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察蜗牛日记(模板1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观察蜗牛日记篇一今天终于雨天了,我迫不及待去草丛找蜗牛。在草丛里、墙角边我翻翻找找,过了多久,终于找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 这只蜗牛大小不到一个指甲盖。一双眼睛长在触角上,像长在触角上的`装饰品,两根触角不停摇摇晃晃,好像在探路。要是你的手碰到它的触角,它会立即把头缩回壳里,你看它的胆子是不是很小呢!嘴也长得很小,但科学书上说,它有22500颗牙齿呢,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 蜗牛吃东西很有趣!吃树叶时,它先把头伸到叶片上,再在叶片的中心咬一个圆形的洞,然后它又围着洞一圈一圈往外吃,好像走迷宫,有趣吧! 蜗牛爬行很慢,要不人们怎么经常嘲笑动作慢的人说,你的动作简直比蜗牛还慢。 可是,你不要以为蜗牛没用哦!其实它可有本领了,特别是逃生本领。即使你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硬纸板做的盒子里,它也能利用神奇的22500颗牙咬破盒子,逃出去。它还能背着比自己重的壳走,走到哪,哪是家。不怕风,不怕雨! 你们说蜗牛厉害吗,如果你对它感兴趣,那你也赶紧去观察观察吧! 观察蜗牛日记篇二“天哪!竟然有二万五千六百颗牙齿!如果被它咬上一口,会怎么样呢?” 不用怕,这是蜗牛的牙齿,即使,人被咬了一口,也没有关系。 我去找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原来,人们用了荷兰的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来观察蜗牛,发现蜗牛嘴里有一条矩形的舌头,上面长着无数细小而平整的牙齿。 为了了解更多知识,我养了六只小蜗牛,还观察到了蜗牛的触角,我用铅笔轻轻碰它一下,它就快速缩了回来,然后,慢慢地,它先把短触角伸展开,再把长触角慢慢地探出来,这个过程像树枝抽新芽的情景。 如果你多弄几次,它会向另一个方向爬行,因为蜗牛觉得前面有阻碍物,触角对于它是感应器,像盲人的拐杖。 我拿了一个纸杯,装了半杯水,把蜗牛放进去,睡着的蜗牛会立刻醒来,拼命地往上爬。 我又往杯子里加了一些水,比刚开始更快的速度往上爬,好像在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快喘不过气了……” 我赶紧把蜗牛从水里解救出来。 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蜗牛身上的许多秘密。 观察蜗牛日记篇三妈妈举着个铁盒子给我看,我好奇地往里一瞧:铁盒子中央竖立着一个咖啡色的螺壳,点缀着黑色条纹,像是“固体咖啡”。难道是海螺壳?再凑近细看,怎么壳底下还有条细细的白边?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才知道这位无名氏是白玉蜗牛,是小史送给我的。 白玉蜗牛软绵绵,就叫“绵绵”。 绵绵初来乍到,十分害羞,每每看到它它都只是蜷缩着身子,露出条白边。这次,我终于忍不住了,绵绵,就牺牲你了,我必须立刻看见你的庐山真面目! 我把绵绵小心翼翼地放在铁盒子上,尽管我的动作是如此的轻柔,但触觉敏感的绵绵还是不见了脑袋,壳前只剩下了一小块胖嘟嘟的肥肉。 “豆丁,快来看!绵绵把触角伸出来了!”我立马像被闪电击中一样,“腾”的一下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移到了铁盒旁边。只见,绵绵羞羞答答地露出了一只触角,那触角上上下下地挪动着,仿佛在探测附近有没有敌情。紧接着,绵绵试探性地伸出了另一只触角。一旁的妈妈偏偏就是那么“调皮”,用食指轻轻地碰了一下绵绵的触角。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咱们家胆小的绵绵就又变成一团肉球球了。 再次看到绵绵时它正准备从盒子里面钻出来。绵绵的整个身子全部舒展,趴在墙壁上,向外眺望。两只触角犹如天线一样伸向半空,圆滚滚的小脑袋环顾着外边的风景,摇来晃去,十分惬意。还以为你只会像小姑娘一样文静,专会打盹儿,没想到还有胆子想翻墙而过。我狠狠地把绵绵拎到半空,重新放在盒子的正中央。可是绵绵屡教不改,再次萌生了“想到外面看看”的想法。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终于恢复成“正常的蜗牛”,而不是缩在壳中的的肉球了。 咱家生物角加入了绵绵这个新成员,它一会儿胆小如鼠,文静如处子;一会儿胆大包天,调皮如脱兔。真叫人又爱又怜! 观察蜗牛日记篇四蜗牛与蛞蝓同属软体动物,然而蜗牛却多了一座“房屋”。你知道蜗牛这个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吗?嘻嘻,其实很简单,因为蜗牛的头上生着一对触角,很像牛角,所以得名“蜗牛”。 在小的时候我经常捉蜗牛来玩,甚至和别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蜗牛跑得快。可是我一直感到奇怪: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沿线?为了找到答案我一直在观察蜗牛,把蜗牛翻过身,甚至把蜗牛取出壳外。我就这样痴迷的观察了整整一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得到了结果。 通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蜗牛头上的触角顶端有一对眼睛,但在强光下看不远,只能在弱光下才能看见远一点的东西。所以它总是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蜗牛的身体很软弱,爬行时从足腺中不断分泌出一种滑腻腻的粘液,以减轻足部与路面的摩擦,这样有利于加快足部的移动。这种粘液于空气接触干燥后,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亮,所以蜗牛爬过的地,总留着一条亮晶晶的痕迹。 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让我感到很开心,因为从中让我知道:只要对事情有信心,有耐心,那么就可以从中发现很多秘密。 观察蜗牛日记篇五科学课,老师让我们观察蜗牛的外表和生活习性。 我的同学邢家畅送给我一只蜗牛,我非常兴奋,我给小蜗牛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懒蜗蜗。妈妈帮我找来一个小盒子里面撒上了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这样我的懒蜗蜗就有了自己舒适的家。 放学回到家,我写完作业吃完饭,就开始细心的观察起来。我发现蜗牛的行动十分缓慢,一下一下慢慢的用腹足往前爬,后面还留下一条黏液,时不时会拉一些便便。我的蜗牛非常懒,经常会纹丝不动地趴在盒子里睡大觉。有一次我观察它很长时间,它就是不肯动,我听我的好朋友王嘉峻说了一个唤醒它的秘诀,把蜗牛放在水里一会儿,它就会慢慢地醒来。 我发现,蜗牛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我的蜗牛是右旋的,蜗牛有两万六千多颗牙齿,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一种动物,它对强光刺激很敏感,它喜欢潮湿,阴暗,疏松的环境,它们喜欢吃白菜叶,各种果皮和树叶。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上面一对长,下面一对短,长的这对触角上有一对小眼睛,短的这对触角是用来寻找食物的。 这次观察蜗牛,给了我许多收获,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懒蜗蜗一定会成为我的好伙伴! 观察蜗牛日记篇六晚上妈妈做饭洗菜的时候,发现菜叶里有一只小蜗牛,妈妈拿着小蜗牛,小蜗牛在她手中不停地儒动,我找了一个塑料瓶,把小蜗牛放进去,然后放了一些水和菜叶子,我在瓶盖上扎了几个眼,这样小蜗牛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小蜗牛的家也就弄好了。我写作业边观察它的动向,小蜗牛也许想出来,一直往上爬,但看见菜叶它又忍不住停下来,两个长长的触角,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缩回去,还有两个触角短短的,不仔细观察就看不出来。小蜗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想起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对着它我小声地唱给它听,希望它能明白这首歌。 小蜗牛真小,背着那重重的壳,能爬的很远也可真了不起,虽然它很慢,但是它不懈地努力,最终爬到它要去的地方。 观察蜗牛日记篇七有一天,我和思涵在花园里玩。 突然,我们发现树叶上有很多蜗牛,我和思涵抓了几只小蜗牛,我和思涵把它放进瓶子里。 小蜗牛真顽皮,老是在瓶子里爬来爬去。我和思涵摘了几片叶子放在瓶子里,小蜗牛就不往上爬了,它就下来吃了一点树叶。小蜗牛又往上爬,我们想小蜗牛应该是想回家了,我和思涵就把它放了。 观察蜗牛日记篇八这几天,爸爸妈妈一有空就陪着我寻找蜗牛。 妈妈笑着跟我说:“也许我们的运气是比较差,但是有可能我们找的地点和方法不对。如果我们能到一片菜地里找,如果我们能在一下过雨之后就去找,如果我们的观察力再敏锐一点,说不定我们就能找到蜗牛了。所以做任何事情讲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是呀,我不能因为做不好事情就埋怨运气太差了,这样是不对的。 正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却无意间在金时代广场附近的草堆里看到了一只蜗牛,当时我很兴奋。可惜的是,这是一只没有窝的蜗牛,我真好奇它怎么就没有待在像“螺蛳壳”一样的窝里呢?那样我就能把它抓回家养几天了。这只蜗牛脖子伸得很长,尾巴也拖得尖尖长长的,它的眼睛长在触角上面,好像两盏探照灯,爬起来很慢,但是却一直向前爬着。 我没有把蜗牛捉回家,希望它能早点找到它的壳,可以给它遮风挡雨。 观察蜗牛日记篇九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抓了一只蜗牛,放在一个瓶子里,喂了些菜叶后,我就去写作业了。 写完作业,我看着瓶子里的蜗牛,想到它会缩进壳里,不禁产生了好奇心。我拿铅笔轻轻触碰它的眼睛,它马上缩回眼睛。过了一会儿,它才试探着伸出眼睛向外看,好像在观察“敌情”。我把它从瓶子里拿出来,它马上缩进壳里,我想:它有“恐高症”吧。为什么我一碰它,它就会缩进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资料,原来,它缩回壳里是为了躲避危险,防止天敌来打扰。蜗牛在冬眠的时候也会缩回它的“小房子”里,但是,如果把它的壳砸碎的话,它肯定会一命呜呼。 蜗牛走路的速度很慢,它是怎么走的呢?我把它贴在玻璃杯上,从外面透过玻璃杯往里看,只见它的底部呈波浪状规律地向下移动。那呈波浪状的就是它的腹足,利用腹足伸缩向前走。蜗牛底部还会产生出粘液,使它紧紧贴在玻璃上。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根本不可能把蜗牛从玻璃上拿下来。 我在这天里解决了两个问题,过得真是充实啊!原来,小小的蜗牛身上还有这么多奥秘。 观察蜗牛日记篇十两个星期前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养蜗牛。妈妈特地带我去花鸟市场买了一只白玉蜗牛,我给它取名为“小蜗”。 我的课余生活又多了一项,就是观察“小蜗”。它的壳就像一个黄棕色的、螺旋形的大房子,但还是装不下它巨大的身躯,因为每次它缩进去的时候,总是还有一点露在外面。“小蜗”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长触角上有一个黑黑的小点,那就它的的眼睛。触角就像它的拐杖,爬行时它左右摆动着,一触到东西,“小蜗”就立即改变爬行方向。 “小蜗”是个杂食动物,只要不是肉它都会吃。我给它喂过包菜叶、苹果、西瓜。一次我喂它红色的纸,它居然也吃了,还拉出红色的便便,真是个“吃货”。 科学老师说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我不信,我倒要看看它爬得有多慢。我在桌子上放了一把十五厘米长的直尺,把“小蜗”放在起点,用秒表计时。“小蜗”慢悠悠地爬着,我在旁边使劲地喊加油,但是它的速度就像被制定了一样,就是这么慢。爬呀,爬呀,终于爬过了终点,我一掐时间,居然用了四分三十五秒。 “小蜗”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让我有了更多的科学发现。 观察蜗牛日记篇十一我家有两只蜗牛,都是从学校的植物园里抓来的,我把它们放在饲养盒里静静地观察。蜗牛是软体动物,它们的身体短短的,软软的,它们的头大大的,上面有四根触角,其中有两根触角,上面是它们圆圆的,小小的眼镜。每一个蜗牛身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壳,像是个小小的家。壳很重,怪不得它们爬得那么慢。 蜗牛喜欢住在潮湿的地方,天一下雨,校园里和菜园里,蜗牛就会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在饲养盒里放了点水,它们十分喜欢。蜗牛喜欢吃植物或叶子,而且吃很快。老师说,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们有两万多颗牙齿,所以吃这么快,但是因为有了这个特点,所以蜗牛是农民伯伯的讨厌对象之一。 我把蜗牛放在乐高玩具楼上,蜗牛就奋力往上爬,虽然爬得慢,却没有停下,直到爬到了顶端。“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也要像蜗牛学习,向上爬,从不放弃的精神。我喜欢我的蜗牛! 观察蜗牛日记篇十二星期一,我回到家里准备做作业的时候,妈妈突然从厨房里跑了出来,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只蜗牛。 我拿着蜗牛仔细观察起来,爸爸走过来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它的眼睛在哪儿吗?” 我指着头上最长的两根触角对着爸爸说:“这不是吗?” “是下面短的那两根,上面两根是触角。”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 我突然想起科学老师说的话:“蜗牛有二万五千六百颗牙齿,舌是舌齿。”我就低着头,一直在看它的嘴在哪里,那只蜗牛好像在说:“彭梓涵,你看我干什么,难道我很帅?” “我在观察你的嘴巴在哪儿呢?”我观察了一会儿,还是找不出它的嘴巴。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拿起一片菜叶放在它的面前。“是给我吃的吗?”“嗯!”我兴奋地回答。蜗牛慢慢地爬了上去,头对着菜叶动了动,菜叶上就出现了一个小洞。我终于看到蜗牛的嘴了,就在眼睛的下面,只可惜看不到嘴里的牙齿。 蜗牛吃饱了,就在阳台上东走走,西走走。太阳出来了,刚好晒在阳台上,蜗牛走过的地方都变白了,我大叫一声:“爸爸!”爸爸快如闪电般跑了过来。爸爸一看,沉思了片刻,还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对我说:“小彭,这种白线是帮助蜗牛走路用的,这白线叫黏液,因为蜗牛爬行的时候需要这种黏液来帮助它。”我恍然大悟。 我终于知道了蜗牛头上长的是触角,短的是眼睛。它有二万五千六百颗牙,还会发出一种帮助它行走的黏液。 原来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是那么的有趣啊! 观察蜗牛日记篇十三有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路上发现了两只蜗牛慢悠悠的向前爬动,看着它们我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在路边采了片树叶把那两只蜗牛带回了家。 到家后,我把叶子放在了桌子上,其中有一只蜗牛已经从壳里探出头来,把身子慢慢伸出来,紧接着二只小小的角都伸了出来。就见它背着小壳缓缓的沿着树叶走着,留下一条白白的细线,那是它的黏液。大概是没有感觉到危险,另一只蜗牛也缓缓地从过壳里面伸出来,一前一后的在树叶上爬着。 可是,它们走了一会儿,又不动了,低下头在吃叶子。仔细一天,会发现它们吃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咔咔的声音。不一会儿,那片叶子就已经被它们吃光了,只剩下一根树叶梗。可它们好像没有吃饱样的,小脑袋左触触右触触。于是,我飞快地跑下楼去采了几片叶子来。待它们吃饱后,从树叶上爬了下来,沿着桌子的边沿慢慢的爬着,身后留了一条条白线,可爱极了。从那天后,我每天放学都会采几片新鲜的叶子回来,静静地看着它们吃完。 可是,小蜗牛还没有在我家待几天,就被我那爱玩的表弟拿走了一只,又把最后一只蜗牛掉在地上给踩死了,但是蜗牛可爱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