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优秀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一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一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三、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二1、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板书孔子。你们了解他吗?你说,你说。 师: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孔子受到后人的广泛尊敬。人们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诞辰的时候,人们还会举行大型的祭孔活动。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孔子拜谁为师呢?板书:老子。 师:古人的姓名比较复杂,有姓、名、字等。老子,姓老,名耳,字聃,因此老子又叫老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此又可以称为(生:孔丘。)。 板书: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名耳字聃)。 师:而现在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孔子、老子、这是因为古代子表示对有学问人的尊称。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纳闷曲阜。 师:课文中的字词学会了吗?自由读、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齐读。 4、再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指名读,年轻的孔子拜知识渊博的老子为师,这其间经历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请你边读课文边画画令你感动的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文章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1)指名交流段落。你说。 (2)交流原因。(指名几位同学交流)。 师:能说说感动的原因吗?什么叫渊博?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 (3)个别读。 师:把你心中对孔子谦虚好学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评价语:你强调远近闻名,读出了孔子的谦虚,了不起! 一个总字的强调读出了孔子的好学。 (4)师引读。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师:这是一个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他总觉得。 2、学习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感受孔子不怕吃苦的品行。 (1)指名读。你来读。2生。 (2)学习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 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你说,路途好遥远,孔子却不怕。 你说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还是很有信心。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 了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入选的中国人人名、搜集孔子名言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二、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 2.提炼中心问题:孔子和老子有哪些品行得到人们的尊重呢? 三、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静静地、默默地读读课文第二段,划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辛苦的词语。 2.品读“不怕辛苦” (1)出示学生找到的词语。 (2)读一读词语。 (3)播放“风雨雷电声”,感受辛苦。 (4)假如你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5)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指导朗读。 3.品读“有礼貌” 3、感悟“谦虚好学”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a.指名读这段话。 b.学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 齐读,理解“止境”。联系实际谈对句子的理解。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那就是——学无止境。“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孔子就是这样谦虚好学的,你熟悉的人中有没有想孔子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练读对话。 (2)指名读对话。 (3)全体合作读对话。 四、紧扣中心,谈孔子和老子。 师:孔子拜师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之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读一读。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读孔子名言。 (2)说说老子是怎么教学的。 再读中心句。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中心句,齐读)。 五.拓展延伸,语言实践。 1.孔子生平简介。 2.生本对话。 师;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千年是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的交流。 (出示练习题)写话训练: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句或几句话。 (1)我想对孔子说:———————————————————。 (2)我想对老子说:————————————————————————————。 (生做后交流)。 六总结全文。 师: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还为孔子写了一首小诗呢。(出示小诗)。 传诵一个故事, 是为了牢记一位圣人; 怀念一位伟人, 是为了学习一种精神。 请记住这位万世师表的孔子吧, 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时空阅读网范文、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课文大意:课文围绕孔子和老子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课(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6、过渡铺垫: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如何拜师,结果怎样,我们等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三、课堂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书写生字,课后抄写生词。 3、熟读课文,搜集孔子名言。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五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一些重要词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难、立志拜师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后孔子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孔子名言和词语。 1、复习第一课时,读孔子名言。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主要问题,感受人物品质。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孔子为什么拜师?师怎样拜师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通过想象画面,情景对话,对比朗读体会孔子的艰辛和拜师的意志)。 2、分析人物对话。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 (体会孔子的尊师有礼;理解“迎候”和“等候”的意思,体会老子对孔子的尊重和有礼貌。)。 3、分析第四段,感受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抓住不离左右,随时请教和毫无保留,感受孔子学习积极,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 三、学习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读一读人人们对孔子、老子的评价的句子,感受圣人们的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行高尚。 四、总结全文。 1、说说我们可以从老子或孔子身上学习到一些什么。 2、课后读一读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板书设计。 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尊师有礼。 老子——尊重学生、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六《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1.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1.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1.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拜师合同范本。 拜师仪式主持词。 拜师结对仪式主持词。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七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八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时空阅读网范文、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课文大意:课文围绕孔子和老子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课(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6、过渡铺垫: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如何拜师,结果怎样,我们等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三、课堂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书写生字,课后抄写生词。 3、熟读课文,搜集孔子名言。 文档为doc格式。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九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一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三、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十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积累好词佳句,能用、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具:课件、图片。 2、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课文的最后写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人们敬重,那么孔子和老子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行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件,用笔画出来。 (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还想拜老子为师,说明孔子有谦虚好学的品质,板书“谦虚好学”。 2.理解“渊博”一词。 3.幻灯片简介老子。 第二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什么品质?(师根据回答板书,不怕吃苦。)。 (2)幻灯出示以下句子,比较词语的区别。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孔子有什么品行? (3)老子又是怎样说的? (4)理解“风尘仆仆”。 (5)拓展:孔子怎样称呼自己,老子怎样称呼孔子的?为什么不同? 教师介绍古人的姓名、字、号及适用不同场合。 (6)当学生交流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表演:先同桌表演,再派一组到前面表演。 师:从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彬彬有礼)。 第三自然段: 1.抓住“每天”、“随时”两个词体会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 2.“从毫无保留”一词体会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板书诲人不倦。 3.指导朗读。 1.结合板书总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才受到人们敬重。 后人还修建了“孔子庙”纪念他,幻灯出示“三孔”图片并简介。 2.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 如果学生谈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顺势介绍:孔子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名言,你们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也可以补充出示格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师:孔子这样流传几千年的格言还有许多,在《论语》一书中便可以找到,教师展示《论语》一书。 师:《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百家讲坛开头对论语的简介。 师,《论语》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校本课就学习《论语》一书,你们想学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的很好。 板书。 谦虚好学爱护晚辈。 不怕吃苦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十一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有关孔老夫子的课文。我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大家知道,以往的教材是没有孔子的,孔老二被打倒了,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是不是?现在不同了,中华民族要复兴,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也要跟着上去。那么,我们的软实力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强?这些都是大问题。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任继愈老先生,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生前曾经感慨地说过,家国要有支点,家国的支点必须落在文化上。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两千多所,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文化输出战略,中华民族要复兴,文化的复兴一定是重中之重。美国人通过好莱坞输出他的文化,我们呢,通过孔子学院输出中华文化。文化血脉的延续和壮大,必须通过教育。 我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解读《孔子拜师》的,可能过于宏大、过于崇高了。宏大就宏大吧,反正宏大也不犯法。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孔子向谁拜师?老子。那时孔子在鲁国,山东曲阜,老子在天子脚下,河南洛阳。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总算到了洛阳城门口,老子站在城门口,迎候孔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其实,老子当时的角色,跟任继愈老先生是一样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能够读很多书,读很多经典,所以老子特别有学问。 就这么一段文字,我们不妨用心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语文点。我说两点,第一点,大家看,老子说了一个词——“迎候”,很有些味道。说“迎候”,不说“等候”,也不说“恭候”。这也就是老子,说话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信,你用“等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什么感觉?没感觉。“等候”,中性的,不冷不热,没有温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恭候。”什么感觉?矫情!太过了!这不是老子说的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味道不一样,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一种真正的教育家精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教而教,用老子自己的话说,“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读老子都断章取义,只强调“无为”,认为老子消极避世,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老子追求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没避世,没放弃,没消极等待。不教而教,就是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说话,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不告诉你,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人格魅力。老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在这里迎候”,不教而教。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孔子的老师?就从这时开始。“迎候”值得嚼一嚼,否则,老子要生气的。 第二点,孔子说“学生仲尼,特地来拜见老师”,能这样说吗?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里改称“仲尼”,行吗?这个有点难,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到“五四”已经基本断了,我们现在去传统是非常厉害的。传统中,中国人的名字是非常讲究的,通常一个男子,他有姓、有名、有字、还有号,名、字之间是有关联的,或近义、或相对、或用典。毛泽东,姓毛,名泽东,字润之,“润”、“泽”二字同义。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为什么是“翼德”?他要飞,要飞就得有“翼”不是?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有了羽毛,长空万里任我行。当然,名和字也有区别,这就涉及到我们传统中的“礼”。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叫名,或者可以叫字的,这后面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在家里排行老二,绰号孔老二。孔子有个哥哥,是个瘸子,孔子的母亲颜氏,因为生了个瘸子,心有不甘,就跑到曲阜附近的尼山去求神,去祈祷,希望再生个孩子,能健健康康、齐齐整整的。结果,精诚所至,生下孔子。为了感谢尼山之神,父母就给孔子取了这样的名和字。名“丘”,丘是小山的意思,指的就是那座尼山。字“仲尼”,仲指排行老二,伯是老大,尼指尼山,因为正是尼山之神给孔子的父母带来好运。名和字在起法上是有区别的,“名”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父母给他起的,一般情况下供父母、师长叫唤,父母可以直呼其名。对人自称时,为表谦卑,也叫“名”。“字”呢,是长大以后取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弱冠之礼”,即成人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字”了。“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第一,平辈之间;第二,朋友之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礼。 课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是合乎礼制的。因为,孔子要拜老子为师,老子自然就是他的师长,在师长面前必须谦称自己的“名”,而非“字”。一称“字”,跟老子的关系就扯平了,这对儒家祖宗孔子来说,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再看老子,他说:“你就是仲尼啊。”显然,老子把孔子当朋友,他没有以老师自居。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对孔子来说,感觉特别亲切,对老子来说,他降低了身份,他总是以谦卑之心面对天下。你看,这又是一种不教而教。这里,语文——孔子的名与字,文化——名字后面的传统礼制,有着内在的一致。作为学生,也许对此浑然不觉;作为语文老师,就该敏感一点、清醒一点、警觉一点,因为,那正是语文的事儿,更是文化的事儿。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十二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1、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读题,质疑。 他是怎么拜师的? ……。 1、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迎候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1、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 3、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1、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1、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拜师教案中班幼儿园篇十三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