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一你有自己的梦想吗?你在为梦想而努力吗?鲍雷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他与汉修先生通信,这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他的生活。 鲍雷伊最初给汉修先生写信是二年级的时候,那时他写的信短小简单。到了六年级,他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汉修先生的能信越加频繁,还学会了写日记。他在信中向汉修先生诉说自己刚入学的孤独、父母离异的痛苦。随着他慢慢地成长,在汉修先生的建议以及妈妈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开朗,交了知心的朋友,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他与汉修先生的信,见证着一个富有梦想男孩的成长,以及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友谊。 静静翻完整本书后,我默默地坐了很久。其实在我们身边,一直有着像汉修先生一样的一个人或是一类人。他们引导着你,为你指引方向。而你跟着他们的方向,只要走,便会成功。但如果不走,会永远停滞不前,甚至更加懈怠。 我们要永远感谢我们生活中的汉修先生,在他们的指引下,绽放最美丽的人生。 为了偷懒,她选择的都是小学时读过的书,没关系,只要做就好,慢慢成长。 不急不急,妈妈等得起。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二在暑假中,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亲爱的汉修先生》里面讲了很多鲍雷伊写给汉修的信,他读了汉修先生的书,名字叫《狗儿快乐秘诀》他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经常给汉修先生写读了《狗儿快乐秘诀》的信。 雷伊的爸爸妈妈离婚了,雷伊念念不忘的想他爸爸,但是他知道妈妈和爸爸离婚了。有一次,雷伊问妈妈为什么要和爸爸离婚?妈妈说:因为两个人才能离婚呀。还有一次他爸爸路过雷伊他家,雷伊很高兴,因为他见到了爸爸了,但是雷伊也很悲伤,因为爸爸还要离开,雷伊不希望爸爸离开他,妈妈却不希望爸爸回来。 雷伊好可怜啊!爸爸妈妈离婚了,他非常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却不想。要是我的爸爸妈妈出差的话,我会非常非常想爸爸妈妈的,我真希望雷伊他爸爸妈妈不要离婚,那样雷伊会很高兴的,我真希望,雷伊能早日见到爸爸呀!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三我今天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读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你们肯定会说速度这么快啊!一来这本书篇幅也不是很长;二来实在是因为它很吸引我。于是这晚我便迫不及待地用书中的方式——书信,写下这篇读后感。并承诺我还会再去品味这本书,并放进我的书架,供我的孩子读,也推荐给你们去读一读。 整本书形式很特别,用小主人公鲍雷伊的日记和他寄给作家汉修先生的信这种方式叙述故事。读着读着,我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她是用你们的口吻在倾诉。倾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倾诉生活中的思考与烦恼。在倾诉中,各种各样的情绪都被一一化解,于是倾诉的过程就成了长大的过程。 男孩儿雷伊因为父母离异,家庭状况不好,而慢慢学会了独处,学会了自立。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学会了如何结交朋友。在和作家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中,学会了观察、体验和感悟,学会了用日记记录自己的发现,学会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小男孩儿用书信和日记讲述的故事充满了太多的遗憾,他没有找到偷吃自己午餐的“小偷”,他没有看到爸爸妈妈的“第二次婚姻”,他没有得到作文比赛的第一名,他没有宽敞明亮的家……这一切的不完美直到这本书结束,都让我深深叹息。然而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 急切地先来说说我初读这本书的感受。本书中的文字就是雷伊从二年级写到六年级的书信和日记,文字朴实,却真实感人。读完这些,我就感觉雷伊就在我身边,就像一个邻家小弟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男孩。他从二年级写到六年级,才达到了荣誉入围奖的程度。其间,雷伊在书信中用了很多署名——您的朋友、您最棒的读者、您最喜欢的读者、学生鲍雷伊、您的头号书迷、筋疲力尽的读者、您以前的朋友、还在生气的鲍雷伊、受够您的鲍雷伊……通过这些署名我就像看到一个天真率直的小男孩儿站在我的面前,是那么的真实。从这些署名也感受到雷伊内心的变化,看到他不断成长的足迹。 更多的我读到了爱。雷伊从一个小男孩儿成长起来了,他变得坚强自信,而这一切和他周围的人是密不可分的。默默指导他阅读、写作,一直未露面的汉修先生,不窥探他隐私的母亲,负责任的父亲,注意提醒他帮助他的校工法兰德林先生,理解学生的睿智的校长,把汉修新作第一个给他看的图书管理员,欣赏和鼓励他的女作家,他的好朋友培瑞······我看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到了师生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爱。这些人让雷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通过和这些人的不断交往,雷伊也在不断成长。最让我感动的应属雷伊的妈妈。一个贫困的单身母亲、一个给予雷伊充足慈爱和尊重的母亲、一个平等、真诚与孩子交流的母亲。我实在也该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的父母和其他老师去读一读。 就这样一本小书,蕴含了太多的力量,值得每一个角度的人去欣赏。我想如果我也像你们现在这么大,看到这本书我会很高兴,因为读书就像和雷伊聊天一样,他就在你身边,或许某些就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相信你们都会喜欢这本书,我也相信每一遍阅读都会让你有新体验、新感受。赶紧去读一读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四《偷影子的人》讲述了一段缠绵多年的爱恋,一段进行中的不完美爱情,这是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也是李维的第10部作品。真正的高手,总是在平淡的题材中见真章,因为人人都有的经历,人人都体会过的情感,并不是那么好表达,如果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就等同于失败。而马克?李维,就是这么一个大师级的人物。 “一个会用风筝向你写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让人永远都忘不了她。 太阳升起,我们的影子肩并肩拖长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倾身,亲吻了克蕾儿的影子。于是,无视于我的羞怯,我摘下眼镜,模仿影子的动作。”这是书220页中的一段文字,书中还夹着一张明信片,配合明信片中的这段文字“爱情,仿佛影子一样,如果你踩中了,就请带走我的心。”感觉真是美极了。 “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这是对书中主人翁的一段简短的介绍。作者为主人翁虚构了一个特异功能——可以偷别人的影子,从而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窥探别人的隐私。其实是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不幸的一面——即便是看起来强大的恶棍,我们要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只有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场,怀着悲悯慈悲的心,发现、理解别人的缺点、过失甚至是欺压、谎言。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以为是的标准衡量和指摘、仇视别人。在节凑快速的当下,这部书显得尤为重要。磨刀不负砍柴工。与影子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心灵的对话。读懂自己,才能读懂别人。原来,影子在很早之前,就是我们信赖的朋友了,只是自己在长大之后,渐渐忘记了。 《偷影子的人》的故事发展虽然以奇幻为线索,但却走的是温馨情感路线,读者陪伴着男孩从懵懂到成熟,感受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无限能量。如果问,谁能无怨无悔的陪伴着我们从出生到死去,有人可能会说是父母,也有人可能会说是友人,但人们都忽略了那个默默无闻永远站在身后、分享快乐与悲伤的“影子”朋友。对偷影子的小男孩来说,他过于纠结已失去的,却没有去珍惜已拥有的,父亲的离去成为了他心灵的创口,而他往往忽视了,母亲对他倾注了多少深沉的爱,想要去弥补他的缺憾。男孩心里满含着对母亲的爱,但是,这种爱他一直没有表达出来,他不知道的是,有的话,如果没有说出来,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成年之后的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工作也很充实。他已经习惯了母亲对他的关怀,却粗心大意的,从来也没有关注到母亲已经渐渐老去,他甚至从来都没有偷过母亲的影子。他知道了那么多秘密,帮助了那么多人,却惟独,没有了解过母亲的心。 “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不是为了握住我的手,而是要操控风筝的手柄。我把风筝交给她,克蕾儿的笑容无人能敌,我完全无法拒绝她的任何要求。” “克蕾儿,你要知道,对我来说,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孩,是那种可以用嘶哑叫声擦去天空的阴暗、有着大提琴般音色的女孩。你要知道,全世界没有一个女孩可以像你一样让风筝快速旋转。” “我们每天早上都在码头相见。克蕾儿会先去小杂货店拿我的风筝,然后我们一起跑向废弃的旧灯塔,在那里度过一整天。” “我编造一些海盗的故事,克蕾儿则教我用手语说话,我渐渐挖掘出这个很少人熟知的语言的诗意。我们把风筝线钩在塔顶的栏杆上,”老鹰“盘旋得更高,在风中嬉戏。” “中午,克蕾儿和我靠在灯塔下,共享妈妈帮我准备的野餐。妈妈是知情的,虽然我们晚上从来不谈这个,但她知道我和一个小女生来往,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女生,套一句镇上的人对克蕾儿的称呼。大人真的很怪,竟然会害怕说出某些字眼,对我来说,”哑巴“这个词美丽多了。” “偶尔,吃完午餐后,克蕾儿会把头靠在我肩上小睡。我相信这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是她放松的时刻。看着一个人在你眼前放松真的很动人,我看着她沉睡,想着她是否在梦里寻回自己的语言,是否听到自己清脆如银铃的声音。每天傍晚,我们会在分离前亲吻。这是永生难忘的六天。” 什么样的一本书,会让你看完想静静淌着泪回味一下,同时感到温馨、诙谐、爱、喜悦和哀伤,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动,甚至潸然泪下。它清新又纯真,充满了“小小的幸福感”,让我度过了很美妙的阅读时光,也为我保留了心里的悸动和孩童般的无邪灵魂,读完真的觉得心情愉快!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五我最喜欢读的书《亲爱的汉修先生》,特别喜欢里面的鲍雷伊。他特别想见到汉修先生,每次给他写信,写作文,写日记,慢慢的就学会了写作。 他没有家,和妈妈住在大篷车里,爸爸想买一辆大卡车。但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大卡车,鲍蕾因他的午餐盒和爸妈离婚而苦恼,他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因为他爸爸妈妈才离婚的,为了防止别人偷他的午餐,和两个炸香菇丸子就做了一个防盗报警器,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他打开饭盒儿,闻了闻“哇,好香呀!”鲍雷的妈妈连忙,跑过来,问他有没有受伤。来到班上默默地等着。心想只要报警铃声一响,就跑到后面,抓住那个偷午饭的家伙。 爸妈离婚之后,他就没有一次开心,因为,土匪和爸爸走了,爸爸开车总会睡觉,所以要土匪陪他,路上就不会睡着了。后来鲍雷伊,转到别的学校去了,也有了一个真正的家,家的旁边有个加油站,晚上总会发出响声,每晚都吵的睡不着觉。过节的时候,他以为爸爸知道回来给他送礼物,每次门铃响了,他冲过去开门,却发现不是爸爸。这本书的结尾是裴瑞跟他去寄信给汉修先生,路过然后他树林去总要去看看还有没有蝴蝶,虽然有很少的三四只,但是他们多数都飞到北方去过夏天了,玩了一会儿他们回家了。 一辆没有拖过任何货柜的大卡车停在他家门前,“爸爸,”他开始拔腿就跑向爸爸,爸爸和土匪从驾驶室上跳下来,爸爸和孩子就面对面站着,互相看着对方,心里千言万语。最近在高速公路上,他有没有看到鞋子,很多啊,爸爸,我想问一下,跟以前的他不太一样,土匪朝他跑过来,快乐的摇着尾巴,鲍雷伊问,他是怎么找到土匪的?他每天都用无线对讲机寻找,他们,一起聊聊天,喝咖啡,就与他们告别,说把土匪留下来,没说他开车的时候必须有土匪,不然就没人跟他讲话了。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我觉的,写作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而是是日积月累,仔细观察,慢慢的思考,多多练笔,和一次次的修改才成功的!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六《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我是2025年夏天买给儿子暑假里看的,那时候儿子小学二年级刚毕业,我怕他看不懂(因为这本书是小学三至六年级推荐丛书),所以书一买回来我就先看了一遍。虽然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了,但是印象依然很深刻。 小说以主人公鲍雷伊给作家汉修的书信开头,并以书信与日记穿插的形式,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主人公最初为了完成作业很不情愿地给作家汉修写信,后来又向作家请教写作技巧,并回答作家给他提的几个问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写信,还向作家吐露自己烦恼。 阅读之初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只有几句话的书信、夹杂着错别字,到后来虽然写得长一些,但仍然是大白话居多,再后来文笔越来越流畅。 《亲爱的汉修先生》不愧是一部国际大奖小说,作为一名曾经的文学爱好者,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技巧。作为一部儿童读本,它贴近儿童心理,以一个普通小学生视角展现儿童成长中的烦恼与喜悦;同时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怕写作,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交谈,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倾诉的方式。作为一名家长阅读这本书在享受小说带来的故事感之余,它也让我学会如何更理智地看待成长中的小孩,同时在今后引导孩子写作时要保持一种寻常心,不能操之过急,关键要持之以恒。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七寒假里,我阅读了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鲍雷伊的小学生,他在二年级时阅读了一本课外读物——《狗儿快乐秘诀》,他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和汉修先生来往更密切。鲍雷伊在信中讲述出他父母离异的实情、他转学后的孤独。通过交往,鲍雷伊不但学会了面对生活,而且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练就了好文笔——成为了获奖的小作家。 读了这本书,同龄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书中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仿佛都印在了我的大脑中,十分清晰。主人公鲍雷伊长相平常,没有什么特殊才艺,起初也并不喜欢写作,讨厌写额外作业。这些简直就是我们现在小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故事情节描写曲折生动,比如其中搞笑的丢午餐事件,还有鲍雷伊对小偷的态度由怨恨到宽容,都描写地非常真实感人。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用信件和日记的方式收录了鲍雷伊成长的足迹。鲍雷伊爱上了日记,最终成为了小作家。 本书中的第二个重要人物——汉修先生,他提出了10个问题请鲍雷伊回答,让他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更好地让鲍雷伊明白写作技巧。当鲍雷伊第一次写日记时,汉修先生让他采取假装同另一个人对话的方式。逐渐地,鲍雷伊可以直接就能流畅地写日记了,他给鲍雷伊的帮助是巨大的。 鲍雷伊的妈妈在他成长道路上有莫大的作用,她教会了鲍雷伊宽容、理智,遇到人生的挫折时勇敢面对。妈妈的坚强影响了鲍雷伊,让他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为人处事的哲理,以及慈爱和尊重。 在鲍雷伊的作品发表后,在沙拉吧里,女作家传授了真谛: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欣赏与鼓励让鲍雷伊更加坚定不移,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家梦! 理智、宽容、尊重、理解、与众不同,这就是鲍雷伊成功给予人们的启示。让我们像鲍雷伊一样,努力把自己提升地更完美,一步步成长,拥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篇八疾病,灾难,不幸,只要与我们沾上一点点边,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赤裸裸的恶意。而疾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似乎更加深重的令人窒息。 我向来不喜欢去医院,能避免去的就不去,能拖着去的就拖着去,以至于一直想做个超声波洁牙的我现在牙齿还是黄黄的。但我并不反感医护人员,相反我对他们很尊敬,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以后的丈夫也能是位医护人员。然而令我真正恐惧的,是医院里人们绝望和无奈的心。 新闻里有太多太多的人因为贫穷而无力治病,别人的叹息声中有太多太多的意外事故导致人缠绵病榻,包括我的身边。年前堂姐的婆婆因为车祸摔伤了脑袋,几近鬼门关。医生说治疗希望不大,而且即使保住了命也很可能变成植物人。当时姐姐家四个小孩,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而且老两口身体健壮,仅靠自己一年里的收入就足够四个小孩和两个大人的开支。而姐姐和姐夫则在外地打拼,这两年运气不错,也谋划着自己开个小店了。然鹅上帝就从来没这么良善过。据我姐夫说,当时在抢救的半个月里,每一天的医药费都是以万计算的。说实话,当我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我的第一想法就是——放弃治疗。我特别理所当然的想到,如果放弃治疗那么家里就不会变穷了,四个孩子也可以正常上学,姐姐姐夫也可以继续回去开他们的店。我从没想到过那个老人,那个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老人,那个给我做过好喝的汤的老人,那个还有着生命的老人。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没钱治病的故事。于是我跟我的同伴们都互相信誓旦旦的说,如果自己不幸得了绝症那就去自杀,绝不拖累家人。如果爸爸妈妈得了绝症,那砸锅卖铁也要救他们。其实当时我身上有大概一万块(学费没交)如果我想的话我就完全有能力去帮他们“一天”。但我没有,连这个想法都没冒出来过。 十年,十年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很多。身高,样貌,性情,理想,都可能会改变。而对于我,十年改变的,是我那颗乐于助人的心。我真的发现自己没有小时候那么纯真坚定的信仰真善美了。小时候的我,七八岁帮老人冬天洗被子,提水,洗菜。甚至于当时村里有个老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当时一群的小伙伴问了奶奶说一种草可以医治它,于是我们便找了一堆过来。而且在奶奶卧床不起的那段日子里,我们轮流着去帮奶奶做家务。但现在,我连给个硬币都会顾虑他是不是真乞丐。 《变形记》中的格力高尔因为变成了大甲虫所以没办法工作,因此父亲开始厌恶他母亲和妹妹也由最初的同情变成了对他的憎恶。而他却还天真的祈求着能够早日变回人形,早日接过家里的担子,早日回到那令他厌弃的岗位上。如果姐姐的婆婆愿意跟我说她在生病时的所思所想的话,我猜她的期望大抵和格力高尔期望的一样吧。但幸运的是,我姐姐她们并没有放弃她,现在也恢复了健康出院了。格力高尔的悲剧色彩在于,在他失去人形之后,没有人记得他曾为这个家做过什么,没有人在意他的功劳。他只是像一件废弃的工具,被人丢弃然后彻底地遗忘在角落里。 本来自然界险恶的生存条件就已然可怕的让人心颤,但来自人类社会的险恶却更让人遍体生凉。 我记不清我上过多少次的当,但我总以为人间处处是温暖。做一个可燃物,传递着星星点点的火花燎原去吧。让我们一同的火光,照亮这无边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