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大全12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一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学会读书做记号。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卡片、小黑板 三课时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2。(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时空阅读网范文。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4)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二、写好钢笔字 出示“官”“窜”“霞” 生说说发现(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指导书写,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一、师故事引入赞美 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二、材料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二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时空阅读网范文,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2课时 第一课时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1、让学生独立时空阅读网范文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三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1、认识街头招牌,了解经营范围和特点。先让学生读读题目中的八个招牌名,根据每一招牌名中的关键字词,联系生产实际经验,思考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一些店铺招牌名,说说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店铺招牌名重要性的认识。 2、给超市起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名作为店名,如皇甫超市、阿东超市 二是以地名作为店名,如杨庄超市、新华路超市 三是以超市的经营特色作为店名,如图书超市、水果超市 3、货物分类先引导学生认真读读这些货物名,联系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它们各属于哪一类,该怎样分类。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点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给这些货物分类的规律。 1、要求学生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反复朗读。加强感悟,达到积累的目的。 3、练习诵读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段话中每一个字的写法,再在黑板上范写,最后指导学生写正确、端正、美观。此外还要注意执笔方法和评析。 1、了解辨论是怎么回事 2、引导学生了解辩论的要求:一是有一个辩论的话题,这个话题要有展开辩论的价值,话题本身蕴含有正、反方的观点。二是将不同的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方两组,各方进行组内分工,搜集资料,组织语言。三是辩论前,要推荐一名同学作主持人,主持人控制辩论会的进程,但不发表任何观点。四是在辩论中,正反双方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及时进行补充或反驳,同时要注意说话文明,尊重他人。 3、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辩题展开辩论 继续练习写半包围结构的字,例字是“屋”、“眉” 1、本单元课文的部分组词 2、完成诵读与积累的听写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四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平舌音和翘舌音;能用组词的方法,区别形近字;能运用据词定义的方法,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能给事物选择与它的形态相适应的量词。 2、能仿照例子,用“把”字改句子;能辨别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独立阅读一段话,说出它的主要内容,能背诵这段话,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第1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一行注音的字和下一行注音的字,声母各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上下对比的拼读,体会,再归类读,强化平舌音翘舌音的不同。 (3)把词语的次序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第2题。 根据“单元学习提示”,独立选择,再进行校对。 三、第3题。 所填的量词可以单用,也可以重叠用。 教师可以课外延伸,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 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互相校对。 五、完成课外作业。 一、第5题。 (1)先把例子读懂。 (2)允许学生增删个别词语。 (3)教师讲解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反馈。 二、第6题。 (1)复习一下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必须具备的两个部分:“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是什么)”。 (2)逐句仔细读,找出两部分都具备的完整的句子,并在句后加上标点符号。 (3)适当增加机动练习。 三、第7题。 (1)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在每一句的前面加上序号。 (2)说说每一句各写了什么? (3)知道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4)熟读成诵。 四、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五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 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独立作业: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馈交流。 5、课堂作业: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书上填写。 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三、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4、反馈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 二、教学第八题。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六: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七1.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3)不分白天黑夜()。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检查标点。 4)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习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独立完成第4句。 5)练习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d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八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九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第5题 投影片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1、时空阅读网范文,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1、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十1.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写话的能力。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大题。 (一)指导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3.学生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 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指导。 5.小组之间再交流。 (二)指导写话。 1.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2.教师巡视指导。如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来查。 3.反馈,交流。 (三)培养说话能力。 1.审题,读题。 2.该怎样向别人讲述呢?可联系观看的足球比赛来想想。 3.教师提醒:讲述时要简明扼要,并且要用“我”。 4.四人一组说说,讨论讨论。 5.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二、教学第二大题。 1.审题,读题。 2.读读这三个生字。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学生观察字,说说怎样美观地写出来。 4.教师提醒:这三个生字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 空间要基本相等。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6.反馈。 观察书上的插图,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1.积累成语和春联。 2.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大题。 (一)教学第1小题。 1.审题,读题。 2.借助拼音读读成语。 3.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4.看看图,想想成语的意思。 教师视情况做补充。 5.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2小题。/article/。 1.审题,读题。 指名说,学生相互纠正,补充。 2.你们知道什么是春联吗?教师简介有关春联的知识。 3.借助拼音读读春联。 4.读懂了春联的意思吗?指名说。 5.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四大题。 1.审题,读题。 2.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十一目标: 1、进一步学会确定字的部首,能用部首查字法时空阅读网范文。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能给同一类词语加上总的名称。 3、能正确的连词成句;能写出用判断词“是”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 4、能按时间的顺序把排列混乱的一段话整理通顺。 重点:句子练习4——7。 难点:按时间顺序排列一段混乱的话。 准备:投影仪、黑板。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一题。 1、读题。知道这道题目的要求。 2、时空阅读网范文比赛。 3、请冠军介绍经验,揭示规律。 4、做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复习词语。 秋高气爽香甜可口热情好客风平浪静部分昼夜小心翼翼肃然起敬。 2、直接在课本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把合适的词语代入划线的部分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三、练习第三题。 1、启发谈话:文具盒商店主要卖哪些物品? 2、试做第三题。 3、校对、补充。 4、补充练习。 给下面每组词加一个总的名称。 a: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影碟机。 b:青菜萝卜卷心菜茄子()。 四、练习第四题。 1、出示游戏。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两句。 3、完成书面作业。 第二课时。 内容:完成5-7题。 过程: 一、练习第5题。 1、读题目。 2、读读第1句话。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3、指导把第2个句子补充完整。北京是______________。 4、试做三、四句。 5、展开想象,独立完成第五句。 二、练习第6题。 1、出示句子: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练习。 成熟的秋白梨,像一只只用玉雕成的葫芦,样子十分可爱。 (1)划出句子中写得生动的部分。 (2)读读这个句子,想象他的意思。 3、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三、练习第7题。 1、按时间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让六位同学分别拿着六张写有句子的长条白纸在黑板前站成一排,次序不限。 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篇十二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1、让学生独立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