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春节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一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1、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风俗习惯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 一、导入: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4、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 四、课外拓展。 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 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 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二1、教学对象:年级、国别、人数。 2、课型:综合课、听力课、阅读课等。 3、教学内容:什么教材、哪一课。 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5、教学难点与重点。 6、教学方法。 7、板书设计。 8、教学时间。 9、教具。 10、教学步骤。 二、教学步骤部分。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课。 3、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部分需要重点撰写。需包括: 1)生词。 2)课文。 3)重点词语讲解(词义+具体讲解的‘方法与步骤)。 4)重点语法讲解(语法点的意义+具体讲解方法与步骤)。 5)练习。 6)本课小节。 7)布置作业。 三、设计教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 1、考虑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学生水平,主要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2、难点与重点:根据学生水平,参考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确定教学重点。 3、方法需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技巧与方法,同时注意增强应变能力。 4、重点词语与语法点:首先需科学地选出该课的重点词语与语法点;其次,选用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讲练;最后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5、科学地分配时间,精心策划,分配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三1、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20人。2、教学内容: 初级汉语综合课第五课:你家有几口人3、所用教材:《发展汉语》第一册4、教学目的: 学握数字的表达,学会使用数字并且会活学活用。 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流利的复述课文,并就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自由的会话与联系。 理解并掌握量词“口”、“个”、“张”的用法。学会介绍人的职业。5、教学重点与难点:“几”和“多少“的区别。“两”和“二”的区别。 “你有……”问句的表达及回答“我有……” 1点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数字的读法并能造出相应的句子组织课堂活动:数字组合小游戏2生词学习。 (1).教师先口述一遍课文,让学生听(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课文提出几个概括性问题,让学生集体回答。 (2)找两个学生概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表演。(3)教师领读课文,随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课文的重点,词、句。 (4)根据课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提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4重点句,句子解释。 1)“几”与“多少” 在课文中,老师找出一个含有“……几……”的句子,再试着引入“多少”,让学生对“几”与“多少”的区别与用法有所了解。让学生进行“几”与“多少”的练习。 讲解“几”与“多少”的区别。“几”用来询问十以下的数字,“多少”用来询问十以上的数字。2)“两”与“二” 找出课文中有“两”的句子。引入“二”。 讲解“两”与“二”的区别。“两”用在名词前,是个量词,“二”是个数词,用来数数。3)“有……” 课文。 a:你家有几口人? b: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a:你有没有全家的照片? 1教师打出重点练习句(ppt展示),让学生造句和演戏,注意学生的造句。 1.请同学出来分别扮演,进行读课文。 2.标出同学读错的字和词以及请他们说出他们不懂得地方。3.为他们讲解对话,并重点讲解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和对话。2请同学们分别用“有”、“两”和“二”、“几”和“多少”来填空。-我的卧室里()一张大床。 -房间里有两()张桌子和()把椅子。-我数到()的时候你就开始走。-你家里有()口人?-你们班里有()个同学?3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完成课后练习。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四教材原文在饭馆儿(第二十二课)。 情景1:保罗、大卫、金文争取一家北京风味的饭馆儿吃饭。 服务员:欢迎光临!请问,您几位?保罗:三位。服务员:请这边坐。这是菜单,请看看要点什么菜。 保罗:先生,您帮我们介绍几个北京的特色菜吧。这个菜单我们看不太懂。 服务员:好吧。您几位可以尝一尝京酱肉丝、宫保鸡丁、糖醋鱼,还有鱼香茄子和西红柿炒鸡蛋。保罗:好吧。 服务员:请问,您几位主食吃什么? 保罗:主食都有什么? 服务员:有米饭、炒饭和面条儿。保罗:我们要三盘炒饭吧。 服务员:要汤么?我们这儿还有酸辣汤、三鲜汤和西红柿鸡蛋汤。 保罗:要个酸辣汤吧。服务员:请问你们喝点儿什么饮料?保罗:来一瓶啤酒、三听可乐吧。 服务员:您几位还要点儿别的么?保罗:先要这些吧。不够,我们再点。 情景2:菜来了,他们开始吃饭。 保罗:嗯,真香,我饿死了,咱们赶快吃吧。大卫:这家饭馆儿的菜做得不错,这几个菜都挺好吃的。金正文:我特别喜欢这个叫“宫保鸡丁”的才,有点儿辣,味道不错。 大卫:我喜欢吃糖醋鱼和西红柿炒鸡蛋,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情景三:他们吃完饭,准备付钱。 保罗:服务员,买单。 服务员:几位吃好了? 保罗:我们吃的太饱了,都有点儿走不动了。 服务员:好,一共是七十二块五。 大卫:要了这么多菜和饮料,一共才七十多块钱,真便宜。保罗:给您八十块。 服务员:找您七块五。保罗:不用找了,这是我们给你的【小费】。服务员:谢谢,不过,我们这儿不收小费。只是找您的零钱,请拿好。欢迎下次再来。 备注:原文中生词、语法点、图片展示、【文化差异】。 班级: 多国混合班,人数8-10人。 教学对象: 学生背景: 有汉语基础,一年的汉语学习经历。 课型: 会课型。 所用教材: 《初级汉语口语(上)》。 教案使用时间: 2025年9月。 教学时间: 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具: 人民币、水彩笔、图片、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的: 功能点(重点):教学生学会点菜、评价味道、询问价格(人民币的读法)。 语法点:介绍感叹词、“来”的意义及用法、副词“才”做状语、形容词“死了”表程度。 第一、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不超过十分钟): 放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或者一个小笑话调动课堂气氛并且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复习旧课内容,可以采取师生问答式或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式。 二、导入新课。 1、通读课文:放一遍磁带,要求学生对自己不懂得生词以及生疏的语法表达在课文中做记号,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2、学习生词: (1)读生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重点领读,学生跟读,必要的重点生词要多读几遍,注意要有侧重,留五分钟给学生提问,对学生不清楚的生词读法一对一指导,纠正学生读音。 (2)释词义:对课文中的生词释义,先要将这些生词按词性分类,本课中有:a丁、糖醋鱼、鱼香茄子、西红柿炒鸡蛋)、主食(米饭、炒饭、面条儿)、汤(酸辣汤、三鲜汤)、饮料(可乐、啤酒)。 对于有下划线的名词可以采用中英对照理解词义,对于括号里的生词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给学生最直观的形象理解,并且重点讲解这四种东西的特点和区别: 菜是指用蔬菜和肉类加上调味料做出来的,可以煎炒烹炸等等; 汤是将蔬菜和肉类加上调味料,放入适量的水,煮出来的; 主食一般是含有很多淀粉,吃了能填饱肚子的淀粉类食品; 饮料是市场上卖的瓶装、听装等可以喝的液体。 然后将许多食物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将学生分四组,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把图片与其所属的范围对应。为学生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菜的名称和做法(不超过五分钟)。 b·动词:光临、懂、动、付„„。 p.s.“死”作为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死”表示程度很深。 例句:中国的夏天热死了!我打了一天球累死了。这个小姑娘可爱死了。 d·量词:听„„。 e·副词:赶快、才„„。 p.s.“才”放在数量词前面,表示时间或范围。在这句话中表示“只有、只用”的意思,如:才三点商店就关门了。才一百来块钱,真便宜。 对于以上生词,可以采用中英释义的方法先把每一个词的意思解释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选取一两个生词进行造句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对于学生在造句中产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3)巩固生词:带学生再朗读一遍生词,留三分钟对学生不懂的生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生词最基本的用法能够掌握。 3、学习对话: (1)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2)对学生不理解的句子释义。 (3)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餐馆中的有用且常用的中文表达: a·欢迎光临。 中国餐馆迎宾人员常用语,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礼貌用语。 b·你帮我们介绍„„。 c·来一瓶啤酒„„要个酸辣汤。 客人点菜的时候常用“来要+所点的菜”,表示点单。 如:来一个酸辣鱼。我要一杯咖啡。 (4)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场景。 三、布置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利用所学的三个生词造一个通顺的句子。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旧课。 全班朗读课文一遍,纠正学生发音,二、汉语交际训练。 1、功能项目教学。 讲解在课文出现的一些常用表达,具体如下: 功能项目1:如何表示欢迎。 如:欢迎光临我们家欢迎光临我们餐厅„„。 功能项目2:询问人数及回答。 例句:a:请问您几位?b:三位。 功能项目3:询问就餐的要求及回答。 (1)您几位吃点儿什么?——我们要„„。 (2)你们喝点儿什么(饮料)?——来两瓶啤酒„我们要两瓶啤酒„。 功能项目4:如何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口味。 在吃饭时难免对食物的好坏有一定的评价,我们经常用“我喜欢+口味(酸甜苦辣咸)菜的名称等等”来表达。 如:我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我喜欢吃酸辣口味的。 功能项目5:如何评价餐馆。 就餐之后会对餐馆进行评价,我们常用“我觉得+评价内容”来表达。 如:我觉得这家餐馆的菜做的很好吃。 功能项目6:如何询问价格以及结账。 (1)我们常用“„„多少钱?”来询问一样东西的价格。如:这把伞多少钱? (2)就餐结束后,要结账的时候,我们常用“服务员,买单”来表达。 2、功能项目巩固。 (1)讲完每个功能项目点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讲的知识造句,正确的句子写在黑板上,错误的句子进行纠正并把正确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2)讲完所有功能项目点后,带学生所造的句子朗读一遍,如果还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课堂讲解。 (3)放一段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动画,五分钟左右,调动课堂气氛。 (4)学生两两组合,利用刚才所讲的知识编一段对话,准备五分钟之后在班上表演,注意学生所用到的句子是否有错误,给予纠正。 (5)评价学生表演。 3、课堂内容扩展(视课堂剩余时间而定)。 (1)介绍人民币,包括各种币值展示和人民币的读法。 (2)对于小费:中国人不同于外国,就餐之后不需要小费。 (3)介绍中国的特色菜和特色餐馆,ppt演示或者视频展示(有时间就展示)。 三、布置联系:完成课后作业。 第五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提问学生,准备所学句子的字条让学生抽签,并互相提问。 二、课后练习讲解。 三、下个专题的导入。 教材点评: 1、课文中所选的语言表达方式过于北京味儿,儿化音较多。 2、内容不够新颖没有吸引力,对话对餐馆用语的总结和提炼不典型。 3、课后练习缺少对基础字词句的练习,虽然开放性增加但不利于学生的巩固。 4、功能项目列举很清晰但没有现实生活的例子,都是课文的例子不利于学生扩展。 教案设计者:对外汉语一班王玉润090505011120。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五1.熟练掌握汉语的四声调值,对外汉语四声。 2.能够熟练准确的读出这四个调。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肯定也曾经因为你们的滑稽语调而获得过大片掌声,甚至是好感。可见语调很是重要,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调一定可以让你更加与众不同。外语的语调是没有模版可以学的,但是汉语不同,通过学习她优美的声调可以艺术性的传达出你的感情!今天,老师将在这里把这项汉语语言学界的创举再次传授给大家。学好声调,将拨开汉字的第一层神秘面纱。 2.老师书写课题,学生看。 二、小牛试刀。 1.将四声调值一个接一个的写在黑板上,先让大家自己试读。 2.先让大家听老师读,然后引导学生跟读。 3.跟读3-4遍之后,检查同学们的掌握状况,根据状况加以指导。重新纠正。 三、孰能生巧。 在黑板上写上一系列的拼音,让同学们一起来练,做到发音饱满,标准。 四、功德圆满。 在黑板上写上一些绕口令,让大家多多练习发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这四声声调。 2.给学生发一篇短文回去练习,下节课检查情况。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六2、课型:综合课、听力课、阅读课等。 3、教学内容:什么教材、哪一课。 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5、教学难点与重点。 6、教学方法。 7、板书设计。 8、教学时间。 9、教具。 10、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课。 3、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部分需要重点撰写。需包括: 1)生词。 2)课文。 3)重点词语讲解(词义+具体讲解的方法与步骤)。 4)重点语法讲解(语法点的意义+具体讲解方法与步骤)。 5)练习。 6)本课小节。 7)布置作业。 1、考虑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学生水平,主要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2、难点与重点:根据学生水平,参考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确定教学重点。 3、方法需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技巧与方法,同时注意增强应变能力。 4、重点词语与语法点:首先需科学地选出该课的重点词语与语法点;其次,选用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讲练;最后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5、科学地分配时间,精心策划,分配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七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八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4)让学生对清淡的理解造句。 10、“不如”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模拟一个情景: “adam,这家餐馆不好吃,不如我们换一家吧” (3)根据上面的情景,向学生解释不如的意思是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4)练习:造关于“不如”的句子,提醒学生前后提到的两个东西有好坏。 11、“各”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在一张纸上写上。 1、2、3、4四个部分,然后撕开。然后向学生讲解各的意思是整体的每个个体,注意每一个都包括在内。(3)举例“各位学生,请注意!”,则三名学生每个人都要注意。 12、“考虑”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展示一个情景对话: “adam,我们今晚一起去吃饭好不好”“我考虑一下” (3)向学生提问考虑的意思,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adam在想着要不要去”,这个想的过程就是考虑。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因为这些都是实体名词,简单进行图片展示。 14、“广东”“四川”“湖南”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张各省划界的中国地图(3)教师用教鞭指示出三个省份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学过的词语的发音、写法并记住这些词语的组合关系; 2.向身边的中国朋友收集更多关于“在餐馆”的词汇并记录其读音及写法,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九2、了解汉语数字和蒙语数字读法之间的区别。 3、掌握对话中的口语语法。 4、可以模仿课文自编购物对话,或者根据模拟情境实现买/卖东西的目的。 1、本课中的词汇和句型。 2、“a还是b”的用法。 3、“太+形容词+了”的意义和用法。 4、汉语中描述价格的数字读法。 5、认识常见的家用电器。 1、选择疑问句的用法和意义。 2、“用+名词”的用法和意义。 互动法,游戏法,任务法。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彩色粉笔、家电图片、人民币教学时数:3个课时(120分钟)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互致问候,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1、问题导入: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在中国读书,想去商店买一台电脑,你会和卖电脑的人说什么呢? 学生:会,我们学了今天的就会了! 老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在中国买东西需要说什么。 2、处理生词: (1)电器:名词。 电器的量词:台。 一台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空调/电风扇/电暖气/抽油烟机/电炉子。 (2)售货员:名词。 售:卖。 拓展:售票员。 (3)情侣:名词量词:一对儿情侣(“一对儿”表示两个)。 (4)先:副词后面加动词例:我先写作业再出去玩儿。 (6)就要:副词,表示情况马上要发生例:(下个星期放假)我们就要放假了。(还有五分钟下课)快要下课了。 (7)世界杯:名词,很多国家的足球运动员在一个国家进行足球比赛。 (8)英寸:名词。 (9)万:数词。 (10)太+形容词+了:表示达到或超过需要的程度。 记忆词语:大小声读词语。 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读,把本课中的词语贴在黑板上,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大声读,违规者原地跳一下。 第二课时。 师生互致问候,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听写上节课的词语,检查课文朗读的情况。 1、词语: (1)贵:形容词反义词:便宜。 (3)样式:名词同义词:款式例:你想买什么样式/款式的手机? 苗苗穿的衣服是今年的新样式/款式。 (拓展:新款、旧款)。 (4)一般:形容词。 例:(他的学习不好也不坏)他的学习一般。 (她长得不漂亮也不丑)她长得一般。 (5)售价:名词商品的价钱例:这台电视售价是多少? 售价很高/很低。 (6)用:动词。 例:老师用红色的笔批改作业。 我们用蓝色的笔写字。 我经常和哥哥用汉语说话。 (7)信用卡:名词。 量词:一张信用卡动词:刷信用卡(刷卡)。 (8)收银台:名词。 2、课文朗读和讲解: (1)朗读:老师常速朗读一遍,慢速领读一遍并纠音。(2)讲解:课文领读完之后,询问以下几个简单问题:a、有几个人在对话?分别是谁?(一对儿情侣、一位售货员)b、买东西的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是情侣)c、这对儿情侣要买什么?(一台电视机)。 d、他们买的电视机是多少价位的?(九千八百元)e、这对儿情侣是付的现金吗?(不是,他们刷的信用卡)。 3、购物常用句型:您需要点什么? 我想买一台/一部/一件? 您觉得这台/这部/这件?怎么样?这是今年的新款。这台/这部/这件?多少钱?能便宜点儿吗?/能打折吗?不能,这是最低价了。 好吧,就要这台/这部/这件?了,请帮我包起来。 练习词语和句型。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为买电器的顾客,一组为卖电器的售货员,让他们自己想一想自己的角色应该说什么。 准备自编自演买电器的会话。 第三课时。 师生互致问候,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检查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和句型,以及课文朗读背诵情况。 请分好组的学生展示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打分,分数最高的小组获得笑脸奖励。最后对于学生的表现情况予以点评和反馈。 总结购买东西时需要用到的词语和句型,预习新课《邀请·参加婚礼》。 总体来说,本课内容进行得较为顺利和成功,在课堂活动环节,有几个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进来,这与他们自身的性格和汉语水平有关系,因此,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该设计适合这几名学生汉语水平的活动,让他们也能融入到汉语活动中来。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篇十3、适当对这些关于“春节”习俗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生词(1)基础生词。 年俗。 祭灶。 扫尘。 拜年。 年画。 春联。 鞭炮。 (2)拓展生词。 送(接)灶。 作揖。 (二)短语。 挂年画。 贴春联。 放鞭炮。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最重要的是哪个节日吗?”“知道。是春节。” “同学们之前是否接触过关于‘春节’的事物?对“春节”的习俗有所了解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春节”的一些习俗的词汇,以及认识一下中国春节文化。” (二)讲解生词。 1、“年俗”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解释“年俗”的词义及其组合关系;(3)示意部分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个接着一个读。(学生读错时,教师先读一遍做示范,使学生有针对性纠正。)。 2、“祭灶”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解释“祭灶”的词义及其组合关系,并拓展两个新词“送灶”、“接灶”;(3)两遍教读完毕后,示意部分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个接着一个读“祭灶”、“送灶”、“接灶”这三个词。(学生读错时,教师先读一遍做示范,使学生有针对性纠正)。 (4)教师在黑板写“祭灶”,重点突出“祭”字形上半部分的写法,联系“灶”的本义,告诉学生要注意“灶”的偏旁是“火”,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跟写。 3、“扫尘”的讲解。 (1)展示图片,问学生能得出图片里的人手里拿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3)教师解释“扫尘”的词义,问学生“扫尘”是什么组合关系。 (3)学生自由发挥,在“年画”前加动词,使之成为符合逻辑的动宾短语;(4)讲解“挂年画”的词义,解释完毕师生齐读该词。 5、“贴春联”的讲解。 (1)展示图片,问学生图片中的事物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板书“春联”二字请学生上台为其标音;(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解释“春联”的词义;(4)请学生看着图片,说出图中人物的动作名称;(5)齐读“贴春联”(两遍)。 6、“放鞭炮”的讲解。 (1)展示图片,问学生图中用圆圈圈着的东西;(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4)教师解释为什么选“放”; (5)教师造一个句子,学生模仿造句;(6)重点板书“鞭”,学生在练习本跟写。 7、“拜年”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8、加固练习。 (生词在黑板上已经列好)。 抽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给生词注音,注音完毕后,让其他的同学看看是否有错,如有同学认为有错,让其上来改,然后教师紧接着做讲解,加深大家的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学过的词语的发音、写法并记住这些词语的组合关系; 2.向身边的中国朋友收集更多关于“春节”的词汇并记录其读音及写法,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