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模板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时空阅读网范文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时空阅读网范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2课时。 生字词卡片。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指读课文。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读第1、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2)读第3、4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读第5、6句,说一说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4)按顺序说一说第二自然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理解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2)理解“创举”。 (3)朗读训练。 背诵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朗读训练。 齐读,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再理解整句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二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 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1、 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1、 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 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 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 教师板书:赵州桥 (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1、 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 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 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 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1、 完成课堂作业 本中的第1、2小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三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认识赵州桥的特点,知道赵州桥建造和存留至今,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学会17个生字及新词,会用参加、而且造句。 3、准确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既坚固又节省石料。 【教学准备】课文投影片或放大图片,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三课时略)。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引读。 赵州桥横跨在 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 这座桥建造于,距今已有 它的设计者是 理解参加,说李春不仅设计了赵州桥,而且亲自加入了建造的行列,用参加说话。 3、小结过渡:这段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概貌、位置、名称以及它的设计者。赵州桥之所以能千年长存,至今仍横跨在渡河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是因为它在设计上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地方。 二、讲读第二段。 2、出示插图投影(挂图)观察,逐句理解。 (1)指名读1、2句,课文是怎样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第一句是概括说明桥的雄伟,第二句则用具体数字说明桥的长和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是对桥宽的描写和进一步说明) (2)师生读议,桥的结构在设计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读第三句、第四句话,问:大小桥洞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拱形大桥洞横跨37米多,无桥墩,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 读第五句话,大小桥洞有何作用?(平时,发大水时) 读第六句话,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大桥洞、小桥洞)既又这个句式,从哪两方面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联系上下文理解创举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意义的行动或做法。 默读第六句,细品体味:为什么说可减轻冲击力?(因大桥洞无桥墩,小桥洞可排洪)为什么说可减轻桥身重量?(因小桥洞空心)为什么说可节省石料?(因大桥洞无墩,小桥洞空心) 连读36句,反问,深化理解:大桥洞有何好处?(减轻冲击力、省石料)小桥洞有何好处?(减轻冲击力、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总的来看,这种设计有何好处?(再次理解既减轻又减轻一句的涵义) (3)师指图小结:赵州桥雄踞千年,令人赞叹的是,这样长的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大桥竟无一座桥墩支撑,奥秘在于拱形的大桥洞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另外,4个拱形的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猛涨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坚固又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3、理解句子关系: 第二段六句话是按什么顺序讲的?哪个句子概括了全段内容?(第一句先概括讲赵州桥非常雄伟。第二句用具体数字说明桥的长和宽。接着,第三、四句介绍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第五、六句说明了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第一句概括了全段内容) 4、默读课文,填表反馈。 5、看图口述,指导背诵。 三、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三段。指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是对上一个自然段的总结,又是对这个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启发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其余部分内容。 出示小黑板: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子是先分叙,后总述地概括说明。也可以先总括,后分述。说明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是讲这些雕刻的龙都栩栩如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龙的不同姿态,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龙,是指栏板上雕刻的第一条龙。 2、图文对照,帮助理解,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3、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__;有的__;还有的__。所有的__。 4、小结过渡:因此,对这样一座桥,我们不能不发出由衷的赞美: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五、扩展知识,启发创造。 2、你想设计出更新更好的桥吗?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时空阅读网范文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时空阅读网范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2课时。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看xxx议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指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读第1、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2)读第3、4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读第5、6句,说一说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4)按顺序说一说第二自然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理解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2)理解“创举”。 (3)朗读训练。 (六)总结、扩展。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xxx案的?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朗读训练。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再理解整句话。 (三)总结、扩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五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六1.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2、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赵州桥及现代的桥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心目中的赵州桥? 注重说话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随机指导。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预习要求。 先分小组朗读,再小组之间比赛读。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品读体验。 1.介绍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 美观。 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这种静、动相结合的写作,给人印象深刻。 2.整体感受赵州桥的后两个特点: 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再分别介绍。 3.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一读,演一演: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 3.练一练: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三、巩固延伸。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 a.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忆的。 b.写字。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c.评字。小组长检查,互相评价。 1.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会写14个生字。根据老师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 1.学习写作方式,积累美词佳句。 2.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七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八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地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地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理解赵州桥地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地特点和其好处。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了解有关桥地知识,查找赵州桥的资料。课件。预习课文。 初读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板书课题:赵州桥。课件出示,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介绍课前查找的资料,对赵州桥的设计者及赵州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生字词。 a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b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c独体字应查的部首:“击”:应查“一”部。“且”:应查“|”部。 d区别形近字,口头组词巩固。 跨()史()即()栏()抵()爪()。 垮()使()既()拦()底()瓜()。 2、读课文。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带着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1、自学第1自然段,这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1、抄写本课词语。 2、读熟课文。 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节课,我们要走进这座横跨在河北省赵县小河上的赵州桥,踏上它宽阔的桥面,去欣赏这一座1400多年前的石拱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一)品读:雄伟的桥。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2)细心自读,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表现赵州桥气势雄伟的句子。拿起笔,边读边画出来。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 写桥长桥宽的句子: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a指名读。 b用自己的话说说写了什么?(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c引导学生说出这一句是用具体的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再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齐读)。 (二)品读:坚固的桥。 (1)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还是一座()的桥? (3)生自学。 (4)你从那句话中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生读评价)。 (5)“这种设计”到底是怎样的设计,请看图。(课件)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介绍吗? a指名读句子。 b说说在设计上的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c朗读。 (6)让我们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起来感受这种巧妙的设计。 a齐读、 b作者把对赵州桥这种巧妙设计的夸赞藏在一个词语中,找一找。(创举)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试一试,是什么?(创新)。 c为什么说是“创举”? d练习用“既……又……”说话。 小结:是啊,在赵州桥没有出现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设计,正因为有了这种设计,才让赵州桥屹立了1400多年而不倒,学到这里,我真想说,赵州桥,真是一座()的桥。 (1)我们来到赵州桥,除了感受到他的雄伟、坚固,还让我们感受了他的()。 (2)师范读课文的第三段,轻轻地闭上你的双眼,细细的观赏。 (3)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段。 (4)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默读本段完成填空,思考:分号的作用和先总起后分述再结的写法。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九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积累“设计、杰出、雄伟、横跨、创举、历史、坚固、美观、宝贵、遗产”等词语。 2、指导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及历史价值。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第2、3自然段的内容,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杰出智慧和才干的民族。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享誉世界,而石拱桥在世界建桥史上同样是一个创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赵州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祖国的骄傲引出赵州桥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指名读,指名评价。 3、了解多音字爪(鸡爪)(鹰爪)。 4、质疑解答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有重点地识字,词语认读为准确读文做好铺垫。 1、全班齐读。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本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板书,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作者在哪一段描写了赵州桥坚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范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桥很坚固? 2、通过投影片演示了解桥长、桥宽、以及设计特点, (1)出示图片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介绍。 (2)重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3)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练习“既……又……”句式说句子。 4、多种形式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朗读,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体味本课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图片欣赏,变文字为直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领会赵州桥的特点。 1、学法指导: (1)找段读:哪一段写赵州桥美观? (2)找句读:哪些句子写出赵州桥美观? (3)结合图片以及课前资料同桌互相学习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2、轻声读课文,自学讨论: 3、教师总结,组织汇报。 4、再次有感情朗读并说说分号的作用 5、反复朗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是啊,就是这样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是由谁设计建造的呢?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一知道了什么? (2)“世界闻名”什么意思?“一千四百多年”说明什么?有什么感想? (3)通读全文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赵州桥闻名于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带着你自己学习后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图片展示现代化桥梁。) 赵州桥 劳动人民智慧才干 坚固 石头砌成 大小桥洞 既……又…… 雄伟 无桥墩横跨37米 我国宝贵历史遗产 美观 精美的图案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十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三课时。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 非常雄伟、坚固。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l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有名)。 3.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界,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雄伟”什么意思。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6.“设计”什么意思?课文中“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 (大桥洞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谁能用“设计”说一句话?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 (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 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真像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十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时空阅读网范文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时空阅读网范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看图议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指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读第1、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2)读第3、4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读第5、6句,说一说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4)按顺序说一说第二自然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理解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2)理解“创举”。 (3)朗读训练。 (六)总结、扩展。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朗读训练。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再理解整句话。 (三)总结、扩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篇十二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赵州桥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这座不同寻常的桥,感受他的奇特与魅力。 3、小黑板出示: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的桥。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4、生说,师板书重点词语: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你从哪一段读出,它是一座***的桥?)。 5、同学们千言万语,都想说出自己对赵州桥的印象。我们现在来看一幅图片。同学们都认出这个匾牌上的文字了吗?是呀,神桥,神奇的桥。 2、生汇报:世界闻名。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国务把它确定为重点保护文物,国家主席为它题字,你觉得它的名气大不大?但这只能算是全国闻名,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你看到这是谁授给的匾牌了吗?(美国)现在可以说它真的是世界闻名的桥了。 3、一千四百年?(从这个数字,你感觉到赵州桥的历史怎么样?)经历了七八个朝代;历史悠久。 4、面对着这样一座闻名世界的石桥,你想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自豪、敬佩)。 抽生读;齐读。 1、这一段,赵州桥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它哪一方面的特点上?(看板书的几个词语)生答:雄伟、坚固。 2、自由读这一段,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把最能表现它雄伟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并仔细体会。 3、你从哪些字词特别能感受到它的雄伟? 小黑板:桥长五十多米……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重点抓住:五十多米;九米;全部、没有、只有、横跨)横跨,你觉得赵州桥横跨在河面上,就像什么一样?(巨人,彩虹)投影图片1。 a、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8~9米),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5~6个教室长;宽度大致相当于我们教室的长了)。 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肩扛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成了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 3、此时此刻,假如我们站在桥前,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4、一齐读出赵州桥的雄伟气势,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6、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生汇报: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7、看来,赵州桥的神奇之处还体现在它独特的设计上。我们来找位同学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就是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就是第一次出现的。就是在欧洲,也是一千年后才出现这种设计的)。 9、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一种创举呢?(生读“既……又……”句)。 10、这种设计真是一举两得,作者用了一对什么样的关联词把这两方面的作用连接起来了?(既……又……)。 11、这四个小桥洞有这么奇妙,它使这座桥不但雄伟,而且怎么样?(板书:坚固)。 12、据资料记载,赵州桥从建成到现在,共经历了10次大的洪水,8次战争和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其中,1966年河北刑台发生的7.6级大地震,离桥只有40千米,它都安然无恙。)。 13、齐读,把它的坚固奇妙读出来。 14、我们来看看,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15、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还会遇到。 1、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讲赵州桥的神奇主要体现在它的哪方面?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美观)。 2、哪句话提到赵州桥的美观?出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这一自然段开头用这句话,好在哪儿呢? (这句话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引出了下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4、桥面栏板上都有哪些精美的图案?谁来读读。 (投影龙图案;说说这龙在做什么)。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句式,把这三种形态各异的龙给联系在了一起? 6、听了他的朗读,你不仅感觉这些龙雕刻得很精美,还觉得怎么样? 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像活了?(缠绕、抵、望、戏)。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8、齐声朗读。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怎样理解的?(是呀,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我们中国人聪明才干的见证,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世代瞻仰和纪念。)。 3、朗读,读出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还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学习到了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