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实用范文读艾青诗选有感(优质10篇)

读艾青诗选有感(优质10篇)

匿名 2025-03-01 17:55:31 4 下载本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一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剧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思想,蕴含着剧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运用了三个色彩鲜亮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秀丽的图画,诗人还异样留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似乎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方,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月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索,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四周全部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岁月,但依旧要居安思危,永久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二

艾青(1910~),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三

因为学习美术的缘故,这个暑假来杭州学习。因为过于匆忙,所以我没有来得及买《艾青诗选》。过了两个多星期,妈妈来看我,带来了我期盼已久的书----《艾青诗选》。

妈妈从行李箱中掏出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色、白色相拼接的书封面,一种清新的感受涌上心头,嗯,一定很有趣!

翻开扉页,最先看到的是目录。其中,《我的父亲》这首诗吸引了我,赶紧翻至244页:“但是我拂逆了他的愿望,并没有动身回到家乡,我害怕一个家庭交给我的责任,会毁坏我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一种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时,别人会跟我讲一些大道理来劝我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说一样,而不是现在的我。我就会很害怕,我如果听从了他/她的看法,我会比现在更优秀吗?我会开心吗?我一定得这么做吗?……思绪开始像弹弹球一样在地上、墙上胡乱穿梭。最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坚持下去,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只有这样,才不算是挥霍青春,也才不会后悔。

艾青的诗,短短的文字中总能使人感到一丝的深沉,并去细细品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许多人都把这句诗当作名句,因为,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艾青对中国这方热土的痴爱,荡涤人的心灵。读艾青的诗,仿佛他的情感融入了每一位读者的心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大半个中国,爱国志士纷纷起来反抗时,艾青化身为声音嘶哑的鸟,在为祖国而歌唱,激励那些还仍在观望,还没奋起反抗的人们。他让中国人明白:无论你有多弱小,也要尽力反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艾青的爱国精神,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安顺花。

1936年秋,安顺花回到缝纫队,在深山里为部队赶制军衣。1937年3月26日,日伪“讨伐队”来密营袭击。安顺花组织大家把粮食和缝纫工具等埋在两米深的山涧积雪下,然后向山顶撤退。为了引开敌人,掩护同志们,她毅然向一个小山坡跑去,不幸负伤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逼问,撕扯她的头发,撕破她的衣裳,砍掉她的双手,都没能使她屈服。最后,凶残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钉入她的胸膛与腹部。她直到气绝都没有屈服。她的铮铮铁骨是对艾青诗歌最好的诠释!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四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这是《艾青诗选》的其中一首诗,也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一首诗。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艾青先生对祖国的热爱,还有那对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艾青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悲伤沉重,但是这恰恰就是当时社会的现状。他的诗反映出了祖国土地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及不幸,也反映出中华人民的悲惨命运,同时又激励人们为民族和土地的解放而斗争。

《艾青诗选》里面的诗,让我更容易地了解到在二十世纪世纪和革命时期的故事。同时还有社会主义革命为人民带来的影响和对人民生活的改变。在艾青先生早期的诗中,他以net/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吟唱出改革时的曲折历程。

结合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艾青先生他经历过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还有最为致命的文.革命。可想而知,他是见证了新中国这样曲折前进的过程。在诗中我们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读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悲观想法。后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成功走上了富强之路。

最后再来看看艾青先生的诗的好。他通过短短的一小篇诗,表达了他内心的真正想法,真情实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把他的诗总结成三个词,那一定是:歌颂土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这就是对艾青先生的诗的一个评价。同时也在告诉我们,要多看多了解这些回顾历史的书,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五

艾青,原名蒋海澄,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被智利诗人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艾青创作的诗歌以其独有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质朴而又深沉的语言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更激励了千千万万人民为祖国的不可侵犯而斗争。

艾青自称“悲哀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浓郁的“艾青式忧郁”,这种忧郁包含了民族忧患感。在艾青1937—1941的早期作品中,忧郁最为浓烈,他写农民和土地的“土色的忧郁”,写在为抗战流血牺牲的悲壮的“带血的忧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抗战初期,战场节节失利,艾青辗转大江南北,所见所感,触目惊心,诗歌表现出感时伤国的忧虑心情。人民遭受灾难,故国满目疮痍,这忧郁的情思仿佛绵绵无绝期。到了后期,他用更丰富多彩的意象和成熟丰满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艾青的忧郁是时间和现实的产物,他生活在一个民族苦难最为深重的时代,人们渴望光明,渴望进步,受到的却是最为残酷的迫害,祖国大地被封建势力的魔爪、帝国主义的铁蹄凌辱。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诗人忧国忧民与热爱人民的情感产生了契合,在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及其深沉的爱。

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他的忧郁是一种力和美。通过对敌人屠杀掠夺虐待等诸多暴行的控诉,他对现实的忧虑变成了一种鞭策激励人们的力,唤醒人民的屈辱感、正义感,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牺牲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坚定信念,中国人民“必须从敌人的死亡,夺回来自己的生存”。忧郁是一种悲怆的美,他的诗歌在忧郁的同时,歌颂了一批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的战斗者,表达出崇高的精神美。

他以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厚爱来抒发自己对多灾多难的土地和人民的挚爱,用忧郁的歌来表达自己对土地和人民命运的关怀。就像《北方》中作者所倾诉的“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古老的种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正如周总理所说,我们要像艾青一样,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在和平发展的世界浪潮下,仍有一小簇激进分子内外勾结,践踏国家法制与尊严,损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安全,企图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危害中国领土,妨碍祖国统一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六

《艾青诗选》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现代诗集,可以说是有启蒙意义的。他的诗让我有一种灵魂找到归宿的感觉,就像黑夜中徘徊,降临的一缕曙光,照亮了整个方向。

“爱国”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处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艾青也为这一主题贡献了许多佳作,如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儿的口吻歌唱,为暴风雨肆虐的土壤歌唱,唱出心中的悲愤、激怒、无比温柔,最后将自己美丽的`羽毛腐烂在土地里。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驻守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除了土地,“太阳”这一寓意也隐藏着艾青对新中国的期盼。在《向太阳》中,他以丰厚与激越的情感写道:“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从城市到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多么亢奋的语言,多么热烈的呼唤。”太阳是充满光芒的物体,代表着光明与希望,其中正是蕴含着诗人艾青对未来的向往及追求,我们的群众将会向着光明一直走去,一直走去。

在艾青的诗里,我能感受到一股永恒的力量,仿佛流遍我全身上下,成为我血液里的一部分,正是这一股永恒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当时普通农民的命运,他们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心中时刻凝聚希望。在他的诗歌里都是他灵魂的倾诉与追求,每首诗歌里都是艾青热烈的呐喊与呼唤,呼之欲出的将是黑暗退去,黎明到来。

诗歌的魅力,坚持读下去才会知道。艾青的魅力,坚持读下去便会折服。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七

群星已经隐退,而你依然守候在那里,等待拥抱黎明的少女,期待光的倾泻——题记。

遇见艾青之前,诗歌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古板枯燥、乏味无趣的,但艾青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他的诗虽总带着淡淡的忧郁,却给我带来属于那个年代振奋人心的热。细读艾青,不难发现最多的字眼就是“中国、青年、希望、太阳、黎明……”无一不使人感受到那雄浑的力量,体会到光与希望。

百余年前的长沙,人心惶惶,社会动荡,谭嗣同却毅然奔赴刑场,相信“自古改革需流血牺性者,而今流血牺牲自我辈始。”诚如是,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有光明便可驱散一切黑暗,㶷烂满天。艾青也意识到新中国不能只建立在国土之上,而是要把光与希望播种在人们心上,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的赤子之歌!

艾青用一句句动人的诗句,告诉人们新事物终究会代替旧事物,只要努加前进,终会迎来光与希理。艾青的诗是寒冬里热烈燃烧的火,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它照在中国的大地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给压迫中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青年带来了动力;同时,希望之光像一把万丈光芒的利刃,刺破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它是来自不屈人们的怒号!

无论是在凄苦的监狱,还是冰冻的冬天,他的笔依旧不辍地写着,最终,胜利的大阳在东方冉冉升起,他等到了光的倾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辈已先行,我辈当奋斗!我们要勇当追梦人,让光和希望在我们的时代继续发出像钻石般闪耀的光芒!

作者:罗淑钰。

在艾青的《艾青诗选》中,我读到了一篇令我气血沸腾、百感交集的诗——《复活的大地》。

“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经成为了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旋流的将是战斗的血液。”这显现出了诗人多年积郁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

有人说:“诗人以浑朴如椽的大笔,纯净而庄重的语言,讲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斗的欢欣和誓言,如铭刻碑文似的简洁而深刻地勾勒出来。令人感到身临其境、感慨万分。”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他的诗中每一行素白的文字都显示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气息,显示着土地的复活和民族的觉醒。

好像只要你稍不留神,就将跌入谷底。早晨的闹钟就是战斗的号角。午后的战士们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夜晚的微风轻轻吹响,像是胜利之母在不远处向你挥手。

教室里传出了朗朗书声,战士们正专心致志地朗读着,那声音整齐而嘹亮、抑扬顿挫。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小草听见了,花儿听见了,树儿听见了,它们全身心的体验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细致而又敏感。

它们像诗人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们一直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要时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八

儿时便听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是那时太幼稚,读不懂这句子,近些天,我读了《艾青诗选》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艾青写这本书的时候,中国在抗日,1938年,他写了《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他目睹了抗日时期的中国,昔日大地一派萧瑟,人民生活困苦,他爱中国,所以,当他看到中国这样的景象时,他会留下泪水。

我喜欢艾青诗选里的他起来了。里面的“他”我认为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革命者,几十年前,为了打败列强的侵略,许许多多的革命者献出了生命,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他们牺牲了,但是换来的是国家的安宁。还有一种意思是代表着中国,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开始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但是,经过中国人民的奋斗,中国站起来了,不再受其他国家欺侮,东方沉睡的巨龙雄起了。

看了《艾青诗选》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抗日时期人们那种积极昂扬的精神,体会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我也要学习先辈,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九

身为中国人,我从小就了解近代中国披荆斩棘而崛起的峥嵘岁月。但真正感受到战争年代的全貌——胜利背后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与悲哀,是在读了《艾青诗选》以后。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读到这些环境描写,我的心感到一阵颤栗。和平年代的人,坐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是无法写出这样沉重、忧郁的诗句的。战争年代的风,此时仿佛也拉扯着我,用凄苦的呼号,把我带入那悲哀的岁月。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了解过去人民的苦难了。其实,这恰是今天的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苦难之下,顽强求生。黎明纵然不可知,通往胜利的道路纵然泥泞,忧郁和悲哀笼罩下,是渴望推翻黑暗、走向黎明的期望救了他们。看啊,他们就这样胜利了,我们也可以!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也看见了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传承。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如艾青诗句所写的那样:“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但大家都在尽力让中国从这苦难中抽离出来。一批批白衣战士临危受命、甚至留下遗书走上抗疫一线,许许多多警察、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坚守防疫关口,还有的人捐出了辛苦买来的口罩,有的人待在家里切断传播途径……面对疫情,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凝聚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苦难和牺牲之下,人民的伟大力量使祖国迎来了春天。

经历过的苦难并不会随着胜利的到来而消失,它是不可磨灭的,昭示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诗人把这汇成了泣血的诗篇,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能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从而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之光。

作者:钟茜。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部诗集真实得反映了历史,蕴含着作者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诗选》的作者是艾青,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他也是一个伟大而又深情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良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能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现实所打倒,不被黑暗所蒙蔽,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些冷漠,你就会发现,生活比你想象中的要美好。

从此失去信心,对生活也丧失了乐趣。但这样是不对的,不管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应该怀着十分的热情去生活,而不是整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这样生活才会以十分的温暖来回报你。所以我们不仅要时刻充满善意,还要充满生活的活力和勇气,不抱怨、不埋怨,并像艾青一样做个爱国的人,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

正如周总理说的那样:“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所以,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国赤子心,向着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而前进吧!

读艾青诗选有感篇十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大部分诗歌的认识都是美丽、愉悦,如同四月里落樱纷纷的场景一般烂漫而又梦幻。直到翻开这本诗集,我才认识到,原来看似柔和优美、短小精炼的诗也可以迸发出如此磅礴猛烈以至令人震撼的心情。

有人说艾青的诗是忧郁的。没错,在《向太阳》的昨日之中,“我”带着满身伤痕行走在风沙中,被关在精神的牢房里独自高颂自由,这可以看出诗人的丝丝“忧郁”。但他的愁绪是敢于直面中国所受的种种苦难,真情地关注广大的劳动人民,为民族和祖国的经历伤感所产生的,却绝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

诗歌的后半节中,当太阳出来时,“我”看见了平等、自由和博爱。村庄和城市渐渐苏醒了过来,农民们抬起头来放声歌唱,告别了忧愁与恐惧,心中怀揣着希望。诗人一直在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对中华大地抱有极深的情感,对中华民族抱有极大的自信心。他的诗歌体现出了黑暗**的年代里,中华民族渴望冲破牢笼、挣脱枷锁、闯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他跟随着光,用笔作为指明灯,指引人们去探寻光明,战胜黑暗。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坚持不下去或不可完成的事情,只要心中有光有希望,最终我们也可以挑战不可能。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所以我们一定要跟随希望,跟随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