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通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一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二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三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四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五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 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 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六闽南童谣源于生活,它描绘了泉州的风俗民情。在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童谣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生活,轻松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和和谐。 元宵圆是闽南地区——泉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元宵圆,因此幼儿对元宵圆非常熟悉、喜爱,特别对元宵圆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童谣游戏《元宵圆》,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生活情景,体验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和乐趣。 1、能用动作随童谣节奏表现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 2、 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进行游戏。 3、 体验与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 1、 知识准备:幼儿了解做元宵圆的过程,已熟悉童谣《元宵圆》,玩过“照镜子”游戏。 2、 材料准备:录像、音乐磁带 1、幼儿边朗诵童谣《元宵圆》边自由律动入室。 教师:“孩子们你们吃过元宵圆吗?元宵圆用闽南话怎么说。” 2、幼儿观看录像,回忆做元宵圆的过程。 (1)教师:“你们知道泉州的元宵圆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把元宵馅沾点水,放在糯米粉里滚一滚,沾点水,滚一滚,变大了点,沾点水,滚一滚,哇,变成了又大又圆的元宵圆了。煮熟的元宵圆会怎么样?” 3、幼儿随音乐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熟悉音乐的节奏。 (1)配语言节奏“沾点水,滚一滚”,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馅,你怎么让自己变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圆?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元宵圆吧,看谁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大家要注意听音乐的节奏。”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七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大班元宵节教案设计意图篇八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挂图、故事磁带。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十五灯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