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 小学音乐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一1、 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二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背景音乐伴奏乐) 可是就有这样一位小姑娘,有一竹篮草莓,她却没有吃,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 1、播放flash动画。 大家知道答案了吗?(小姑娘把自己摘到的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 2、复听:看歌谱 同学们可以用手拍腿、拍肩膀,用脚轻轻跺跺地面、~~~~来为歌曲打节奏。 3、三听,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要忍不住唱出来了,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先来模唱一遍(想用什么词来模唱就用什么词);好,我们唱得再整齐一些,用“la”来一起唱一遍。 5、她读得真棒,我的嗓子都痒痒了,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我来唱一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概括一下这2段歌词分别说了些什么?学生概括:草莓的样子美、小姑娘的心灵美。(教师范唱),掌声鼓励一下吧! 6、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想一展歌喉,来,我们跟琴把歌词唱一遍。唱完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跟琴唱,找难点) 1、哟喂:八分休止符可以用手轻轻的拍一下桌子。 2、前倚音:让声音舒展开,加、不加的效果,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好听。 3、结束句高音:大家可以试着微笑着来演唱。 难点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可是,你有没有觉得好象缺点什么? 1、前12小节要唱得轻快、欢跃。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上山摘草莓,一串串的红草莓像玛瑙一样十分诱人,她的心情肯定非常高兴,我们就用这种情绪来唱一下前12小节。 2、哟喂,这时候就好象是小姑娘在摘草莓,看见这个草莓,又红又大,看看那个草莓,又新鲜又水灵,满眼的草莓个个赛玛瑙,那个喜呀那个乐呀,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唱一下。 3、第二段说的是小姑娘把自己摘的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大家说,当你帮助别人做了一件好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那么在演唱时,我们就要把这种由外到内的高兴劲用歌声表达出来。试一试。 4、最后一句结束句,出现了换气符号,速度渐慢,为后面的高音打下基础。充分赞扬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声音要舒展,微笑着,放开声音来唱。试一试。 歌曲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也该活动活动了。我们把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1名同学,来把这首歌曲表演一下,扮演小姑娘,(每名学生都戴有头饰)你们都有漂亮的头饰,那我扮演谁啊?(军属老奶奶)开始准备吧。(分发道具) 歌曲当中的小姑娘把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送给谁呢?(走到学生中间询问)谁能自己创编歌词唱一唱?(1~~2名学生演唱)他们唱得真棒! 相信大家都是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学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度过了一堂愉快的音乐课,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当中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再见!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三1、感受《波基上校进行曲》幽默风趣的情绪特点及进行曲体裁的特征。 2、通过感受、欣赏、创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的特征。 了解回旋曲式的特征。 组织教学:播放《单簧管波尔卡》,学生自由地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下,并随音乐律动。 1、播放军号片段。 师:这熟悉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 2、出示旋律《小号手之歌》片段。 3、指导模仿军营中的音响。 4、继续弹奏旋律,用歌声模拟音响。 5、师生共同探索、模仿军营中的其他音响。 6、揭示回旋曲。 7、演绎回旋曲(军号――出操――军号――报数――军号)。 8、师生共同为刚才的回旋曲取名。 1、播放《波基上校进行曲》片段,学生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 2、揭示进行曲体裁,探索进行曲特点。 师:为什么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行进的动作? 3、揭题,用口哨或lu表现旋律。 4、从生活经验入手,拓展进行曲体裁(为学校设置出操音乐)。 师:你还知道哪些进行曲? 师:这首波基上校进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出示主题旋律。 2、知道用各种方式表现主题旋律,(说说自己认为最佳的表现方式)。 1、完整地播放〈波基上校进行曲〉,奖励倾听音乐的同学,为他们带上不同颜色的帽子。 2、师生共同发现回旋曲式(帽子的颜色)。 3、回旋曲式有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家乡海宁有哪些值得自己骄傲之处。 2、创作“观潮回旋曲” 3、尝试用小军鼓表现潮水。 4、用肢体语言表现潮水。 5、教师朗诵〈酒泉子…〉“长忆观潮……” 6、自选表现形式,合作表演。 主部(轻快的音乐)――听潮(鼓、钢琴等)――主部――观潮(学生表演潮水)――主部――咏潮(朗诵“酒泉子”)。 (以上部分教学环节,为方便上传,略有改动)。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四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教师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1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得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二、聆听《阿细跳月》 1、借助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问: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 2、让学生一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3、唱少数民族的歌曲,老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给以鼓励。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问:这首歌声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创编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问: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三课时 一、编创有活动:旋律接龙 用d、r、m、f、s五个音做旋律接龙游戏。 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二、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五1、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2、能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有趣的形象。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画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能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有趣的形象。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学具学生每人一张图画纸、水彩笔。 师:我们在绘画时经常会利用到各种各样的线,你认识下面这几种线吗? 师板画:直线、曲线和折线。 师:你知道这些线的名称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用线做游戏。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规则是你用各种线随意在纸上画图形,然后根据图形展开联想把它们变成新的形象。 出示图画: 师用课件演示变化师: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1、师板画三角形和四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变化成什么,师板画出形象。 2、指导欣赏作品:分析作业的内容和色彩。 3、你喜欢哪张添画?为什么?每个主体物的颜色一样吗?图片一分割合理添画容易。图片二分割分散,不美观。图片三分割简单。 学生自由表现,启发学生看图形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分割画面并进行添画。 2、根据形象进行涂色。 3、同桌之间互相提出建议。 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1)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2)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六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1、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 2、能够与同学合作。 电子琴、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图片“红灯牌”“绿灯牌”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 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三、小结。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七(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三连音。 变化音记号。 2 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音乐小学教案乐理知识篇八2.认识x和xxxx的节奏,并能根据歌曲拍击节奏。 1.指导学生学习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和掌握xxxx、xx的节奏,并在实践中运用。 3.能从歌曲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地学习。 2.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 3.十六分音符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山里郊游,你们想去吗? 生:(好)。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乘坐音乐大巴出发吧! (用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加上想去“郊游”的心态,通过创设情境——去美丽的大山看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生:蘑菇、木耳、野花、山菜、树木、河流……。 师:是啊,山里树木茂盛、空气新鲜、物产丰富、真是个好地方!(简单介绍山里的事物,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二、节奏学习,节奏模仿游戏。 采蘑菇比赛(幻灯片出示蘑菇图片)。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也有许多小蘑菇,好新鲜啊,你们想不想采蘑菇呀?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个采蘑菇比赛吧。但这些可爱的小蘑菇必须要聪明勤快的‘小朋友才能采到,蘑菇上面有一条节奏,如果谁能模仿出来谁就能采到可爱的小蘑菇!(出示幻灯片打节奏)。 师:这还有一个节奏需要你们自己来完成,有信心吗? 生:有。 (出示第二条节奏学生创编节奏语言)。 师:我还能为这个节奏填上词语呢! 老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采呀采蘑菇,,你会吗?会说点别的什么吗?会的同学也可以得到一个小蘑菇。 生:菜呀才木耳,做呀做作业……。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多同学通过劳动都得到了蘑菇,收获真不少啊!瞧,从雨中来了一位小姑娘,高兴地唱着歌朝我们走过来了,她在唱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四、师生共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