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家经典语录句(汇总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一1、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2、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4、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5、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6、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5、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欢。 20、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2、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2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4、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26、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励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2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0、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3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34、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3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二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7、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欢。老子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12、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1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6、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17、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1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9、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20、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 2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5、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7、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29、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 3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3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0、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 4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4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3、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4、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4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48、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49、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53、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5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5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7、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0、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61、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6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5、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6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6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6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76、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77、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7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9、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8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8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4、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85、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86、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8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8、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8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90、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9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9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93、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9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9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三1、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2、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4、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5、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6、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5、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欢。 20、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2、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2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4、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26、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励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2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0、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3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34、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3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文档为doc格式。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四1、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2、向着有阳光的地方走,那么就会温暖一些。 3、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我。 4、从今日起,看书,写字,弹琴,画画。给每一个日子去一个温暖的名字,做一个赏心悦目的人。 5、没有人能回得了原地。 6、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7、谢谢你曾经的存在,存在于我记忆里最深处最美好的位置。 8、我是不是已经等待了太久?还是只能陪他到这里。 9、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10、我的心里只能无言叹息,想埋伏在街头的某种气息。偶尔、突然地心一下就空了。 11、过了太久,没人记得当初那些温柔。 12、我尽力,尽力在想你的时候不难过。 13、物是人非,事事休。 14、一个人习惯了,就好像比较会自我了。 15、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呢。 16、天热了,夏天的我就像一样。情绪反反复复,有时就发了疯的乱发标。 17、最重要的事是你笑的像个孩子。 18、如果回忆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香、甜而安稳。甜而忧愁。像忘却了的.伤口。像分明的快乐。 19、我们都长大了,成熟了,很多事,早已淡忘。 20、手上有两道很深的疤,一道是为他们。一道是为你。我想。这辈子也不会淡掉。正如你们给我的刻骨铭心。 21、天之此端为天涯,海之彼端为海角。———你所定义的天涯海角。 22、阳光有些刺眼却狠温暖。 23、人生海海,浮云开外,挥手拜拜。 24、渐渐被自己埋葬和隐藏的过去。 25、人生路那么长,每个时刻都有人与自己邂逅、同行、离开。感激他们丰富了生命,然后就这样子,慢慢的成长了吧。 26、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以后它就忘记过去发生的一切。 27、喜欢在这里发呆的时光。喜欢那种不知不觉时间就流走的感觉。我说我活的太快。似乎一下子就要过完一生似的。 28、没有人会一成不变的对你好,这个社会谁也不欠谁的。 29、有时候,觉得。所谓的幸福,都是别人眼里的。冷暖自知。我们总是觉得别人幸福,觉得自己可怜。 30、记得我们所有的事,记得你笑的样子。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五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治人事天,莫若啬。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六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4.治大国,若烹小鲜。 1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 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八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7、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18、治人事天,莫若啬。 1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2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道家思想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科学和技术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体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量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产物。是国民思想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气概。”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家经典语录句篇九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道生一,终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人为贵,还需行天道。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6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65、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9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2、反者道之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 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