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佛经经典名句句 佛经经典名句(优质1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一佛经是东方文学的一个象征渊源和原型库,其名句的哲理容易被人读懂,但是要想深入理解却不是那么容易。 1、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2、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8、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9、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11、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2、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4、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5、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6、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1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8、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19、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20、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2、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23、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24、众生界即诸佛界。 2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7、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2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9、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30、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3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3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35、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6、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8、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39、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42、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4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46、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4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48、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1、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52、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53、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5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5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56、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57、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8、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9、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60、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拓展阅读。 研究佛学的目的和方法。 在谈本题之前,先要说清什么是佛学。佛即觉义,佛学即觉悟之学。觉悟系从智慧中来,也可以说佛学即是智慧之学,智慧达到圆满高深的水平,即是成佛。智慧的海洋,深不可测,宽广无涯。学习的次第,当依生得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菩萨为度众生而学。 通常所见,研究佛学的目的,大约有三种不同。第一种人,是把佛学当作一般学问来研究。众所周知,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没有信根,没有实践,纵有生花之笔,悬河之辩,但对佛说的道理不会有亲切感,也得不到真实受用。第二种人,是从厌离心出发,着重了生死。虽也学了少量经论,似懂非懂,不求多闻。专重信仰,缺乏智慧。一心求佛菩萨的感应,整天在死字里翻斤斗。如解放前某法师写一死字挂在墙上,两只眼睛整天盯着死字。从纯正的大乘佛教观点看,这两利人学佛学的目的都失之偏颇。第三,研究佛学的正确目的是什么呢?《华严经》上说得好:“菩萨为度众生而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为着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和睦,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于善知识处,精勤学习。为了达到正确的学习目的,必须坚持“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的原则。 在研究佛学中,如能坚持正信,坚持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原则,既有别于第一利人的浅薄,又不同于第二种人的消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菩萨为度众生而学的目的,于佛学领域,才谈得上登堂人室,得到亲切的受用。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二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无量寿经》。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无量寿经》。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无量寿经》。 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无量寿经》。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无量寿经》。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无量寿经》。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灭,自得喜乐,无有旁代。 《无量寿经》。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无量寿经》。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无量寿经》。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鸠摩罗什《。 金刚经。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 人生。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鸠摩罗什《金刚经》。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金刚经》。 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金刚经》。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金刚经》。 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金刚经》。 无诤三味。 《金刚经》。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华严经》。 ——释迦牟尼佛《华严经》。 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华严经》。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 ——佛经《华严经》。 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华严经》。 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华严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金刚经》。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金刚经》。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法华经》。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 《愣严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愣严经》。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大佛顶首愣严经》。 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愣严经》。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 梦想。 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 心经。 》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释迦牟尼《心经》。 ——释迦牟尼《心经》。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释迦牟尼《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释迦牟尼《心经》。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三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以下是“佛经经典名句57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3、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4、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6、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 7、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9、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失。 10、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2、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13、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 14、爱情和做事一样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15、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1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7、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20、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21、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2、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23、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24、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25、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6、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7、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9、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30、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3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3、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34、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35、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36、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37、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38、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39、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40、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41、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2、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43、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 44、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45、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46、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47、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4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9、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50、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51、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52、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53、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4、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55、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56、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57、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能是宽厚;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财富是满足。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四1)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2)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3)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5)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6)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7)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8)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9)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1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12)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4)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5)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五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以下是“佛经经典名句62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2)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5)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6)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7)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9)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0)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1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3)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4)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5)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16)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7)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18)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19)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2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21)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2)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23)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24)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25)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 26)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27)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28)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29)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3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1)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3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33)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4)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35)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6)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37)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38)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9)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能是宽厚;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财富是满足。 40)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41)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4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3)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4)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5)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46)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47)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48)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49)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50)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1)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52)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53)俗话说:“身外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人空手来到这个世间,最后也将空手远离而去,纵有万贯财富,也丝毫带走不得。 54)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么! 55)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56)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饱览美景,用身体拥抱自然,用汗水洗净心灵,用爱情升华情怀,用歌唱美化年华,用意志战胜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57)昨天和明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不真实的,唯有今天才是我们能够把握得了的。因此,唯有珍惜今天,才能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58)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59)无法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换个角度,生活每天都是精彩的! 60)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1)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62)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六1.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2.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3.佛说: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4.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佛说: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这样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6.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说爱情。 8.佛说: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9.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0.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11.佛说: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12.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13.佛说: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4.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15.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16.佛说: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7.佛说: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18.佛说:堪回首,人生如梦。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9.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20.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1.佛说: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2.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3.佛说:爱情是一种遇见,遇见是一种缘分,佛又说五百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24.佛说:霓虹灯下的幻影,是因为思念的脚步轻轻踏出红尘万丈;千丝万缕的情意,直到遇见了你,才划过一道忧郁的泪痕。 25.佛说:刹那便是永恒,一切皆为虚幻。 26.佛说:当爱情离开,请别在留恋。当爱情走近,请你珍惜。我说爱与不爱还不都一样,匆忙一生闭上眼,无所谓谁还未眠。 27.佛说: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28.佛说缘是一块冰,要度五百年。佛问苦吗?我说不苦。佛于是许我一段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前世的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9.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0.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31.佛说: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3.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34.佛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35.佛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平平淡淡才是真…如言: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36.佛说: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38.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39.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40.须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源自:《黄蘖传心法要》。 41.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源自:《华严经》。 42.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源自:《楞严经》。 44.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源自:《华严经》。 45.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6.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盘寂静,是三是法印。——源自:《莲花面经》。 47.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源自:《增一阿含经》。 50.诸利根本,信为大力。——源自:《大智度论》。 52.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53.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源自:《楞严经》。 54.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源自:《华严经》。 56.佛曰: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7.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9.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源自:《佛遗教经》。 60.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各因果相。——源自:《大智度论》。 66.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源自:《大日经》。 67.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源自:《大般泥洹经》。 68.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9.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源自:《华严经》。 71.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72.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源自:《付法藏经》。 7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经》。 74.若悟实相,即藉一法,或藉一字,均可证果。——源自:《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75.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源自:《八佛名号经》。 76.三乘所有三宝实义,唯取圣位名僧宝。——源自:《涅盘经》。 7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78.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已亦然。——源自:《大般涅盘经》。 82.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源自:《杂阿含》。 83.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己,名为信。——源自:《大智度论》。 84.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如此为善巧。——源自:《四百论》。 8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9.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源自:《无量寿佛经》。 90.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源自:《法句经》。 9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源自:《法句经》。 93.若值无道,俎醢之酷,汤火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源自:《六度集经》。 95.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七从小我们就被训诫“忍一时风平浪静”,因为学会容忍能让自己变得更豁达也更能够锤炼我们自己的心性。 1为佛弟子。慎无含毒。当以慈心。愍伤众生。 作为佛的弟子,要注意啊,不要发脾气。应当以慈悲心怜悯众生。 2吾自摄心。以忍为宝。 我降伏自己的心,以忍辱为宝贝。 3恣心履恶。犹自投火。贡高自见。愚者谓健。不计殃祸。当还害已。 如果肆意妄为去为非作歹,就好像自己跳入火坑一样。贡高我慢,那些愚痴的人还以为这些人很厉害。却不知道做恶就会受恶报,最终是害自己。 4恣心之祸。重于须弥。毕已年寿。以当恶罪。十六分中。未减其一。 放纵恶心蔓延的罪比须弥山还要重。哪怕用一辈子去偿还这个恶罪,连十六分之一也还不清。 5为佛弟子。常当伏心。恶生即灭。勇中之上。天神帝王。虽谓多力。不如忍恶。其力无上。 作为佛弟子,应当降伏己心,一旦发现自己生出恶念,能够及时察觉,及时消灭。这个是最上等的勇士。天神和帝王,虽然也有大势力,但是他们的势力比不上忍辱力。忍辱力是最强大的。 6以天甘露。食彼溷猪。猪舍之走。非甘露之不美。乃臭虫之所不珍矣。以佛真言。训世凶愚。不亦然乎。(这句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随便用)。 用天上的甘露来喂猪,这个猪却不想吃,不是这个甘露不好吃,而是这个臭秽的猪根本就不识货。 7忍之为福。身安亲宁。宗家和兴。未尝不欢。 忍辱就会带来福报,让你身体健康,父母安宁,家庭和谐,万事如意。 8宁以利剑。贯腹截肌。自投火中。慎无履恶。 宁可忍受利剑穿身之苦,宁可自投火坑,也千万不要去做恶事啊。 9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 龙象的力量虽然威猛,但是跟忍辱比起来,万万分之一都比不上。 10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 七宝是凡夫俗子所看重的.,但是这些东西会为你召感忧愁,甚至招致灾祸。而忍辱这个宝,从始至终都让你得到安乐。 11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 布施做慈善,虽然也有大福报,但是呢,福报却赶不上忍辱啊。如果你能在忍辱的同时去做慈善,那么你世世代代都没有怨家仇人,心里坦坦荡荡,不用担心,不会有什么毒害。 12世无所怙。唯忍可恃。 忍为安宅。灾怪不生。 忍为神铠。众兵不加。 忍为大舟。可以渡难。 忍为良药。能济众命。 世上没什么可以依怙,只有忍辱可以依怙。你能忍辱,那就什么都不用怕; 忍辱就是安隐快乐的住宅,一切灾难怪异都不会发生; 忍辱就是神奇的铠甲,刀枪不入; 忍辱就是大船,可以度过一切苦难; 忍辱就是良药,能够救济众生的性命。 13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 佛祖说:我现在成佛,做天人导师,三界唯我独尊,那都是因为前世修忍辱力导致的啊。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八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1.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3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3.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4.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35.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36.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 37.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8.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4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1.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2.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4.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45.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46.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47.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48.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9.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50.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1.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5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53.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54.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5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56.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57.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58.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6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8、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9、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0、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4、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1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7、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2、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4、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7、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28、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9、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30、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1、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3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3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4、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35、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3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7、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38、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0、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41、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81、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83、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5、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8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8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8、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9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2、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9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9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9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96、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97、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98、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99、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00、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33.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3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0.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1.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一1、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5、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6、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7、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8、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9、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0、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1、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2、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4、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5、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6、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7、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18、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9、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20、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21、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2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5、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6、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7、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2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9、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0、霓虹灯下的幻影,是因为思念的脚步轻轻踏出红尘万丈;千丝万缕的情意,直到遇见了你,才划过一道忧郁的泪痕。 31、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32、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33、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34、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35、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36、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37、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9、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2、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3、你来过一下子,我却要想念一辈子。不要认为他爱你便不会离开你。在你的一再伤害下,他也是会离开,那因为你不懂得珍惜,不值得他去爱。你要懂得珍惜,才能够懂得爱情。 44、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45、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6、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47、有时候,爱情需要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方才能遇见对的人,有相对的开始,与相对的人在一起,一辈子才有最大的幸福。 48、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49、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50、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51、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2、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5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4、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55、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二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三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6、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9、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0、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1、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1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3、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4、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1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20、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1、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3、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4、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25、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27、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8、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29、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1、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32、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34、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3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6、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37、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38、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39、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4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4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4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43、一切皆为虚幻。 44、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45、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4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7、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8、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9、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50、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51、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2、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53、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54、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四哪里能找到佛经的经典贺词呢?下面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经典佛经贺词名句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3、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4、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5、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6、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8、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0、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2、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33、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39、 人生。 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0、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五1.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2.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6.不可说。 7.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9.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1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1.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3.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14.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5.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17.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18.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9.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0.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佛经经典名句句篇十六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