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汇总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一次婚礼上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的一些数据,然孩子们认识奢华的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2、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意识的思想教育,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认识奢华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捍卫“环境小卫士”的责任 课前准备:调查一次婚礼的经过,了解婚礼的花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豪华的婚礼喜宴。 师: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1:这样的婚礼时很好,但我觉得很浪费。 生2:我觉得他们这次婚礼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还大的污染,我不提倡举行这样盛大的.婚礼,应该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生3:我也认为他们的婚礼对环境危害很大的烟火、鞭炮、长长地汽车队伍、丰盛的喜宴等。 师:是呀,婚礼时一个人一辈子的一件大事,固然重要,但作为地球母亲的一员,我们更应该考虑到,我们的环境问题,可以举行简单而富有意义的婚礼,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二、探究新知: 组织学生对一次婚礼进行调查: 1、都会引起哪些环境污染? 2、通过访问的形式,算一算大约会浪费多少钱? 3、有没有可以预防的好办法? 三、 环保金点子 同学们在班内集体交流,你们设想的一举两得的“意义婚礼” 组1、骑自行车的集体婚礼。避免汽车尾气污染。 组2、在网上下请柬。避免纸张浪费。 组3、可以在婚礼的那天植下“婚姻树”非常有意义。 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板书设计 一次婚礼 变浪费、污染——节约、环保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不浪费纸张。 2、了解一张纸的来历。 2、引导学生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教学重、难点: 树立节约意识、不浪费纸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学生用纸调查资料。 教学过程: 1.除学校集体发的作业本外,99%的学生让家长重新掏钱买自己喜欢的作业本使用。 2.在用纸时,能把整页写满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 3.只写半页就撕掉丢弃的占调查人数的40%。 4.只写几个字,或者根本没写字就撕掉丢弃的,占18%。 5.用洁白的纸张折叠物品,擦灰尘,包物品的占14%。 6.有50%的人认为用纸是自己的事,和别人没有关系。 7.没有学生知道造纸的工序。 8.没有学生使用作业本背面演算或写字。 9.没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10.没有家长检查学生使用后的作业本。 1、伐树做材料。 2、裁切成适当的.长度。 3、剥去树皮。 4、切成碎片。 5、切成薄片。 6、将薄片集中处理,运往造纸厂。 7、以药水和蒸气做成纸浆。 8、用药水冲洗。 9、去除杂质。 10、漂白纸浆。 11、在纸浆中加入药水。 12、用网子沥乾水分。 13、放在毡子上吸水。 14、以高温烘乾水分。 15、以压光机做压光处理。 16、做成纸卷。 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一片白纸要经过许多人的劳作才能形成,生产一张薄薄的白纸,同样需要国家资源,我们知道不合理利用和开采会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节约用纸做起,节约用纸就是珍惜国家资源,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生态环境。我们要提倡“节约每片纸,反对浪费每片纸”,并且呼吁全校的同学们,增强生态意识,坚决不再浪费纸张。 节约纸张就是节约地球的资源. 纸的________。 节约用纸,珍惜资源。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三使学生了解城市废弃物的概念、来源、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 了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几种不同的危害。 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城市废弃物。 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城市的固体废弃物的了解,来具体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阐述城市废弃物的概念,并联系实际举例。 二、城市废弃物的五大危害: 1、污染水体,使生命之源趋于枯竭; 2、污染空气,使生命要素受到损害; 3、污染土壤,使人类母亲的呼吸受到摧残; 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间受到损失; 5、传播疾病,使人类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决和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具体方法途径: 1、堆积法; 2、填埋法; 3、焚烧法; 4、沼气发酵法。 四、总结: 复习本课所学,使学生再度认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使学生争做热爱环境的良好公民。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动物为什么要穿越公路。 2、知道人们保护动物的有关习俗。 3、了解有关部门为保护动物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4、懂得如何保护动物。 5、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 板书设计: 给动物让路。 动物为什么穿越公路? 为什么要保护他们? 如何保护他们?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 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 2、交流: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 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 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 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 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建议书或宣传单吧!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五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学生活动] 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走向洁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调查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 [学生活动] 做调查:垃圾箱中固体废物有哪些?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废物。 瓢散,8. 造成大气污染 9. 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 分类收集,2. 密封运输 3. 破碎、压缩、焚化 3. 卫生填埋4. 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六: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学生活动]。 收集最新有关人口的资料。 一、人口发展与环境: 1.原始型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阶段: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现代型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发展同人类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迅速增长的恶果: 1.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 2.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3.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就业问题严重。 5.人民生活贫困化。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七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里,用科学的角度培养和实施环境教育,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具有环境道德观,有深远教育意义。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对“自动浇花”科学小实验会操作。 2.人人动手实践和参与,个个尝试解决问题。 3.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 活动重点: 做“自动浇花”实验。 活动难点: 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 活动准备: 1.装有水的盆、棉绳、积木、盆种花若干人手一个背包月牙桥等。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导入:103班要参加环保特别行动,时间是10天左右,可是我们种了一些美化环境的花,每天都要浇水,所以我们必须想出“自动浇花”的办法才能保护这些花。 2.幼儿讨论:怎样才使花儿每天都有水喝,又不会被水淹。 3.提示几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绳、等。让幼儿动手实践和参与,证实自己的办法能解决“自动浇花”的问题。 4.环保行动。(环保行动意义和本次行动做法)。 出发——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装,分成两队,走小路、踩石头、过小桥、最后来到草地; 环保行动——把草地上垃圾、树叶、小动物带到一个地方集中进行有效的处理; 5.环保行动回程,检查“自动浇花”的效果,并进行总结还表扬。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八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1、师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 2、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5、老师可以争对这个实验谈谈助动车尾气的危害有哪些? 6、争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呢? 7、教师小结: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九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从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人人都做到环保小卫士,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从我做起。 1、录象片 2、由废品加工成“工艺品”。 3、易拉罐、硬纸盒、塑料瓶等材料。 4、剪刀、尺、小刀等。 (一)认识环保重要性 1、播放录象(画面使受到污染的“母亲河”) 2、师生谈话,认识环保重要性。 (二)争当环保小卫士 1、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2、做一做。废物利用变成宝 (1)学生欣赏“工艺品” (2)做一做。废物利用变成宝 (3)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并小结。 3、画一画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画一张环保宣传画。 4、写一写。写环境保护建议书,可对个人、也可以对家庭,学校社会发出的建议。(写得好的,还可寄给有关单位) (三)争创“雏鹰环保章” (四)活动延伸 让学生谈谈:你能为环保做一件什么事?谈后落实检查、评比。 小学环保教育教案――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十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2、通过谈话、讨论、听故事,了解摩托车、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身边事入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调查表。 2、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记各二。 活动过程: 一、以路人和家长为对象已进行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出行方式。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调查了人们出行时最常选择的方式,同学们都把它记录在调查表上了,现在,谁来告诉我你调查的结果是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二、说出自己调查的结果,并固定在相应的标记下面,分辨出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最少。 1、“谁来告诉我,加上之前我们调查的和刚刚调查的,你的结果又是哪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2、“我们来看一下,调查出来的结果中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出行方式,并阐述理由。 1、“同学们如果现在你要外出,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 2、阐述理由。 四、看课件故事,了解汽车、摩托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选择科学的出行方式。 五、请进行第二次选择。 “如果你现在又要外出,你又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呢?为什么?” 六、制作“绿色出行宣传单”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十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理解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深刻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1、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蒙古包)。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2、游牧民的住所。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大多数的蒙古人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 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3、游牧民的禁忌。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畜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使牧区的范围大为缩小了。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层土壤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去冬今春肆虐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开垦、沙化有关。 (提问)1、阅读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思考: 目前扩大耕地的方式有几种?分析各种方式引起的恶性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2、阅读漫画“毁灭”,作者取名为“毁灭”的含义是什么? 3、讨论:类似这样的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还有哪些?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4、游牧民的环保意识。 游牧民的思维观念与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游牧民把自己看成是自然之子,人和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情感。对于生存在茫茫草原的游牧民来说,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以畜牧业为生计的主要手段,使他们为之倾注全部心血,情感,技术,期望,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经济上的收获。因此,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不仅仅落实到行动上,还要表现在意识与精神的寄托上。游牧民忌讳举杯就唱,端起碗就吃,甚至吃水果,品尝点心也必须是先敬天,敬地,敬祖先,否则他们认为这是“秃尾的驴,缺牙的猪,是牲畜。”众所周知蒙古族举起酒杯首先要用无名指点三遍酒盅里的酒来敬天,敬地,敬祖先。同样游牧民一日三餐的喝茶,吃饭,都必须先敬天,敬地,敬祖先。他们用此行动来进行意念的沟通。人类文明告知我们游牧民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热爱大自然,他们认为我生的土地像金子,哺育我的水像神水。孩子们看着长者们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举动而长大成人。因此他们对苍天,对大地,对祖先有着一中感恩之情。一生一世不知不觉的为自然环保做着贡献。他们通过心理上的精细表述,再从形象上渗透到实际行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拨下了环保意识的种子。这也是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所培育的蒙古游牧文化,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等所具有的特定感情。必然使其将崇拜苍天,崇拜大地,崇拜祖先,同样也是蒙古游牧民的民族精神,心理与审美价值取向的一个心灵象征。 由于人口素质的低下,不仅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而且有时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同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