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 蚯蚓观察心得体会(汇总1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一蚯蚓是地下生活的小生物,它们潜伏于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近日,在生物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蚯蚓的观察实验,以增进我们对这个生物的了解。通过观察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段:描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观察过程。 蚯蚓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指示生物,它们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严苛。在实验中,我们模拟了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并向其中添加了适量的水和垃圾。我们密切观察了蚯蚓的活动轨迹以及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蚯蚓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细菌,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同时,它们还不断运动身体,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松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对蚯蚓的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蚯蚓在土壤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分给植物生长,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也发现蚯蚓是非常灵敏的生物,在实验过程中,只要稍微触动它们,它们就会立即躲进土壤中。这让我明白到,我们应该尊重一切生命,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段:探讨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作为土壤调节者和环境指示生物,蚯蚓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蚯蚓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人类的工业活动、农药的过度使用,都对蚯蚓及其栖息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蚯蚓及其生活的土壤生态系统。 第五段:总结升华。 通过这次蚯蚓观察实验,我不仅对蚯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多样性中的一员,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们。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土壤资源,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二今天上午,为了完成科学老师布置的任务——观察蚯蚓。 我发现有一条红红的蚯蚓在翻开的土里爬来爬去,于是我赶紧把蚯蚓拿了起来,可是蚯蚓在我手里挣扎着,把我吓坏了,但我最后使劲地抓住了它的环带,把蚯蚓放进了种葱的土里。我发现这条蚯蚓用嘴在土里挖洞,不一会儿,它就钻进土里不见了。 这时我把泥土重新扒开,可是这条红蚯蚓迫不及待地又钻进了泥土中,而且速度非常快,我又把土挖开,想不到这次蚯蚓为我表现了一个“杂技”,它把尾巴缓缓地竖起象一根小小旗杆,做完这个动作之后蚯蚓又马上钻进了土壤里。我再次把泥土翻了开来,这个小家伙跟我做了一个“游戏”——捉迷藏,它先把头昂了一下,又急急忙忙地躲进了土中。仿佛在说:“你等一下,等我躲好了你再来找我吧。” 我怕伤着它,双手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泥土,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又把它揪了岀来。此时此刻的蚯蚓,真像一个正在和我玩“捉迷藏”的小伙伴呀!通过这次细致的观察,让我知道了原来蚯蚓是用嘴巴来挖洞的,它能用软软的嘴把土挖开真不简单啊!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三王老师竟然把蚯蚓带进教室来了,太可怕了吧!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哦!原来是王老师带了蚯蚓让我们观察。 老师给每个死人小组分了一只蚯蚓,我们把蚯蚓领过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把头伸了过去。 蚯蚓一伸一缩的往前蠕动着,费力的向前爬着。蚯蚓有两端,一个是头,一个是尾,你能分出哪端是头吗?告诉你吧,蚯蚓有一段环带,离环带近的一端是头,远的是尾,知道了吧! 我们把蚯蚓放在桌子上,这时,蚯蚓爬的比刚才快多了,好像减少了许多阻力,我们碰碰它,它竟然弹了一下,吓了我们一跳。它很会爬,眼看就要掉下山崖了,我们赶紧用杯子接着,它竟然扬起头、挺起背,像绅士一样高傲的爬进杯子,我惊讶的半天说不出话。 这时,王老师说:大家试试看,把蚯蚓切成两半它会不会变成两只。啊!我们大叫着。于是,李雨芮和潘奕衡狠心的拿起我的尺子,使劲的切了下去,我闭紧了眼睛。切的过程中,我似乎听见蚯蚓大叫道:啊,你们这些侩子手,别切我了,这样很疼的!我张开眼睛时,发现有三段,第二段是废掉的,只有三毫米左右,但也在痛苦的蠕动。其他几端也在爬动着,爬过的地方都留下了血迹。太可怕了,我们看着冒出了冷汗,毛骨悚然。听王老师说蚯蚓被切成两端之后会变成两条蚯蚓,真是太神奇了!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四突然,花丛里响起了“曲!曲!”的声音。大家都围过去一看,是一只快乐的蝈蝈在歌唱:“空气好新鲜呀。” 我们捡了许多落叶,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精美,那细致的脉络,有的像仙女,有的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有的像渔网。该回去了,我看着那美丽的小西湖,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再见了!小西湖。 指导教师:徐倩。 来源:m.202512/。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五“哗,哗,哗”一场大雨过后,我和妈妈走在水泥路上,我正漫不经心地走着走着,忽然第六感觉脚下似乎踩到了一个什么东西,我猛然低头一看,吓得我一声尖叫:“妈呀!”这声尖叫似乎能够划破天边的一道阴云。“噢”是条大蚯蚓呀!差一点把我的小命吓飞了。 这条蚯蚓看起来那么恶心,像条小蛇,身上一环一环的,“蛄臃”着身体旁若无人地向前爬行,我和妈妈继续向前走,接二连三又发现了几条蚯蚓,我疑惑不解地想着:晴天时怎么没有见着一条蚯蚓,为什么下雨天蚯蚓都爬出来了呢?难道它们是要出来集会?我只好问妈妈,妈妈说:“它们是下雨天出来透气呢,下雨天雨水把它们的洞里灌满了水,洞里没了空气,它们会闷死的,所以它们为了呼吸空气才跑到地面上的”,听妈妈这么一说,我脑洞大开。 为了证明妈妈说的话,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家里,拿了一个玻璃瓶,重新来到楼下,我用小木棍儿挑起两条肥胖的蚯蚓,小心翼翼地装进瓶子里,然后又弄一些新鲜的泥土装满瓶子,我把瓶子带回了家,小蚯蚓似乎很适应这个没有风吹雨打的家,后来我又拿水往瓶子里灌,眼看水漫金山,水淹没泥土从瓶子口溢了出来,不一会儿两条蚯蚓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拼命往瓶子口爬去,好不容易从瓶口探出个头来,头搭在瓶口上,似乎累极了,东瞄西望的,似乎在说:“哎呀,妈呀!这水可咋这么大,幸亏我爬的快,要是再慢点说不定小命保不齐就驾鹤西行了,”看着这两条狼狈逃生的蚯蚓,我有一种制造祸端的罪恶感,于是我把它俩放生了。我想进一步了解小蚯蚓到底是怎么呼吸的,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原来是这样的,蚯蚓的体壁布满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会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深入体壁,在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会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这可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六嘿嘿,看到这个题目,你们都会想到,粘粘是谁呢?原来它就是神秘来客——可爱白蜗牛! 粘粘有着两对细细的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像两对天线。天线上那小小的黑颗粒,就是它的眼睛。那细得像针尖的嘴巴里,竟然有两万五仟六佰多颗牙齿!这么多牙齿在显微镜下才看到。粘粘的腹部是乳白色的,还带来米黄。软软的腹部会排出像胶水一样的粘液,用来保护自己不被小尖东西刺伤。它的壳是螺旋状的,上面有好多不规则的花纹,像一座会移动的小屋子。 我听说蜗牛在睡觉时,只有把它放进比它高的水里,它才能醒来呢?于是,我准备用粘粘做试验。 我找来一个大盆子,往里面装满水。然后,我费了比九牛二虎之力还大的力气,把蜗牛从它的家拨出来。一切准备就绪。我把蜗牛轻轻地放进盆子里。粘粘一会儿游来游去,一会儿又拼命地伸出触角。我想难道蜗牛会游泳吗?我半信半疑伸出抓粘粘,然后又摸了摸粘粘的身体。呀!怎么黏液没了?我一惊,手一松,粘粘又掉进水里,我回过神来,就听见“扑通”一声。我只好把粘粘抓上来,放进蜗牛家里。 过了一会儿,我又去抓粘粘。粘粘却把触角收起来,好像在说:“别来了,我快要被整死了!”我只好走了。 原来,水可以把粘粘的黏液洗掉,使它摇罢不定,是可爱的粘粘使我明白了这个知识。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七转眼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察蚯蚓的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说蚯蚓不喜欢阳光,却喜欢阴暗、潮湿的土壤。我想做个实验看看。 我带着一条蚯蚓、一个装着泥土的小盒子和我的`问题前往我们小区的大草坪。 我将蚯蚓放在一块石头上暴晒。蚯蚓似乎受不了了,沿着石头的边缘往下爬,想找个阴暗、潮湿的土壤避一避。蚯蚓的身体一紧一松,不紧不慢地爬到了草丛中,我还以为这样就好了,结果刚刚伸手去抓它,蚯蚓就一头扎进土里,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土里。 我可慌了,心想:回家后妈妈肯定会批评我的,怎么办呢?可能天气阴了蚯蚓就会出来吧?过了一会儿,天气阴了下来,可是蚯蚓怎么还没出来?我心里有点犯愁。突然,一个绝妙的主意像天使一样飞进了我的脑海:每次下过大雨,地面上都会有许多蚯蚓。我只要将泥土湿透,蚯蚓不就会自己出来了吗?我急急忙忙地把装泥土的盒子里的土倒掉,跑到最近的一个水池,将蚯蚓钻进去的那片草地浇得湿透。果然,过了一会儿蚯蚓从泥土里爬出来了。我迅速将蚯蚓一把抓住,在盒子里装了一些泥土,把蚯蚓放了进去。 可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下雨过后,蚯蚓会爬出来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回到了家,问妈妈,妈妈笑着回答说:“因为下过大雨后,泥土里没有空气了,蚯蚓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于是就只能爬到地面上来呼吸。”“妈妈,我明白了。”我点了点头,问道:“那么蚯蚓是用什么呼吸的呢?”“蚯蚓是用体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呼吸。”妈妈回答道。“我明白了!”我兴奋得又蹦又跳。 经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蚯蚓的确喜欢阴暗、潮湿的泥土里。经过提问题,我还知道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八昨天上午,王燕翔用一把从外面拾来的小铁铲来挖泥土。听他说,他在树丛旁挖洞是为了寻找蚯蚓。我说:“现在怎么会有蚯蚓呢?那么热!”可他仍然在往泥土里挖着,要找到埋在土里的蚯蚓。 我不阻止他了。过了几分钟,王燕翔惊奇说:“看,有蚯蚓!”我听见了,顾不上我的事情了,飞快地凑过去,问:“蚯蚓!?哪儿?快,快给我看一看啊!” 他顺手指给我看。只见那蚯蚓在王燕翔的小铁铲里动,里面还有一些泥土。他把蚯蚓放在地上,要我们一起来观察。蚯蚓在向有泥土的地方爬,大概是要吃泥土呢!但是,他不吃土,而是爬向草地。我见了,急忙取出一根树枝挡住它的去路。蚯蚓见到了,以为我在逗它,就在那疯“跳舞”,我吓了一大跳,毛骨悚然地丢开树枝,对王燕翔说:“你看,这不吓人?”“哇,是的,很吓人!”说完,他转身去挖蚯蚓了。 “你看,右边的泥土旁有一条蚯蚓!果然不出我所料,泥土里藏着一条蚯蚓。它不停地动着,似乎想要掉下来。 瞧,这就是我观察蚯蚓的记录! 这个星期一,科学老师叫我们观察蚯蚓四天,再把。 交给她。 第一天,我在一块潮湿的地面上挖到了蚯蚓,它像一条粗绳子,把它的尾巴给割掉了,过几天还会长出来。 第二天,我早上很早就起床去观察我的小蚯蚓,“我的小蚯蚓不见了!”爷爷告诉我蚯蚓喜欢在土里松土,喜欢吃有机物。 第三天,我在土上发现了许多条形的东西,起初我很奇怪,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那是蚯蚓的排泄物。 第四天,我看见小蚯蚓在土里翻来翻去,我想:它应该在翻土吧! 自从我观察了蚯蚓,我就喜欢上了这种小昆虫。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九大家对蚯蚓一定很熟悉吧,今天我和爸爸去树丛里零距离的观察蚯蚓。 蚯蚓全身是红灰色的,好像一根正在燃烧的绳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蚯蚓身上长着一圈圈小小的环节,如果你用刀子把这条环节切开,过了一段时间,一条断掉的蚯蚓就会变成二条蚯蚓哦!蚯蚓爬行的样子和蛇差不多,它先把头向前挪一些,这时它的身体就会变细,当尾巴跟上后,身体才恢复原形。蚯蚓每爬一步大约是二厘米吧,与慢慢吞吞的蜗牛相比真是有着天大的差距啊。 别看蚯蚓个子小,他可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它不仅可以松土,还能给土壤输送营养呢,让庄家更好的生长,我们可不要轻易伤害蚯蚓哦!蚯蚓还有个怪脾气,虽然他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它非常怕水,只要把它放在水里,你一会儿就可以看到它挣扎的样子。所以,在一场大雨过后,许多蚯蚓都会爬出来透透气,我们可不要长时间的把蚯蚓泡在水里哦。 蚯蚓真是一种有趣又有益的动物。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今天上午,为了完成科学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正在种葱,因为没土,所以我和爸爸一起到小区的花坛里,弄了一些泥土。 突然,我发现有一条红红的蚯蚓在翻开的土里爬来爬去,于是我赶紧把蚯蚓拿了起来,可是蚯蚓在我手里挣扎着,把我吓坏了,但我最后使劲地抓住了它的环带,把蚯蚓放进了种葱的土里。我发现这条蚯蚓用嘴在土里挖洞,不一会儿,它就钻进土里不见了。 这时我把泥土重新扒开,可是这条红蚯蚓迫不及待地又钻进了泥土中,而且速度非常快,我又把土挖开,想不到这次蚯蚓为我表现了一个“杂技”,它把尾巴缓缓地竖起象一根小小旗杆,做完这个动作之后蚯蚓又马上钻进了土壤里。我再次把泥土翻了开来,这个小家伙跟我做了一个“游戏”——捉迷藏,它先把头昂了一下,又急急忙忙地躲进了土中。仿佛在说:“你等一下,等我躲好了你再来找我吧。” 我怕伤着它,双手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泥土,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又把它揪了岀来。此时此刻的蚯蚓,真像一个正在和我玩“捉迷藏”的小伙伴呀!通过这次细致的观察,让我知道了原来蚯蚓是用嘴巴来挖洞的,它能用软软的嘴把土挖开真不简单啊!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一今天我看见一个人在挖蚯蚓,说是要钓鱼用。他还说:“如果一条蚯蚓断为两截,没有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头来,没有尾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尾巴来。”我听了半信半疑。 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那么强吗?我决定验证这句话的真假。我挖来一条蚯蚓,它有毛线那么粗。我把它放在盘里,只见它不停地蠕动着,一会儿向前拱,一会儿往后缩。 我先准备好两个塑料瓶子,并在上面扎了好多透气孔,然后在里面放了一些湿土。最后我用小刀把蚯蚓一刀两断,它的两截身躯都在拼命地挣扎着。我把两截蚯蚓分别放入了两个塑料瓶里,又放了一些湿土。我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第二天是我检验结果的时候了。我真的希望实验能够成功,可我又有些担心。我小心翼翼地把两个塑料瓶里的泥土慢慢地倒了出来。 啊!只见蚯蚓的那两截身躯都在蠕动,居然都活了。没有头的那截长出了头,没有尾巴的那截长出了尾巴。蚯蚓那小小的身体居然真的蕴藏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今天,陈老师给我了几条可爱的小蚯蚓,让我们观察它。小蚯蚓的身子细细的,长长的,身上有一节一节的环节。当我仔细观察时,发现小蚯蚓的前端有一节特别宽的环节,翻看书本后知道这个环节叫环带,是蚯蚓的心脏部位。我把蚯蚓放在手上,蚯蚓就会乱蹦乱跳,还在我的手上留下黄黄的黏液,我想这可能是蚯蚓的血液吧!我放学后一定要去查查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回到家里,我把蚯蚓放在小盆子里,上面盖上塑料纸。 第二天,当我来到阳台上发现小蚯蚓不会动了,我大惊失色,赶紧把我心爱的糖放在它的面前,可是它还是一动不动,可能是死了吧。我把它埋在花盆的泥土里。我又到小区的绿地里捉了几条,我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把蚯蚓放在潮湿的土壤里,给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捉来的蚯蚓“活泼可爱”,在它的“新家”里舒适地生活着,每天在家里休闲地“散散步,逛逛家。”一天晚上,我想看看可爱的小蚯蚓晚上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在家里睡觉?当我来到阳台中,一打开灯,发现蚯蚓们都爬出来了,它们不是很喜欢泥土吗?怎么会在土壤上面呢?我睁大眼睛看它们究竟要爬到哪里去?没想到,蚯蚓一一爬回去了,我感到很奇怪,就上网查资料,原来蚯蚓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一般是白天在土壤里休息,晚上出来寻找事物。而且蚯蚓很怕光。当我开灯时,它们以为是白天到了,就很快钻到土壤里去了。我还知道蚯蚓是没有眼睛的小动物,主要靠皮肤来感受光线的强弱的。 我知道了这些知识后告诉自己以后不要打扰它们寻找食物,同时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照看这些可爱的蚯蚓。 我看科学书的时候,看到了蚯蚓,放假的时候我还观察了呢! 有一天,我捉住了一条蚯蚓,把它放在一个有沙子的瓶子里。我看它不动了,就想出去玩。我刚走了一步,它就往瓶口的方向爬去,我就看着它。它爬上一段就掉下来,又爬又掉下来,它一连爬了好多次,都没爬上去,把自己累的半死。一会我发现它身体里有一段黑东西,我就把它从瓶子里倒出来。它就在地上打滚,细长的身体扭来扭去的。我就用一个小石子把它弄断了,看那东西像排泄物,又像土,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被我弄成两段的蚯蚓在地上还是翻来覆去的,好像没事一样。书上说这是蚯蚓的再生功能,真是神奇呀! 这次观察我知道了一些蚯蚓的知识,最主要的我知道了蚯蚓有再生功能!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二蚯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还有像壁虎尾巴一样的再生功能。以下则是观察蚯蚓再生。 日记。 欢迎阅读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上次,我到家门口的土里挖了一个小动物。我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虫子说:“呵呵,我是可爱的蚯蚓。”我说:“蚯蚓你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圈圈。”蚯蚓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生出来就有这个。” 中午我悄悄在那边看见蚯蚓在吃蚂蚁。我觉得很奇怪,蚯蚓为什么喜欢吃蚂蚁呢?然后我到网上搜索才知道蚂蚁其实他以为别人要抢夺食物或者地盘也引出了冲突,所以蚯蚓不能容忍才这样做。” 下午我看见蚯蚓也会伸出洞外,拖一些地上的植物残叶为食。我用一根棍子轻轻地从蚯蚓中间切成两半,蚯蚓立刻在地上跳起来,痛苦的挣扎着,我以为它要死了呢?然后我把它放在土上面,蚯蚓不但没有死,而且还在土里欢快德爬呢。 这个动物我以经观察了很久才写,这样可爱的动物会有谁不疼它、不爱它,如果它是我的宠物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爱护它。 它真是个可爱的小动物啊! 我们家养了很多蚯蚓,是用来钓鱼的。 我们家养的蚯蚓和田地里的蚯蚓可不一样。田地里的蚯蚓又黑又长又粗,而我们家养的蚯蚓身体是红红的,没有田地里的蚯蚓那么粗,江里的鱼儿可爱吃我们家里养的蚯蚓了。 听爸爸说:“蚯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和再生功能。” 我想试一试。 于是,我从我家的蚯蚓箱里用筷子夹了几条来做试验。我拿来一把小刀把蚯蚓从中间切成两半,蚯蚓立刻在地上跳起来,痛苦地挣扎着。我一看,连忙把爸爸叫来问:“爸爸,蚯蚓是不是要死了?” 爸爸说:“不要紧的,它一会儿就好了。你快把他放到潮湿的泥土里。” 我听了连忙把它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潮湿的泥土里。 过了两个小时,我又去看我用小刀切成两半的蚯蚓。心里在想:他会不会死了呢? 可是,当我扒开泥土时,我一看,呀!我的蚯蚓居然没有死,它们在泥土里欢快的爬行着!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蚯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还有像壁虎尾巴一样的再生功能。 10月11日晴。 今天我看见一个人在挖蚯蚓,说是要钓鱼用。他还说:“如果一条蚯蚓断为两截,没有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头来,没有尾巴的那截可以再生出尾巴来。”我听了半信半疑。 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那么强吗?我决定验证这句话的真假。我挖来一条蚯蚓,它有毛线那么粗。我把它放在盘里,只见它不停地蠕动着,一会儿向前拱,一会儿往后缩。 我先准备好两个塑料瓶子,并在上面扎了好多透气孔,然后在里面放了一些湿土。最后我用小刀把蚯蚓一刀两断,它的两截身躯都在拼命地挣扎着。我把两截蚯蚓分别放入了两个塑料瓶里,又放了一些湿土。我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10月12日睛。 今天是我检验结果的时候了。我真的希望实验能够成功,可我又有些担心。我小心翼翼地把两个塑料瓶里的泥土慢慢地倒了出来。 啊!只见蚯蚓的那两截身躯都在蠕动,居然都活了。没有头的那截长出了头,没有尾巴的那截长出了尾巴。蚯蚓那小小的身体居然真的蕴藏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三寒假的晚上,爸爸从泥土里抓了三条蚯蚓。我和妈妈认真地观察起来。刚开使我不赶碰它,可过了一会儿,我就东摸摸,西摸摸,我摸来摸去,它那软软的身体就快摸没了。突然,我听到“嘣”得一声,掀开泥土一看,是一条小蚯蚓钻来钻去呢!我又闻了闻它的气味,呀,好臭呀!一股泥土的气味。怪不的‘一直钻在里面,这小子还真钻在里面好久呀!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它们缠在一起,真像一对夫妻抱在一起,中间还夹了个小伙子,太像“一家三口”了,又像冬眠的蛇抱在一起取暖。我用剪刀剪了剪它,它竟然没出血,而且“欢蹦乱跳”,我猜想它们很痛。妈妈说蚯蚓断了之后还会长出来。 最后,妈妈对我说:“把它们送回大自然、泥土里去吧!它们也挺可怜的。”说完,我就把“一家三口”放回大自然了。这就是我的观察,一个普通的观察。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四今天中午,我和几个同学吃完午饭后,正要去宿舍,突然被一只正向前蠕动的蚯蚓吸引住了,好奇心使我们连忙蹲下来,观察着它的一举一动。 这只蚯蚓是黑色的,仿佛身穿一件墨黑的皮大衣,尖尖的脑袋,柔软的皮肤,细长的身躯,鳞次栉比的斑纹,我们用手动了它一下,蚯蚓虽然身躯柔软,但却非常灵敏,三两下就钻进泥土里逃之夭夭了。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放学后,我连忙跑回家,翻看查找蚯蚓的“档案”,才知道:蚯蚓每到被切成两半时,都不会死去,而是重新生长出两只新的蚯蚓,缺少头的一半会长出一个头,缺少尾巴的地方也会长出一个尾巴。蚯蚓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无比震撼。 另外我还知道蚯蚓是益虫,可以为庄稼松土,使庄稼根部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健康茂盛的生长。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蚯蚓。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五雨过天晴,我和爸爸兴高采烈的来到公园捉蚯蚓。 到了公园,我和爸爸在草地上睁大眼睛仔细找,找呀找,突然,我眼睛一亮,发现了一只蚯蚓,对爸爸说:“我捉到一只蚯蚓啦!”蚯蚓肥嘟嘟的,像一根又短又粗的木棍。我听爸爸说:蚯蚓有再生功能,我想试一试。就把它的头“砍”下来,然后把它带回家观察。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奇地问爸爸:“蚯蚓白白的一圈圈是什么?”爸爸回答说:“是环带。”我又问:“环带是干什么用的?”爸爸一时也说不清楚,我们回家查了工具书,环带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的环毛蚓,性成熟时,在第14—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与其他体节极易区分,称为环带,又称生殖带;在生殖季节可以分泌蛋白质和粘液形成蚓茧,以保证胎盘在陆地上的正常发育。回到家中,我把蚯蚓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放些土,等待着新的发现。 过了几天,蚯蚓的头果真长出来了,看来蚯蚓的再生功能果然名不虚传,又听爸爸介绍到:蚯蚓吃我们人类扔的垃圾,是位环保小卫士,能帮农民伯伯松土,还是鸭子和小鸡的美食。 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让我们都一起仔细观察吧! 一提起蚯蚓,首先想到的就是黑,脏,又长又细的身体,多恶心啊!可大家别忘了,蚯蚓还是一位勤劳的工人呢! 爷爷陪我钓鱼那天,买了一包蚯蚓,钓完鱼,爷爷说蚯蚓就送给我了。我把蚯蚓带回家,开始了对它的观察。蚯蚓全身都是暗红的,身上长满了细细的,目光很难捕捉到的钢毛。它的头向前伸,尾部再跟上来,这就在移动了。蚯蚓还有身体再生功能,就是身体分成两段了,这两段还能长长。把蚯蚓放在土里,第二天再来看它,咦?有些土怎么变成了银灰色?疑惑不解的我连忙上网查找,嗨,原来这是蚓粪啊!可别小看这蚓粪,它可比普通的土有营养的多! 蚯蚓在泥土里钻来钻去,从早到晚地工作着。蚯蚓不仅用自己的身体松着泥土,还用自己的粪便为土提供了养分。 蚯蚓真是大自然的开拓荒地者呀!它是泥土的好朋友,它更是花儿小草,甚至大树的生长必需品,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及养分使它们成长。 蚯蚓是一位神奇的工人,把几条蚯蚓放在一堆干燥的土里,蚯蚓立刻钻进土中,几个小时后,再去看看那堆土,土显得非常湿润而且有营养,和前几个小时真是大有对比呢! 蚯蚓不像小猫,小狗那样惹人喜爱,它只是不动声色,毫不张扬地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泥土做供献。蚯蚓是多么勤劳! 软软的、滑滑的,像一根细长的圆柱形管子,看上去一节一节的,那就是小蚯蚓了。 小蚯蚓特别喜欢生活在一块大石头下的泥土坑里。我在坑边观察了好一会儿,发现它还会“打洞”呢!慢慢地,一伸一缩,一伸一缩就钻进泥土里不见了,原来它是给植物松土去了。 蚯蚓是我们的好帮手,它在土里钻来钻去,使土壤疏松了,更多的空气和水就可以深入到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它的粪便还是植物最好的肥料,施了肥的土壤会把植物培育得更加旺盛。但如果它钻进了花盆的土壤里,那可就帮了倒忙了。因为花盆里的土少,蚯蚓会吃花卉的根系来维持生命。还有蚯蚓会打洞,一浇水,水就顺着洞流走了,花儿喝不到水,马上就会枯萎。 别看蚯蚓个子小,它对人类的作用可是挺大的。鸡鸭特别喜欢吃蚯蚓,吃蚯蚓长大的鸡鸭生的蛋特别有营养。还有,它还是很好的钓鱼饵,所以我们又叫它“钓鱼虫”。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看见一大群蚯蚓爬到地上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抬头看见天空黑沉沉的,原来它是告诉我们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我们该回家了。 啊!小蚯蚓不但用处大,而且还很聪明呢。 20xx年2月29日星期五。 我在走道上发现了一只蚯蚓。蚯蚓的样子跟科学书上的图片差不多,身体长长的,颜色呈棕红色,有我大拇指指甲的三分之一粗,一厘米差不多。蚯蚓的两端都是圆圆的,我分不清头尾,也没找到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当我发现它时,太阳光很暖和,蚯蚓在左右扭动,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这样?猜想它躺在硬邦邦的石头路上不太适应,又猜想它不喜欢太阳光。于是,我在旁边泥土中用捡来的冰棒棍挖了一个大约宽一厘米,深两厘米的洞,再把蚯蚓的一头放进洞里,蚯蚓费力地钻,老半天都没有钻进去一点,我失去了耐心,找来了一片树叶将蚯蚓盖上,为它遮挡太阳光,就走了。 20xx年3月1日星期六。 今天天气阴了一些,我去帮妈妈买东西时,发现了前天的那片叶子,我轻轻地拿开一看,蚯蚓还在那儿!这是怎么回事?蚯蚓的状况显然不太好,一动不动地躺着,我拿了一根树枝动动它软软的身子,蚯蚓慢吞吞地动了一下,这是怎么了?我满怀疑问回了家。 20xx年3月2日星期日。 找到《十万个为什么》,我才发现我忘记的一个问题:蚯蚓喜欢潮湿处。这几天太阳高挂,地面干燥,土变硬了,蚯蚓才钻不到湿润的泥土深处去,白天即使挡住了太阳光,蚯蚓身体中的水分也会流失,所以……哎! 星期天,下了一场大雨。雨后,我和一群小伙伴去捉蚯蚓玩。 “这些蚯蚓可真肥呀”我快活地叫着。“哎呀”一个小伙伴叫了起来,原来,她不小心把蚯蚓截成两半,大惊失色的把蚯蚓扔到地上。“你们快看那条蚯蚓,截成两半还会动!”刘梦雨说。“真的,好奇怪呀!”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心中暗暗的想: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又捉了三条蚯蚓带回家做实验。 回到家,我把三条蚯蚓截成了六段,放在花盆里,蚯蚓立马钻到土里去了。四天过去了,我放下书包去看蚯蚓。 “呀!”我惊呆了,盆里有六条蚯蚓,难道他们会分身术?为了弄明白原因,我又去潮湿的地方捉了一条蚯蚓,又做了一次实验。 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了蚯蚓为什么被结成了两半还能动:在我拉开一条蚯蚓时,蚯蚓便将肉往里缩,过了几天,两处断开的地方渐渐的变圆发红,之后,蚯蚓一点一点的长身子,慢慢的,两段蚯蚓就变成了两条蚯蚓。 然后我又查了许多书本,终于找到了原因,当蚯蚓被截断的时候,断面上的肌肉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组织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当中的白细胞同时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它的中胚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当有创伤的时候,原来位于体腔中隔膜里尚未分化的原型细胞迅速转移到伤口切合面上来,与自己以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壮的凸起,称为再行芽。 这样一来,蚯蚓被截成两段,不但不死,反而能再生,变成两条蚯蚓。蚯蚓再生的秘密让我受益匪浅。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六我们经常发现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躲藏着蚯蚓,它们蜷缩着身子。 有一次,在妈妈的工厂附近,我偶尔翻开一块墙角的砖块,发现几条大大小小的蚯蚓。它们有的伸着懒腰,有的打着哈欠,还有的睡得正香呢。我拿来了一根木棒轻轻地碰它们。它们大惊失色,落荒而逃。我捉住其中的两条,把它们轻轻地放入水中。只见它们拼命地挣扎想逃离“监狱”,几分钟后,蚯蚓累得气喘吁吁,最后停止了挣扎。我看它们奄奄一息的样子,就把它们从水中捞出来,它们马上又活蹦乱跳了。 我仔细地观察它们,原来蚯蚓的身体可分为头,环带,肛门三部分。环带离头很近,大约两厘米。我试着把其中的一条分成两半。另一条抬起头好像在说“怎么不分我呢!”原来蚯蚓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过了一天一夜,我的瓶子里出现了两条蚯蚓。蚯蚓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做松土的工具,它的粪便更是一种天然肥料。它吃的是腐烂的东西,给人们的却是一种丰收的希望。我们都要保护蚯蚓。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七我学完了《动物儿歌》,就缠着妈妈给我挖了一条蚯蚓回来,我想看看它是怎么“造宫殿”的。 妈妈说,蚯蚓喜欢潮湿、松软的泥土。我就先找来一个白色透明的塑料盒,又在菜园里挖了一些肥土,装进盒子里,用手把土压了压,最后我用喷壶喷了一点水,使土变湿润一些。然后把蚯蚓放进盒子里。 过了几天,我跑过去看蚯蚓,蚯蚓不见了,只见有一处泥土比别的地方要高,而且颜色也不同,就好像是蚯蚓吃过了又拉出来的样子。 有一天下午,天气很闷,我发现蚯蚓爬出洞来了。我想:它的“宫殿”可能已经完工了吧!于是,我把蚯蚓放回菜园。就迫不及待地找来剪刀,轻轻地剪破塑料盒,露出泥土,我用薄薄的刀片,沿着蚯蚓的洞口,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啊,一个歪歪溜溜的“v”字呈现在眼前! 我很惊叹这“伟大”的建筑!软软的身子,没有手脚,没有工具;没有尖牙,没有利钳,却造出了圆圆的,滑滑的“宫殿”,多么的了不起!多么不可思议啊!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八国庆节,我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到爷爷奶奶家时,我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一跳下车就飞快地往家门口跑。 突然看见一只淘气的小鸡也跟着我跑进了家门。它悄悄地跟在我身后走着。我发觉它忽然停了下来。于是我就跟了过去,原来是看见了一条小蚯蚓。小鸡立刻叨起了那条小蚯蚓,飞快地吃完了。 接下来,它又跑到了别处,停了下来就开始了寻觅,又有了新发现。它突然又用嘴叨起了一条大蚯蚓,我用脚蹬了一下。那只淘气的小鸡就被我吓跑啦,把蚯蚓丢到了地上。 我把它捡起来放在手上仔细观察。我发现原来蚯蚓没有眼睛和嘴巴。我就要姐姐帮我去网上查了一下,为什么蚯蚓没有眼睛和嘴巴呢?姐姐说,蚯蚓一般是在雨后湿润的土中出现。因为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体壁密毛细血管氧气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也有利于它们的呼吸。 原来蚯蚓还藏着那么多的小秘密。我们生活里含有更多的小秘密等着我们去揭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察蚯蚓的过程记录篇十九在学校里,科学老师说蚯蚓被切成两半会变成两条蚯蚓,我想做一做这个实验。 晚上,我和爸爸在小区的花坛里抓蚯蚓。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了一条长长蚯蚓。我们用一根筷子把蚯蚓挑起来,正要放到纸杯里,灵活的蚯蚓倏地一下就逃走了。我们没办法,只能耐心等待蚯蚓再出现。这时,我灵机一动,跑回家把铲子拿来。我用铲子直接铲了一大堆泥土放入纸杯,一下子好几条蚯蚓窜出来,把我们吓了一跳。 终于可以做实验了。我先把一跳蚯蚓放进另一个纸杯里,然后用刀笔砍向蚯蚓,段成两节蚯蚓不停扭动,果然像老师说的那样,段成两节的蚯蚓仍然可以存活。而且,我的刀笔上沾上了红色的血迹,没想到蚯蚓会流血。第二天,我再去观察这蚯蚓,纸杯里果然有两只蚯蚓在爬,好像已经不是昨晚受伤的蚯蚓了,他们的伤口没有了,环带也长出来了。蚯蚓的生命力真强! 蚯蚓真是一种神奇又有趣的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