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实用16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一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三
1、生物的 生活 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四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五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1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8、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提倡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19、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6、27页的课后练习题1、2、3题。 27、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9、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3、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3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书37页。 37、关注食品安全。 3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4、书49页的演示实验。 4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5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书59页血液分层图。 5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5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58、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9、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60、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6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6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64、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6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67、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她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68、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69、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70、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各肾包括大约100万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7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72、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73、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7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透镜成像原理,在拍照是,镜头的作用是调节物距,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线,胶卷的作用是感光。 75、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6、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77、人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决定的。用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78、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远处、暗处物体时瞳孔扩大,看近处、亮处物体是瞳孔缩小。 79、睫状体用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睫状体收缩;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睫状体舒张。 80、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的颜色,黑眼球指的是虹膜的颜色。 8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82、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 8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84、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 (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有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一种哦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哦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85、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 86、为了保护耳和听觉,还应当注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一面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一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不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87、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88、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tamp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89、概括的说,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90、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91、脑:.小脑、脑干大脑。 9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93、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9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95、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六1、十九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乖哦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能使用工具相当于自己四肢的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4、东非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体形:从半直立行走到致力行走; (2)使用工具: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至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3)着装: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七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很强的学科,要想控制它,就得亲身瞧察、实验。不管动物学、动物学还是生物卫生,都与实践联系很紧密,所以学习每一章每一节都需注重从瞧察、实验进手。 (一)明确瞧察手法。 不管瞧察标本、实物还是瞧察实验,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瞧察的手法,才华使本人的注重力集中正在所需瞧察的东西上,才华对症下药地进行精细的瞧察,才华对瞧察的东西有明确的感知。 (二)要按雄道的步骤瞧察。 瞧察的步骤和要领一般要由东西的全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全体。瞧察应先指向于东西的各个部分,先瞧上面、前面,后瞧下面、后面,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养成按顺序瞧察的习。瞧察时要精细,以了解其特、作用、种种细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全体获得确实的全面的深进的熟识。 (三)瞧察时要用多种感官和分析器。 不但要用眼瞧,也要凭据东西的实践情况使用听觉、触觉等器官精细感知。如蚯蚓的体外,大部分体环生刚毛,刚毛较小,不易瞧清,常超卓忽略。要用手摸,用触觉感觉刚毛的存正在,进一步瞧察蚯蚓运动的情况,领会刚毛有帮手运动的作用。 瞧察时要积极考虑,将生动的直瞧与抽象思想相联合,组成正确的观点、断定和推理,熟识事物的本质。如了解鲫鱼种种鳍的作用,可用几条作实验,一条走?失胸鳍和腹鳍,一条走?失尾鳍,一条维持种种鳍完好无缺。瞧察三种鱼正在水中游动的情况,考虑它们差别的体现,就可以分析总结出种种鳍的作用。 除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外,要本人动手作生物标本和做实验。这样不但能加深印象,更能扶植分析标题和解决题手法能力,还会扶植动手作能力。别的,注重对大自然的瞧察,联合本人身边的质料做多种实验,如解剖、养殖等等,就更能扶植本人学习生物的喜欢。 ii、阅读、探究的要领。 (一)可接纳带着标题阅读的要领。 (二)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问结构。 有些章节,阅读课文后要考虑其学问的内正在联系是什么。有些教材内容固然联系实践但无标本可瞧察。如“海洋鱼类资源的掩护”,这就要分析教材探究其学问结构,接纳分析式的阅读要领。这样既能读进走,又能记得清。 (三)弄清观点。 生物课中名词观点较多,难记易混,是学习中的难点。正在阅读课文时碰到的观点要进行分析,弄清其内涵,还要晓得同类观点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联系相比,务必弄清。如完整与不完整;生殖回游、索饵回游与季节回游;留鸟与候鸟等。对这些同类观点,要注重经过相比,找出异同,从而构身明确、正确的观点。 总之,阅读与探究联合起来,才华使智力得到发展,组本钱人解决题手法能力。如读到课文中所讲的两栖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顺应时,本人就可以考虑田鸡的外形结构有哪些特是适于陆上生活的,有哪些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课文中写鲫鱼身体反面深灰玄色,由反面到腹面色彩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使鲫鱼不超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觉。读到这里,我们就该卖想一想为什么不超卓被敌害发觉?经过这样考虑得出的答案,印象就相比深进,并会逐步改变融会贯通的学习要领。 别的,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重瞧电看“动物世界”以及相关科技电影等,这些都能扩张看野,并激发学习生活的喜欢。 iii、回纳整理要领。 回纳整理学习内容不但利于控制学问,利于记忆,并且更重要的是能从事物之间更广泛的联系中找到新的规律,悟出新的原理来。所以,每学完一章,要小结一次,回纳本章主要内容;学完一单位,要小结一次,回纳本单位主要内容;学完一本书,要做一次零碎的总结。 例如,学完了动物根、茎、叶三章后,可做这一单位的总结、回纳、分析、相比,找出正常根、茎、叶外形的主要特,双习旧学问,明确观点,这是第一步,进一步要考虑比方神仙掌,使用所学观点分析哪部分是叶,考虑为什么说肉质扁平部分是茎,上面长的刺是叶,有什么凭据;进一步再考虑为什么说番薯是根,马铃薯是茎,凭据什么,为什么神仙掌上的刺是叶刺,柑桔上的刺是枝刺,凭据是什么。这样总结后可以找出根、茎、叶的规律及其识另外要领。又例如,学完了动物学的教材后,做一次零碎的总结,进行深进一步的考虑,就可以发觉,正在动物学教材中贯串两条主线:一条是动物的外形结谈判生活环境一致的瞧点,另一条是动物由低比及高等、由简略到双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瞧点。这就可以从客瞧的角度,更明确地理解,控制动物学。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八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九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种、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疏导组织(如茎、叶脉、根尖对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4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种、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疏导组织(如茎、叶脉、根尖对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二一、种子的萌发条件: 1、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不处于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100% 共检测的种子数 2、发芽率应达到90%以上,才能播种。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根茎相连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叶。(注: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三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水和酒精;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四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五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六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和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常见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牡丹、刺槐、槟榔、玫瑰、菊、杏、苹果等 4、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种子的传播方式:借助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籽粒饱满、具有完整的胚、储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和抽样检测 4、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3、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受精:花粉粒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5、人工辅助授粉 目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方法:先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斜撒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