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模板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一我们家有一只很老的收音机,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它很老了,因为那是爸爸小时候听过的收音机。它是一个黑色的长方体,你如果没见到,你很难想象它的大小,和现在老人跳广场舞的小收音机比起来,它简直可以算一个庞然大物了。它长约50厘米,高、宽约30厘米。在底端有一条银镀成的长条,上面写着青岛无线电二厂的字样。长方体正在表面上有一块玻璃,里面有各种刻度。有些收音机有天线,它却没有,据说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种,电线被设计在了机体内部。 爷爷告诉我:你爸爸小的时候,每天早上都是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起床的。他可爱听新闻了。我每天起床的时候,会把收音机打开。你爸爸一听到《浙广早新闻》的前奏音乐,就准时起床!爸爸他自己刷牙吃早饭,把早上的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可乖了。我听得入了迷,原来爸爸小时间是这样的。收音机陪伴了爸爸的童年时光,爸爸听着收音机,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 爷爷还说:你爸爸晚上睡觉时,也要听一会儿收音机,用它来了解外面的世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早上晚上爸爸听收音机的画面!怪不得爸爸的习惯那么好,准时起床,爱听新闻,这原来是这架老收音机的功劳啊!平时,爸爸也总是培养我多听新闻的习惯,这都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啊!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二在那个战火风飞、人心惶惶的年代,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在某些地区,生活着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有的人肚满肠肥,嘴里叼着雪茄,简直就是不可一世;有的人则破衣烂衫、瘦骨嶙峋,十分可怜。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爷爷的奶奶曾经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地主。据我对祖辈的了解,我的祖母不会像其他的恶霸那样总是欺压百姓,还不付工钱,他们一定是善待百姓,总会把粮食分给老百姓,所以就理所当然的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不然整个家族都会有危险,不然我爷爷的爸爸也不会成为富农的。 舅舅曾意味声长的告诉我,在那个时代,虽然我们的老祖宗善待老百姓,但是他们的生活也不怎么好,他们只不过拥有的田产多点而已。在动荡不安的非时期,地主们为了保留家产,把为数不多的银元、铜板等各种贵重的物品藏在了各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它们已经受尽了岁月的消磨,它们身上早已失去了色彩,身上的字也模糊不清,谁也不知道它们背后回忆中的点点滴滴,但它们总能给我带来无尽的想象,勾引起我满满的好奇心。 我喜欢这些隐藏着无数故事的老物件,每当它们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好像是有人在和我诉说着以前的那些事,让我沉醉其中。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三推开紧掩的木门,就像走进另一种岁月,门楼是前清或民国的建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我用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打开眼前和过往,铜的门环上斑斑锈迹,如一段残存的梦痕,木格子窗子是一栋房子的眼睛,是它的灵魂所在,原木的颜色,原木的框子,一道道细细的木纹,散发着树木的清香,朴素而古旧,温暖的阳光从屋顶的亮瓦上射来,窗子下的故事也就温暖起来,每次在古建筑前看到雕刻精美的木格子花窗,我总会想起“小轩窗,正梳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来。 窗子上依然挂着那盏生锈的马灯,在外游走的马灯似乎已经疲惫了, 马灯的气质是阳刚的,手提式的马灯只有挂在马背上才够气派,要么由饲养员大叔披衣提着,月明风高,可以听到马厩里传来的咳嗽,反正马灯是难得停留在锅台火炕角的,与居家的煤油灯形成灯的家族,一主内,一主外,马灯就是灯中的伟丈夫,相反,居家的罩子灯就是母性的,如豆的灯光下,总是停留着母亲缝补衣裳的剪影,至于我们熟悉的小桔灯,该是闪烁的一颗童心吧! 终于可以仔细端详那个刺绣的荷包了:五色的丝线,缀之以绵, 配以鸡心的造型,这该是怎样一位巧手的姑娘呢?独倚纱窗,云中锦书谁寄来,深藏的秘密编织在小小的荷包里,它美丽而纯净,含蓄而明朗,也许在明天,在连绵的山岭上,就可以听到她和情郎哥悠扬的对歌了。那是一对绣有鲤鱼跳龙门图案的枕头顶吧,满族女子的拿手好戏就是最绚烂的女红,红黄蓝白的丝线,色彩艳丽明朗的设计,闺中情趣自不必说,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子活脱脱站在你的面前了。 此时,阳光刚好照在一只青花梅瓶上,就像一个女子在追光灯下独自美丽着,青花的气质,隔着幽凉的光阴回眸看去,即便有了远意,依然是疏淡清美。我们所指的青花,既不是青草的绿色,也不是青布的黑色,而是青山绿水的颜色,在青花的釉面上加白、加黑、加紫,都赋予她锦上添花的美好,她的远山近水,疏落茂密,她的清新悦目,层次分明,不管是明青花的粗矿豪迈,还是青中期的轻盈秀致,我都是毫无理由地爱了那天青色等烟雨的青花。 在一幅泛黄的古画里打量旧时的文人,一闲对百忙,抱着琴的脸淡而又淡,不知今夕何夕的表情,正朝着萧索的黑夜走去,不得不承认,闲雅的风度在品茗对弈中彰显着主人的文化品味,小巧的文玩在文人的手上就有了不凡的韵致,既然是“玩儿”,就有别于高大魁梧的实用器,笔墨纸砚,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经过岁月的淘洗,人与物就有了最强的互动性,一个明代雕木瘤的黄花梨笔筒就可以与一张红木架子床抗衡,我们的一位老师因得了一方宋代的铁马砚将自己的斋号命名为“铁马砚斋”,无法估价它的价值几何,重要的是那物件里面隐藏的生生不息的文人气息。 戏词儿里有:“那一队妖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不要叫仇家夺了去!”细软,自然是腰中值钱的宝贝,在一个雕花的皮质首饰盒面前,我会揣度里面藏有怎样的细软,纯金的元宝儿,翡翠的耳坠,象牙的指环,玛瑙的扳指我穿过一道发黑的大门,在蛛网密集的老屋里,看到了一个小脚女人的昨日时光,油漆剥落的老柜上,安静地停靠着坐镜掸瓶帽筒,帽筒已经破碎,打了二十几个锯子,不知道是她失手打碎,还是另有隐情。一套老物件是典型的北方女子的陪嫁,普通人家的女儿,可以是软木的竹节镜,洋蓝的喜字瓶,大户人家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闲暇时坐下来,可以钻到“钱眼儿”里数点过去的时光,十五贯究竟是多少,我们没有计算过,古道上行走的毛驴马车,背着沉重的褡裢,里面是叮咚作响的铜钱,我们还是要替古人捏把汗的,北宋的皇上把钱币打造到了登峰到极的地步,徽宗皇帝的亲笔书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是艺术与货币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一个纸糊的烟笸箩,一付纸卷的门帘子,我们一层一层地将它剥落,那不是普通的纸,是可以流通的钱币,法币、金元券,银元券,东北九省流通券,层层叠叠的纸币,背上一口袋,换回来一颗大白菜亦或几斤苞米,那是钱吗?是旧政府戏耍百姓的一种游戏吧!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书房,准备挑一本书看,无意之中,在书架的一角看到了一个蓝色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套《三国演义》的小人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套书家里有好几个版本,但是我从来没见过这套小人书。带着好奇,我打开一本看了起来。小人书拿在手里轻飘飘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一点儿,里面的内容和我平时看的绘本完全不同,它没有色彩鲜艳的画面,里面每一页都是黑白的,可书中的人物,不管是五官还是动作,都画得栩栩如生。 薄薄的灰尘在阳光下跳舞,我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一大堆问号。这套书是谁的?我怎么以前没见过?这时候,妈妈走过来,仿佛看透了我的小心思,给我讲了这套小人书的来历。 原来,妈妈小的时候,银川只有一家新华书店,虽然那时候人们的收入不高,但是姥爷经常带着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书,书店的工作人员把小人书一摞一摞地用塑料绳子捆好,每次从书店出来,妈妈都会高高兴兴地拎一摞回家,各种各样的小人书成了妈妈童年的美好记忆。后来,妈妈到外地上大学,工作,又搬了几次家之后,家里的小人书越来越少,只有这套《三国演义》留了下来。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五“叮铃铃,叮铃铃……”一串悦耳的响声,是银铃吗?哈哈,猜错啦!是我家的老物件,一个银制的长命锁。 说起这个长命锁就有些故事了。先来看看这个长命锁吧,简朴中流露出精致,看似简单确有着淡雅之态。银锁的正面有两条巨龙围绕着“福”“寿”二字,背面也是两条巨龙,中间有两位腾云的仙人,像是“福星”“寿星”。大概这个长命锁寓意应该就是福寿连绵吧。锁的右边有一个插件,长长的项链就被锁在锁里了,之所以有这个插件就是为了调节项链的长度。再看项链,两头挂了两个八卦,八卦背面还刻有几个字,像是“泰来足?”因为年代久了字有些模糊不清。字的四周还有几个小小的图案,看着像蝙蝠跟竹子。在古代蝙蝠就有“福”字意。竹子就是平安长寿的意思。一拿起这个锁,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奇怪的是这个锁没有银铃,却能发出悦耳的银铃声。我拿着银锁细细琢磨了半天,哦!原来是两个八卦跟银锁碰撞而发出的声音呢,而且银锁内部是空心的,碰撞出来的声音更加响亮,自带音响的感觉。制作这件银器的工匠真是文武双全啊,让我自愧不如。 再来说说这个长命锁的由来吧!听我外婆说,这个老银锁是从我阿太的阿太传下来的。大约是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吧,我阿太出生的时候,阿太的阿太就定制了这个银锁,作为礼物送给了我阿太。食不果腹的时候,阿太他们宁可喝稀粥、吃水草,都没有舍得把它当了换粮食。然后阿太又传给了我外婆,在我出生那年,我外婆又送给了我。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文档为doc格式。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六外婆家的古钟静静地摆动着,“咚——”早上七点了,阳光给它披上了金黄的纱衣,风儿慢悠悠地吹着,给安静的早晨平添了几分光彩。 这个古钟可是被外婆当做宝贝的,每天只要一进门,就能望到这个家伙,外婆还常常会去擦一擦它。 据说这个古钟呀,它可是我外婆二十一岁那年和外公一起买的。在那个时候,小村子里有古钟的人家,是像现在有保时捷的人家那么富裕的。那个家伙没什么特别的,除了它上面的小布谷鸟,在我们村里,布谷鸟是富裕的意思。 一次,外婆他们吃晚饭的时候,月光给整个房子都披上了洁白的纱衣。“咚——”一声钟声伴随着他们吃饭,那场面,就像小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样温馨。 有一天傍晚,我发烧了,老妈非要让我七点半就睡觉,可我怎么也睡不着。突然,“咚——咚——”一阵阵钟声伴随着风的声音,我慢慢地睡着了。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七小时候在奶奶家,一声音响起,“囡囡,睡午觉了。”在知了鸣叫的夏天,奶奶手拿一把蒲扇,追着我跑。我被奶奶赶上了床,奶奶帮我盖上小毛被子,露出脚和小脑袋。轻轻扇动蒲扇,为我送来徐徐凉风,很是惬意。耳边还响起奶奶慈祥的声音。凉风伴着故事,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忽然风停了,原来是奶奶累了睡着了,额头上一滴又一滴的汗水流了下了。“奶奶”,醒醒呀!我用胖乎乎的小手戳戳奶奶的脸颊。 奶奶被惊醒了,哈哈大笑,又动起蒲扇。我也咯咯地笑了起来。现在科技发达了,蒲扇也渐渐落后,但我还想让奶奶拿着蒲扇帮我扇风,这样小时候的乐趣就再也不会离我们而去了。 我家的老物件手抄报篇八在一个小小的爱心形盒子里,装着妈妈的宝贝邮票,听说,它们也有不少故事呢! 在妈妈小时候,手机并不普遍,所以和远方亲人联系时,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写信。 之前,每一次外婆家里来信时,妈妈就冲到门口,笑呵呵地把邮票撕下来,紧握在手心,兴冲地跑回房间,不知从哪儿拿出一张纸片,把邮票贴在上面,珍藏起来。这是我后来听外婆说的,如今,家里可以找出好多老邮票呢。 现在,妈妈集邮的习惯传到了我身上。不过我们现在都用手机了,很少有人写信,所以我只能玩妈妈的邮票。有一次,我拿出了几张邮票,由于她们是贴在一张小纸片上的,所以我想把它们分开,一开始我用手撕,可试了一下后发现,这样一不小心就会弄坏邮票,所以我就偷偷摸摸地拿出剪刀剪。“你在干什么?”妈妈突然叫道。我心里像有小兔子在乱跳似的,脸上通红,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我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想把它们剪开。”这时,妈妈看着被我撕开的邮票,满脸写着心疼。 微风拂过,在那个小小的爱心形盒子里,邮票静静地躺着,诉说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