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 龚自珍的诗词(大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一龚自珍(公元1792年-公元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文学开风气的人物,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祖父、父亲均在北京做官,母亲善吟诗绘画,是个女才子,外祖父段玉裁是位文字学家。龚自珍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学术与文学的教养和熏陶。他小时候就读书广泛,关心国事,产生改革变法的思想。他在科举上不得志,27岁中举,38岁才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客主事20余年,始终是个七品小京官,无法施展抱负。48岁时,他终于对官场厌倦,不抱希望,愤然辞官还乡,不久与世长辞。他一生创作,诗、词、文都有建树,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著有《龚自珍全集》传世。 作品《病梅馆记》,选自《龚自珍全集定q文集》。文章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梅的病态“美”,致使梅横遭肆虐,备受摧残,而不敢说出他们的隐衷为实例,讽喻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与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揭露反动统治凶恶的本质与虚伪的伎俩,决心甘受诟厉,做治梅的工作,表现对被损害者的同情,敢于反抗的战斗精神与渴望追求自由解放的主张。写作上,运用讽喻手法影射现实政治,寓意深刻;用“文人画干”喻清朝统治者,用种种癖好喻统治者的种种暴政,讽喻精当,含蓄而深刻;语句运用中,又恰到好处地采用许多排比句式,更增加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二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2、《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3、《已亥杂诗123》。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三1、《咏史》。 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注。 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于寻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 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 2、《赋忧患》。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3、《远志》。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4、《己亥杂诗(第一百七十五首)》。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5、《别黄蓉石比部玉阶》。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6、《湘月》。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7、《梦中作四截句其二》。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8、《己亥杂诗(第二十四首)》。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9、《吴山人文徵、沈书记东饯之虎丘》。 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10、《海棠》。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11、《辛巳除夕与彭》。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12、《已亥杂诗》。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13、《已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四咏史。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体裁:七律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五我轻挥马鞭,双脚一用力,身下的马儿轻呼一声便往前走去。我回头,深深地望了一眼这座城,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兴衰。我想,这座城我永远也不会忘吧,只是,在这里待久了,我的心也就冷了。我手中的马鞭轻轻一挥,马往前走,我往前走,夕阳的余晖倒映着我的离愁。我已离开官府,我已置身天涯。 我回到了家乡,无数的人,无数的嘴在指责我,人们说我傻,有官不当,偏要还乡。我不给予理会,我知道,我似那一片片从枝头落下的枯叶,花开花落叶绿叶枯,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落入土中,沉睡,在这里,我讲毫无保留地滋养后世,静待朝廷安定之日。 只是,我还不知道那腐败朝廷何时才能安定下来罢了。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六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 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七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 五百 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金粉:妇女化妆用品,用作繁华绮丽之意。 牢盆:煮盐器,代指盐商,此诗中实指主管盐务的官僚。 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文字狱:反动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以文字犯忌,罗织罪名。 稻粱谋:只考虑维持生计。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田横: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赴洛,在途中自杀。 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首联大笔勾勒,总领全篇。 上句化用“六朝金粉地”的故实,以古代妇女化装用的“金粉”来隐喻东南地区的繁华绮丽。“东南十五州”则泛指长江下游地区。下句“万重恩怨”泛指达官贵人们为权力、帮派、金钱、声色等私欲而结下的恩怨重重;“名流”语含讥刺,实指自我标榜为“名流”的达官贵人们。此句言外之意是:当权派们一心只为无穷的.私欲而争斗内讧,却无半点心肝去想列强外侮、国困民贫的危机来临。 颔联和颈联都是紧承首联“恩怨”作具体铺叙:“牢盆”本是古代煮盐的器具,这里代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狎客”:指亲昵接近主子常与一起嬉游饮宴的文人。如《陈书江总传》:“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共陈暄、孔范、王瑳等十余人,当时谓之狎客。”这里指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帮闲清客。这句谓这些善于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帮闲门客,为权贵豪富们操纵盐业大权出谋划策,作奸犯科,营私舞弊,稳操胜算。“团扇”:原指古代宫妃、歌妓们常手执白绢团扇;才人:原是宫中的女官。但这里的“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讥讽他们善于对达官贵人奴颜婢膝的竟相邀宠,女性化的软弱媚态,言外之意是世风沦丧,寡廉鲜耻,阳刚气节全无,软骨媚气争胜,士人靠这种无耻行径去谋求盘踞要津显位。 颈联既承又转:仍承接“恩怨”的具体描写;但与上联“狎客”、“才人”相比,却是另一种更普遍士风类型,故又是转折。“避席”,古人在宴饮或聚会上,或为敬酒表示恭敬,或因恐惧而想离去,皆离座席而起,称为“避席”;“稻粱谋”,语出杜甫诗:“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原为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这里借指文人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 生活 。这两句一石两鸟:一则抨击清王朝钳制思想,厉行文字狱的高压政策,使思想界言论不自由,动辄得咎,人们只好缄口不言,万马齐喑;二则批判文人胆小怯懦,苟且偷安,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软弱风气。只要一涉及议论时事,立刻谈虎色变,生怕文字狱降临自己头上,马上离席回避;著书立说,只讲纯学术问题,全与经时济世、时政民生无关,只为谋求衣食饭碗(如保住职位或谋求稿费之类)。这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他们没有“狎客”、“才人”那样的无耻钻营,但也是一种庸懦的苟且偷安。尾联一笔宕出远神,以反问收结。田横是故齐王田氏宗族,田 儋 的堂兄弟,在秦末群雄起义中,田儋 、田荣、田横相继自立为齐王反秦割据,曾与项羽、刘帮交战。刘邦灭项羽后,田横带500多人逃到渤海孤岛上。刘邦建立汉朝后降诏让田横归降,答应大者封王,小者封侯;若不归降,则兴兵诛灭。田横无奈,只得带两个随从前往,离洛阳30里时,仍耻于向刘邦称臣,遂自刎而死。岛上500人闻此讯,也全部自杀,以示不屈。司马迁盛赞“田横之高节,宾客慕 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诗人用此典故反问:“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侯!”借历史典故赞扬田横及其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以扣“咏史”题面;潜台词却是感叹当今世上再无田横这类义士存在了,相反,充斥在当权者要津的“名流”士大夫们,全都是一帮或沽名钓誉、利欲熏心,互相倾轧,或摧眉折腰、谄媚争宠、阿谀逢迎之徒;一般士人又都只图苟且偷安、不敢仗义执言时弊的懦弱之辈。 “难道归来尽列侯”句,表面上说:如果田横等人不自杀而依附归降,难道汉高祖真的将500人个个封侯吗?言外之意在揭露清王朝一面实行文字狱镇压,一面用高官厚禄、八股科举作诱饵,利诱笼络士人就范,其实是虚假而又用心险恶的,读书人尽管奴性十足地去顺从逢迎,难道真的个个都能获得金榜题名、高官厚禄的结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科场和官场同样fu败,士人既已丧失道义责任,那么即使少数侥幸者获得功名利禄,只不过又增添了一批贪官污吏而已。诗人只问不答,“言已尽而意无穷”,反问中包含着深刻的讽刺意蕴,有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警醒俗顽的强大魅力。 咏史诗一般是述史事来借古讽今,以古鉴今,结构上也多是先叙史事或人物,再发感慨议论。但此诗却不落窠臼,独抒机杼,前三联都直刺现实,而结尾才引历史典故,如黄钟大吕,如横截众流,将叙史与议论融为一体,使今与古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立意、章法都新颖别致。此外,笔锋凝重而犀利,意境阔大而深邃,结构巧妙而严谨,也是这首律诗不同凡响之处。 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 爱 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八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鉴赏。 这一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的是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与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x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一首小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与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龚自珍与下列哪一位不属于一个朝代的篇九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赏析。 1802年(嘉庆八年)龚自珍十二岁时随父龚丽正入京,居于横街全浙新馆。十年后,他由副榜贡生考充武英殿校录,旋即侍父南下就徽州知府之任。四月,龚自珍陪同母亲到苏州看望外祖父段玉裁,并在舅家与表妹段美贞结为伉俪。是夏,携新婚夫人返杭州,泛舟西湖时,念及十年契阔,乃作此《湘月》词抒怀。 词开篇由出身说起。生于杭州,本平凡事,但偏说自己如著名的“飞来峰”一般,是“天风”将我“吹堕”在此“清丽”的“湖山”之间的。气派之大、构想之奇,令人击节,而一种独往独来、风发踔厉的姿态也栩栩然纸间,为全篇树立了奇气奔涌的基调。接下来回首往事,照应词序“予别杭州十年矣”,词意又紧承“果然”而来。然而十年京华,一事无成,即或鄙贱的“屠狗功名”与空洞的“雕龙文卷”也还未入手,那种惘然之感正如眼前西湖的烟波一般“苍茫无际”。那么自己的行藏则将不止为英豪所不齿,就是那苏小一流美人不也会嘲笑自己的“非计”么。此数句诚然是自嘲,但感喟深沉,杂以绮艳,给人磅礴流丽的魅力感。 过片承首句“湖山”而来,掉转抒情之笔来写泛舟西湖所见之景,在写景中,又穿插着词人“清愁”、“销魂”的主体感受。王兆鹏先生分析道:“这种跳跃跌宕的章法又是与主体勃郁不平之气相联系的。词人本不是心平气和地来观赏湖山景色,而是借游湖来排遗胸中的不平与愤懑。明乎此,才能体察到开篇“天风吹我”的突兀之句原是主体心灵深处如潮怒气的排戛激荡。”这种体味是细微而准确的。事实上,下片也仅有“斜阳”、“香草”两处意象是眼前所见,其余如“罗袜音尘”、“渺渺予怀”、“箫”、“剑”等无不是心灵化了的“如潮怒气”的衍射。特别其中第一次出现了“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的对举性质的这组意象,为龚自珍一生的诗词创作奠定了指向性的基础。清初词坛大家陈维崧在《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中已有“禅榻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场”之句,为龚自珍所本,而龚自珍又益以“怨”、“狂”二字,更加丰富了“箫”与“剑”的内蕴层次,从而形成了属于“龚氏”的独特的销魂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