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退位减法教案(优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一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159+()=18。 15减9=()18减9=()。 9+()=149+()=17。 14减9=()17减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二方法一: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 方法四: 方法五: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三13-6=8+7=11-3=14-5=。 6+9=15-7=17-8=14-7=。 9+6=11-7=12-7=3+8=。 14-6=13-5=4+8=12-9=。 8+6=16-7=13-4=11-9=。 12-8=13-7=11-6=13-9=。 9+7=14-3=18-7=16-2=。 二、文字叙述题。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2,减数是4,差是多少? 三、应用题。 1.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又飞来5架,现在有多少架? 2.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还剩下7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 3.张生种了6棵树,加上秋生种的`一共15棵,秋生种了多少棵? 4.大生有13个气球,里面有8个红气球,其余的是黄气球,黄气球有多少个?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四出示“投沙包比赛”情境图:比赛规定,在2分钟时间内,谁投进筐中的沙包数多,谁就获胜。按照这个规则,1、2、3号运动员同时在画有白线处的起点向同样标有1、2、3号终点处的筐中投沙包,随着比赛的结束,画面中呈现以下信息:1、2、3号运动员分别投了16个、11个、12个沙包,终点处的1、2、3号筐外分别有9个、3个、6个沙包。通过阅读画面,同学们对“谁赢了”这一问题的一致看法是:“算一算每人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探究每人投中几个的问题。 要求“1号运动员投中几个”,应该怎样列式?“16—9”得数是多少?学生想到的办法有: (1)一个一个地减,既从16根小棒中1根1根地去掉,去掉9次,还剩7根。 (2)从16根小棒中先去掉6根,剩10根;再去掉3根,最后剩7根。 (3)先摆出16根小棒,把它分成两份,一份是9根,另一份是7根,去掉9根,还剩7根。 (4)把16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是10根,另一份是6根,先去掉10根,还剩6根;再从去掉的10根中拿回一根,合起来还剩7根。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哪种算法?学生的看法不一,教师均给予了肯定,并指出: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和“3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两个问题。 评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情境引出问题;对三个问题探讨后,回头再去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并且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时课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对“你喜欢哪种算法”作总结时,教师肯定与鼓励的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以至于在课的末尾集中计算训练阶段让学生说思路时,学生的想法仍停留在课的开始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原始阶段,如“13-8=5”,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回答:“我是从13里面先减去1得12,这样减8次,最后得5。”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40分钟的学习后,思维仍停留在刚上课时的水平上,学生得到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价值又在哪里?在与执教教师座谈时,我们提出了这一问题。教师的解释是:“现在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吗,那就不能让学生按一种方法去思考。我们也耽心学生学完后会出现‘15—8’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但是一想到‘算法多样化’,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教师的解释,反映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不妨对课堂作进一步剖析: 在课堂的前半程,学生不是在做计算,而是在“解决问题”,即为最终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而分别去研究“每个运动员投中多少个”的问题,为此学生至少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些方法称作是“算法”的话,“算法多样化”其实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思维水平的“当前状态”。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选择“喜欢哪种算法”,而是要回头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法的辨析,来认识不同方法的特点与优势,以此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实现“优化选择”。学生之所以到课的结束时仍用“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方法来计算,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反思与辨析,以至于学生仍旧对自己最初选择的方法“情有独钟”。“算法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但绝不是“算法全面化”,所有能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从解决问题方法中抽象出的算法并非都应得到鼓励,只有那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帮助,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持续发展,接近数学本质的算法,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五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159+()=18。 15-9=()18-9=()。 9+()=1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六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数学教案-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一)揭示课题。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课堂独立练习。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一)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十几减9; 2、十几减几;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其应用。 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前面学生计算比较粗心,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1、掌握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口算; 3、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不退位减法教案篇八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小黑板、卡片。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8+311-910-89+614-815-88+518-9。 9+717-914-98+89+2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