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课教案一年级 劳动课学生心得体会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一第一段:引言(150字)。 劳动课是学生们在校园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在劳动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对劳动课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下文将介绍我在劳动课中的学习体会和个人感受,并对教学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第二段: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00字)。 在劳动课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劳动课,我得以开展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如修理电器、种植植物、制作手工艺品等。这些活动培养了我丰富多样的技能,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劳动课不仅局限于技能的学习,还促进了我对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我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创造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第三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50字)。 在劳动课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当我需要修理电器时,我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维修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了我的信息搜索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使我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此外,劳动课还经常要求我们组队合作完成任务,这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四段:关注实践与创新(250字)。 在劳动课中,实践与创新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中,我需要将自己的创意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使作品更具个性和魅力。此外,劳动课鼓励我们进行创新,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智和创造力的平台。通过劳动课的实践与创新,我们得以培养自己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第五段:对劳动课教学设计的建议(350字)。 根据我在劳动课中的学习体会和个人感受,我对劳动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尝试。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际中培养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最后,教师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劳动课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总结(150字)。 劳动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劳动课,我们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劳动课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根据我在劳动课中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我提出了一些对劳动课教学设计的建议。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劳动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劳动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二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 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 是对胚子的雕刻。 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 一.引入课题。 二.设计制作方案。 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 三.学学做做。 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 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 (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 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 (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 四.作品展示。 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 五.课外扩展。 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三1、认识擦地板的作用,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 2、学会正确用运常用工具去擦地板。 每组准备拖把一把,抹地布一条,水桶一个。洗衣粉少许。 1、创设情景明确要求。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9至12页。 2、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和直观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并掌握擦地板的每一个步骤的道理和操作方法。 第一步:打扫地面,整理桌凳物品。 第二步:浸泡拖把。 第三步;有次序地拖地两次。双手一上一下握住拖把柄,身体向前微倾,量比均匀用力来回移动拖把,从一个角落开始,一边拖一边往后退,一般要拖两次。 第四步:整理桌凳,晾晒拖把。将拖把清洗干净,拧干,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等地板干了,再把移动的物品放回原处。 (2)实践练习。按各组分定的区域学习擦洗地板。 温馨提示: a、特别脏的地方要放少许洗衣粉去擦。 b、拖把、抹布要勤洗,水脏了要及时更换,最后要换上一桶清水,把地板重新擦洗一次。 3、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3)请拖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1)小结: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不仅能使地面保持清洁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娴熟的劳动技能。 (2)回家后按照拖地板的步骤方法做一次家务劳动。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四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1.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 2.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录像片断。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 2.认识谁是劳动的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人。 (2)谈谈自己身边的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的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3.师生共同布置“劳动的人最光荣”的展览,将家长工作照装饰后张贴在上面。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五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音乐自由教学法。 多媒体、琴、打击乐、彩笔。 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六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五)班长发起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我们应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体此刻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吧!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七看到这般景象,我自然也不甘落后,卷起袖子,干起了我包干的任务:擦干净自己的课桌和教室后面的21个柜子。要知道,在10分钟里面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任务,困难还真是大大的呢!擦着擦着,我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柜子上有一些很难擦干净的污渍,尽管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它就是顽固地“蹲”在柜子上不下来,把我气得够呛。突然,我灵光一闪:把洗洁精直接涂在污渍上,等上十多秒,再用沾过水的抹布用力擦,哈哈,难擦的污渍就这样被我“消灭”了。接着,我又用同样的办法擦干净了所有的柜子,看着闪闪发光的柜子,我心里满足极了,果然是劳动者最光荣! 我喜欢十分钟劳动,因为我们能通过这有意义的十分钟,为自己创造一个超棒的学习环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八1、喜欢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2、理解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在情境故事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有4、5、6个枝条的花枝若干; 2、有4、5、6颗种子的花盆若干; 3、三个花架分别有数字4、5、6; 4、若干朵红色的花; 5、4个大篮子,8个小篮子。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昨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兔妈妈家的花店开张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插花。 二、插花“实物与实物的对应” 关键性语言:有几根花枝?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4根枝条的花枝。 提问: (1)这是什么?(花枝)我们数一数花枝上有几根枝条?(同样出示4、5、6的枝条)。 师:真的是6根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一根枝条插一朵花,(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插花),每根枝条都要插上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上来展示。 三、种花“圆点与实物的对应” 1、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每根枝条都插上花了,现在兔妈妈的花店还要请小朋友帮忙种花呢。 2、出示花盆,数一数花盆上有几粒种子,一粒种子开一朵花,4粒种子应种几朵花? 3、老师展示种花(数出总数,总数与总数是对应)。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操作作品,并纠正错误。 6、提升经验:我有4粒种子,所以种4朵花。 7、小结:6粒种子、6朵花用数字6来表示。 四、送花“数字与实物的对应” 1、师:看兔妈妈送什么来了?这是什么?(花架)。 出示花架,看,这是什么?花架上有什么?你认识吗?读一读。 2、送花要求:4朵花的花盆放在数字4的花架上。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操作成果,并检查纠正错误。 5、小结:4粒种子、4朵花、4盆花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同样小结5、6)。 五、给兔妈妈送花。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九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劳动课教案一年级篇十一.使学生认识擦地板的作用,能正确用运常用工具去擦地板。 二.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 一.教师用:拖把一把、抹地布少许,擦地板专用水桶或一般水桶一个。洗衣粉或去污粉少许。 二.学生用:每人带拖把一把,抹地布一条。每组准备水桶或擦地板专用水桶一个。 一、授课时间最好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 地点可以安排在公共地方。课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学生带来的.工具分组放置好,并事先划分好各组洗擦的范围。 二、授课时,教师可表扬在家在校经常参加擦地板活动等各种劳动的学生,作为引题。 接着可提问学生擦地板的作用。 三、知道学生擦地板是本课的重点。教师用讲解和直观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并掌握擦地板的每一个步骤的道理和操作方法。 四、知道擦地板过程: 1.准备。 1)准备好工具。先检查水桶是否盛上水,拖把、抹布、洗衣粉是否齐备。然后把它们集中放在指定位置。 2)把地面打扫干净,把地板上的家具杂物有计划的搬到一定的地方。 2.实践练习。 1)把拖把放在水桶中浸湿后,提起来拧至半干。 2)按一定的先后次序擦洗,先从室内到室外,一边擦一边向后退。 3)特别脏的地方要放少许洗衣粉去擦。 4)拖把、抹布要勤洗,水脏了要及时更换,最后要换上一桶清水,把地板重新擦洗一次。 3.结束。 地板擦完后,把移开的家具物品按原来的摆设放置好。 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远处,拖把或抹布要放在有日照或通风的地方晒干或晾干,否则会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卫生。 五、想想做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