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蟋蟀的日记(通用1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一今天爸爸说要把在单位养的蟋蟀带回来,我一听兴奋极了,恨不得爸爸赶紧回来,当爸爸下班回家时,我就迫不及待的要爸爸给我看蟋蟀。 当我看到蟋蟀时我感觉它好小,蟋蟀有一身乌黑发亮的皮肤,就好像穿着黑外套,有两根又细又长的须子,那两根须子比身子还长呢!我很想听到它的叫声,但它一声也不叫,我想:它应该是不熟悉我家吧。 我对蟋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知道他的生活习性,后来我就上网查了查上面写着:每只雄蟋蟀的右翅覆盖在左翅上面,举起背上的左右翅,用右翅上的弓摩擦左翅上的细脉,便发出悦耳的鸣声,观察日记《观察蟋蟀的日记》。 蟋蟀的叫声在不同的地方时的‘声音截然不同,如果它在家时,你用蛐蛐草斗它,它会像一位大将军一样,很威武地叫,还露出两颗大牙,好像在说:“走开,这是我的地盘。”在平常,它叫起来很温柔。而在陌生的地方却胆小如鼠,你用蛐蛐草斗它,它跑来跑去,死活不肯叫。 今天的观察,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二今天晚上,我捉了一只蟋蟀拿回来观察,我把它放在透明的盒子里,在盒子里放了点儿土。 它身体比较扁,头像一个黑色的鸡蛋,“黑鸡蛋”的上方是两根长长的触角,动起来时,就像随风摆动的胡须。“黑鸡蛋”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亮亮的小黑点,那是它的眼睛。“黑鸡蛋”后面有三对脚,第一对脚比较短,中间一对稍长一些,最后一对特别长,有点像青蛙的后脚,前半段较粗,后半段特别细,上面还有像刺一样的东西。因为它全身黑不溜秋的,我就给它取名叫“小黑”。 因为我只给了它一点点土,洞穴是肯定挖不了的,所以我用彩泥给它造了一个现成的“住宅”。 小黑似乎知道我想干什么,等那蓝色的“泥土”下降后,它马上找了一个小洞钻了进去。这时我听到了里面发出了声音,像是在说:“嗯,很好,我很满意。”我从住宅的另一扇“窗户”看到了小黑一动不动,像一块石头似的。我急忙碰了碰它,只见它的“胡须”动了几下,似乎在说:“喂,我睡得正香呢,别来烦我。”哦,原来它在睡觉啊!我又在住宅顶上放了一些花,在“门口”挡了一片枯叶,也去睡觉了。 蟋蟀已经饿了两天了,我这才想起来给小黑“喂饭”,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蟋蟀喜欢吃水果、甜食、蝉等等。我就把苹果切成小小的块状扔到盒子里,小黑终于看到食物了,它用最前面的两只脚拿起食物开始吃起来。小黑吃了二十分钟左右,才把那块只有我指甲盖四分之一大的苹果吃完。 可是当我准备睡觉的时候,却发现小黑一动不动,我反复地触碰它,可它依旧是一动不动。我急忙唤来妈妈,妈妈告诉我:“小黑应该是走了……”妈妈的话让我脑子一片空白,但很快我就做出一个决定,把小黑埋在楼下的花坛中,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欢乐,我要把它还给大自然。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三秋天的夜晚,静静地躺在床上,侧耳倾听,蟋蟀们演奏的声音,令我兴奋,令我激动,那分明是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让我的心里充满幻想。于是我缠着爸爸带我去捉蟋蟀。爸爸拗不过我,带我来到了小区楼下小河边的草丛里开始了捕捉大行动。 在一堆乱石块里我们听到“蛐蛐蛐蛐”的叫声,我问爸爸:“怎么只听到蟋蟀的叫声,不见蟋蟀呀?”“别说话,它就在那块红色的砖块下面。”爸爸小声说道。循着叫声,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目标”,爸爸一手拿着事先准备的网罩,一手轻轻抬起砖块,我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爸爸一网罩下,蟋蟀在网罩中拼死地挣扎着,仿佛在说:“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们把捉来的蟋蟀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放有泥土的小罐子里,宝贝似的养起来。 蟋蟀又名蛐蛐,是一种好斗又好玩的昆虫。它有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一双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六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两颗锐利的牙齿,是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作战的利器。 蟋蟀开始很怕我,见我走近了就立刻退到罐子的后边,用触须冲着我摆动,张开两颗大牙紧盯着我,后腿向里收着,显得很紧张。过了一会儿,看我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在小罐子里慢慢的散起步来,但还是不时地停下步来看看我。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更深的了解它。我拿了一根毛毛草去逗它,它就像一位大将军,很威武地叫着,好像在说:“走开,这儿是我的地盘,别来打扰我!”呵呵,还真是只有个性的家伙。 蟋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叫声,“蛐蛐蛐蛐”,像个音乐家唱歌似的。我发现蟋蟀唱歌的时候翅膀会不停地挥动着,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爸爸。爸爸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蟋蟀的歌声是通过翅膀的摩擦发出的。”原来蟋蟀会唱歌的秘密在于翅膀啊,我恍然大悟。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四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天,夏天到了,蟋蟀特别高兴,他终于又可以拉小提琴了于是早早的就出来了。 它梳了油亮亮的头发,真神气,它开始深情并茂的拉开了,好多昆虫都好羡慕,同时期待那场距离26天的蟋蟀音乐会。 蟋蟀练完了小提琴,好多人找他签名,他变得更神气了。 可回到家,却不想练琴了,就这样在家里看了一天电视,“反正还有25天,时间还早着呢!”蟋蟀得意洋洋地说。 就这样过去了好几天,蟋蟀还是没有练琴,把音乐会抛到了脑后,今天呐,它又想出去散散步,一出门,就遇见了小鸟。 小鸟就问它:“你怎么还不准备呢?明天一大早你的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蟋蟀没有听见,打着哈欠,摆摆手说:“再见!”小鸟觉得大事不妙了,但又不敢多管闲事,只好赶紧飞走。 还好,蟋蟀没有忘,拿着小提琴,赶到现场。 音乐会开始了,大家特别激动,可蟋蟀却忘得一干二净,上台了,拉出来了一群噪音。 大家听不下去了,于是一个个闹了起来,扔这,扔那,乱成一团糟。 蟋蟀真后悔,他以后再也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了。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五一天下午,我和哥哥抓蛐蛐,我们总共抓了10只蛐蛐,回到家,我们开始观察蛐蛐了。 蛐蛐的头有“方头的”、圆头的、长头的、他们的牙非常锋利,如果不好好养它,就会撕吃同类。 蛐蛐是用前爪刨土、挖洞做家。它很爱干净,经常洗手、洗触角,它的背上有两条黄线,那就是它的翅膀。蛐蛐的后腿还不一样,有的是粉红的,有的是黄色的。 想要知道蛐蛐的公母,就要看它们后面的针,公的后面有两根针,母的后面有三根针,中间的针最长,那就是它的产卵器。 我还发现公蛐蛐为了求偶才会鸣叫。母蛐蛐不会叫,只会产卵,产完卵后就会死去。 所以,我喜欢公蛐蛐! 文档为doc格式。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六一阵阵清脆、锐利的虫鸣声,划破了夏夜的沉寂,这就是蟋蟀的叫声,它像是多声部的合唱,覆盖了整个夏天,一直延续到深秋。 听爸爸讲,他小时候最爱玩蟋蟀。为了捉蟋蟀,爸爸弄破过衣服,也曾被菜农“追捕”过。爸爸喜欢蟋蟀,喜欢它的勇猛顽强,爸爸说,两只蟋蟀的打斗远比现在的功夫片来得真实。 一个明亮的月夜,我和爸爸走进了小花园。循着叫声,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墙角,爸爸熟练地翻动着泥土,我端着电筒瞄准目标。瞬间,一只蟋蟀出现在眼前,它身上乌黑的,长着一对长长的触须,瞪着两只圆溜溜的眼睛,看上去机灵极了。爸爸迅速地一网罩下,用手一扣,蟋蟀被罩在手心里。我赶忙拿出空瓶子,把蟋蟀放入瓶中。手电光下,蟋蟀在瓶中踢着腿,蹦跶着,挣扎着,仿佛在说:“放我出去! 放我出去! 我不要呆在这儿! ”看着可怜的蟋蟀,恻隐之心油然而起,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还给它自由。 一眨眼,蟋蟀消失在草丛中,我深刻地感悟到,自由对于每个生命而言,是多么的宝贵。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七秋天的夜晚,静静地躺在床上,侧耳倾听,蟋蟀们演奏的声音,令我兴奋,令我激动,那分明是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让我的心里充满幻想。于是我缠着爸爸带我去捉蟋蟀。爸爸拗不过我,带我来到了小区楼下小河边的草丛里开始了捕捉大行动。 在一堆乱石块里我们听到“蛐蛐蛐蛐”的叫声,我问爸:“怎么只听到蟋蟀的叫声,不见蟋蟀呀?”“别说话,它就在那块红色的砖块下面。”爸爸小声说道。循着叫声,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目标”,爸爸一手拿着事先准备的网罩,一手轻轻抬起砖块,我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爸爸一网罩下,蟋蟀在网罩中拼死地挣扎着,仿佛在说:“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们把捉来的蟋蟀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放有泥土的小罐子里,宝贝似的养起来。 蟋蟀又名蛐蛐,是一种好斗又好玩的昆虫。它有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一双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六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两颗锐利的牙齿,是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作战的利器。 蟋蟀开始很怕我,见我走近了就立刻退到罐子的后边,用触须冲着我摆动,张开两颗大牙紧盯着我,后腿向里收着,显得很紧张。过了一会儿,看我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在小罐子里慢慢的散起步来,但还是不时地停下步来看看我。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更深的了解它。我拿了一根毛毛草去逗它,它就像一位大将军,很威武地叫着,好像在说:“走开,这儿是我的地盘,别来打扰我!”呵呵,还真是只有个性的家伙。 蟋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叫声,“蛐蛐蛐蛐”,像个音乐家唱歌似的。我发现蟋蟀唱歌的时候翅膀会不停地挥动着,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爸爸。爸爸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蟋蟀的歌声是通过翅膀的摩擦发出的。”原来蟋蟀会唱歌的秘密在于翅膀啊,我恍然大悟。 好玩又会唱歌的蟋蟀给我的“十一”假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三年级:邱添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八今天,我抓了几只蟋蟀,他们的头扁扁的,六条又细又长触角来回颤动着。整个身体就像一个长了六条腿的棺材。蟋蟀“大大”欢快地唱起歌来: 我是一只蟋蟀, 一只快乐的蟋蟀。 我是一个歌唱家, 一个天生的歌唱家。 我把我的一生都花在唱歌上, 因为我觉得唱歌很有趣。 可是这种欢乐是短暂的,不久后蟋蟀“小小”就来侵略它了。“吱吱!这是我的地盘!再不走我就不客气了!”大大发出了威胁。“我就是不走!”小小对大大的威胁不顾一屑。大大见状只好摆出攻击的姿势准备战斗,侵略者小小也摆出防御状态。准备开战。 小小和大大开始了战斗。大大用两对前腿拍打着,小小也用两对前腿拍打着,你一拳我一脚地互相攻击着。大体看来势均力敌,只好都使出了各自的杀手锏——大鄂。“啊呜”一口,大大把小小的后腿咬断了,使它变成了残疾蟋蟀;可是,它一点也不开心,因为自己也受了伤——尾巴被咬掉了一截。受伤的两个小家伙还是互相瞪着对方,如果不是伤势过重,估计会发起新的战斗。好斗的家伙们! 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真是两败俱伤的“杯具”!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九早晨,睡意朦胧的我听到了小家伙们的叫声,立马起床去看望它们。结果,小家伙们老早就起来了,它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还做着早操呢。我不由得佩服起它们来。下午,我放学到家,飞奔到小家伙的面前。瞧,它们正悠闲的散步,还时不时练练歌。突然,一只调皮的蟋蟀跳到了房子上,并且不停地跺着脚,另一只惊慌失措:“喂,你在干嘛?想毁掉我们共同的杰作吗?”“哦,对不起!”刚才还上蹿下跳的调皮鬼马上乖乖跳下来,老老实实地低头认错。看着还坚固如初的蟋蟀房,我松了一口气。 20xx年9月12日星期五晴。 今天,小家伙们少了以往的活力,病怏怏地趴在地上。妈妈说:“它们应该是想大自然了,还是放生吧!”我呆呆地看着小家伙,最终下定决心:放生!让它们重回大自然的怀抱会更好。说放就放,捧起小家伙放到楼下的草丛中,望着它们远去的身影,我默默地在心里说:“再见了,小家伙,祝你们好运!”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十今天是星期天,我不用上学。于是,我在早晨九点去小区的一个有蛐蛐的地方捉蛐蛐。 我刚刚走到一个土堆旁边就听到了蛐蛐的叫声。我想起爸爸对我说过的话,捉蛐蛐得先听蛐蛐的叫声。蛐蛐的叫声从哪里传出来那蛐蛐就在哪里,注意这时一定要没有声音,否则蛐蛐就不叫了,那你就无法判断它到底在哪里,也就捉不到蛐蛐了。我仔细听了一会儿蛐蛐的叫声,然后轻手轻脚地走过去。 那只蛐蛐还在大声叫唤,好象显得非常得意。我看到蛐蛐的声音是从土堆上的几块乱砖下面发出来的。我认准了目标动手搬砖。这时,那只蛐蛐也非常狡猾,停止了叫喊。我想现在你不叫也没有用了,一定会找到你,把你抓住的。我把旁边的砖块全部清理干净。然后,我迅速翻开一块砖块。哇,下面真有一只大蛐蛐。它全身乌黑发亮,前面有二根长长的胡须,门牙上长了一付锋利的大钳,四条腿粗壮有力,尾巴上面还长了两根长长的翘起的刺,真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呢!它还在发楞。我趁它不防备,连忙用纱罩把它抓住,放在瓶子里面带回了家。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十一今天,老师送给我三只蟋蟀,非常可爱。只见其中两只体形较大的蟋蟀,身子如宝石般的黑褐色。另一只体形较小的,则呈大地般的黄褐色。它们的头上都长着两根柔软的触须,不停地摆动着,好像在探测什么似的。身后短而扁平的尾须微微分开,像飞机的尾翼。 我刚将它们放进我给它们制作的‘“新家”,两只黑蟋蟀便争斗起来。只见它们它们身子往后一蹲,浑身开始抖动。紧接着,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对方,咬得不可开交。我忙用小棍将它们分开。而那只黄蟋蟀则东走走、西瞧瞧,真叫一个“游手好闲”啊! 夜里,我被一阵“沙沙”的声音吵醒了。当我睁开那睡眼朦胧的眼睛时,惊奇的发现蟋蟀们正在举行“跳高”比赛。我想打开盖子仔细观察,却让它们跳出了瓶口。经过了好一阵子,它们才败下阵来,心甘情愿地回到了瓶子里。 这就是我的蟋蟀,几只又顽皮又有趣的蟋蟀!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十二在网球场一个被路灯照射的角落里,突然蹿出一只蟋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眼珠跟着它跳跃,我兴奋不已,连忙叫来朋友准备和他联手抓住那只蟋蟀。 朋友蹑手蹑脚轻轻地靠近,大概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蟋蟀往前跳了一步,就在它又想逃之夭夭的.时候,突然从天空上降落了一只网球拍,就在那电光火石的一刹那,把蟋蟀罩住了,嘿!这狡猾的蟋蟀竟然从网眼里钻出来了,顺势一跳,好几次聪明的蟋蟀故伎重演。我想难道这到嘴的肥肉就要飞走了吗?我们抡起拍子朝蟋蟀的方向一阵扣压,我迅速拿起一个空瓶对准了蟋蟀头,呵呵,它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自己跑进了牢笼。 盖紧瓶盖,拿起来对着路灯凑近仔细一瞧,这蟋蟀可真凶呀,在里面上蹿下跳。 我把自己的眼睛变成倍镜,放大了看蟋蟀,它的眼睛黝黑发亮,正在目光狰狞地看着我。两根触须比针还细,蟋蟀好像很爱美,隔一会儿就把触须仔细地整理一番,让自己看上去精神饱满。它那粗壮的后腿强而有力,好像精悍的健身教练一样布满肌肉,小腿上布满毛刺,锋利无比。它有一根像松针一样的长尾巴,这是辨别雌雄蟋蟀的关键。我抓到的是一只女将军蟋蟀,所以我给她取名花木兰。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十三星期天,我和爸爸在草丛中捉到一只蟋蟀。它小巧玲珑,全身呈黑褐色,脑门上有两根细钢丝般的触须。它那两条大腿真有劲,不时地用力蹬我的手。它还“瞿瞿”地叫个不停。我双手捂着这只蟋蟀,连蹦带跳地来到屋子里,把它放在瓶子里。 晚上,草地里、房屋边的好多蟋蟀都奏起了美妙的“乐曲”。我悄悄地走进屋子里,可是听不见我放在大瓶子里的那只蟋蟀的奏乐声。这是为什么呢?我挠着脑袋走出房门。 突然,我想出一个妙主意,找来几根青菜和一些湿润的细土,放进一个小纸盒里,接着从玻璃瓶里轻轻取出蟋蟀,把它也放进小纸盒里。然后,我把光线强烈的电灯关闭了。一会儿,这只蟋蟀也奏起了动听的音乐。这就证实了我的判断:蟋蟀在强烈的光线下,离开它所喜欢的“土”,是不愿意“奏乐”的。 今天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又了解了蟋蟀。 观察蟋蟀的日记篇十四今天晚上,我捉了一只蟋蟀拿回来观察,我把它放在透明的盒子里,在盒子里放了点儿土。 它身体比较扁,头像一个黑色的鸡蛋,“黑鸡蛋”的上方是两根长长的触角,动起来时,就像随风摆动的胡须。“黑鸡蛋”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亮亮的小黑点,那是它的眼睛。“黑鸡蛋”后面有三对脚,第一对脚比较短,中间一对稍长一些,最后一对特别长,有点像青蛙的后脚,前半段较粗,后半段特别细,上面还有像刺一样的东西。因为它全身黑不溜秋的,我就给它取名叫“小黑”。 因为我只给了它一点点土,洞穴是肯定挖不了的,所以我用彩泥给它造了一个现成的“住宅”。 小黑似乎知道我想干什么,等那蓝色的“泥土”下降后,它马上找了一个小洞钻了进去。这时我听到了里面发出了声音,像是在说:“嗯,很好,我很满意。”我从住宅的另一扇“窗户”看到了小黑一动不动,像一块石头似的。我急忙碰了碰它,只见它的“胡须”动了几下,似乎在说:“喂,我睡得正香呢,别来烦我。”哦,原来它在睡觉啊!我又在住宅顶上放了一些花,在“门口”挡了一片枯叶,也去睡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