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 中小学思政大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一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力度日益加大,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更是分外重视。作为中小学的一名学生,我深有体会。自我加入思政大课以来,我不仅更加了解了国家、社会、家庭对我的要求,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关于“中小学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首先,我感受到了思政大课的深刻内涵。思政大课旨在增强中小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于国家、社会日益重要的意识、树立正义的观念、传承价值观念等等。这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思政大课的教育目标,是在中小学阶段内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更有责任心,更有担当精神,从而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 其次,思政大课对于我们中小学生们的启迪大有益处,不仅仅限于课堂内的学习,更体现在日常行为和语言上。思政大课注重灌输正面的文化价值观念、人性理念、思想道德素质等等,让我们能够自觉地去遵规守纪,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素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有效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融合、不断前进。 再次,思政大课在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思政大课的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学会坚守底线,认清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在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社会,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变革,让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自身价值,拥有更为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思政大课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思政大课不仅仅使我们更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让我们学会如何让自身价值与社会紧密结合,并去创造自己人生的价值与贡献。在思政大课的课堂及教材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以及一些实践性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在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从思政大课中学习到新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我的竞争力和整体素质。 总的来说,“中小学思政大课心得体会”是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思政大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现代教育的实践,是一种培育中小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思政大课中,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为此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的觉悟,反思自身,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二听完了第四位老师的授课,我的心中仿佛有一盏火炬在燃烧。从他们分享的这些事例中,我仿佛参透到了《中国少年说》中所提及的少年至于一个国家的未来的重要意义。在这次疫情中,不同青年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瞒报自身病情,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对社会危害极大的行为;有的人走向抗击疫情的一线,作为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作为青年,不同的理想抱负会带来不同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在老师的授课中,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疑似病例患者,因担心自己感染肺炎传染给家人,自行在地下室隔离28天,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无一受到牵连。 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青年,我们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身边的人负责,更需要对社会负责。我想,明年走向支教讲台的一年时间,是我奉献自己力量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行动,给那里的同学心中种下一颗想要成为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学子的种子!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三第一段:引言(100字)。 开学即将迎来新一个学期的开始,意味着孩子们将再次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然而,开学的第一课不再是传统的语文课或数学课,而是一堂关于思想政治的课程。这个新变化让我深感意外,也引发了我对小学生思政课的关注。最近,我参与了小学开学思政课的听课活动,思考了它对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二段:关于思政课的重要性(250字)。 思政课是班级集体的首堂公共课程,通过学习祖国历史、道德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堂课中,学生们通过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来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敬意,并激发对伟大事迹和道德模范行为的赞赏和追求。还通过学习真实的案例和模拟的决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选择的能力。这种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价值观的公民。 第三段:小学思政课的实践策略(250字)。 小学思政课在教学中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教学策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效果。首先,情境教学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解决方法和意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思政课的常用教学手段。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历史事件,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最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第四段:思政课的价值观培养(300字)。 小学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的辉煌历史和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培养对民族的认同和热爱。其次,通过道德教育和伦理课程,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强调了诚实、友善和勇于担当等美德的重要性。最后,思政课还通过模拟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体验和提高道德水平。 第五段:对思政课的展望(300字)。 虽然小学思政课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改进和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其次,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最后,思政课的教师应继续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 总结(100字)。 小学开学思政课是整个学年中的第一课,对学生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思政课,学生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价值观的公民。思政课的实践策略以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这堂课,我深刻体会到了思政课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四***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包河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思政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调研,深入了解思政课师资、课程设置等情况,研究制定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一方面组织区委宣讲团、青年教师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等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四史”等主题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学党史活动,全面推进“红色校园”工程。三是统筹推进落实。成立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通过调研听课、教学评比、教材培训、实践研学等方式,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落实。 二、 抓住关键,全面提升广大教师育人能力。 一是锻造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组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思政课”高质量课堂,组织“主题式”名师课堂观摩、思政育人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突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实绩,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评选区级思政课骨干教师100名。开展“三个一批”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工程,塑造一批导师型、孵化一批引领型、挖掘一批潜力型思政课教师,实施“导师+徒弟”“青蓝工程”等结对工程,形成点面结合、校校联动、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二是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发挥师德育人基地作用,做好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以典型引领推动全员争先。实施头雁型教育人才培养“565”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包河好老师”“师德楷模”等评选活动,开展“美丽课堂党员争先”课堂教学评比,引导广大教师“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 三、 共享。建立思政课专家导师库,从省委党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聘请19名思政课教师组成专家团队,常态化举办“包河区思政大讲堂”,为中小学师生送上思政课“大礼包”。二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课重点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方面的改进和优化。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实现自主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统筹推进学科德育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一体化。编印《廉洁文化教育读本》《中华经典国学》等读本,发放至全区中小学校。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和美云课堂”,探索制作“红色微课”,引进新华网德育小学堂指导视频,发布思政系列微课程。举办“思政微课”现场赛,录制优秀“思政微课”在线上展播。 四、 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是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以入团、入队、升旗等传统仪式和重要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适时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二是与研学实践相结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结合“三点半”课后服务,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依托辖区内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场所,每年组织约2万人次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体验。开展“红领巾进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等主题宣讲1000余次。三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以经典故事、红色电影、中华历史典故、人物传记、战“疫”故事等为题材,创作话剧、歌舞剧、音乐剧、童话剧、英语剧、课本剧等精品在中小学校演出,通过参与式、沉浸式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变传统思政课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五观看了“同上一节‘党史’思政大课”,我深刻意识到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的教科书,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当年一批批有志青年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牺牲小我而换来的。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那样艰苦的时代背景下,前辈们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我们所学习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些精神在当下依然能够激励我们前进,这些精神是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筑的中国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要学好党史,以勇担责。今天,我们跟随三位教授回顾了共产党的光辉与艰难,从历史中吸取养分;明天,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与魄力,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六小学思政必修课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被日益重视。这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这样他们可以成为未来社会中有价值的人才。在我成为一名小学生之前,我一直认为思政课很枯燥乏味,但是上课后的收获,让我对思政课有了重新的认识。 二、认识自己,善待他人。 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它鼓励我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了解到自己的感受,关注周围的人,并开始尝试为别人着想。我的同学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友善或坚定对他人有正面影响,这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别人的生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行动。 三、如何与他人合作。 思政课程还教给我们如何与人合作,以及如何分享我们的成功和失败的过程。对于那些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来说,这些技能对于今后的生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通过不断类比生活中的情境,学习了倾听、讲话和协商等社交技能。我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应用这些技能去协调我们的学校和社区中的问题,这让我们既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也学会了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 四、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开始逐步意识到我们应该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我们学习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了解到了社会中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自己的奉献价值。我们了解到,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我们依然可以为社会作出很多有益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社区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 五、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维。 思政课程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种方法培养了我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思政课上,我们不断地探讨各种问题,例如正义、社会不平等、人权等。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不仅是让我们了解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是让我们培养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和质疑现状,以期待创造出更加美好、富有活力的社会。 六、结论。 思政课是一门富有意义的课程,它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入的视角,让我们逐渐成为思考问题的人。通过思政课程,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在沟通和合作方面获得了更好的技能,并开始认识到我们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学习这些方面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出了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们也更加独立、自信,更有可能成为人生的领袖。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七第一段: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引入)。 思想政治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的小学生活中,思政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思政课,我从小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讲解)。 在小学思政课上,老师们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教授了我们许多知识。他们通过讲解党的基本理论、国家大事以及时事热点,使我们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老师还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了我们的思辩能力和合作精神。思政课的内容既涉及时事政治,也包括了道德教育、家庭观念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坚定信仰和正确价值观。 第三段:思政课学习的实际意义(举例说明)。 思政课学习的实际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曾经在一次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孩子如何用诚实的态度解决了问题并赢得了信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并从小树立了正确的品德观。思政课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并且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在学校中有帮助,也对将来步入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它对我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我懂得了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思政课教给了我很多社会知识,让我明白了我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家发展的背景,增强了我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思政课的学习还让我明白了要与人为善,要互相帮助,珍惜友谊和家庭。 第五段:思政课的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思政课的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在未来,我希望思政课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实例和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情况。同时,我希望思政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 思政课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教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力。在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拓宽了眼界,增强了全球视野。思政课的学习体会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思政课能够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思政课心得体会篇八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范文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完了第四位老师的授课,我的心中仿佛有一盏火炬在燃烧。从他们分享的这些事例中,我仿佛参透到了《中国少年说》中所提及的少年至于一个国家的未来的重要意义。在这次疫情中,不同青年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瞒报自身病情,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对社会危害极大的行为;有的人走向抗击疫情的一线,作为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作为青年,不同的理想抱负会带来不同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在老师的授课中,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疑似病例患者,因担心自己感染肺炎传染给家人,自行在地下室隔离28天,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无一受到牵连。 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青年,我们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身边的人负责,更需要对社会负责。我想,明年走向支教讲台的一年时间,是我奉献自己力量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行动,给那里的同学心中种下一颗想要成为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学子的种子! 大家好!是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__周年纪念日。 1919年4月底,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预想中的“公理”,郁积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洪流中的先锋。 次打破的压制的政治活动。从对外,全国的不许签字对日本让步的和约,并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批准和约,以至于最后日本不将青岛与胶济路退还于。对内呢,全国学生的联合,青年学子们打破了官厅教职员的尊严,文字上与都放,而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潮流,也排山倒海的跟着来了。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__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 __年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挺立时代潮头的青年胸前。 纪念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要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于奉献,在知识时代,需要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仍应弘扬。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人的世纪,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不要忘记,仍然发展中的,许多地方有待和发展,要想富强,就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代人身上。抚今追昔,更应该发扬光大“五四”精神,反省“五四”历程。继往开来,依然任重道远。这应该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革命尚未,同志仍需努力!”让一起努力!为建设祖国的力量! 观看了“同上一节‘党史’思政大课”,我深刻意识到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的教科书,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当年一批批有志青年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牺牲小我而换来的。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那样艰苦的时代背景下,前辈们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我们所学习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些精神在当下依然能够激励我们前进,这些精神是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筑的中国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要学好党史,以勇担责。今天,我们跟随三位教授回顾了共产党的光辉与艰难,从历史中吸取养分;明天,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与魄力,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次思政大课,我深切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激发起亿万人民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量。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把宏伟的蓝图化为光辉的现实,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应把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化为对共同理想的忠诚和热情,让青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闪光,成为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 2月4日冬奥开幕,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得首金,2月7日我们又摘金夺银,而在这些背后,在首体,我们见证的精彩远远不止这些。 自20__年夏运会起,志愿者就成了各类赛会上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在冬奥舞台上,我看到了很多北建大青年,他们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自信,将这次盛会变成了自己青春的一部分。 冬奥拉开帷幕虽然不久,但时至今日,志愿者们已经进入足有闭环半个月,从一开始的摸索适应到训练有素,他们迅速融入了服务的大环境,也经历着从紧张兴奋到趋于平淡却依然坚守岗位的过程,最早4:00出发,最晚24:00返回,每天人均7小时的工作保障着场馆和赛事的运行,也铸就了热爱与坚持两个关键词。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国夺得首金的夜晚,志愿者们欢欣鼓舞、热泪盈眶,呐喊声溢出了屏幕,所有情绪奔向了最振奋人心的出口,那是年轻对生动的表达,也是对国家、对冰雪运动最真切的热爱;而夺金之后他们迅速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有的在观众出口,带着愉悦的情绪引导观众有序离开,夜色里有温度的声音是最好的礼物;闭环内志愿者怀揣着内心的激动目送着运动员离开,也许这是最近的一次合影留念的机会,但对于志愿者而言,保持交通的有序运行更加重要,此刻选择坚守岗位,就是对冬奥最大的祝福。 冬奥的精彩不仅由运动员呈现,每一片“小雪花”都在舞台上闪耀着微光,那就是照亮未来的光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包河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思政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调研,深入了解思政课师资、课程设置等情况,研究制定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一方面组织区委宣讲团、青年教师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等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四史”等主题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学党史活动,全面推进“红色校园”工程。三是统筹推进落实。成立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通过调研听课、教学评比、教材培训、实践研学等方式,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落实。 二、 抓住关键,全面提升广大教师育人能力。 一是锻造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组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思政课”高质量课堂,组织“主题式”名师课堂观摩、思政育人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突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实绩,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评选区级思政课骨干教师100名。开展“三个一批”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工程,塑造一批导师型、孵化一批引领型、挖掘一批潜力型思政课教师,实施“导师+徒弟”“青蓝工程”等结对工程,形成点面结合、校校联动、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二是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发挥师德育人基地作用,做好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以典型引领推动全员争先。实施头雁型教育人才培养“565”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包河好老师”“师德楷模”等评选活动,开展“美丽课堂党员争先”课堂教学评比,引导广大教师“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 三、 一是思政教研一体化。建立纵向跨学段的交流研修机制,实施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段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探索开展高校和中小学融合式教研备课,与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市教科院等联合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题研究”,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思政课专家导师库,从省委党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聘请19名思政课教师组成专家团队,常态化举办“包河区思政大讲堂”,为中小学师生送上思政课“大礼包”。二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课重点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方面的改进和优化。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实现自主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统筹推进学科德育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一体化。编印《廉洁文化教育读本》《中华经典国学》等读本,发放至全区中小学校。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和美云课堂”,探索制作“红色微课”,引进新华网德育小学堂指导视频,发布思政系列微课程。举办“思政微课”现场赛,录制优秀“思政微课”在线上展播。 四、 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是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以入团、入队、升旗等传统仪式和重要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适时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二是与研学实践相结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结合“三点半”课后服务,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依托辖区内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场所,每年组织约2万人次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体验。开展“红领巾进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等主题宣讲1000余次。三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以经典故事、红色电影、中华历史典故、人物传记、战“疫”故事等为题材,创作话剧、歌舞剧、音乐剧、童话剧、英语剧、课本剧等精品在中小学校演出,通过参与式、沉浸式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变传统思政课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