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微课程案例 中班美术课程教案(优秀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一1、掌握长颈鹿的基本形态,学会以长颈鹿颈部方位变化来表示其简单动态。 2、教育幼儿学习长颈鹿,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1、头、颈、身体分开的长颈鹿图片。 2、画有草地、天空、树林的背景图。 3、油画棒、记号笔、图画纸人手一份。 (1)(出示长颈鹿)教师提问:这是谁?为什么它的名字叫长颈鹿?它的脖子象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说出长颈鹿的脖子象大吊车、梯子、天桥。)。 (2)一天,小动物和长颈鹿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可是,草地前有一条小溪,小动物跳不过去,长颈鹿一声不想,立刻把自己的脖子变成了什么?(变成小桥,让小动物从桥上走了过去。)请幼儿转动长颈鹿的脖子成水平变成“桥”。 (3)小动物来到草地上,想找个滑梯玩,可是哪里有滑梯呢?长颈鹿一声不想,又变成滑梯,它是怎样变成滑梯的呢?(把脖子伸向草地,让小动物从它的脖子上滑下去。)请幼儿转动长颈鹿的脖子成倾斜变成“滑梯”。 (4)长颈鹿肚子饿了,长颈鹿看见树上结着许多大苹果,就把小动物一个个送到树上吃苹果,它是怎样把小动物送上树的?(它象大吊车一样,把小动物吊起来,送到树上。)请幼儿再试作大吊车转动。 (5)太阳快下山了,长颈鹿有变成一辆旅游车,载着小动物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长颈鹿为什么会做这么多的好事?(因为他有会转动的长脖子。)请那么把长颈鹿的好事都画出来。 (1)每位幼儿画一件长颈鹿做的好事,可结合故事内容,也可大胆想象。 (2)提醒幼儿把长颈鹿的脖子画长,并画出不同姿势。 (3)注意长颈鹿与小动物的相对大小。 (4)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与动物相似的颜色。 (1)长颈鹿做了哪些好事?它是怎么做的?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二1、学会穿珠子。 2、能够独立完成串珠子,穿成一个手链或项链。 3、感受串珠子的乐趣。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盖、盒子。 在细电线丝的一头打结,另一头从珠子孔穿过,整条电线丝穿完后,把头尾打个结而成一串珠子。 按珠子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规律地串珠子。 将这些材料用来装饰各种物体,例装饰手帕装饰纸碟等等。 将各种珠子、吸管块或瓶盖进行分类送入相应的盒子中进行分类。 在本次《串珠子》的游戏活动课,他们一个个拿着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珠子高兴极了。串珠游戏,是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灵活性。 这样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很重要,首先“串珠”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另外“串珠”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三1、在和父母一起探索过的基础上,幼儿能用多种方法区分蛋的生熟。 2、尝试学习敲蛋、打蛋等一些生活技能。 3、培养幼儿乐于探索身边事物的习惯。 调味品油、盐、味精、锅子、电炉、鸡蛋、碗若干、擦布、筷子等。 一、启发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 2、吃过鸡蛋吗?鸡蛋可做哪些好吃的菜呢? a、用哪些办法? b、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小朋友用自己探索过的.办法来区分生熟。 三、学习敲蛋。 1、小朋友把生鸡蛋找出来没有,我们一起把它敲开来看一下。 2、幼儿尝试敲蛋。 (1)提醒幼儿敲的时候不要把蛋洒在桌上或地上。 (2)敲好后把蛋壳放在纸盒里。 (3)人士蛋清和蛋黄。 四、学习打蛋。 幼儿尝试打蛋。 1、把蛋黄打碎,让蛋黄和蛋清打在一起。 2、碗要端牢,用点力气。 五、教师制作炒鸡蛋。 1、幼儿讨论怎样制作炒鸡蛋。 2、幼儿观察制作炒鸡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让油溅到身上或脸上。 六、品尝炒鸡蛋,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四活动目标: 1、学习从高处往下跳,尝试根据指令变换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高低不同的椅子(高度分别为40cm和50cm)、软垫等保护设施若干。 2、欢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学做小兵操: 教师听音乐与幼儿一起进入户外场地。 引导语:“春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学做小兵操,活动一下自己的身体吧!” 教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模仿小兵的动作:如抬腿向前走、吹喇叭(上肢)、左右开枪(腰部)、弯腰投掷、跳过障碍(跳跃)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愿意跟随音乐,精神抖擞地活动自己的身体。 教师小结:前面大家听音乐模仿了小兵的各种动作,做的真有精神,动作也很到位,真棒! 二、基础活动——春天里的小伞兵: 1、说说聊聊,春天里的小伞兵: 提问:“春天来了,柳絮飘飘,你们觉得柳絮是什么?(教师重点解释什么是柳絮)它们飞起来的样子像什么呢?”。(有点像降落伞)。 重点提问:“那么看到的`小伞兵是怎么样跳伞的呢?”(从很高的地方慢慢往下跳下来。)。 重点指导:教师在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春天的柳絮以及柳絮飞扬时有点像小伞兵跳伞。 教师小结:春天柳絮飞扬,柳树的小宝宝们背起柳絮象小伞兵一样飞起来了。 2、幼儿学做小伞兵: 引导语:“那今天我们也来一起当一回春天的小伞兵好吗?”(好)。 1、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低不同的椅子进行“跳伞”练习。教师可根据幼儿实际水平,鼓励幼儿勇敢尝试从更高的台阶上往下跳。 2、小伞兵跳伞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做动作,如“小伞兵在空中飞呀飞呀”(在平地上自由地飞着)“小伞兵累了,睡着了”(原地休息)“小伞兵准备跳了”(站到小椅子上)“跳伞喽”(从小椅子上跳下)等。 3、幼儿熟悉游戏以后,教师在变换指令时加入按指令变换队形,如“小伞兵围成8字形”等,适当提升游戏的难度。 重点指导:在游戏中巩固对高处往下跳的动作及尝试根据教师指令变换队形。 结束语:“今天的小伞兵们跳伞任务都完成的很好,会根据老师发的指令做动作了,恭喜大家圆满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始终都只是一个参与者和配合者,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我更真切的懂得,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才会记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切;在活动中尽量用实际操作来告诉孩子们知识,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五1.区分动物的习性,认识词:小心、危险。 2.有初步识字兴趣。 二、准备。 各种不同习性的动物图和字、提示性的词句。 三、过程。 (一)区分习性,认汉字。 2.读词:小心、危险。 3.为什么要有“小心”、“危险”的标志? 4.讲一讲哪些动物是凶猛的,会伤害小朋友和小动物的。 5.如果你们发现有危险的动物,可是别人还没有发现,你们会怎么办?(出示相应的汉字卡片“小心”、“危险”)。 6.平时你们看见写有“危险”或者“小心”的地方应该怎么样? 7.哪些动物是温顺的?小朋友见到温顺的动物会怎样呢? (二)游戏:“去森林” 1.交代规则: (1)出示提示牌,读一读(老虎来了“危险”dd快快跑,看见狮子“小心”dd不讲话,看见老狼“小心”dd蹲下来,小鸡来了“安全”dd做游戏,看见小鸭“安全”dd轻轻走)。 (2)教师出示提示牌,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带小朋友去户外花园环境中进行游戏。(要求小朋友边看指示牌边做动作)。 (幼儿书写提示牌)。 四、提示与建议。 1.在户外游戏更有趣且空间大。 2.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幼儿更投入地活动。 3.指示牌中的短句可根据孩子的识字量经常更换,增强孩子的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六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小猴今天来和小朋友比一比?比比谁是“聪明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 (1)播放课件: 教师:暖和的春天到了,花园里来了许多花, 引导幼儿用个添上1朵的方法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2)请幼儿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3)提问: 9朵花添上1朵花是10朵花,9添1是几?"。 0朵花能用数字10来表示。 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0,使幼儿能发准字音。 (2)理解实际意义: 想一想,数字10还能表示什么? 小结:10能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巩固:举卡片。 三、结束。 讲评根据上课情况,评出“聪明智慧星”。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七语诗歌:家”(中班)。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等回家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1.集体朗诵交流讨论:诗歌里讲了哪些家?(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背景图)。 诗歌里说的这些家,分别是谁的家?(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白云、小鸟、小羊、小鱼、小蝴蝶、小朋友分别送回家)。 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 3.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因是小朋友的家。 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幼儿编出;蓝蓝的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八活动目标: 1.练习从高处往下跳,能根据指令变换动作。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高低不同的椅子、软垫等保护设施。 活动过程: 2.试一试:跳伞。 (1)让幼儿在平地上自由想象、尝试伞兵跳伞的动作。 (2)教师示范小伞兵跳伞的动作。前脚掌轻轻落地,落地时微微屈膝、下蹲,保持身体的平衡。 (3)让幼儿尝试从高处往下跳。 3.游戏:小伞兵跳伞。 (1)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低不同的小椅子进行“跳伞”练习。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鼓励幼儿勇敢尝试从更高的椅子上往下跳。 (2)小伞兵跳伞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做动作,如“小伞兵在空中飞呀飞呀”(在平地上自由的飞着)、“小伞兵累了,睡觉了”(原地休息)、“小伞兵准备跳了”(站到小椅子上)、“跳伞喽”(从小椅子上跳下)等等。 (3)幼儿熟悉了游戏之后,教师在变换指令时加入合作游戏的成分,如“小伞兵围成了8字形”等,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4.放松整理活动。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始终都只是一个参与者和配合者,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我更真切的懂得,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才会记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切;在活动中尽量用实际操作来告诉孩子们知识,这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九1、师扮小兔子:我是小兔子,要开小铺子,欢迎大家光临。我的铺子里有许多货物,看一看都有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小鸭子(教师扮演)上来买东西,依次说出想买的东西,如说错量词,可停下来引导幼儿纠正。 3、让幼儿想一想都有什么东西被买走了,并随着幼儿的发言出示图片。 二、感受儿歌并运用量词。 1、按顺序看图与字卡,朗诵儿歌,帮幼儿理解“张、把、双、个、顶”是量词。 2、重新布置展示柜,请幼儿参与。 “货物都卖完了,我还要进一些货。”引导幼儿观察都有哪些货物,鼓励幼儿正确运用量词来买货物。 三、全休幼儿都参与活动。 1、“我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还要开几家分店。请大家来做售货员。”(提醒幼儿注意售货员要有礼貌,别人说对量词才能把东西卖给他。)。 2、幼儿自主游戏,鼓励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附儿歌: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 明天再来开铺子。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十一、游戏: 灭蜡烛教师出示蜡烛,点燃。“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二、讨论: “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 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三、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 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四、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 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十一将幼儿的兴趣、求与活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在主题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好奇心强。常常对这件事感兴趣,对那件事感兴趣,有的孩子个性差异不同会产生不同关注点,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提炼和分析有价值的内容。 中班微课程案例篇十二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二、展开部分。 1、集体讨论: (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2、情境练习情境一: 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a、陌生人就是坏人。 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 b、不能去任何地方。 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 b、不能上车。 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三、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