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团结心得体会(优秀8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一人生百态,不是事事都是顺心的,成功的道路上总有几道坎,而我们要选择的是战胜它,不然只能永远和成功隔着一个坎。这段时间,我们国家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那些病人们顽强地与病魔做着斗争,那些前线医务人员日夜不分地救治着病人……所有的一切使我明白了:“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不愿意过去的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20__年的大年初一,街道显得格外安静,与往常热闹喧哗的氛围截然不同,而导致这一切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家人聚在一起,不是讨论着一年来的收获,而是这次疫情,每个人谈“疫”色变。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案:关闭所有景点,取消所有春节活动,关闭所有娱乐场所等;手机、电视里都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消息和预防方法:要戴口罩、勤用洗手液洗手、用消毒水擦拭家具、别去人流聚集的地方……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保护好自己。 看:战斗在前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戴着口罩,身穿防护服,尽管已经满身大汗,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但他们的心永远系着的都是人民!那些医生们也是子女,也是父母,他们与常人无异,但他们有一颗异于常人的心,一颗坚强、善良、心系他人的纯洁之心。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有一个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我们只是普通人,虽然我们没有战斗在前线,但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绝对不会让那些医生们孤军奋战! 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因为我们有着无比强大的祖国!即使这种病毒是一座无法越过的火焰山,我们的祖国也会提着芭蕉扇来,将它扇灭! 相信不用过多久,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灿烂的阳光底下,我们再重聚!中国加油!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越过这道坎!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二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强调,“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日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扩散蔓延,多国政治、经济、社会面临重大挑战。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一心,风雨与共,奏响全球战疫“合作曲”,才能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此次特别峰会,彰显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强大决心,分享了从全国每日新增数千例到多日新增“零报告”的经验,也为国际社会战胜疫情增添了巨大信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开放式大平台,全球战疫合力充分激发,世界各国友谊得以升华。这不仅是当前抗击疫情的“催化剂”,也是日后合作发展的“加速器”。 彰显大国担当,为全球战疫“领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个春天,疫魔肆意,全国人民于磨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只为保一国平安,护全球安全。越是在全球疫情防控吃紧时刻,越是要展示大国形象,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就应对疫情蔓延、稳定世界经济进行了沟通协调,体现了中国推动开展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的大国担当。中国在赢得国内战疫阶段性成功后,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及时对外伸出援助之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暴发,中国向全球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并向一些国家派出专家医疗队,提供医疗救援物资。中国为天下谋大同的高尚情怀,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高度肯定。截至3月28日,海外确诊病例近60万人。其中,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地情况都不容乐观。当意大利要求启动欧盟民事保护机制后,唯有中国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向意大利派遣了三批医疗专家。目前,中国已经累计向80多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提供援助。他国有难,中国毅然全力相助,这是传递中国情谊,更是彰显大国担当。 分享中国经验,为全球战疫“谱曲”。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此次g20峰会充分显示出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魄力与勇气。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表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此次新冠疫情阻击战,我国战绩令世界瞩目,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正是为国际社会分享了中国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兼顾“守”与“攻”,既要守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础防线,也要勇闯“深水区”“重灾区”,全力救治患者,加大科研攻关,抓好物资保障,强化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平衡“收”与“放”,既要收住各地区“内防输出、外防输入”的安全关口,也要根据疫情形势,积极主动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及时调配资源,分享战疫经验。 凝聚多国合力,奏响全球战疫“合作曲”。“事实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法国、德国、英国等多国领导人通电话时强调,“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当前,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疫情扩散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全球战疫,必须携手奋战,才能合力攻坚;唯有同舟共济,方能战胜疫情。共同面对波及全球、影响世界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就要以包容的胸怀尊重彼此、相互鼓励,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解决难题、应对挑战。针对全球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开展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刻不容缓。既要尽快解决国际疫情防控的困难,也要快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奏响全球战疫“合作曲”,需要站好“队形”,形成全球一盘棋格局,凝聚多国战疫共识,加快防疫物资生产,推动联合科研攻关。在落实防疫措施前提下,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创新“云服务”商业模式,为商务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拓展各国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全面开启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多渠道国际合作模式,为日后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团结合作是最强武器,共克时艰是唯一正解。只要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抓牢疫情防控“生命线”,唱响国际合作“最强音”,定能让合作共赢的暖阳驱散疫魔肆意的阴霾。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三疫情瞬息万变,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团结精神在我们中间涌现,更加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团结一心,我们共度难关,也发现了自身的深刻体会。 首先,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都感到了恐惧和无助。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致,共同对抗这个病毒。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一线,科研人员忙碌在实验室,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正是因为我们毫不退缩的坚定决心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战胜病毒、控制疫情。 其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力量。在这场战役中,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舍小家为大家。许多医护人员自愿抛家舍业,奔赴一线,他们无私地付出,坚定地守护着生命的底线。科研人员日以继夜地研究病毒,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心和温暖,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无数普通人也纷纷伸出援手,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温暖之手,实践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情感。 再次,疫情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病毒的传播造成了人员流动的限制,很多人不得不居家隔离,面对着不便和困扰。然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中那些原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我们开始珍惜亲人的陪伴,感恩家庭的温暖。我们开始重视健康的重要性,注重身体的锻炼和养生。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力量的有限,在平凡的日常中我们更加需要彼此的关怀和支持。 最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团结互助的社会力量。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捐助资金物资,为防控疫情提供支持。许多人也通过各种方式向医护人员表达敬意,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给他们加油打气。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善意和关爱,让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总之,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难,但我们逆水行舟,积极应对。通过团结一致,我们展现了勇敢与担当,也懂得了如何关心他人并包容差异。这次疫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互助的重要性。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要保持团结的力量,坚信我们能够共渡难关。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抵御所有的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四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和力量。团结并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相加,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在这场疫情中,我有幸亲身参与,并从中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疫情的爆发让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纷纷行动起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医护人员奋斗在一线,科研人员日夜苦寻疫情源头,政府部门全力组织疫情防控。而更为重要的是,普通民众也积极参与,自觉遵守防控措施。在这些个体的团结与付出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力量变得无比强大。这种团结的力量不仅能战胜病毒,更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希望。 其次,疫情过程中展现出的国际团结与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病毒无国界,全球各国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并相互协助、分享经验和物资。各国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解析,共同加入研发疫苗的队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组织了在线会议,分享各国的疫情防控经验,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这一系列行动再次证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人类面对共同威胁时必须携手合作,才能最终战胜挑战。 然而,在疫情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团结的挑战和难点。社交距离和限制措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困难,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此时,我们需要借助科技和创新手段继续保持联系和支持。在线办公、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让人们能够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仍然保持联系。这种技术手段与团结的力量相辅相成,为人们提供了筑起心理安全防线的途径。 最后,疫情期间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社会的价值观和方式。我们开始重视卫生防护,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公司组织开展线上办公,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转变都是在团结合作下产生的,人们联合起来保护自己,也在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在疫情中愈加显现。通过众人的努力,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已取得了初步胜利。然而,这并不是结束,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未知。但是,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坚持防控措施,分享经验,共同用智慧和勇气前行,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让我们始终如一,团结让我们更加坚强!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五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新闻镜头中,习近平主席的两鬓隐约现出丝丝白发。很多网友也纷纷留言,“全国新冠肺炎病例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白发却多了”“大国担当,中国威武!”……以此倾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之情。 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疫日程满满当当,多次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亲赴一线考察调研,与30余位外国政要及国际组织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他以身体力行的态度彰显作为大国领导的责任与担当。当前,中国本土的疫情传播已经基本阻断,全党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这样的局面,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的决策部署、坚定的信心决心、真挚的人民情怀。 果断的决策部署透露出的是“举旗定向、以快打快”的抗疫密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1月25日至今,党中央围绕疫情防控多次召开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防控工作,每天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亲自指挥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战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恪守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庄严誓言。与抗疫快节奏相一致的,是从疫情防控的单一主题转变为复工复产的改革发展稳定等问题,再到定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基调。从快到稳、稳快结合,得以实现这场人民战争的胜利。 坚定的信心决心透露出的是“善谋全局、同舟共济”的抗疫密码。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彰显出了非凡的“中国速度”;全国百余支医疗队、上万名医务人员分批次驰援湖北;9所“方舱医院”短期组建,7000余病床收治患者;无数基层干部日夜奋战在关卡哨点,阻隔病毒于百姓家门之外……全国上下一盘棋,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抗疫工作合力,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有效提高收治率和救治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正是因为我们始终保持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锐气,保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精气神,摆出“亮剑”姿态,才能汇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 真挚的人民情怀透露出的是“稳定民生、黎元为先”的抗疫密码。疫情蔓延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一线看望慰问群众和抗疫人员,并就民生问题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闻令而动、积极作为,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是加大财政对疫情防控的医疗补贴,实行新冠肺炎全民免费治疗并扩大至疑似病人;二是继续发扬尊医重卫优良传统,从薪酬待遇、工伤认定等各个方面出台政策,进一步关心和爱护医务人员;三是通过建立9省联保联供协作机制,管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做好煤气油电等基础供应,稳定物价、稳定就业,帮扶困难群众和小微企业,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硬,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的缕缕银丝,映照出的是他对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14亿中华儿女的深深情怀,映照出的是以他为代表的90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决心。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背后,是一个正在发展、变革复兴的中国,是一个勤劳、勇敢、充满激情和未来的伟大民族,我们相信,有奋斗则有未来,有奋斗则有复兴,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必将以青春之我,拼搏出青春中国的最美图景。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六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今天是庚子年正月十五,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不同于以往的元宵佳节,少了些悬灯结彩、耍龙舞狮和猜灯谜的热闹劲儿,却更多了些阖家团圆的情感真味。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和时间赛跑的防疫物资生产工人,还是共抗疫情的民间善举、自觉在家隔离的广大人民群众,每一个人都将对美好的向往、幸福的祝愿寄托于节日之中,期盼战“疫”胜利,团圆的时刻早日到来。 小小一颗汤圆,包裹团圆美满。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诞生于农耕时代的元宵节也有着节日特定的仪式,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密码和情感纽带。一直以来,“闹元宵”是我们不变的节日印象与传统,欢乐、喜庆和圆满就是元宵节的文化特质。这一切美好的节日寓意和氛围,都源自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强大的文化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支撑我们历经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取得成功与胜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家团聚的节奏,惊扰了我们回家的脚步,但美好的节日祝愿让我们更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万众一心就是团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家国情怀的尽情流淌,更是家国情怀的培养厚植,“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每一个人都要从身心坚定支持国家,时刻心系国家,即便不在一起,也是团圆。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号召,不外出不串门,以云拜年、电子祝福贡献小家力量。由于疫情的缘故,举办了30多年的央视元宵晚会暂时取消现场观众的设置,多台元宵晚会也相继采取类似举措,设置“弹幕式观众席”,积极应对疫情防控。这个元宵佳节,我们可能无法团聚,但心系祖国让我们团圆。通过节日文化脉络,我们众志成城,国家就坚不可摧。 力挺支持就是团圆。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受疫情影响,我们或许只能在自己家欣赏这轮圆月,但我们可以一同祝福亲人,祝福武汉,祝福祖国。祝福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头上的这轮明月,被多少代人传颂,寄托了我们无尽的情感。建立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其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柳州、南宁和广州珠江等各地地标性建筑亮灯挺武汉。全国上下纷纷以不同形式,传导正能量的祝福,拿出支援战疫的实际行动,为战胜疫情增添了强大动能和信心。 平安归来就是团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我们见证了伟大亲情、甜蜜爱情、深厚友情和同甘共苦的同事情。目前,对武汉的医护人员支援力量已达1.1万人,背后是1.1万个家庭的牵挂。平安归来是我们的最大期盼。“你平安回来,我们就结婚”,是甜蜜的团圆;“你去支援武汉,一定要平安回来”,是温暖的团圆;“队伍你带出去,一定要给我平安带回来”,是凯旋的团圆。去武汉打怪兽的妈妈、骑车4天3夜、辗转300公里的抗疫女孩,在疫情火线入党的每一名党员干部,你们是真的勇士,但你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共克时艰,等你平安归来共团圆。 “草木萌发,春山可望。”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更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时,是圆满的新开始。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道一句:珍重,平安!让我们一起,在元宵佳节共吃一颗汤圆,共品团圆滋味,共待万家团聚。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七第一段:引言(200字)。 自2025年初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疫情。疫情的蔓延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刻,我们看到了团结与互助的力量。团结是最持久的力量,这个理念在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疫情心得体会。 第二段:社会力量的凝聚(250字)。 面对疫情的肆虐,各国政府和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采取限制出行、隔离封锁等措施,以遏制疫情的发展。而民众也积极响应,自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此外,许多企业、组织和个人也纷纷捐款捐物,为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提供帮助。这些积极的行动不仅展现了社会的凝聚力,更展示了团结与互助的伟大力量。 第三段:国际合作的重要性(300字)。 团结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际合作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疫情并不认国籍,不分种族和阶级,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各国通过信息共享、医疗物资援助和经验交流等方式,相互支持和帮助。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协调各国同舟共济。这一系列的合作行动展示了国际社会的团结,也为全球疫情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段:家庭与亲人间的支持(250字)。 在疫情期间,许多人被隔离或居家办公,与亲人的相处时间明显增加。这期间,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家人间的温暖和支持,也更加懂得了珍惜彼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相互照顾、互相鼓励,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日子。这种家庭间的团结和互助充分展示了团结的力量,也增进了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亲近度。 第五段:共同努力,战胜疫情(200字)。 在团结的力量下,我们共同努力,终于战胜了疫情。当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人们开始重返工作岗位、恢复正常生活时,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团结不仅仅是为了抗击疫情,更是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共同进步。希望我们能够将团结的力量延续下去,共同应对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 总结: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在疫情中,团结的力量展现得更为鲜明。无论是社会力量的凝聚、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还是家庭与亲人间的支持,都展示了人们拥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带来的力量,也更加明白团结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可以将这份团结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疫情团结心得体会篇八画好“统筹图”筑牢“防护墙”奏响“团结曲” 除湖北以外,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从2月3日的890例到2月19日的45例,已经出现16连降的好趋势。虽然出现了这一积极变化,但当前疫情防治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持续提升公众防护意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画好“统筹图”、筑牢“防护墙”、奏响“团结曲”,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一份力。 以统筹协调为基数,画好疫情防控“统筹图”。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胜利,无一不是协同作战、统筹协调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讲,同样也不例外。坚持全国一盘棋,这个思路是没有错的,必须坚守坚持。随着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我们要全力以赴、集中力量把重点地区的疫情控制住,因此不能再沿用疫情防控初期的那种老办法,而是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顺势而为,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攻坚克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疫情防控形势每天都在变,我们要时刻关注辖区范围内的动态形势,疫情反弹就及时调高管控级别,疫情形势变好,就调低防控等级。既要打总体战,也要打重点战,更要打动态战,以统筹协调为基数,画好疫情防控“统筹图”,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用行动答好疫情大考答卷。 以冲锋向前为导向,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白衣天使,有“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驰援战士,有“携手逆行,并肩作战”的党员干部,有“负重前行,风雨同心”的公安干警,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地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牢了生命安全的“防护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于是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一线遍插“疫情不退、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的战旗,全心全意履职尽责,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好群策群力“责任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以身为盾、不惧险阻,不断发扬先锋表率作用,带领团结党员群众共同共同筑好、固牢、严守疫情防控“防护墙”,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感人“战歌”! 以协调一致为音拍,党群同心奏响“团结曲”。正因有无数党员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灾难”“浴血奋战”,不取得胜利誓不罢休。面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党员群众纷纷主动请缨,在请战书中按下手印,自愿加入疫情防控的队员,自愿前往“疫”线,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诠释着爱国主义情怀。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无数党员群众与疫情相向而行,成为与时间赛跑的“逆行者”;他们身先士卒、千里驰援、奋战“疫”线;他们夜以继日、抢抓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脚下有行动,临危不惧、连续作战,协调一致,以沁人心脾的方式共同奏响“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的“团结曲”。 病毒能够侵入身体,但它无法摧毁人内心的希望。只要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永不放弃,迎难而上,从不懈怠,画好“统筹图”、筑牢“防护墙”、奏响“团结曲”,我们就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不容失败只能胜利的战“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