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范文8篇
廉洁,恰似熠熠生辉的明珠,贯穿中华民族悠长历史,代代传承、闪耀至今。古有羊续悬鱼、于谦拒礼,贤士们坚守底线,视廉洁为修身准则、立世根本,美名传颂千年;反观贪腐行径,犹如毒瘤肆意侵蚀朝堂、搅扰民生,致大厦倾颓、百姓蒙难。岁月流转,这份美德愈发珍贵,时刻警醒世人:持廉洁之心,方能行稳致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1本集讲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追逃追赃列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天网行动和发布百名嫌犯红色通缉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反腐败的决心,对外逃人员形成了强烈的震慑。 通过剖析王国强、李华波案件,介绍程慕阳在加拿大的生活变化和乔建军、赵世兰在美国被提起公诉等案例,反映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片中通过讲述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对“裸官”的`监督管理,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向境外转移赃款等举措,在国内建立起防逃机制,把人看紧,把门关死,向腐败的分子释放出断其后路的强烈信号,警示外逃者迷途知返、投案自首,震慑企图外逃的人断了念头、放弃侥幸。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2近来,各地司法机关也集中起诉、审判了一批“大老虎”。这传递出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10月24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六中全会召开之前,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为中央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警示教育是惩防腐败的源头性工作,但仅仅依靠教育本身是不够的,还要靠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给心存侥幸的官员当头棒喝。为此,必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查处腐败问题上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决不让腐败的分子有机可乘。 xxx10月20日发布消息,2025年至2025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这些数据,体现了反腐败的`高压力度。 xxx透露,xxx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这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执纪审查的重中之重。的确,官员违纪违法刚刚露头就严肃处理,让失去没有继续腐败的条件,是防止小贪官变成“大老虎”的关键,不能因为情节还不重而有所放松。“抓早抓小”是反腐治本之策,严肃执纪,严肃问责,才能杜绝“一路贪,贪一路”。 全面从严治党没有止境,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六中全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实现从严治党体制化,常态化,我国反腐败斗争必将迎来新的局面。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3廉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做社会的毒瘤。最近有幸参与公司组织的《永远在路上》读书思廉活动,读完该书之后深有感触,书中很多与廉洁相关的理念和典故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开篇就提到“洁身自爱,加强道德自律和行为自觉”的理念,因为真正的严于律己不是说给别人听的,也不是要求别人如何做,而是首先从自身做起,自己要先做到严格自律、洁身自好。 廉洁是指做人要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很多两袖清风、为民办事的清官和好认,如书中提到的海瑞、孔繁森等,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受人传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不管你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切不可忘记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从自己做起,反思自己的言行,防住自己的腐败,保住自己的清白。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才能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尽职。 当今很多人将自己的堕落腐败归咎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是正如书中提到的孔繁森,他难道不是跟我们处在相同的环境吗?他为何能够一尘不染,永葆清廉呢?归于一点,就是廉洁自律。 结合工作岗位,廉洁是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廉洁意识和廉洁的品性。廉洁是员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稳稳当当立足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反腐倡廉、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和个人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员工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不良现象。比如,个别人私欲膨胀,无视法纪,偷盗企业财产,或为了个人利益出卖集体利益,既违反了员工的基本行为规范,也违背了员工的道德要求。对此,我们要远离这些不良现象,用纪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 古人云“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人在社会上,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千万不要做非分之事。从他人身上得到的非分恩惠,总有一天要还给他人。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清正廉洁做事,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消灭自身的贪婪欲望。 清廉的作风和品格一直都为人们称颂和铭记。而贪污者则为人们所鄙弃。在工作中,只有公正严明、清白无私,才能树立良好形象,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不管你坚守在哪个岗位,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利,清正廉洁做事都是对肩负职责最好的交代。因此,员工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坚决不为。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人员,更应清楚廉洁从业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立身之本,反腐倡廉是员工和企业的希望之举。一个清正廉洁,经得住诱惑不沦陷,受得住底线不越位的人,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只要我们树立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必定能够割除腐败的“毒瘤”。 廉洁是无形的财富,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廉洁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堡垒会更加稳固,携廉洁人格,与粤丰共同奋进。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4市纪委在钦州廉政网开辟“《永远在路上》大家谈”专栏,及时发布全市干部职工观看专题片的心得体会、评论文章,通过讨论学习交流及撰写心得体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干部观看专题片后感慨良多,好评如潮。“这几天,我每天晚上都准时守在电视机旁,认真观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每一集都让我震撼不已!我要以典型案例为镜、为戒、为鉴、为训,自觉把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钦南区纪委干部黄时坚说。 钦北区农机局纪检组长陈宝仁在观后感中写道:“当事人现身说法,还原贪腐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我们要引以为戒,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用权、廉洁从政。” 浦北县北通镇镇长高发营在心得体会中写道:“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干部,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自省、自警、自励,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行政。” 灵山县檀圩镇社岭村支部书记刘昭运说:“专题片让我们基层干部真正感受到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作为村委干部,天天与百姓打交道,要时刻从百姓所需所想出发,用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5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民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无疑问的是,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的深入研读,笔者认为,党中央已经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作风建设的强烈诉求,也充分认识到了作风建设对发展大局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才开展了一系列从上至下、内容详实的作风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讲,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发展之福,也说明了党在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愈发成熟。 当然,作风建设并非一日可成。目前所存在的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党的决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党的态度更是坚定和明确的。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在为此而欣喜的同时,更要坚信党的力量。不管作风建设之路有多少荆棘,只要有党的领导,定能攻坚克难。最为关键的是,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忘乎所以,要牢记,作风问题像弹簧,“问责弱了它变强”。唯有认识到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对“四风”问题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所有的整改和监督措施不放松,才能够使作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不得不提的是,作风建设不是空谈,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稳固,那么就不能出现“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等问题。要牢记,广大干部群众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个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体制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干瞪眼”,更不能抱有闯关思想。必须构建更完善的监督制度、更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更合理的用人制度,切实回应这一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我们党是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所肩负的是13亿多人口的期待。在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作风建设也要聚精会神抓起来,打好、打胜作风建设这场硬仗,以更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6近日,反腐警示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一经播出,在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使人们受到了心灵震撼和思想洗礼。在片中通过一个个官员的现身说案,一个个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的呈现,给我们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通过观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再次使让我深受警示教育。 片中这些腐败官员的地位之高、权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他们忘却了初心,贪图享乐,违背人民的意愿,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大肆贪图享受,忘却了自己的位子是人民赋予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党中央铁腕反腐高压态势下,他们相继一个个应声落马,让他们自己得用应有的惩罚,给我们党员干部也上了一个反面教材的警示课,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坚定了人民跟党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心。 作为一名身在基层一线的`村官,我们的言行就是党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下。我们要特别的关注其重要,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我们的心中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做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事的时候都时刻想着百姓,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心系百姓为百姓做事谋福利。百姓是朴实的,哪怕只为做了一点事,他们都会想着你,都会拥护你。这样就能赢得他们的信任。这就是对主席说的那“人心向背”的最好诠释。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就要牢记在党旗下的誓言,要始终不忘初心,认真履行党员的职责义务,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工作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三严三实”,否则就会如片中的那些高官一样,自诩高明、脱离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终究被人民所抛弃。 通过认真观看《永远在路上》反腐专题片,给了我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认真审视检讨自己,不断提高对腐败危害的警觉,时刻不放松信念坚守。不忘初心,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记挂在心间,不忘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继续前行,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7近期,单位组织全镇干部职工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教片,电教片分为4集,第一集是《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是《正风肃纪》,第三集是《狠抓节点》,第四集是《党风正民风淳》。电教片通过与违纪人员对话,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进一步诠释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电教片通过采访违纪人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呈现了各类违纪场景,让我们真真切切听到了违纪人员的悔悟,专家的解析、百姓的看法,以多元视角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通过观看电教片可以看出来,从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一直到现在的主席都在为作风建设而努力,作风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风建设的成效怎么样,最终还是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只有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真正做到凝聚民心。 作为一个党员,我认为,作风建设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正风肃纪就是要对每一级的干部进行约束,不仅要设有高压线,也要设有低压线,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而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认真学习《党章》等规定,务必要时刻谨记,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基本要求。要时刻警醒着:奢迷之始,危亡之渐;只有凡事都按章办事,按规做人,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才能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才能让居民群众愿意相信我们,主动配合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引以为戒,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价值,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 8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又一部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第一集,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