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游戏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手指游戏教案篇一一、引导学生用手指印作画,并能够在指印上做出各种创意的联想。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 三、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利用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添加组合成有趣的图形。 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 生:每人一盒手指印泥、记号笔、水彩笔、图画纸每人一张、纸巾、抹布 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变呀变成小白兔; 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变呀变成小花猫; 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变呀变成螃蟹走; 五个手指头呀,五个手指头,变成大雁飞走了。 2、师:刚才我们做得很好,我们的小手很灵活,能做很多事情,小朋友们,还可以用手来做什么呢?( 劳动、做手工、吃饭、学习、写字、画画??) 师:哦!我们可以用手来画画,平时,我们都是用手抓住笔来画画,今天,我们 要用我们的小手来作画!《手指印画》。”(出示课题) 1.试一试(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手,现在老师用手沾点儿颜料。”我做示范,用手指或手的其它部位沾颜色,然后在纸上按纹,“大家看,这是老师印出来的指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第一次尝试印指纹。学生在纸上练习)点评学生印的手指纹。(告诉学生,不要太用力,把指纹按清楚一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在毫无技法的情况下试印指纹,探索把指纹印得清晰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尝试失败,而失败可以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如何才能成功。) 2.猜一猜: 师:有了指纹印,如何把它变成手指画呢?教师示范多个添画,看这是小鱼,这是小鸟??,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学生试添画,师巡视辅导,学生作品点评。 3.讲一讲: 毛毛虫,并鼓励学生添画,可用多种颜色的水彩笔添画,拓展学生思维,不限定只用黑色勾线笔),毛毛虫做好了,可是他很伤心,他没有朋友,同学们,我们帮他找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毛毛虫喜欢什么呢? 生:花、蜗牛、蝴蝶?? 生:蝴蝶 师:嗯,好的,这些花太美了,吸引了好多蝴蝶呢(师生合作,生最后点缀添画,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的印画,由简到难,拓展学生思维。) (作品展示并点评)小朋友们真棒,做出了这么美的作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其他小朋友的手指画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展示作品,每幅作品做点评,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是怎样做出的)。 4.练一练 生:小蝌蚪 师:那这是什么呢? 生:蜻蜓 师:这个呢? 生:青蛙 师:还有什么呢? 生:荷花、荷叶、小鱼?? 师:你们能帮老师完成这幅画吗? 生:能 师:好,你们这一组合作完成 师:这一幅是花园,有各种各样的花还有各种小动物,给你们来画好不好? 生:好 学生分组完成半成品,作品完成后,学生手拿作品,师生一起点评。 5.想一想 生:手掌、脚丫?? 生:好! 师:那我们下节课再见,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手指游戏教案篇二1.能根据要求活动手指和手臂。 2.提高肢体动作能力的创造能力。 一段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 1.我会做。 ――教师用手指着头部说:“这是我的头,你能摸到自己的头吗?”引导幼儿边用手指头部边说:“这是我的头。” ――教师手指其他人体部位,提出类似问题。 ――引导幼儿闭眼做类似游戏,如用手摸肩,用手碰背等。 2.向手挑战。 ――你能用尽可能多的办法活动自己的手指吗? ――启发幼儿大胆创造,想出多种活动手指的办法。如拇指绕圈动作,捻指动作,弹指动作,弹琴动作,用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状,等等。 ――引导幼儿听指令活动手指。如:你能尽最大可能张开五指吗?使幼儿体验手指充分伸展的感觉。 ――你能用你的手臂做些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听指令接受挑战。如:你能让手臂像波浪一样运动吗? 3.做做手指操。 ――在音乐声中,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创编、表演各种手部动作,感受、体验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见附)。 1.引导幼儿活动身体的特定部位,有利于探索人体运动的灵敏性、定向性,提高幼儿身体感知觉能力。 2.可运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人体各部位的游戏。 附:手指游戏 两间窗门紧闭的小屋,(将手捏成两个拳头) 打开窗,迎来阳光,(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做成两个小圈圈) 10个又高又壮的小朋友,(举起10个手指) 8点钟上幼儿园。(颤动手指) 手指游戏教案篇三通过用手指画,让幼儿看手指画,是怎么画的,用什么画的,在让幼儿畅所欲言都说出来是什么做的,在培养幼儿的点画的能力。 1、尝试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随意点画。 2、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点画。 3、愿意大胆点画,感受到用手指在纸上留下痕迹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让幼儿让认识到颜色分别颜色都有什么颜色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1、颜色颜料,红色绿色黄色颜料等每组都2到3块抹布。 2、在每人一张八开的大白纸。 1、教师以边魔术的方式出示颜料,请幼儿说说颜色的名称。 师:(1)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颜料)。 (2)这是什么颜色? 2、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讲解示范手指点画。 师:我们邀请颜色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呀? 师:边做示范边讲解,点画出一朵小花。 师:先用手指和颜色宝宝亲一亲,再让颜色宝宝和纸亲一亲,到处亲亲。 师:边将画好的画展示给幼儿看,边做出惊讶的表情问:颜色宝宝怎么啦? 师:带领幼儿说一说:我点了一朵小花, 师:提心幼儿点画完后将手擦干净。 师:最后手指和小抹布亲一亲,干干净净。 3、幼儿做画。 师:用语言提示和动作带动鼓励幼儿自己大胆作画。 师:用惊讶的语气引起幼儿对颜色痕迹的发现,并用语言表达。 师:你点了什么呀? 4、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出来,在幼儿一起欣赏,在为自己拍拍手,教师再为每一位幼儿贴上小红花,表示鼓励。 1、可将用完的颜料放在活动区里,提供幼儿在区角活动时间可以再玩手指点画,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家的时候,家长和幼儿一起用手指作画,激发幼儿能大胆进行美术创作。 手指游戏教案篇四1、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儿歌,体验乐趣,感受韵律。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巩固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能手口一致地表演《手指谣》。 ppt课件:有趣的手影。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儿歌主题。教师说出儿歌谜面: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猜出各种答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有很多的用途。 2、引导幼儿进行尝试活动。幼儿尝试用小手做动作模仿各种事物互相猜,并发出合适的象声词。如将两手掌心朝内撑开做小猫的样子,并模仿小猫的`叫声“喵喵喵”。 3、学习儿歌《手指谣》。 (1)游戏形式引出儿歌中的内容。 教师利用课件,依次出现儿歌中实物的图片,让幼儿尝试用手指做成模仿动作,幼儿间互相比比看,谁做得最像,然后再出现课件中手指的模仿动作,并请幼儿说出象生词。 (观看课件)。 (2)通过观看课件,帮助幼儿记忆儿歌,教师与幼儿将儿歌内容进行组合,完整的朗诵。鼓励幼儿可以边说儿歌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3)熟悉儿歌内容后,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朗诵。 4、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2)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仿编儿歌,并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与幼儿一同表演手指谣,并请幼儿欣赏手影表演,活动自然结束。 手指游戏教案篇五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的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手指游戏教案篇六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读书效果。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 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 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自由发言. 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落。 总结全文听写本课生字、词语。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小结:是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听写。回顾课文主题。 朗读课文。组内讨论学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反馈学习情况。 朗读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谈感受。 有感而发,自由发言。因为老奶奶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而且连植物学专家都做不到,所以老奶奶家里人一致反对老奶奶做这件事。 奖金不能兑现,因为年代久远。“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自由发言。 联系实际谈感受。 板书:绿手指——好园丁——老奶奶——认定目标、坚持不懈。 手指游戏教案篇七1、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欣、赏、钢、琴、继、匆、努、伟。认识一个新部首:金字旁。积累词语6个:欣赏、继续、轻手轻脚、伟大、聪明、赞叹正确书写生字6个:钢、欣、赏、琴、努、伟。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全神贯注”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讲讲课文的大致内容。 4、通过学习,体会贝多芬的成功和他的勤学苦练、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积累词语6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课件。 1、(播放贝多芬两段钢琴曲)听了这两段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2、学词语: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谁能借助拼音读读这两个词语?(将字音读正确)。 理解: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3、(继续播放贝多芬钢琴曲)你们听,这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有一位旅客也正欣赏这美妙的琴声呢!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2)轻声读读这段话,注意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4、学生字。 (1)这几个词语谁会读? (2)学习生字。 “钢”区分形近字:刚、岗。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 “赏”区分形近字:常、党。 “欣”前鼻音。 “努”形声字。 “伟”左右结构。 (3)你知道简陋是什么意思吗?请拿出你的好帮手字典,查查“陋”的意思。(狭小,简单)。 (4)我们一起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书课题:37发烫的手指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齐读句子)。 学习:伟理解:伟大(有杰出贡献,了不起。)。 7、过渡:他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找答案。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贝多芬手指发烫原因的句子。 (1)交流。 (2)读句子,边读边想,你觉得贝多芬练琴怎么样? 理解:努力。 (3)小结:是呀!贝多芬多努力啊!由于他练得时间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不得不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出示的句子中“太久”、“都”、“随时”这些词语变红。)。 2、谁能读好这句话?(点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出示“钢、欣、赏、琴、努、伟”等6个生字。 “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不加点。 “赏”下半部分是“贝” “欣”左右结构,右边是欠字旁。 “努”上下结构,上下相当。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手指游戏教案篇八目标: 训练手指的灵活活动能力,发展手的精细动作。 过程: 请家长与宝宝面对面坐着,在教师引导下,边朗诵儿歌《手指宝宝做早操》边活动手指。 早上空气真正好,(双手击掌三次)。 手指宝宝做早操,(双手握拳左右摇摆一次)。 伸伸臂,伸伸臂,(手指伸直两次)。 弯弯腰,弯弯腰,(拇指不动,四指向下压二次)。 锻炼身体真正好;(双手拇指翘起摇摆)。 早上空气真正好,(双手击掌三次)。 手指宝宝做早操,(双手握拳左右摇摆一次)。 跑跑跑,跑跑跑,(双手握拳绕线状)。 跳跳跳,跳跳跳,(双手伸出食指、中指上下摆动)。 锻炼身体真正好(双手拇指翘起摇摆)。 手指游戏教案篇九1。培养幼儿对手指点画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3。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1。课件:打篮球;课件:彩球。 2。课件:涂色—球,印有球的轮廓的`画纸,各种颜色。 重点:手指灵活的点画。 难点:掌握好手指的力度,点出大小不同的画点。 一、导入。 1。课件演示:打篮球。 指导语:这些运动员在干什么?(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 你们喜欢玩球吗? 2。课件演示:彩球。 指导语:大家看这个彩球真漂亮,你们喜欢这个彩球吗? 二、导入。 1。指导语: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彩球。 2。出示范画。 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彩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幼儿讨论,发言)。 3。示范手指点画。 (1)用食指先蘸一种颜色,点一下,然后离开一点空隙再点一下。 (2)把手指擦干净,用食指再蘸另一种颜色,在空隙出点画。 (3)用同样的方法,换颜色,继续点画。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一定要把手擦干净再换另一种颜色。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点画。 三、结束。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评作品。 2。教师从画面的颜色布局和点画的均匀方面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球类运动。 手指游戏教案篇十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文章通过队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用途的描写,说明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根根有力量。 第一段(1自然段):写人的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二段:(2-5自然段):写五根手指不同位置,姿态,性格和作用.第三段:(6自然段):写五根手指如果成为一个拳头,就会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没有强弱,美丑之分。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丰子恺。浙江人。现代作家名仁,字婴行。从小爱好美术。代表作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