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实用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一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二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五、总结布置作业: 听写划记的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三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录音机。 一、课前谈话: 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师:那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女娲)。 生:女娲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女娲很神奇,女娲很了不起。 生:3、4自然段最能体现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2、学习3、4自然段,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危险能及女娲的神奇力量。 师:那好,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的。请大家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再找一找哪些词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拿出笔来画一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给大家。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女娲神奇和了不起? 生:我读懂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从哪能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呢? 生:a、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这一句看出的,冒着生命危险一定很艰难。b、我从“零零星星”这个词体会到寻找五彩石很艰难。c、我从“她忙了几天几夜”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几天几夜”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生:是从时间的角度凸显女娲的神力。 生:我从“找啊找啊“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那怎样才能把寻找五彩石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危险读出来呢?自己练练,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大家看图,看图上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生:看图后回答,女娲找齐了五彩石非常高兴,喜悦。 师:你能带着这各喜悦的心情把描写找齐五彩石的句子读读吗? 生:(个人读,齐读)。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那她又是怎样补天的呢? 生: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后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天就补好了。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四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正确读写“白茫茫、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以及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机智的前提是博览群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诗的“绝妙”。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晓岚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学生背古诗,初步了解七言绝句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初步了解他的聪明才智。 一、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去近距离接触这位从小就被称作“神童”的清代才子。一起读读课题。就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读好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出示句子: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 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课题和课文预习)。 三、学习3自然段,感受皇帝的故意为难。 生自由读3自然段。 1、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诗的? 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当场、故意为难、必须”体会皇帝的刁难。 “故意为难”,说不好会有杀身之祸呀?在皇帝的眼里,纪晓岚能诗能文,如果当场做不出来,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轻则让人耻笑,重则人头落地。)。 2、如果是你,当场要完成这样难的任务,会有什么反应?而纪晓岚呢? 引导学生从“望着、来来回回、几步”体会纪晓岚用时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思敏捷。从“悠然、吟唱”体会纪晓岚的自信从容、厚实的文学功底。 指导朗读,读出“悠然、自信” 师过渡:这首诗符合皇帝的要求吗?皇帝怎么评价? 四、学习4、5自然段,初步感受诗的“绝妙” 自由读4、5自然段。 1、皇帝觉得纪晓岚的诗吟得怎样? “绝妙”“不但……而且……”(板书:诗歌绝)(体会绝妙之一:符合七言绝句和10个“一”的要求)。 2、第五自然段中连续用了4个“好”和四个感叹号,皇帝为什么说这话? 五、学习1、2自然段,感受诗的意境。 生自由读文章1、2自然段。 1、读过一、二自然段,你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红红的落日、一道道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归巢的水鸭、沉静的大地”感受到“秋江美”。 从“目不转睛、静静地、一动不动”体会钓者的专注(心静——人静——江面静,老渔翁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静静地等待着),从“用力拉”感受老渔翁的钓技高超,从“拍、笑、”感受老渔翁的快乐、兴奋与激动(随着鱼漂的晃动,鱼儿上钩,刹那间水响鱼跃、鸟飞花扬,沉静被打破,也吸引了散步行人的目光)。 引导学生从老渔翁的“获鱼之乐”逐步体会他的“独钓之乐”。 老渔翁独占了一江秋,老渔翁又给秋江带来什么?(老渔翁在独享满江秋色时,自己又何曾不是江边行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板书:秋江美独钓乐。 2、这段用201个字写出了秋江美、钓者乐,再读古诗,古诗只有28个字,从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觉?(绝妙之二:字字珠玑)。 好好读读古诗,你还觉得诗好在哪? 教师引导:“一条鲤鱼一上钩”,对比“一人独钓一江秋“的绝妙。(绝妙之三:突出了钓者之乐。)。 “一人独占一江秋”,秋景如何?给人无尽的遐思。(绝妙之四:写出秋江美,意境深)。 再来读读皇帝的评价。皇帝仅仅是评价他的诗好吗? 板书:才子智。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吟唱《秋江独钓图》。 六、回归整体,熏陶情感。 1、总结,课文从景入手,由景到人,以事写人,突出了纪晓岚的机智镇定,才思敏捷。 2、他的机智来自于哪里?通过课外资料补充,体会纪晓岚的机智来自于博览群书、勤写多思,善于观察。 七、课外拓展。 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讲给父母或亲朋好友听听。 板书: 22纪晓岚吟诗。 秋江美诗歌绝:合要求才子智。 独钓趣用字妙。 意境深。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我”悉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 教学时,学生通过自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从“我”对“小花”的照顾爱护、从“小花”对“我”的深厚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小花”的深厚感情。最后谈谈从课文受到的启发。 投影片。 一课时。 一、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个人默读,注意读通课文。 2同为轮流读,互相评议。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在默读或自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片断,探究人鸟深情。 1读第二、三自然段。同位探讨:“小花”对“我”为什么有那么深的感情?先自读,找出有关“我”照顾、爱护“小花”的语句,做上记号。再想一想“小花”和“我”感情深厚与“我”对“小花”的精心照顾有什么联系,然后同位讨论。 2读第四、五自然段。自读课文,找出表现“小花”对“我”感情深厚的词句。找出词句后,多读几遍,再跟同位交流,从中感受“小花”对“我”的深厚感情。 三、读中体会,得到启发。 1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四自然段。读时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情感的变化,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2思考: (1)喜鹊“小花”对“我”有深厚的感情,原因是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样做? 3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搭窝。 捉虫飞进来。 挨着它我鸟情小花。 捧进屋落肩膀上。 起绰号。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六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七1、认读“嫌、弋、柬、倩、粼”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 (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一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小塘春色》。 早水草鸭红蜻蜓春燕人。 静“绿茵”倒影……。 旖旎明媚。 动波光树林……。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八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九1、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导入。 1、以老师小时候的事情导入。 2、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3、指导对课题的.朗读,请生读,师范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板书: 1、飞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三、快速地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交流: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决: 震惊,什么让我震惊? 飞蛾那求生的欲望指什么? 挣扎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会挣扎? 飞蛾一开始“极力鼓动”,后来怎么又变成“跃动”了呢? 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解决: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但它却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一个字很好地写出来了,“竟”表示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之外。 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解决: 好好地使用,指什么? 白白地糟蹋指什么? 4、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解决: 有限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无限的价值你怎么理解? 怎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四、师总结。 出示关于生命的名言。 五、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xxxx。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十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爹用了—年时间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样的碗,但却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国王和陶工们)。 (反馈白读的情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交流学生的情况。重点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要点语,说一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整体温表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条理,讲故事。 1、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馈。 起因: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 经过: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答应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试。 结果:一年后,乌斯曼老爹研制出—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却不肯把方法告诉大家。加法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说—说。 4、指名说一说这个故事。(在讲故事,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精致观赏陶工浑身裂缝奇妙情愿沉默笑眯眯。 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换给国王的宝碗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不可能)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指名反馈:因为如果他不答应,陶工们就必死无疑)。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不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个宝碗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应,这些陶工就都会被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时间试着去重新研制一个和这个宝碗一样的瓷碗,成功的话,他们才有可能获救。)。 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教师出示句子)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认真、努力)。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馈)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乌斯曼老爹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本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已的认真和努力做到了)。 (2)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乌斯曼老爹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启发)。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 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十一1、理解“扎煞”等6个词语的意思,读好难读的句子,学会用近义换词法、想象理解法等理解词语。 2、学会用关键词复述课文,用批注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猎狗慢慢地走近·····” 3、初步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母爱的力量,并试着运用课堂学习到的技巧仿写片段。 一、谈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是一种不起眼的小鸟,可是在它身上,却发生了极不寻常的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来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次,试着理解。 2、读得如此投入,老师都不忍心将你们打断。刚才老师把难读的词语整理了一下: (课件出示)。 摇撼嘶哑掩护。 先出示第一组,说说你的发现,(相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有强调、补充的作用)这样的词语还有······能说说他们的意思吗(用近义换词法理解词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扎煞搏斗拯救扎煞就是张开,伸张的意思,这组都是动词,可以用想象理解法来理解词语。理解了这些难理解的词语,再读读难读的句子,谁来试试看。 3、出示句子。 4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整理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掉落退。 7、谁能理清课文的思路,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不能根据板书,再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三、精读课文。 1、刚才你的讲述十分精彩,整篇哪些自然段特别精彩,请快速浏览课文,用五角星标在自然段前面。 2、交流:出示4、5自然段(大部分同学都关注到了第4、5自然段)。 3、师: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默读课文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从这两段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用笔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画上横线,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想法。 4、交流:师示范批注(别急,我来给大家做个示范,我划的句子是,看到了——,想到了——)(板书看到的,听到的)(我要把掌声送给你们,多么精彩的回答啊,瞧,学语文就是圈圈,读读,划划,想想,学习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5、猎狗是为了吃小麻雀,老麻雀是为了拯救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文中的话回答)。 6、出示: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7、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 8、那句话好?说说原因(写出了小麻雀的无奈,柔弱,娇嫩)(板书:写具体)。 9、还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 11、在小麻雀成为猎狗目标后,老麻雀是袖手旁观吗?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 12、出示4、5自然段,老麻雀的这一部分描写(理解“落”说明老麻雀的救犊心切,写出了老麻雀速度快,指导学生朗读)。 13、它原本可以“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引读句子)。 14、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强大的力量是指什么?指名生回答。 15、这种强大的力量不仅震慑住了猎狗,连作者屠格涅夫也被震慑住了》原文结局是这样写的(出示原文结局)。 男女生分自然段读。 四、课外链接:在大自然当中,也常有类似的因为爱而产生强大力量的事情。比如海面上的信天翁和海里的鲨鱼(出示学习活动4)学习单。 师引: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了麻雀关于母爱的伟大的故事,其实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故事。如: 我的新阅读计划。 海明威《老人与海》沈石溪《狼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