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优秀14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一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6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 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 67.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68.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 69.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1.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 7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 7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75.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 77.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78.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79.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80.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 8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82.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 83.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4.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 85.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二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三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4.唐朝两税法的直接作用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5.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的作用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济贫济弱的局面。 10.元朝时期开凿运河的主要作用解决了元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11.八股取士的直接作用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12.明朝后期该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业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商品化。 13.清朝设置台湾政府的最重要的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四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五3、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目的:获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5、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调整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8、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克服经济危机,挽救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9、罗斯福新政中成立联邦保险公司的直接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10、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对工业计划性指导的主要目的: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3、德日签订《反_产国际协定》的真实目的:结成法西斯同盟,对外扩大侵略。 15、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确立和维护世界霸权地位。 16、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17、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主要目的:遏制苏联。 18、“二战”后西欧联合自强的根本目的:稳定与发展西欧资本主义。 20、七十七国集团、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直接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六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七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9.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12.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15.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 19.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2.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24.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26.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27.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28.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29.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2.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 33.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4.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 35.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37.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 38.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 39.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40.19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41.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 43.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44.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45.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46.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7.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 50.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55.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八一: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二: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打败了袁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都城是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主要是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使魏国不敢南下。 一:三国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 1,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农作物。 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4:孙吴政权以及蜀国重视发展经济。 二:吴蜀时期,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的特产。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舰船。瓷器技术提高,能生产精致的青瓷。 三: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的到初步的开发。 四:三国后,西晋曾经统一全国。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五:东晋南朝是南方开发的原因: 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 2,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 4,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建康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七: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记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九口诀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口诀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十首先,先看书,后背书。 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 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好学校,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 做过考试练习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 考试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不要考试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十一5.1649年建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 6.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 7.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9.《人权宣言》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11.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的帝国。 12.彼得一世改革的实质:农奴主阶级实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清除封建割据状态。 14.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 15.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六、依据条件前提背景。 1.拿破仑能在1799年夺权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希望他稳定政局。 2.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统一市场开辟。 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条件:武装倒幕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十二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十三“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 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电子版篇十四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