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优秀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一主要内容:这本书描写查理·达尔文从童年到了晚年,他经历了许多故事,从家里到剑桥大学,从大学又生重返英国,再从伦敦到了唐恩。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他为了事业奔波了一生,去了许多地方。 最喜欢的词句:“他还观察了少量长着大颚的啮齿动物——水啄。不过最引起他兴趣的还是经常在土中乱拱的小啮齿动物——吐科鼠。达尔文注意到,这里的松鼠眼睛虽然瞎了,却没有对它们的生活造成什么不便之处。”这段文字详细为读者介绍了这两种动物,文字通俗易懂,看到这些句子我可以想到两种动物的特点,让我非常喜欢。 个人最喜欢的部分:这本书中达尔文很有特点,执着的他是我最喜欢的。为了证明给同事看,用五个月时间统计出在地上种种子,不喷农药,三百五十棵幼苗,二百九十五棵都被虫子咬死了。善良的他也让我喜欢。发现了独一无二的生物后,不自己占为己有,把它与其它科学家分享。” 读完以后的感想:达尔文真是伟大的人,他创立的生物学进化理论不仅改变了生物科学的面貌,而且变革了人们的科学观念。他自童年开始就很喜欢阅读,最终让他提出物种起源学说,果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二“达尔文是18xx年——18xx年的一位名人。,他是《进化论》创始者。”前几天我在哥哥的书柜里发现这样一句话,便把这本书借走了。 达尔文小时候经常被同学玩弄,可他一点儿也不生气,。他的父亲想让他专攻医学,可达尔文怕血,父亲又想让他当牧师,可达尔文对学校的教育方式非常厌恶,但对昆虫植物标本却非常感兴趣,这让父亲与老师很苦恼。18xx年12月27日22岁的达尔文在经过父亲的同意后,开始环游地球。18xx年,年仅30岁的他被评为皇家会员。1842年,他迁居道文,开始作书。18xx年,他以25时在火地岛探险的经历出版了《火山地质岛研究》一书。之后,他还出版过:《南美地质研究》,《物种的起源》,《蓝的`受精》······18/xx年4月19日,73岁的达尔文病逝于道文。 我感觉:达尔文这位伟大的博学家,永远的“活”在了世上,“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因为他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不是他那坚定的意志,探究科学的精神,等等重要因素,才铸造出了今天这个闻名世界的博学家,达尔文!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三暑假里,我禁不住又一次捧起了《达尔文传》这本书读了起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让我百读不厌,更让我忘记了周围的世界,进入了达尔文的时代。 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达尔文在小时候去了舅舅的庄园,从那里开始他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由于他对生物的无限热爱才让达尔文成为了干预挑战权威的科学斗士。他一生致力于生物学研究,获得了无数的辉煌,他甚至还荣获了英国最高的奖牌--柯普雷奖章。但是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一生都淡泊名利,虽然获得的奖牌奖章无数,但他从来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荣誉,依然刻苦钻研。 伟人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榜样,比如居里夫人。她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一生中的任何一种发现足以让世人仰慕。但在她看来,那些代表她荣誉的奖牌奖章只不过是女儿的玩具。 再看看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整日奔波劳碌,想方设法想要成名成功,甚至为了一时的名利扭曲了自己的灵魂,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 看看伟人,再想想自己曾经为了一张喜报乐的屁颠屁颠的,巴不得让街坊四邻都知道。还曾经觉得老师评价不公而抱怨,搞的自己郁郁寡欢而耽误学习。现在我终于明白,喜报只是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标。我应该在学习上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一个个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淡泊名利是成功的基本要素,同学们,让我们也向伟人们学习吧!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四今天,我读了《达尔文传》这本书,达尔文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英国学家,进化论的主要莫基人。1809年生于英国施鲁斯伯里。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谴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查。他大量的采集动物植物标本,大范围地勘察地质,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他出版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深化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其提出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这我一讲,你们大家更加了解达尔文了吧! 第一章写达尔文有高尚慈爱的母亲,有一位有一位乔赛亚舅舅,有有趣的野外生活,有强烈多样的兴趣,这些都是写达尔文纯真的童年故事。 第二章写的达尔文有从束缚思想的灵魂的学校离开,有从爱丁堡大学手术室逃离,去剑桥求学和捕获大十字甲虫,这些都表示尔文充满转折的学习生活。 第三章写了达尔文有引路人享斯洛教授,有第一次地质考察,有远航的实现,都表示表现了达尔文对考察初探。 第四章写了达尔文有贝格尔号上的航海生活有难忘的圣地亚哥和里约热内卢有不平静的航程,有奇异的动物世界,写出了达尔文的奇妙之旅初期。 第五章写了达尔文有亲历火山爆发和地震,有进入梦境,有别了澳大利亚,这都表示达尔文有旅行的危险际遇。 第七章写了达尔文有思想困扰,有发现自然先择,有《物种起源》出版,写出了对物种起源。 第八章,写了达尔文有攻击者,有悍为者,有达尔文主义者,有牛津大论战,有牛津大论战后继,这些都显出了达尔文有战论。 第九章写作达尔文有在被围攻,有应得的荣誉,有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有不断耸的丰碑有心耗尽,这些对达尔文晚年生活。 1882年,73岁的达尔文4月19日早晨4时逝世,安葬在伦敦西旬教堂中央的北门,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墓地相邻。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五
在《达尔文女孩》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非常丰富的 想象 塑造出许多有意思的人物:循规蹈矩的母亲,乐观开朗的父亲,调皮的六兄弟,看淡一切的爷爷以及热爱 科学的小女孩(卡普尼娅)。其实我最喜欢卡普尼娅,虽然她最后没有成为科学家,但是她有一颗执着的.热爱科学的心。她每天都被妈妈强迫学钢琴,她不想成为淑女,也不想和其它小女孩一样,过最平凡的人生,走最平凡的道路。在她的 生活 中,科学成了她的一切,她不论在前进的途中有多少陡坡,多么坎坷,都依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 ,求得真知。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佩服,成功地赢得了我赞许的目光。然而,在此书中,还隐藏着一位关键性人物,每每都因为他而引出下文的故事。他,就是爷爷。他当过兵,平时不爱说话,在家庭中地位最高。在二战中,当过长官,养过蝙蝠,也当过科学家。常常和卡普尼娅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规律。有时还和卡普尼娅一起在小河里发现了一种新物种——藻菜,是这整部书的文章小助手。 啊!《达尔文女孩》,你是民间孩子认真学习的真实写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间万物,也学会了看淡世间的一切事物。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六小说《达尔文》读后感"与生具有的"离奇"和"怪异",伴随了他的童年生活。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他认识到生命是那么的神奇。五年的远航生活,解开了物种进化和人类起源的秘密。学习、学习、在学习,求索、求索、再求索,是他一生唯一的事业,最大的乐趣。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像是枯萎的叶子,不再有生命的意义。"你们猜到这个人是谁了么?对了,他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昆虫学家、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达尔文的童年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诺贝尔的童年一样,都很平常,可谁能想到,他们长大后,经都成了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呢?没准哪一天,像你我一样普通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呢!我认为,只要我们肯努力,有毅力,做自己喜欢的,我们一定能行!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在大树上爬上爬下,树枝常常把衣服割坏,他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标本、石块,弄得就像一个小小博物馆。他在家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能提出许多古怪的问题,对大自然、动物有着独特的感情。他的`想象力很丰富,他的实验室,经常能吸引来好奇的同学们,可是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并不理想,被看成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我觉得达尔文很有毅力,其实他的毅力也相当于是执着。就是因为他的执着,才造就了他今天伟大的业绩。他做自己喜欢的,并且执着的去做,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他父亲曾经让他去学医学,以便子承父业,但他执着做自己喜欢的;他曾经也学过神学,他父亲要他当牧师,但也是执着做自己喜欢的。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七《达尔文传》的作者欧文·斯通再现了达尔文执着严谨同时又充满浪漫刺激的科学探险活动,其中不乏有对达尔文许多奇妙有趣的经典回顾,对这位长眠于西敏寺中的一代伟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情感生活也作了细致的描写。书中清晰地描写了他所想做的事以及如何去做成的过程,尤其收集材料与观察事实的勤恳精神,充分展现了达尔文超乎常人的敏锐判断力及识别力,影响了许多科学家的信仰。 《达尔文传》是一部“小说化传记”,即用小说的体裁和手法写成的传记,通过丰富的生活细节、人物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传主刻画得有血有肉。当然,作家欧文·斯通的想象和虚构是以传主生平经历为基础的,所以能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传主。 但我认为他最终能真正地在学术界上成功,最主要的是他有磐石般的坚持和恒心。他费尽心血创出《物种起源》后并发表后,却不完全被学者理解并支持。那些反对他的学者,不停地对他攻击,说讽刺的言语打击他的观点,就连过去某个时候曾经是达尔文的老师的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对他作出尖锐的批评。虽然因老师的不理解而倍感痛心,但只是在给爱沙·葛雷的信中提到“可怜的老塞治威克对《物种起源》发出的狂怒”时说:“我永远不能相信宗教裁判者会是一个好人;但是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可以火烧另一个人,同时又可以有一颗象塞治威克那种又慈善又高贵的心。”时发出愤慨。他并没有因此而怀疑自己,更没有放弃“自然选择”的真理。而是更坚韧地跟他们斗争下来证明自己。 相比之下,如今的科学技术仍较薄弱的中国的科研人员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对正确的事抱有坚定信念的科研人员。 2025年9月23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发明治疗疟疾的特效青蒿素,登上2025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这里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这个“无博士,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三院两市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在中国无数科研人员和院士博士一大堆的背景下成功,这值得我们深思。 她的一鸣惊人与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是分不开的,有人说:“优秀只有在你追求知识全面时才跟上。”科技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当你把一项事业当成你感兴趣的事物,并能为它忘记所有、付出所有,真真正正地了解它时,这项事业才不知不觉被你做成。其次,近年来,从学生到老师,教授到院士,抄袭丑闻层出不穷。学生做作业抄,老师做报告也抄,学者做论文更是抄,全社会形成一种左拼右凑的坏现象。因此导致研究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得过且过的社会风气,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如此多科研人员却抵不过一个屠呦呦的原因。 因此,作为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中国青年,要想活得不那么失败,我们必先要有独到见地和观点,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要啃前人遗下来的残渣,像达尔文那样对自己的成果和发现要执有坚持真理的态度。我们要保护好真理之花,即使全世界反对你,自己也要支持自己,因为创新和成功的果实往往就是这样掉落。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八1.“我先是学习,尔后是环球航行,然后又是学习,这就是我的自传。”这就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这几天,我把长达268页的《达尔文传》读完了。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达尔文的一生:先在牛津上学,然后随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航海冒险,然后出版诸多著作,与教会进行斗争,创立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直至在73岁离开人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推翻了盘踞好多世纪的神学说,还为生物学打开了一片光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达尔文《物种由来》成,举世震动,盖生物学界之光明,扫群疑之一说之下者之。” 达尔文一生出版了许多著作:《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兰花的传粉》、《蔓足亚纲》……不仅如此,达尔文还完成了一件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事情:随贝格尔号航海冒险5年。 他的《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出版时,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惊讶,有赞成,有愤怒……一石击起千层浪。教会是最反对达尔文的组织。他们对达尔文进行了严厉地抨击。但这时,带病的达尔文及其朋友郝胥黎、华莱士、莱尔、虎克……以真理驳倒了教会,使教会承认了达尔文理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选择。 年过花甲的达尔文,名利浮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要封其为爵士,被达尔文拒绝了。由于父母是近-亲,达尔文身体为欠佳,尤其是他完成了贝格尔号的航行后。一种“神秘的胃痛”与心脏病,伴随了达尔文一生。尽管达尔文即将去世,他仍然在坚持在工作,他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了探求真理,达尔文向科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完成了自己辉煌的,长达73三年的一生。 2.达尔文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物种起源》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除此以外,他还有二十多种著作。他的一生能给人许多启示和教益。 按照兴趣发展,不但快乐,而且更容易成功。达尔文的祖父、父亲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他的祖父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祖业,但达尔文的兴趣却不在这儿,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观察动植物,制作各种小标本。小学时他的成绩并不好,中学时学古典文学,大学时读神学,他都没兴趣,他最终成为一个博物学家,是与小时候的兴趣一致的。 大师的指引很重要。达尔文中学时学数学不是只听老师上课,然后埋头做题,而是自己阅读数学家的著作,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现在的中国学生无法做到的。达尔文大学时读的专业是神学,但是却跟学校里年轻的自然科学家来往密切,听他们的讲座,得到了很好的指点和帮助,这对达尔文后来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离不开长期艰苦踏实的科学考察和实验。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巡洋舰到南美、非洲各地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记下了翔实的考察日记。回国后长期坚持动植物的养殖栽培,以研究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还广泛地向有经验的养殖人员请教,虚心地向同行请教,他能做出惊人的成绩是很自然的事,不像我们时下许多人的研究,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耐不得寂寞,坐不住板凳,恨不得一年能出几项成果。这样所谓的成果除了能评个职称,混个头衔,骗点经费之外,对于社会,对于真理毫无价值。 热爱科学,尊重他人的成果。达尔文热爱的科学本身,热爱的是提示真理,他能从科学研究中得到乐趣,而对于名利并不看重。 不止一个达尔文读后感篇九这几天,我把长达268页的《达尔文传》读完了。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达尔文的一生:先在牛津上学,然后随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航海冒险,然后出版诸多著作,与教会进行斗争,创立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直至在73岁离开人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推翻了盘踞好多世纪的神学说,还为生物学打开了一片光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达尔文《物种由来》成,举世震动,盖生物学界之光明,扫群疑之一说之下者之。” 达尔文一生出版了许多著作:《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兰花的传粉》、《蔓足亚纲》……不仅如此,达尔文还完成了一件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事情:随贝格尔号航海冒险5年。 他的《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出版时,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惊讶,有赞成,有愤怒……一石击起千层浪。教会是最反对达尔文的组织。他们对达尔文进行了严厉地抨击。但这时,带病的达尔文及其朋友郝胥黎、华莱士、莱尔、虎克……以真理驳倒了教会,使教会承认了达尔文理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选择。 年过花甲的达尔文,名利浮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要封其为爵士,被达尔文拒绝了。由于父母是近-亲,达尔文身体为欠佳,尤其是他完成了贝格尔号的航行后。一种“神秘的胃痛”与心脏病,伴随了达尔文一生。尽管达尔文即将去世,他仍然在坚持在工作,他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了探求真理,达尔文向科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完成了自己辉煌的,长达73三年的一生。 按照兴趣发展,不但快乐,而且更容易成功。达尔文的祖父、父亲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他的祖父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祖业,但达尔文的兴趣却不在这儿,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观察动植物,制作各种小标本。小学时他的成绩并不好,中学时学古典文学,大学时读神学,他都没兴趣,他最终成为一个博物学家,是与小时候的兴趣一致的。 大师的指引很重要。达尔文中学时学数学不是只听老师上课,然后埋头做题,而是自己阅读数学家的著作,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现在的中国学生无法做到的。达尔文大学时读的专业是神学,但是却跟学校里年轻的自然科学家来往密切,听他们的讲座,得到了很好的指点和帮助,这对达尔文后来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离不开长期艰苦踏实的科学考察和实验。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巡洋舰到南美、非洲各地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记下了翔实的考察日记。回国后长期坚持动植物的养殖栽培,以研究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还广泛地向有经验的养殖人员请教,虚心地向同行请教,他能做出惊人的成绩是很自然的事,不像我们时下许多人的研究,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耐不得寂寞,坐不住板凳,恨不得一年能出几项成果。这样所谓的成果除了能评个职称,混个头衔,骗点经费之外,对于社会,对于真理毫无价值。 热爱科学,尊重他人的成果。达尔文热爱的科学本身,热爱的是提示真理,他能从科学研究中得到乐趣,而对于名利并不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