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一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多媒体课件。 朗读关键词语,回顾主要内容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请齐读课题两遍)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同学们都能分好了自然段并通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回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第一大组读第一组,第二大组接上……)。 1.遥望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渺小茫茫宇宙一叶扁舟。 3.有限资源枯竭不加节制毁坏滥用威胁生态灾难。 4.指望移居设想别无去处同学们,看到这四组词语能说说课文讲了地球哪些内容吗?来,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 板书: 地球的美丽; 地球的渺小; 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人类无法移居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节课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同学们,请看,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看来每个同学对地球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到的词语也不一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对,那么在宇航员心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第八段)。 非常好,说明你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宇航员用了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地球,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可爱、容易破碎。(板书)。 那么问题来了,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5分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这样划的理由。讨论出结果的小组可以安静地举起你们的手,让老师知道你们讨论好了,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讨论完后老师反馈哪个小组讨论最高效,加格子)。 可爱的原因: 1.地球的美丽(第一段)。 2.读一读具体语句——具体哪些描写,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可爱美丽呢(颜色,比喻,引导看课文的图片)。 有没有同学自愿起来示范读一下的?再全班读一读,指导朗读)。 容易破碎的原因: 1.自然资源容易枯竭,容易受到人类的破坏,造成生态灾难(第三、四段)。 2.读一读具体段落语句。 3.在这里提到了两类自然资源,分别是什么?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资源。 4.哪个同学给老师解释一下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都有哪些? 8.第三、四自然段,如果让你们读,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轻柔的还是强烈?)——两段都有一个转折词语“但是”,语气加重和强调!?特别是“但是”后面的句子,下面我们进行接读,老师读前面,你们从“但是”开始读起,我看哪个小组读出了强调的语气,格子反馈)。 (第一段:打比方;第二段: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这一段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什么——地球的渺小)。 是的,地球是渺小的,而且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是那么的容易破碎!如果它破碎了,我们能否到别的地方去?(不能)是的‘,请同学们看课文五到七自然段,就讲了这个问题。留意老师的手势,我读第五段,你们读第六、七自然段。提出设想——推翻设想,表明了我们除了地球,别无去处! (三)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是的!同学们,如果地球遭到破坏,我们别无去处!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了!然而,这些年来,人类究竟对地球做了什么!请看资料!看完,我们来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出示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看一看)。 分享1:写下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分享2: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 1.“只有”的含义理解,没有第二个、无法移居、独一无二。 2.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板书)。 3.就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提出了呼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保护地球的坚决和热情!同学们,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希望你们都能用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本节课结束,感谢大家!下课!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1.地球的美丽太可爱。 2.地球的渺小精心保护地球。 3.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太易破碎。 4.人类无法移居。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读题,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 3、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四、按课文结构小组合作展开讨论。 1、学习“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2)、找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3)、找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体会地球的脆弱。 (4)、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 (1)、对于养育自己的地球母亲,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一下。 (2)、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3、学习“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 (1)、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 (3)、学生谈谈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板书“精心保护”。(4)、小组合作有感情读这一部分。 4、学习“精心保护”部分(第8、9自然段)。 我们的地球是怎样的?谁能用书中的话来说一说。 齐读最后一段。 地球母亲正在经受磨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大家想几条标语,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三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 1、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 (一)研读。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2)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3)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4)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四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1、师生都得认真地搜集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老师声情并茂读地随画面内容旁白: “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哦!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大家是否想到过,这都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孕育着大家幸福的生活呀!知道是谁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生字: 作者是想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哪些内容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生自由读课文)。 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 突出“赐”“慨”的读音,并组词,说说“恩赐”“慷慨“在文中的意思。强调“裹”字的字形。 2、初谈感知,质疑问难: 你了解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 3、归纳问题,明确目标。 你们刚才说到了许多,问题也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的一句感叹。大家一起读——(出示课件上的这一句话)。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相信我们读懂了这句话,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自主读书,小组研讨。 (1)静心自学,自主选择。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学习:就你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与小伙伴组合成学习研究小组,去探讨这些问题。老师想对大家提两点要求: 第一,每个人必须先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和搜集到的资料。 去思考,看看作者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第二,自学好了,有了感悟和体验了,再到小组里去和小伙伴们交流。 (老师把写有“地球太可爱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们别无去处”的几个小牌子分别放在几个专题研究小组的桌子上。)。 2、汇报交流,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由“地球可爱”这一话题入手: (1)请大家一边读这一段,一边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看看在你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表达)。 看看,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吗?(师相机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 大家一边读,一边欣赏“……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由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点人读,评读,配乐朗读。老师可带头把这一段优美的文字背诵下来: 这段文字非常美,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让我们美美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热爱地球母亲的感情。(师生共同背诵,配上音乐及画面。)。 (3)层层推进,理解“可爱”: 不知同学们想到了没有,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么?会读书的孩子,会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请快速地浏览一下三段和四段,拿着笔,看一看除了地球外观上的美,还有没有描写地球可爱的地方,把它划一划。 进入“地球无私,慷慨地向人类提供矿产资源”这一话题,: (1)、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地球无私地向我们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相机说出它们各自包括的内容。就势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地球,你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感谢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因为有了您的哺育,我们才能生活得这么幸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屏幕上又回到这句话,生齐声赞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并用“无私”“慷慨”写句子或写一段话。 (3)、继续搜集有关人类毁坏再生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料,以及人们保护地球的良好做法。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从地球的外形上,从她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着她所有的资源,让人类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内容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让我们再一次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男、女、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二)、师紧接着低沉地接过来:“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太容易破碎”呢?上节课大家都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再来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而课外搜集的资料这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生又一次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 (三)、师生、文本三者之间产生对话。 1、抓住重点,体会“容易破碎”: (1)读书后,大家纷纷交流。预设: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人类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加强理解。 (2)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焦急、告诫……)。 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读的时候,大家注意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出他心中的情感呢?我听到你读时,有意强调这样几个地方,大家也像这样读,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不是……而是……甚至是……”“但是,如果……必将……”(引导读的时候突出关联词的作用,体会到这一段话是在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地说理。)。 (它们都有破坏的意思,但是毁坏比破坏更加严重。)。 对了。我们通过比较,更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恶意毁坏的认识。那么,这个“滥用”与“乱用”呢?(在黑板上顺手写下两个词)你们也比较一下。 (滥,就是不加选择,不加节制;乱,则是没有次序,非常的杂乱。)。 (4)同学们,你看看,作者用词是多么严谨,多么精确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和搜集到的资料里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同学们此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纷纷地列举有关资料)。 老师也搜集到了这些资料。(课件显示与旁白有关的内容)。 师伴随着课件内容旁白:“因为人们大量的毁坏树木,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沙尘暴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空气的质量也遭到严重的破坏,更使得洪水泛滥,房屋倒塌。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果的往江河湖海里倾泄一些有害的物质,废气、废水……、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我们读到这里,说到这里,看到这里,不知道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说。 (生激动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 (5)你们都很气愤,是不是?我们要对这些毁坏自然资源的人说理啊!再来读书,看看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的这份着急、担忧、气愤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的。来,我们跳过这些括弧读,试试看。(括弧中都应是关联词,现在都有意空着。)。 对了,这些关联词,有助于使句子与句子之间表达得更严谨,有助于把道理表达得更清晰,也有助于作者把既气愤又焦急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我们大家再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2、上牵下连,联系上文: (生自然到读第二段。)。 我们一起把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读一读——。 “这样,人类生活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小到什么样的程度?哪一句话形容了它的小?它在茫茫的宇宙中只像是一叶扁舟。你们来看这个比例图,(课件上显示比例图)除去了海洋、除去了高山,除去了沙漠,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了!这么小,人又多,它当然怎么样啊?(拥挤不堪。)。 (2)这一挤,是不是也是容易破碎啊?同学们,作者在一段里,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使地球的小显得更突出了。尤其是把地球比喻成“一叶扁舟”,这语言多妙啊!我们就是这扁舟上的乘客,船如果毁了,船上的人会怎么样啊?(全船覆没!船上的人会淹死!……)。 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读出了地球的可爱,也读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 所以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叹。(再回到这一句):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四)上牵下连,联系下文: (点三人分别读5、6、7自然段)。 是啊,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是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 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此时,你心里又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表达)你们说的,正是课文最后一段呼吁我们的——要精心保护地球!来,我们一起向人们发出呼吁吧!(相机读最后一段)。 现在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不仅仅以“一个地球”为题,而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了吧。(生回答)对,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星球啊!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相机评价。如:你强调了“一个”,是特别想突出地球的唯一呀。又如:你强调了“只有”。是特别想让大家珍惜这宝贵的地球吧?她强调了“地球”,是想告诉人们,我们生存的地方只能是地球啊!大家一起读: 师接过来:只有一个地球,她是那么的可爱又是那样的易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就必须精心地保护它!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读课题,告诉人们要谨记啊!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个): 1、科学考察活动: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破坏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调查报告及治理建议。 2、配合世界地球日,到社区去作宣传,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3、创作环境保护广告语,如“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五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1、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1、第3自然段。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2、“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六《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讲读课文。 1、联系课文中语言环境,理解“渺小”、“恩赐”、“慷慨”、“枯竭”、“再生”、“邀游”等重点词语。 2、能用“渺小、贡献”造句。 3、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层次、段落间的关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能回答课后问题。 1、培养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懂得地球资源有限,树立环保意识,激发从我做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 ppt课件。 空间站俯瞰地球全貌视频。 引导、讨论。 2课时。 1、学生观看视频导入(展示地球照片)。 2、关于地球,你知道多少?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1、我们把地球叫做家园、摇篮,那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又是怎样评价地球的呢?(默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呢?自主学习课文,感受地球母亲的可爱。 2、感悟地球的可爱。 (1)学生交流描写地球美丽的词和句。 重点指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和蔼可亲”。 指名读——师生评——齐读(出示相关句子)。 (2)除了美丽之外,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个方面? 地球是无私的,慷慨的。 (3)配乐欣赏组图,进一步直观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 3、感悟地球的容易破碎。 (1)演示图片:砍伐树木,乱倒垃圾,捕杀动物。排放浓烟等。 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2)看到这些,我们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的一面,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示重点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指导学生理解“本来”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严谨。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七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 :相关课件。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指名读课题,读准“弦”)。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师:理解了意思,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把不太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说一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语气词“哉”“兮”。 3.指名读,师配乐范读,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师巡视)。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学习最后一句话,设置悬念。 1.师:题目是“伯牙绝弦”,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从文中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2.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二)学习前三句话,了解知音。 1.师: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来,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知音),我们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 2.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吧。 师:那么伯牙究竟有多么擅长弹琴呢?让我们看看《荀子劝学篇》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指名读,理解擅长)。 4.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说,指导朗读)。 5.师:真好。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6.句式练习。 师:同学们,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子期会怎么赞叹呢,(出示课件)伯牙鼓琴时心里还会想到什么,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请同学们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好吗。(指名答)。 7.师:是的,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一定能准确地知道他的心意,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其实,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声啊,他还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指名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 师: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样的心胸、怎样的志向呢。 师:是的,这种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伯牙通过琴声表现了出来,而子期也通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了,这才叫—一起读(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也只有这样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8.相传,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宫廷演奏的,但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更没有人能听懂他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达官贵族们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还连连摇手:“这是什么曲子?换换换……”伯牙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啊?(孤独伤心)他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知音啊。现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该多么(指名答:兴奋、幸福、激动)让我们带着这种激动、幸福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9.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伯牙,你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11.(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四、知音离世,断然绝弦。 1.师出示音乐,拓展知识,语言渲染,指导朗读读最后一句话。 2.师: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心弦、断了他的希望……)。 3.齐读最后一句话。 4.出示短歌,师配乐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回味绝弦,余音袅袅。 1.故事学完了,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是啊,正是因为知音难觅,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相信,现在你们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篇这个故事了,是吗?(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这篇古文。 2.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搜集一些描写友情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俞伯牙善鼓琴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去世。 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八学习目标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具录音机、地球仪。 教学。 体会此文知识性较强,指导学生多查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双边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范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文章。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音不易读准,教师要重点指导,使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 3、解释词语。 天际、遨游、映入眼帘、晶莹透亮、纹痕、摇篮、和蔼可亲、璀璨、慷慨、滥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2.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3.订正: 第一段(1、2):讲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第二段(3、4):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有些资源已遭到人类的破坏。 第三段(5、7):讲在宇宙之中,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讲宇航员的感叹,呼吁人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学生读课文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2、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出示小黑板,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三)讲读第三段。 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 (不能移民)。 教师引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讲读第四段。 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板书: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因果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告诉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护,那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七)解决课后练习第3题。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举例: 渺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贡献: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一副好的身体,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美丽而又渺小。 “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自然资源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