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画杨桃教案反思(优秀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一《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二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多媒体教学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引导规范表达)(课件出示)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1、摘录老师与父亲说的相似的话。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三1、准确认读“求、叮、嘱”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图、摆、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 为减轻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的杨桃什么样,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1、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评论(0)学时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 评论(0)学时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时空阅读网范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四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课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1.时空阅读网范文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五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读生字,口头组词。 2、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六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时。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七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二)、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八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2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九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杨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第三课时 复述比赛,完成练习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十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两课时。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十一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二课时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画杨桃教案反思篇十二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习作教学。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多角度地看,初步练就了“火眼金睛”。那些伟大的人物更是如此,叶圣淘、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魏格纳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惊全世界的惊人发现,都是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多角度观察;长期、连续观察)。 今天,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或者有趣的事情用我们的笔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二、交流,指导观察。 1、你们去留心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2、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多角度地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 景点: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周围……。 动态类:如:小动物:外形、动作、生活习性……。 三、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再一次观察所选定的对象,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或者是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故事。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件事物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四、交流思路,指正完善。 1、同学之间积极地交流各自的写作思路。 2、认真倾听,学习别人优秀的想法,帮助别人改正缺陷的地方。 五、对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互相朗读、批改作文。 批改重点:(1)语言是否通顺;(2)有无一定写作顺序;(3)有无写出事物特点;(4)是否具体、生动。 批改时要找到同伴作文的亮点,真诚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同伴作文的不足,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3、推选典型之作,进行学习和指导。 4、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誊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二,习作二,口语交际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