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精选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一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 (一)默读 。 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3、同位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二)学习上阙。 1、大家看,这是词的上阙,谁来读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谁能帮他解决? 谁能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是呀,将士们白天车马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三)学习下阕 。 1、自己读读下阕想一想,为什么会夜深千帐灯。 2、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3、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可是,现在,却被吵得乡心破碎,乡梦难圆。 7、此时,你就是纳兰性德,你来读, 8、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四、拓展 。 1、同学们,这首如梦令也是纳兰性德在这次征途中写下的佳作。自己读读。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2、指名读读, 3、仔细读读这首词的注解,想一想这首词和长相思,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注解:将士们怀念自己的家园,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惊涛拍岸,把梦中人催醒了。当一觉醒来,这思乡者又赶紧叮嘱自己再睡一会儿,因为睡着了总比眼睁睁地思乡好过一些。 4、是呀,虽然,聒碎乡心的声音不同,但是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是一样的,体会着词人的思乡之情读读这首词。 五、总结 。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长相思》。 六、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诵读这两首词,,也可以搜集一些表达思乡的歌曲唱一唱。 板书设计: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二二、把握数量词的作用。 1课时。 自学探究。 听说读写。 1、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__________。 2、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__________。 3、__________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4、__________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片伤心画不成。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人生若只如初见。 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 谈谈你所知的纳兰。 1、性德:性柔如水,高悬德义。 2、出身富贵避凡尘。 人生只若初相见。 3、华贵的悲哀,优美的感伤,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谈谈听后的深切感受。 4、成果展示。 山——————,水——————,身———————,夜———————。 风——————,雪——————,聒———————,故———————。 小结:一夜风雪,一夜征程,远在边关的词人总也不能入梦,心中泛起了被风声搅扰的思乡涟漪。 1、品味词中蕴含的浓浓思乡之情。 (注意从词性这方面入手)。 名词:山水风雪。 动词:碎。 代词:那畔。 形容词:故园。 数词:千帐灯。 否定词:梦不成,无此声。 小结: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行满相思情。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铺下孤寂梦。 数词虽小,魅力无穷。 经典数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2、赏析“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中数词的作用。 明确: (1)、对仗工整,节奏感强,使文字呈现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缠绵。 (2)、山高,水远,风大,雪重,夜长,层次清,立体感强,给人一种苍凉、孤寂的厚重感。 (3)、程程都有亲人影,程程都有送别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 (4)、故乡远,孤寂深,表达出浓郁的思乡情。 拿出我们课下对这首词的描述,融入浓浓的思乡情,再次修改,走进纳兰的相思世界(一分钟)。 思乡情,在历史长河里,永不枯竭,超越民族,超越国界,没有肤色之差,没有男女之别。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三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1、正音。 更聒。 2、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长相思。 李白。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写跋山涉水的辛苦行程,写塞外风雪载途、荒凉苦寒的景象,写野营露宿的难眠之夜,层层渲染征人凄恻缠绵的思乡之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可谓真切自然。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四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配乐诵读。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 (一)默读。 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3、同位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二)学习上阙。 1、大家看,这是词的上阙,谁来读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谁能帮他解决? 谁能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是呀,将士们白天车马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三)学习下阕。 1、自己读读下阕想一想,为什么会夜深千帐灯。 2、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3、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身在,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可是,现在,却被吵得乡心破碎,乡梦难圆。 7、此时,你就是纳兰性德,你来读, 8、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四、拓展。 1、同学们,这首如梦令也是纳兰性德在这次征途中写下的佳作。自己读读。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2、指名读读, 3、仔细读读这首词的注解,想一想这首词和长相思,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注解:将士们怀念自己的家园,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惊涛拍岸,把梦中人催醒了。当一觉醒来,这思乡者又赶紧叮嘱自己再睡一会儿,因为睡着了总比眼睁睁地思乡好过一些。 4、是呀,虽然,聒碎乡心的声音不同,但是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是一样的,体会着词人的思乡之情读读这首词。 五、总结。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长相思》。 文档为doc格式。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五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题解: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四、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整体感知。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2、互文见义:词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用“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拓展练习。 长相思。 李白。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六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配乐诵读。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教师补充: 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 (一)默读。 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3、同位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二)学习上阙。 1、大家看,这是词的上阙,谁来读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谁能帮他解决? 谁能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我们可以用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的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学生读,学生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他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是呀,将士们白天车马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三)学习下阕。 1、自己读读下阕想一想,为什么会夜深千帐灯。 2、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 3、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身在,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可是,现在,却被吵得乡心破碎,乡梦难圆。 7、此时,你就是纳兰性德,你来读, 8、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四、拓展。 1、同学们,这首如梦令也是纳兰性德在这次征途中写下的佳作。自己读读。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2、指名读读, 3、仔细读读这首词的注解,想一想这首词和长相思,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注解:将士们怀念自己的家园,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惊涛拍岸,把梦中人催醒了。当一觉醒来,这思乡者又赶紧叮嘱自己再睡一会儿,因为睡着了总比眼睁睁地思乡好过一些。 4、是呀,虽然,聒碎乡心的声音不同,但是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是一样的,体会着词人的思乡之情读读这首词。 五、总结。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长相思》。 六、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诵读这两首词,也可以搜集一些表达思乡的歌曲唱一唱。 板书设计: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七1.学会基本手位,脚位及基本功的练习:大八字位、小八字位。压腿:前压,侧压,后压。踢腿:前踢。方位: 2、 3、 4、 5、 6、 7、8位。2.学会12个考级组合: 3.会跟音乐跟节奏:可以听着音乐即兴跳小组和,有节奏感,能走出简单的队形。 4.学习跳一个成品舞。 5.为今后学习舞蹈的过程打好基础,增加身体的柔软度。 (四课时)。 第三周:第一节。 内容:站一位、大八字步、小八字步、 1、 2、 3、 4、 5、 6、 7、8方位的认识,压腿:前压、侧压、后压。 目标:让幼儿的身体得到很好的舒展,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第二节。 内容:拉伸肌肉,复习上节课教授内容。目标:让幼儿在柔软度上得到锻炼。 第四周:第一节。 内容:复习巩固上两节课所学内容。目标:加深记忆,能跟上节奏。 第二节。 内容:(1)走步。 目标:了解走步,知道走步与走路的区别。 (八课时)。 第一周: 第一节内容:(2)音乐反应。 目标:能听清楚音乐节奏,跟得上节奏。第二节内容:(3)扩指。 目标:学会动作,知道什么叫做扩指,动作一定要到位。 第二周: 第一节内容:(4)手臂动作。 目标:学会基本动作,知道手臂动作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内容:手臂动作,踢腿。 目标:学会组合中的舞蹈动作,加深记忆。 第三周: 第一节内容:(5)弯腰目标:学会弯腰的动作,动作要求到位。 第二节内容:转腰。 目标:知道什么是转腰,学会动作,动作做到位。 第四周: 第一节内容:(6)前压腿。 目标:练习在把杆上压腿(前压)。 第二节内容:前压腿。 目标:练习在地面上压腿。 (八课时)。 第一周: 第一节内容:(7)双吸腿。 目标:知道什么是双吸腿,学会基本动作。 第二节内容:双吸腿。 目标:复习双吸腿,复习手位,脚位, 1、 2、 3、 4、 5、 6、 7、8方位。 第二周: 第一节内容:(8)脚位。 目标:教授组合中的脚位。 第二节内容:脚位。 目标:复习上节课所教内容,加深记忆。 第三周: 第一节内容:(9)头的动作。 目标:学会头的基本动作。 第二节内容:(10)摆臂。 目标:学会摆臂的动作,记住节奏与歌词。 第四周: 第一节内容(11)蹦跳步。 目标:学会脚的基本动作,分清方向,脚位。 第二节内容:蹦跳步。 目标:复习上节课所教的脚的动作,教会手的动作,复习走步。 (八课时)。 第一周: 第一节内容:(7)双吸腿。 目标:知道什么是双吸腿,学会基本动作。 第二节内容:双吸腿。 目标:复习双吸腿,复习手位,脚位, 1、 2、 3、 4、 5、 6、 7、8方位。 第二周: 第一节内容:(8)脚位。 目标:教授组合中的脚位。 第二节内容:脚位。 目标:复习上节课所教内容,加深记忆。 第三周:第一节内容:(9)头的动作。 目标:学会头的基本动作。 第二节内容:(10)摆臂。 目标:学会摆臂的动作,记住节奏与歌词。 第四周: 第一节内容(11)蹦跳步。 目标:学会脚的基本动作,分清方向,脚位。 第二节内容:蹦跳步。 目标:复习上节课所教的脚的动作,教会手的动作,复。 习走步。 (四课时)。 第一周: 第一节内容:成品舞(4)。 目标:学习成品舞队形,结合动作练习。 第二节内容:成品舞(5)目标:结合音乐、动作、队形进行整体练习。 第二周: 第一节内容:成品舞(6)。 目标:要求幼儿对舞蹈的音乐节奏,动作,队形记牢,掌握。 第二节内容:调节课。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八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 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正读音)。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指名朗读。 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1、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同学们,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首词,看谁能读出味道来。 (对学生朗读给出评价)。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一)默读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长相思》上半阙,听着听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诗人纳兰了吗?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配乐范读上半阙)。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征途)。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一等侍卫随皇上从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去长白山祭祀,初春时节出发,现在已经到了寒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河,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这千里迢迢的旅程谁来读给我们听。(评价:)。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将士们白天舟车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评价:护卫皇帝,有使命感强。/舟车劳顿,有生活经验/思乡睡不着,)词的下阕告诉了我们答案。 5、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营帐、走近纳兰性德,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6、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7、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大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纳兰性德。这是在征途中的词作者,让我们把画面切回他的故园,想象一下在他魂牵梦绕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你的笔把这幅美景这下来。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一个大大的“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9、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长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