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实用范文撂荒地整治简报村级 撂荒地整治简报范文9篇

撂荒地整治简报村级 撂荒地整治简报范文9篇

匿名 2025-02-24 20:22:06 7 下载本文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撂荒地整治简报村级及撂荒地整治简报范文9篇有着重要意义。它详实记录了村级撂荒地整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从荒地排查摸底的精准数据收集,到复耕复种方案的科学制定实施;从动员村民参与的积极宣传引导,到引进农业技术的有力扶持保障。这些简报为各地开展撂荒地整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工作参考。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撂荒地整治简报村级及撂荒地整治简报范文9篇。

撂荒地整治简报1

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连日来,城关镇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撂荒地整治安排部署,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各片长为副组长,村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网格化整治管理制度体系,细化工作任务,从严靠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认真对照核查。各村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逐户逐地块开展地毯式摸排,对弃耕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撂荒地的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土地现状、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对撂荒地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帐目清、原因清,为专项整治工作打牢基础。

三是因村因地施策。结合“三调”图斑,对排摸出的'撂荒地因户施策,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通过鼓励承包户自种、宣传亲朋或邻居代种、合作社流转经营权耕种、村集体收回耕种等多种方式切实把撂荒地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镇撂荒地已整治复耕7300多亩,整治工作还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撂荒地整治简报2

近日,杨家园则镇坚决扛起重农抓粮主体责任,先谋快动,抢前抓早,在全镇范围内迅速开启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记者在杨家园则镇贺家沟村看到,现场机械轰鸣,铲车、钩机、拉土车出出入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以前我们村这一块地全荒的了,包括前面杨一村、杨二村的'那几块,加起来有好几百亩,没人种么”贺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世辽说,“现在你看,这片地整的平平的,将来把路一修,无论是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还是种粮食,都能让我们农民有个好收成。”今年以来,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杨家园则镇全力开展撂荒耕地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成立了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职责,实行严格考核,不定时整治推进会,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市有关撂荒地整治工作精神,组织各村党员先锋队、网格员精准摸排宣传,持续有效推进整治工作。

同时,各行政村签订军令状,将撂荒地开垦播种任务具体到人、落实到地块,压紧靠实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责任,全力推动耕地撂荒整治行动扎实有效开展。“我们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杨家园则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介绍张小丽介绍,“针对辖区内离散型撂荒地,紧抓近期降雨、地温回暖等农时有利条件,统筹使用劳力、机械等资源,切实激发了群众种粮积极性。”目前,已召开推进会6次,累计摸排撂荒地3598亩,入户宣传1100余次,发放复耕告知书20xx余份,利用微信、QQ、抖音等推送政策法规500余次,制作悬挂宣传横幅23条,通过平整、互换地等方式,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为标准,动用大型机械150台次,人工300余人次,清理树木、灌木200余亩,拆除废旧大棚200余座,废旧养殖场3个,整理出农田1500余亩。

下一步杨家园则镇将以高标准农田为建设目标,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提升基本农田节水灌溉和机耕机收水平。同时做好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工作,与杏家湾大棚产业示范基地、农家乐等重点项目相结合,打造“大棚采摘+休闲垂钓+民宿体验+游玩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带。

撂荒地整治简报3

发动农户自觉整治复耕一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入户座谈了解撂荒成因,宣传发动农户抢抓农时季节,全力整治撂荒地。针对有意愿复耕且家庭困难户,辖区政府无偿提供种子、地膜、肥料等生产资料,整治工作推进快、对策准、成效好。如灵山镇采取“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农技蹲点指导、帮扶干部包户”办法,发动群众合力整治撂荒地。又如,金宝街道太兴村组织46名党员与全村420户整家外出务工及无劳动力农户结成“一对一”政策宣讲队子,到户宣讲助农政策,发动整家外出和无劳动力农户主动委托整治撂荒地84.65亩。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改造项目整治复耕一批。把因耕作条件落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导致成片撂荒的耕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和“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土地项目规划区域,按照每亩投入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改造,促使撂荒地复耕复种。如2025年在得胜镇长石社区、板庙镇红宝村、云台镇福乐村、江口街道白顶村、江家口镇和平村等5个项目村(社区)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按标准开展宜机作业,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自由进出田块安全高效作业的'条件。累计完成土地改造2911亩,其中整治撂荒地580余亩,新增耕地64亩。目前,5个项目区已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发展红粮订单种植1900余亩。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整治复耕一批。在坚持撂荒耕地承包经营权和界址不变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商议约定,采用合作代耕或耕地流转等方式,将撂荒耕地委托村集体统筹管理、盘活利用,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如土兴镇华山村等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无人耕作的820亩撂荒地统一收归村集体托管,用于发展“短平快”粮油产业。按照产出利润的30%由承包经营主体享有、50%用于巩固下级集体经济、20%作为集体经济分红。又如,云台镇五台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与四川江口醇酒业有限公司、平昌县盛发农业投资公司合作,集中流转因低质低效产业导致撂荒的150余亩耕地用于订单生产酿酒高粱和商品蔬菜,年产高粱15吨、商品萝卜45吨,实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流转整治复耕一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有实力的种植大户、致富能人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效益,利用技术传授、产品回购、助耕助管等多种联农带农形式,辐射带动农户整治撂荒地。如平昌县佛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采取“专合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在江口街道、邱家镇等地吸纳农民社员500余名,集中流转土地,带动整治撂荒地1400余亩,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5000亩,并发展茶叶种植大户128户、农家乐31家。

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无劳户代耕复耕一批。按照“一队一社一中心”模式,支持培育农村助耕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积极为整家外出务工和无劳动力农户提供代耕复耕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农业生产农机服务需求,着力解决撂荒地整治难题。如南天门景区管委会红山村依托长石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全村微耕机36台和熟练机耕手48名,组建机耕服务队,对村内防返贫监测户开展免费机耕帮扶,对本村其他农户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有偿机耕服务,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的无人耕种撂荒地提供统一机耕服务,现已整治撂荒地80亩。

撂荒地整治简报4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防止耕地“非粮化”,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金家镇党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将撂荒耕地整治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大事来抓。我镇多次召开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要求包片领导与驻村干部明确整治完成时限,掌握耕地撂荒整治情况并下村督导协助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全力推动金家镇撂荒耕地整治行动扎实开展。

二是加大宣传排查,营造浓厚氛围。各村通过村级广播、移动小喇叭、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宣传。积极引导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激发群众种地热情。同时各村迅速深入田间地块对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将撂荒土地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数字准、底子清、情况明,建立专项整治台账,为集中整治打牢基础。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提高治理效果。认真分析耕地撂荒原因,把握重点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积极抢抓农时,统筹组织劳力、机械等资源,加快复耕复种进度。

撂荒地整治简报5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连江县切实加强耕地抛荒撂荒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紧抓整治重点,全力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工作,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坚决制止水稻功能区出现的`耕地抛荒撂荒现象和问题。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立即行动、协调配合、强化督导,实行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督促验收制度,广泛宣传动员,制定工作方案,坚决把制止耕地抛荒撂荒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前期摸底排查,全县水稻功能区内抛荒撂荒的面积为2964.87亩。截至9月18日,全县已完成复耕2917.47亩,总复耕率98.4%,已完成复种2864.27亩,总复种率96.6%,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306.73亩。丹阳镇、晓澳镇、小沧乡、潘渡乡、马鼻镇、官坂镇、东湖镇、坑园镇等13个乡镇已完成全部复耕复种工作。

撂荒地整治简报6

为有效治理耕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青岗镇“四举措”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精准摸排。成立由党政领导班子包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镇村干部、小组长、种植大户等180余人,以地块为单元,以“摸清撂荒底细,制定复耕方案,明确整改要求,落实复耕措施,细化整治台账”的工作思路,和“连片化、宜机化、全域化”的整治工作要求,逐村逐社逐户摸清耕地撂荒底数。

二是强化宣传动员,提高群众认识。积极召开广播会、党员和社员代表大会、坝坝会100余次,收集拍摄各村撂荒地整治现场视频和现状照片,制作全镇撂荒地整治宣传短片2期,通过直观方式提升群众对撂荒地整治的'认识。开展撂荒土地感受会,组织各村党员、社员代表到仁和镇天宫村、瞿河镇牛心村、沱牌镇桃花村等参观学习撂荒地整治经验,让各村的整治工作有经验可借鉴、有蓝本可遵循,进一步凝聚全镇上下对撂荒地整治工作的共识。

三是注重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整治。坚持“企业带动整治、农户自主整治和村委兜底整治”相结合,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创新撂荒地整治“村企合作”新模式,鼓励通过“自主+就近”的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

四是逗硬督导检查,提高整治成果。由镇纪委牵头,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配合,对各村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视察撂荒地整治工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巩固整治工作成果。

撂荒地整治简报7

近日,XX乡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确保现有耕地应种尽种,为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部署要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担负起粮食安全责任,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突出问题。XX乡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土地整治工作,不断在全乡掀起撂荒土地整治热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撂荒地复耕。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分类指导落实措施。对在家农户按“谁的撂荒地,谁认领”的原则,自己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对因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的农户,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委托其他村民代耕代种。

二是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全面消灭撂荒地。由包村领导、驻村工作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村两委分片包干落实撂荒地复耕。包片领导、乡纪委组成督查组对撂荒地复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落实情况进行每周一通报,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撂荒地整治简报8

一是强领导,压实责任。先后召开XX乡撂荒地整治专题部署会3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工作推进组,印发了《XX乡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形成攻坚合力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不断深入。

二是强宣传,营造氛围。统筹线上+线下宣传媒介,线上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线下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先后深入村社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和强农惠农政策,现场发放《XX乡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已制作横幅3条、分村宣讲3次、转发撂荒地宣传信息30余条。

三是强摸排,建立台账。乡村干部对照“图斑”,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块”的要求,对弃耕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查清原因,建立排查台账。

四是强落实,逗硬考核。根据《XX乡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乡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包片抓推进、各村民小组组长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对整治任务采取一日一调度,每周一总结的`工作机制,把此项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年终考核,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的有效落实。

撂荒地整治简报9

前几年,在省道S222线祁门县凫峰镇XX村路段旁,有百余亩良田因无人耕作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村民看着心里都惋惜。如今,这片撂荒地被集中流转,通过集中整治又变成了良田,准备种水稻等粮食作物。

“把撂荒的土地流转盘活,集中起来耕种,既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又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XX村有关负责人对笔者说。自该村实施“田长制”以来,土地抛荒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

近年来,凫峰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部分村组存在耕地撂荒现象,创新“田长制”管理模式,以XX村为试点,以该村经济联合社为主体,在XX村金花片流转村民耕地135亩,其中撂荒耕地102亩,集中租赁耕作。目前,百亩荒田已基本完成整治,正在进行水渠疏通、机耕道修建和田埂修复等收尾工作。

在XX村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凫峰镇认真总结经验,在镇域范围内科学推广“田长制”,进一步推进抛荒地复垦工作,引导群众加快复耕复种,着力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打下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