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大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一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言。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二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三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四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2、通过反复读文,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3、通过小组学习,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2、了解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五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选择的内容。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鼓励每个方面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六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毕业以后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集》,毛泽东称赞他是“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八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细读课文。 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时空阅读网范文,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时空阅读网范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时空阅读网范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九别致1、交通工具,小火轮,“刚朵拉” 2、大街,大运河。 3、小胡同:小河道四有十八条。 4、分述不同的船的作用。 a,轮船;在大街上走,像公共汽车。 b,刚多拉;哪儿都去,摇橹的小船。 5、桥多:三百七十八座。 6、威尼斯人爱水:喜欢乘船。 (二)提问: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解释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的特点的? 学生们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用亲切对话的方式,引起联想。 2、比喻作者巧妙的使用比喻,有些地方配合起来用,构成双关。 3、文笔很细密,体贴读者的心理。 (二)教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生共同归纳:本节是鸟瞰,从全局中看威尼斯。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环俯视)。 碧波中团花簇锦的陆州(俯视)。 水天相接(远视)。 天空明镜透明(感受)。 江南水乡景色(对比穿插)、 北欧全景(对比穿插)。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十1、过渡语: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真应该热爱这片热土。 2、不少的作家、诗人,也写出了不少热爱土地的诗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艾青的一首诗。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3、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4、交流,读一读。 沪教版六年级教案全册篇十一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