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美丽的金秋十月如约而至。田野里,金黄的稻子快要成熟了,可孩子们却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稻田里多了一样东西――戴着草帽,拿着扇子的稻草人。稻草人是用什么做的?它有什么用?它和庄稼有什么关系……于是,儿歌《稻草人》因运而生了。 二、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大胆朗诵儿歌。 2、知道稻草人的用处,激发幼儿爱护农作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田野去观察稻草人。 2、自制稻草人一个(并加以打扮)稻草人课件小鸟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稻草人,谈话引出课题: 提问:这是什么?稻草人是用什么做的?我们看看它头戴什么?手上拿着什么? 2、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稻草人? 幼儿说一说,师出示稻草人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3、幼儿讨论: 在庄稼地里放稻草人,到底有什么用? 4、教师小结:稻草人能保护庄稼,它能吓跑偷吃庄稼的动物。 (二)学习儿歌《稻草人》: 1、稻草人是怎么赶走小动物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儿歌《稻草人》: 2、学习儿歌《稻草人》。 (1)动画片里说什么了呀?幼儿学说儿歌内容。 (2)幼儿跟念儿歌。 3)幼儿边做动作边大声朗诵儿歌。 (三)情感教育: 小朋友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 师幼小结:稻草人能保护庄稼,它能吓跑偷吃庄稼的小动物。 (四)游戏“麻雀与稻草人”。 1、师交代游戏玩法: 开始,“小麻雀”到谷场啄粮吃,“稻草人”蹲在谷场中央。“稻草人”“小麻雀”念儿歌:“稻草人,戴草帽,手中扇子随风摇。”当念到“摇”时,“稻草人”立即站起,四处追捉谷场上的“小麻雀”,“小麻雀”赶快飞回到“树”上,师幼边念儿歌边游戏。(反复几次)。 游戏规则: (1)“稻草人”只能捉在谷场上的“小麻雀”,被“稻草人”拍到就算被捉住。 (2)师幼玩游戏。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二幼儿随老师一起手拿稻草做不同的动作(挥手、开汽车、骑马等)。 二、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现在是秋天,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庄稼果树都成熟了,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高粱、水稻、棉花、红薯、石榴、苹果、梨、柿子等等)。 2.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棒,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水稻也成熟了,你们认识水稻吗? 三、出示水稻,认识水稻。 1、教师出示水稻,请幼儿观察。 师小结:上面的金黄色的颗粒是水稻的果实,把黄色的外壳剥去,里面就是爸爸胖胖的米娃娃,把这些米娃娃煮熟呢就是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下面的部分,把它晒干了就成了稻草。 2、稻草变变乐。 请幼儿看看都有些什么? 说一说稻草人有些什么? 师:请你们来看看稻草人是怎样的?它有几只手,几只脚? 引导幼儿小结:稻草人有两只手、两只脚、还有一个圆脑袋。 请小朋友们想不想做稻草人需要哪些工具? (剪刀、蜡笔、纸、扎稻草的绳等)。 师:做稻草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请你们交流讨论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儿观看ppt、教师作解说。 五、幼儿制作稻草人。 1.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在系、扎等环节可以两两合作互相帮助完成,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新。 教师带领幼儿去操场做稻草人的游戏变靴筒到靴面到鞋跟。教师在每个环节的讲解比较紧凑,使幼儿的想象空间缩小。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三制作意图:我制作的稻草人既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操作,装饰环境。 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同时让幼儿学会认识各种昆虫,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选用材料:废旧纸盒、废旧卫生纸卷芯、彩色卡纸、泡沫垫、塑料小棍、及时贴、昆虫卡若干、太阳卡、花卡、塑料吸管。 1、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1、讲泡沫垫剪成圆形、中心掏空,作为底托; 2、将卫生纸卷芯两个连接在一起,用及时贴包好,插在底托中心; 4、制作一些昆虫卡片和太阳卡片一张,花卡一张; 5、把塑料小棍和卡片粘在一起; 6、用塑料吸管剪成段,固定在稻草人背后,把制作好的卡片插在吸管里; 适宜年龄和地点:适合于4-6岁幼儿使用。既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教具,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操作。 教育功能:主要用于幼儿语言区域活动,进行故事创遍和讲述。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四大班幼儿正处于想象力丰富、创作欲望强烈的阶段,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表现。拖色想象的作画形式他们接触较少,所以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有较强的吸引力。 1.大胆想象,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 2.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重点:大胆拖色,借形想象添画动物特征。 难点: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大胆画出来。 旧抹布、纸、水粉颜料、小脸盆、ppt。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1、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抹布)。 2、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小抹布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呢? 3、老师示范如何用抹布粘颜料在白纸上涂抹色块。 师:1、老师要用小抹布和颜料宝宝来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边涂抹色块边念儿歌。 (儿歌:颜料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碰我,我碰你就像动物的花花衣。)。 2、引导幼儿讨论涂抹色块有哪些方法。(涂一涂、抹一抹、圈一圈等。)。 4、幼儿自由涂抹色块。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一些色块的图片,你们能在这些色块中看到哪些动物?像什么动物?(幼儿找找看)。 2、转动色块的图片,看看其他方向是不是也躲着动物朋友。 3、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身上的花纹。 小结:动物身上的花纹都是各种各样的,是不一样的,有的很是直直的直线,有的是弯弯的曲线,还有的是小圆点等等。 4、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画的这些色块里藏了哪些动物。 三、创作表现。 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色块里藏着哪些小动物。(找到小动物先把轮廓画出来,在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画出来,然后再为它添加上花纹和其它的特征……)。 四、欣赏评议。 鼓励幼儿大胆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色块里藏了哪些小动物?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可以欣赏同伴的画。 这节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同时让幼儿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两次活动下来我自己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敢想、敢说、敢做,参与性极高。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五1、知道稻草人的用处,产生爱护农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2、感受故事中稻草人的情感。 3、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学习合作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故事课件,稻草人一个,制作稻草人的材料若干。 一、用谈话引出课题。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结合课件,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稻草人的朋友》。 3、稻草人先请谁忙?兔子忙了吗?它是怎么说的?稻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4、后来稻草人又请谁忙?小功了吗?稻草人满意吗? 5、正当稻草人歪着身子难受的时候,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 6、谁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么办法使稻草人快活起来的? 7、你们喜欢稻草人和小猴吗?为什么? 三、扎稻草人,体验合作的快乐。 2、小组合作制作稻草人。 要求: (1)先和小组里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谁负责做稻草人的头、手、身体、脚。 (2)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 (3)装扮稻草人。 3、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四、幼儿作品展示。 教师:小朋友做的这些稻草人真漂亮,下次我们一起把这些稻草人插到稻田里,这样,他们不仅不会觉得孤单,而且还能保护更多的庄稼。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六活动目标: 1。知道稻草人的用处,产生爱护农作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旅行,开心不开心啊?瞧!我们来到了哪里?(稻田)那我们就看看在稻田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观看课件)提问:兔子帮忙了吗?它是怎样说的?稻草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1、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样做呢? 2、小狗帮忙了吗?稻草人满意吗? 二、那你们身边有没有谁遇到了困难?而你又是怎样帮助他的呢?(幼儿交流)。 三、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人遇到了困难,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去参观一下。 活动延伸: 活动的价值: 一、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亲近自然,产生爱护农作物的情感。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儿童生活周围的稻草,对儿童有着强烈地吸引力。稻草就在儿童身边,儿童经常能看到,但到底稻草能干些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稻草人的朋友”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思考、讨论、稻草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对稻草的认识、逐步加深了解。同时,使孩子的亲近大自然,喜爱农作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孩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灌输式地把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环节是一个大框框,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教师在参与孩子共同观察,讨论过程中,积极促使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多媒体课件、环境中的人和事(同伴的协商、向老师求助)等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尽可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接纳儿童的观点,并且能接纳不同的观点,认同儿童的认知,积极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三、尝试确立“过程性目标”。 以往的常识活动一般定位是结果性目标。如“知道”,“了解”,“掌握等”。本次活动属于过程性目标。预先只是由宽泛的目标引导,通过活动过程本身展开,注重儿童经历思维和体验的过程。虽然也有看看,讲讲外形特征,但知识点的落实只是常识活动的载体、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儿童对蚂蚁有一种关注,亲近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大胆地、无拘束地提出问题的积极态度,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观,追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激发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持续的生活体验。 当今,在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在观念上强调“注重过程”,在评价时强调结果,用预定的知识、技能的目标达成度来衡量教育的成效,使得教师处于“两难”境地,这也许与教育目标中知识、能力、态度等价值取向有关,本活动为尝试“过程性目标”的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孩子的经验:稻草与人类有着极多的关系,因而他对孩子们来说是可亲可爱的。孩子们的生活中到处多是有关稻草的事物:手里的玩具、家里的扫地的、稻田里的稻草人等等,植物可以这样说:他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孩子们游戏、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当我们的主体正在由温变得火热时,孩子们对植物的花、植物的叶。孩子们的兴趣也在活动中时高时弱。平日里孩子们的话题都与植物有关:昨天我看了“花仙子”;我奶奶家种了许多的稻谷;我的叔叔种了许多的花......孩子们植物物是在是太感兴趣了,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公园游玩的照片、录像...... (一)、图书角的创设,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查阅资料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阅读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还可以请求成人的帮助,从而积累经验知识。 (二)、记录板、笔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寻求知识的通道。“小记者”的称谓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大胆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寻求知识,帮助自己拓宽思路,积累知识点。 (三)、借助听课老师、幼儿园内的其他人,达到人力资源的共享,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问题与调整措施: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我觉得应及时有效的回应幼儿的发现发展。虽然在活动中我有表扬,有回应,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针对幼儿的问题,我准备的资料还有些不足,但在第二天的活动中通过孩子们回家的收集和成人的协助,以及我在电脑中搜索得到了弥补。孩子们的你问我答活动非常热,有好多的孩子在活动中提问解答的能力有了飞跃。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真是你的老师,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而问题是启发幼儿探究、学习的起点,为此我在活动室中专辟了一角问题角,专门记录幼儿的提问,好让大家在提问质疑中求得发展。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七设计意图。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美丽的金秋十月如约而至。田野里,金黄的稻子快要成熟了,可孩子们却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稻田里多了一样东西--戴着草帽,拿着扇子的稻草人。稻草人是用什么做的‘?它有什么用?它和庄稼有什么关系……于是,儿歌《稻草人》因运而生了。 教案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大胆朗诵儿歌。 2、知道稻草人的用处,激发幼儿爱护农作物的情感, 教案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田野去观察稻草人。 2、自制稻草人一个(并加以打扮)稻草人课件小鸟头饰若干。 教案过程: 一、出示稻草人,谈话引出课题: 1)认识稻草人。 提问:这是什么?稻草人是用什么做的?我们看看它头戴什么?手上拿着什么? 2)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稻草人? 幼儿说一说,师出示稻草人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3)幼儿讨论: 在庄稼地里放稻草人,到底有什么用? 4)教师小结:稻草人能保护庄稼,它能吓跑偷吃庄稼的动物。 二、学习儿歌《稻草人》: 1、稻草人是怎么赶走小动物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儿歌《稻草人》: 观看课件《稻草人》。 2、学习儿歌《稻草人》。 1)动画片里说什么了呀?幼儿学说儿歌内容。 2)幼儿跟念儿歌。 3)幼儿边做动作边大声朗诵儿歌。 三、情感教育: 小朋友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 师幼小结:稻草人能保护庄稼,它能吓跑偷吃庄稼的小动物。 四:游戏“麻雀与稻草人” 1)师交代游戏玩法: 开始,“小麻雀”到谷场啄粮吃,“稻草人”蹲在谷场中央。“稻草人”“小麻雀”念儿歌:“稻草人,戴草帽,手中扇子随风摇。”当念到“摇”时,“稻草人”立即站起,四处追捉谷场上的“小麻雀”,“小麻雀”赶快飞回到“树”上,师幼边念儿歌边游戏。(反复几次)。 游戏规则: “稻草人”只能捉在谷场上的“小麻雀”,被“稻草人”拍到就算被捉住。 2)师幼玩游戏。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八1.知道稻草人的用处,产生爱护农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3.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学习合作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故事课件,稻草人一个,制作稻草人的材料若干。 一、用谈话引出课题。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2.稻草人没有朋友,它感到怎么样? 3.稻草人先请谁帮忙?兔子帮忙了吗?它是怎么说的?稻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4.后来稻草人又请谁帮忙?小狗帮忙了吗?稻草人满意吗? 5.正当稻草人歪着身子难受的时候,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 6.谁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么办法使稻草人快活起来的? 7.你们喜欢稻草人和小猴吗?为什么? 三、扎稻草人,体验合作的快乐。 要求:(1)先和小组里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谁负责做稻草人的头、手、身体、脚。(2)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3)装扮稻草人。 3.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四、幼儿作品展示。 教师:小朋友做的这些稻草人真漂亮,下次我们一起把这些稻草人插到稻田里,这样,他们不仅不会觉得孤单,而且还能保护更多的庄稼。 乐高大颗粒稻草人教案篇九1.知道稻草人的用处,产生爱护农作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操作材料。 一、出示课件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旅行,开心不开心啊?瞧!我们来到了哪里?(稻田)那我们就看看在稻田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观看课件)提问:兔子帮忙了吗?它是怎样说的?稻草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1、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样做呢? 2、小狗帮忙了吗?稻草人满意吗? 二、那你们身边有没有谁遇到了困难?而你又是怎样帮助他的呢?(幼儿交流)。 三、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人遇到了困难,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去参观一下。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说了这么多,老师这还有份作业让小朋友到区域中去做呢?(操作材料)。 说课。 一、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亲近自然,产生爱护农作物的情感。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儿童生活周围的稻草,对儿童有着强烈地吸引力。稻草就在儿童身边,儿童经常能看到,但到底稻草能干些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稻草人的朋友"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思考、讨论、稻草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对稻草的认识、逐步加深了解。同时,使孩子的亲近大自然,喜爱农作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在以往的活动所不同的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孩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灌输式地把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环节是一个大框框,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教师在参与孩子共同观察,讨论过程中,积极促使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多媒体课件、环境中的人和事(同伴的协商、向老师求助)等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尽可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接纳儿童的观点,并且能接纳不同的观点,认同儿童的认知,积极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三、尝试确立"过程性目标"。以往的常识活动一般定位是结果性目标。如"知道","了解","掌握等"。本次活动属于过程性目标。预先只是由宽泛的目标引导,通过活动过程本身展开,注重儿童经历思维和体验的过程。虽然也有看看,讲讲外形特征,但知识点的落实只是常识活动的载体、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儿童对蚂蚁有一种关注,亲近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大胆地、无拘束地提出问题的积极态度,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观,追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激发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持续的生活体验。 当今,在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在观念上强调"注重过程",在评价时强调结果,用预定的知识、技能的目标达成度来衡量教育的成效,使得教师处于"两难"境地,这也许与教育目标中知识、能力、态度等价值取向有关,本活动为尝试"过程性目标"的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孩子的经验:稻草与人类有着极多的关系,因而他对孩子们来说是可亲可爱的。孩子们的生活中到处多是有关稻草的事物:手里的玩具、家里的扫地的、稻田里的稻草人等等,植物可以这样说:他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孩子们游戏、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当我们的主体正在由温变得火热时,孩子们对植物的花、植物的叶。孩子们的兴趣也在活动中时高时弱。平日里孩子们的话题都与植物有关:昨天我看了"花仙子";我奶奶家种了许多的稻谷;我的叔叔种了许多的花。孩子们植物物是在是太感兴趣了,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公园游玩的照片、录像...... 一、图书角的创设,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查阅资料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阅读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还可以请求成人的帮助,从而积累经验知识。 二、记录板、笔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寻求知识的通道。"小记者"的称谓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大胆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寻求知识,帮助自己拓宽思路,积累知识点。 三、借助听课老师、幼儿园内的其他人,达到人力资源的共享,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问题与调整措施: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我觉得应及时有效的回应幼儿的发现发展。虽然在活动中我有表扬,有回应,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针对幼儿的问题,我准备的资料还有些不足,但在第二天的活动中通过孩子们回家的收集和成人的协助,以及我在电脑中搜索得到了弥补。孩子们的你问我答活动非常热,有好多的孩子在活动中提问解答的能力有了飞跃。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真是你的老师,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而问题是启发幼儿探究、学习的起点,为此我在活动室中专辟了一角问题角,专门记录幼儿的提问,好让大家在提问质疑中求得发展。 《稻草人》这个故事充满了童趣,故事中的小熊调皮但可爱,它的想法和做法让我们忍俊不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孩子们认知上的共同特点。通过本次阅读活动,我以为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应加强我们班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及培养自主阅读时的常规习惯,如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