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 以内加法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一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 1.使学生经历练习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假发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在浇花。 提问:一共有5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3+2”)一共是5人。3和2合成5,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并读算式。 指名学生结合图意,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回顾整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一共有5人的? 小结: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1.依次出示“试一试”中的二副图,请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题意:左边来了1个女孩,右边来了2个男孩,现在3人一起在玩秋千。 2.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成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3.变换角度看图意:右边来了2个男孩,左边来了1个女孩,秋千上现在有3人在一起玩。从中引出2和1合成3,也就是2+1=3。 4.回顾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分与合的知识角度说到加法,也可以从加法角度回到分与合的知识】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二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 2、在让学生经历发现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形成“凑十”的思想,并使之清晰。 3、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1、猜数列式。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星星眨巴着眼睛对大家笑呢!赶紧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小星星?(9颗)。 师:有几颗小星星挺害羞的,躲在里面不敢出来呢!你猜,这里面躲着几颗呀?生猜。 师:看来,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那到底躲着几颗呢?看好喽!(揭开纸片)生:5颗。 师:猜准的小朋友好开心呵!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几颗小星星,该怎么列式呢?生:9+5。 1、师:9+5怎么算呢?先请小朋友静静地想一想。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我是一个一个数上去的。 (2):我是这样想的:从5里面拿一个给9,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师操作小星星,演示这种算法。 (3):从9开始接着往上数5个,就是14。 (4):5加5等于10,9减5等于4,10加4等于14。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有喜欢数的,也有喜欢算的。 2、分析理解方法。 (1)方法。 1、3都是数的;方法。 2、4都要凑十。(2)凑十的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先拆数再凑十。 不同点:拆的数不同,可以拆小数,也可以拆大数。 4、体会算法出示:射击分数表。 (1)小猪得了几分?请用凑十法算一算。(2)汇报两种算法。 (3)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其它小动物得了几分?(4)反馈交流:重点汇报凑十法的.计算过程。(5)得第一名的是()分。 1、《课堂乐园》p49第2题。 9+5=14反思: 在学习这一课时前,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学生的基础很有可能会参差不齐。所以备课考虑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基础,他们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什么,想要怎么学等。只有充分地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出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们。希望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至少获得一种解法,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算法,然后进一步深入领会凑十法。然而,课堂中孩子们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所料,在让孩子们汇报多种不同的算法时,竟然就只有凑十法一种方法,原先所预设的概不出现。问孩子们,有的说家长教的,有的在幼儿园时已学过。既然孩子们这么直奔主题,我就顺其自然,所以课中也不再引出其他算法。 一直以为不断重复着低段教学,对孩子的学习基础了解颇深。而这一回却给了我重重一锤,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得老老实实地从课前起步,在课中调整并向课后深化,不断地了解促使与孩子们走得更近,使课堂更为孩子们喜爱。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三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四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感受思维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1:我参加赛跑。 生2:我参加拍球。 生3:我参加扔沙包。 生4:我参加跳绳。 生:……。 师:我们统计一下每个项目有多少同学参加,请举手,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填写课件)。 赛跑:11人跳绳:8人拍球:4人扔沙包:7人。 (根据现场报名情况,不能列出20以内的典型进位加法算式,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适时调整了人数)。 生欣然应允。人数调整为: 赛跑:9人跳绳:8人拍球:6人扔沙包:7人。 二、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师:根据大家报名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说。 生1: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3:拍球的再添上几个人就跟跳绳的一样多了? 生4:赛跑的原有9个人,跑着跑着有2个人摔倒了,还有多少人? 生:……。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好。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好吗?“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多少人?”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生:9+6。 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 生:6+9。 师:怎样算出9+6=?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算一算,也可以摆小棒算算。算完后在小组里相互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共同研讨。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算法? 生1:我是用小棒这样摆的.:先数出9根小棒、6根小棒。从6根小棒的里面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老师给你当小助手,写下你的.算法: 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2∶我是用小棒1根1根数的。 生3:我是2根2根数的。 生4:我是画出来的:我是用计数器想的:先在个位拨上9个珠子,再拨6个珠子,因为满十进一,十位就拨上一个珠子,个位还有5个珠子,所以9+6=15。 生5:我想10+6=16,9+6少了1个,结果就等于15。 ……。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这些方法里面,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先凑成10好算。 生2:我喜欢用计数器算,因为我很熟悉这种算法。 生3:我喜欢第5种,先想10加几好算。 师:知道老师喜欢哪一种吗?我喜欢第1种。像这样把它们先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还有一个名称呢,叫凑十法。老师觉得用凑十法计算很简便。 师:会计算6+9吗? 独立计算后交流算法。 师:比较6+9与9+6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五、课堂小结,点出课题。 师:同学们来看,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计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点出课题:这些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比10大,需要进位。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五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七、教学后记: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六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 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 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 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 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 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 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 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 架飞机?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 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 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 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 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七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2页,整理与复习课。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里的40道算式里有20道是一样的。 难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具准备:表格、卡片。 一、激发学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个小动物? 生1:生2: 师:想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生:想。 师:它们每人手中都有一道算式,小朋友要答对它们手中的算式,它们肯定会和你做好朋友的。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2、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些什么算式啊?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哦,都是些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还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板题)生读题。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师:小朋友!那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写一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吗? 生:能。 师:真历害!那好, 第一组小朋友写出所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二组小朋友写出所有8、7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三组小朋友写出所有6、5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四组小朋友写出所有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黑板上的卡片上写的?每组1人代表,记得小朋友本组的任务哦。 生1:9+2=9+3=9+4=9+5=9+6=9+7=9+8=9+9=。 7+9=。 生3:6+5=6+6=6+7=6+8=6+9=5+6=5+7=5+8=5+9=。 生4:4+7=4+8=4+9=3+8=3+9=2+9=。 生可有序可无序可横写可竖写。 (1)生写完后,师给出评价,把没写到的补上并表扬学生。 师:下面小朋友也都写好了,哪位小朋友能将黑板上的卡片排排队。每个组叫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排队,下面同学也帮自己的排排。 (2)生排完后,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排。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好吗? 生:像排队一样按顺序排。 生:9加2、加3、加4.有顺序地排队,8加几的排队,7加几的排。 (3)师把4位小朋友排列好的队放在一起成一个表,表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整理得真漂亮!小朋友真历害!竟然把20以内进位加法都整理成一张表了,我们就管它叫(接着板题: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生读题。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八学习5的第二组加减。 根据实物图讲述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正确使用“一共”和“还剩”。 积极开动脑筋,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具4幅实物图,2幅图上画有问号。 集体活动复习5的组成。 我做的动作和你做的动作合起来要是5,我跺3下脚,你跺2下脚。 学习5的第二组加法。 学习5的第二组减法。 看图列算式。看看图上说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在表格中为图形勾画特征,将图形读出来以后再在适当的地方打勾。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九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表格、卡片。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十1、在学生掌握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法,掌握5、4、3、2加几的加法。 2、能熟练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计算5、4、3、2加几。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使学生熟练计算5、4、3、2加几的加法。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题卡。 9+5……9+3……8+5……8+3……?9+4。 9+2……8+4……7+5……6+6……?6+8。 7+6……7+8……9+6……9+9……?8+8。 让学生看题说得数,并选择其中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快速算出来的。 教师:大家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9、8、7、6加几的式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4。 教师出示例题1:5+7=□?5+8=□??4+8=□??3+9=□,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2、提问:怎样想才能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3、教师组织学生比较,体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这种方法更快一些。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3题。 (1)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题都是上下对应的,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相应的小数加大数。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95页数学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展开。 3、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十一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在别的教材中,计算的内容放的比较多,小朋友练的也比较扎实。这套教材中9以内的加法就放了一节课,相对与本班学生的基础。一节课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不用说速度快,连正确率也不高。因此我在平时的晚自修和午自修进行了练习。但是每天还是要学习新的知识,小朋友的自觉性又不高,所以小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假期回家后好好的再去学习学习。现在我把人教版中关于计算的表格出示如下,不仅让学生横、竖的读背。更要发现横竖算式中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帮学生更好的记忆。提高思维的有序性。算得数的方法很多瓣手指,想组成……我们一般选择想组成的方法。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算的又快又准。掌握方法后,那么读读、背背,提高速度。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十二在实物和圆点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数字进行5以内的加法运算。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青蛙图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各若干张。 1、玩“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2、练习5以内实物加法运算。 设置问题情境,青蛙要成立一个合唱团。看一看,首先来了几只青蛙? 教师先出示1只青蛙,再出示1只青蛙。 教师:青蛙合唱队现在有几只青蛙参加? 1只青蛙+1只青蛙=2只青蛙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青蛙图片,请幼儿算出青蛙合唱团的数量。引导幼儿运用实物卡片进行实物加法计算。 利用圆点和数字进行计算。 引导幼儿尝试用圆点、数字代替实物卡片进行计算。 1只青蛙+1只青蛙=2只青蛙 引导幼儿用圆点计算。 再引导幼儿用数字计算。 引导幼儿理解1个圆点代表1只青蛙,数字1也代表1只青蛙。 不断变换出示实物、圆点和数字的.量,并将实物、圆点和数字对应地让幼儿充分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 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用数字计算”。 日常生活渗透引导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实物进行计算,如1条手绢加两条3条手绢,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找到的实物,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展画出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己列出的算式。 大班数学以内的加法教案篇十三1、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卡片小黑板。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9+1=10。 2+8=108+2=10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