学楼墙上的两行大字,我觉得特别新鲜:那是什么字体?是谁写的?那么清秀,那么漂亮,真是太美了! 后来,在教研室里,我又看见几幅直行书写的.长字条,洁白的纸,乌亮的字,还加了边框。字体有两种,一种是楷书——这我懂得,还有一种像新教学楼墙上一样的字体。不论什么字体,字都那么清秀,那么漂亮,实在是太美了! 跟我同年段的陈老师说:“你还不懂呀,这是叫楷书,那是叫隶书。这里的条幅和墙上的大字,都是谢冠超老师写的。” 我第一次听说这种字体叫“隶书”,也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书写格式叫“条幅”,对写字的人——谢冠超老师,也是第一次见过,那是在教师大会上。 对于汉字的书写,过去一直没注意有几种,刚听说“隶书”,觉得很生疏。那时,教研组没有报纸,要看报得跑到学校的阅览室去。自从见过这种字体,我竟对她留意起来。结果发现,每天报纸上的标题都有这种字体,此外还有一种字体也很新鲜。 我又去问陈老师。他说:“那是魏体。”接着他说:“汉字的书写有很多种字体,常见的有行楷隶草,此外还有篆书、魏书,等等。我也了解不多,你可用去买有关书法的书籍看看。” 可惜那时经济条件不允许,每个月的代课金,要拿一半买高价米,还要付菜金和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到月底也跟现在的“月光族”别无二致。于是,买书的事只得搁下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书法的兴趣,尤其是对隶书的兴趣。那时,我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阅览室,目的就是看看有没有隶书、魏书的标题。发现有,就要仔细端详一番,琢磨着怎样写这种字体。 到了下学期,我干脆自己订阅一份《厦门日报》,因为我发现它每天至少都有一条标题是隶体的。 自己有了报纸,觉得要练习写字就方便多了。于是,我就买来笔墨纸张,一有空就练起隶体字来。报纸的标题就是我的字帖。我照着报纸尽力模仿,就像小学生学写字,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然而,模仿了好长时间,我对于如何运笔还是一窍不通,写出的字只能有些形似。 后来,我到新华书店去走了一趟,看见一本《唐人隶书小字帖》,不贵,才两毛二钱一本,于是,就匀出些钱买了回来。随后,我毕恭毕敬地练习起来。练习过程中,我发现这字帖的隶书字体跟报纸上的有较大差异。如果说报纸上的字体像个大气的男人,那么这字帖上的字体就像娇柔的女子。 再后来,我又在书店发现一本《实用隶书字帖》,又买了回来。这字帖的字体跟报纸上的较为相似。后面还附有隶书运笔方法和各种笔划的运笔图解,更有指导意义。我又照着练习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所谓“隶体”,既不像前者,也不像后者。用我们的俗话说是“半公妈”,“男不男,女不女”的。 俗话说“爱屋及乌”。我因为对书法有了兴趣,心中对谢冠超老师也特别敬佩。据说,他曾是龙岩师专的老师,书法诗文的功底都很厚实,去年秋天才调来永定一中,担任学校的总务主任。学校环境布局的变化,大都出自他的主意;文化氛围的更新,也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过那时的我,虽然敬佩他,甚至崇拜他,却错失良机,没有亲自去拜他为师。所以,我尽管对书法有了兴趣,因没有得到名师的指点,一直很难提高,至今也难以成就。这不能不说是终生的一件憾事。 附记:在后来的许多书写活动中,我也曾多次写过“隶体”,甚至写些条幅张挂起来自我欣赏,也受到一些人的称赞。但是终因种种原因,时断时续,没有进行系统练习,隶体还是没有练成,其他字体就更不必说。倒是谢冠超老师还惦记着我,去年他出了书,名叫《半爪集》,送了我一本。读后,我写了一首诗,向他表示谢意。现将该诗抄录如下: 诚谢恩师惠赠《半爪集》。 谢老欣然赠我书,冠名徒欲掩鸿儒。 超然境界培英士,师范光辉照锦途。 德性高崇真主义,才华横溢妙功夫。 皆因半爪生精彩,美得一麟足励吾。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七去年冬天特别冷,连我的家乡这么热的地方都下了雪,白雪皑皑的一片,真难想象北方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我和弟弟没看过雪,父母就带着我们来到一个下雪特别厚的地方看雪,还捎上了两个朋友。出发前,父母不断地给我们加衣服,身上厚重的衣服把我俩压得满脸通红,也不知是热得还是闷得,我们一会儿就受不住,闹着要脱掉,可是母命难违啊!我们只好忍着燥热,硬是穿上了。 做上车,出发了。随着时间的流动,窗户外的`景色从绿葱葱的树林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经过山路,旁边的树、岩石、花朵、甚至是草上都有着厚厚的雪。我们耐不住,先下车玩玩,一下车,寒风瞬间侵入我们的身体,呜?好冷!终于知道为什么要穿这么多的衣服了!我们好奇地抓起一团雪,冰冷的感觉立刻从我们的手中心传来,让我们狠狠地打了一个寒颤。玩了一会儿,我们又上车,赶去我们的目的地了。 到那之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白茫茫的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离的光束,闪耀着我们的眼睛。树上也都是雪,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听极了。但是我们很快转移了注意力,因为弟弟"啪"的一下打了一团雪在我身上,这时候,就算睡着了,也会被冷醒的啊!我遭了一击,也不甘示弱地反打回去。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地打起来了,站在旁边的父母也遭了殃,时不时被我们雪球上的雪片击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一次上书法课日记篇八今天早上,我在家练习软笔书法,自我感觉每个字都写得非常漂亮,不禁有些自豪。让我不由得回忆起第一次上书法课的情景。 自我介绍。 :“我叫崔甫亮。”说完,老师便从旁边拿出来一个大箱子,有水写布、毛笔和装水的碟子。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水写布的每个格子都是一个米字。老师先教我们认识毛笔以及怎样握笔。“好,我现在先教你们‘一’字。”老师说。有的同学窃窃私语:“‘一’字这么好写,居然还要学,真麻烦。”老师知道我们的心思,说:“‘一’字看似很简单,但在书法里,它要有提笔和顿笔,这样才会写得好看。”老师边说边示范,跟我们用铅笔写还真不一样哩! 我按照老师教的,正一笔一画的写着的时候,突然旁边的一个女生大叫一声,把我们都吓了一跳。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过去,我原来是她的水写布滴了一些水,那个女孩连忙用纸蘸点水,再用纸擦水写布。结果她的手一挥,水写布上的印痕像极了《水浒传》里关羽的眉毛。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教室里安静没多久,又有人叫了一声,原来是一位同学觉得水蘸太多了,想甩一甩,结果水就洒到前排同学头发上了。老师叹了口气,耐心地跟同学们又说了一遍:提笔粘水适量,然后落笔写在米字格中间,写完字毛笔不滴水方可套上笔套!我一边写字,一边想着老师说的话,不小心水写布上还是被我弄了一滴水,我立刻不慌不忙地拿出纸巾沾没了那滴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