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实用范文游苏州心得体会 苏州游心得体会(实用16篇)

游苏州心得体会 苏州游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匿名 2025-03-01 15:29:40 4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一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座古城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痕迹,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近期我有幸游览了苏州,并对这里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有了深入了解。在这次旅行中,我收获颇多,感受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奇特之处。

首先,苏州的园林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心设计成为旅游者的热门景点。在游览拙政园时,我被其精巧的景墙和精美的建筑所吸引。这座园林通过巧妙地利用空间和光线,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此外,在游览留园时,我被其独特的山水构造和历史文化内涵所深深折服。整个园林充满了浓郁的古风,使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诗词画卷之中。这些经典的园林建筑让我重新认识了苏州作为文化古城的重要地位。

其次,苏州的水乡风情让我陶醉其中。游览苏州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乘坐游船穿梭于古老的水巷之中。坐在游船上,我欣赏到了苏州城市的独特风景。贝瓦经过的石桥、古老的建筑和婉约的运河,真是美不胜收。沿途还可以听到船工的讲解,了解到更多的苏州历史和文化。尤其是游览平江路,我仿佛回到了苏州古代的繁华时期。街道两边的店铺和特色小吃,让人流连忘返。苏州的水乡风情让我忘却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宁静和美丽的环境中。

再次,苏州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游览苏州博物馆时,我学习到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陶器、字画和书籍等等。这些文物展示了苏州的繁荣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此外,在游览苏州文学艺术馆时,我也了解到了苏州在文学和艺术上的贡献。苏州是中国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许多古代名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这些文化底蕴让我对苏州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最后,苏州的美食让我流连忘返。苏州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其中以苏帮菜最为著名。在苏州的小巷中,我品尝了许多苏帮菜的经典美味,比如糖醋排骨、蟹黄小笼包等等。这些菜品不仅口味独特,还能展示苏州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除了苏帮菜,苏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甜点,如鱼头石、杨梅汤等等。这些美食让我对苏州的独特风味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感受到了苏州人的热情和好客。

总之,苏州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痕迹的古城,游览苏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的精巧设计、水乡风情的浪漫美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美食文化,共同构成了苏州独特的魅力。这次旅行使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次来到苏州,进一步领略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二

放假了,又可以出去玩啦!这次爸爸妈妈带我去苏州游玩。那儿有令人晕头转向的狮子林,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沧浪亭……,园林多的数都数不过来。

绕过石碑,只见路旁有一只神气的石狮子,它小小的,蹲在一块石头上,嘴巴张得很大很大,样子怪怪的。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样古色古香的小狮子是一个垃圾桶。嘿,真有趣!

再往前一看,前面有一座高高的塔,塔下面有高高的石楼梯,围绕着楼梯有一圈圈石栏杆,栏杆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穿过栏杆这才来到塔的第一层。抬头望去,塔一共有五层,每一层有10个角,每个角上悬挂着铃铛。原来这是寒山寺的钟楼呀!

咚咚……,前方传来了钟声,这就到了寒山寺的主寺庙,发现原来河就在寺庙的旁边啊!寺庙里有好多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口大大的青铜钟了。钟的里里外外都刻满了花纹和文字,有些地方磨损,看不清了。钟的表面还有一些锈斑,说明这是一口很老的钟,一定很珍贵。

寒山寺真是一个古色古香,年代久远的地方,怪不得有这么多人前来游玩!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园林、水乡和古迹而闻名于世。最近,我有幸游览了苏州,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苏州游心得体会。

第二段:赞美苏州古城的美丽(200字)。

苏州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以其美丽的景致、精湛的园林技艺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我在这些园林中漫步时,沉浸在绿意盎然、流水潺潺的氛围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一般。古人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游览苏州古城,我不仅欣赏到了园林景致的美,也领略了古人智慧的独特韵味。

第三段:感受苏州人文底蕴和传统工艺(300字)。

除了园林以外,苏州还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传统工艺。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了解了苏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中国园林博物馆令我最为印象深刻,这里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令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此外,我还参观了苏州的丝绸博物馆,看到了精湛的苏绣技艺和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此次游览,我领略到了苏州的独特文化魅力,真心为苏州人的智慧和勤劳所感动。

第四段:品味苏式美食的独特风味(300字)。

作为美食之都,苏州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的美食爱好者。我品尝了苏州的传统小吃,如咸汤圆、蟹粉小笼和油炸糕点等。这些美食大多以精白细腻和口感鲜嫩为特点,将苏州的独特风味展露无遗。在品味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苏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精细的生活态度。

第五段:收获与感悟(200字)。

通过苏州游,我得到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悟。首先,苏州古城以其园林、古迹和人文底蕴闻名于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苏城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赢得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和发扬至今。最后,苏州的美食令我以其独特风味和精致工艺为作为美食之都的代表。苏州之行让我收获满满,也深深感受到旅行所带来的美好和体验的重要性。

总结(100字)。

苏州游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让我领略到了苏州古城的美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人们的智慧和精细生活态度。这次旅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国传统文化。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游览苏州,继续领略这座城市的美丽和魅力。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四

这次外出考察,首先去的第一站是苏州,印象最深的是拙政园,下面谈一些苏州之行的感受和体会: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现占地面积约4.1公顷。是在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追溯拙政园,据说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全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写出了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濠濮间趣。”但到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据说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时,取名“拙政”除因晋朝《闲居赋》的“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一段话,也还饱含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据说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据说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1)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但我们看到现有的景物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甚是好看,叫人流连忘返。我们一边参观,一边拿出相机,照个不停,唯恐遗漏好的风景。

(2)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据说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游览中我们看到,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甚是美好景观,真叫人赞叹不止!

(3)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据说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据说从历史资料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诸景毫无二致。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是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在游览中同时我们看到,中区现有面积大约在18.5亩左右,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非常雅致精巧。

我们还看到,中区的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

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我们一行29人游览,走过廊桥,真是有一种“人在廊中走,如同画中游”的境界,真是叫人心旷神怡!

据说拙政园在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说,《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据说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据说,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据说,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据说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这在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这些特点不正是我们在青龙湖酒店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设计当中,需要借鉴的地方吗?我们要按着这样的特点设计,何不再塑造一个北方的“拙政园”为世代流芳?!

通过短短的苏州之行,感到山水如画,心旷神怡,使人尽享自然之美,收获甚丰: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如今苏州以众多精雅的园林闻名天下,不愧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说,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仍开放的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我们身居闹市的人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美哉!美哉啊!

我们体会到,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是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惬意横流!

我们看到,当时建造者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采用的是园林建筑与景观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拙政园“远香堂”,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香洲”,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怡园“画舫斋”,是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飘荡的怡然自得;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则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糅合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使人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在游览中,我带的相机能照400多张相片,一直照个不停,还深怕不够用,把电耗完,无法留下这美丽景色!

我们在今后的开发建设和其它项目景观设计上,好好的借鉴吧!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绍+游玩目的)。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一直是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上周末,我和家人一同前往苏州游玩,探索这座美丽而富有韵味的古城。我们选择苏州这个目的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品味其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二是想领略苏州园林的精髓,三是身临其境地感受诗和远方。

第二段:水乡风情(古典园林+古街小巷)。

苏州的水乡风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首先参观了著名的苏州园林,如拙政园和留园。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在园中散步,我们仿佛置身于传统诗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恬静与唯美。此外,我们还特意游览了苏州的古街小巷,如平江路和观前街。这些小巷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醇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城的独特魅力,还能品味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第三段:世界遗产(华丽的花园+独特的运河)。

苏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前往了世界文化遗产—天顺花园和网络刻画巷,真切地感受到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天顺花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宏伟壮丽的代表之一,它以其华丽的建筑和精致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石桥、长廊和假山等独特的设计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而在网络刻画巷,我们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建筑的缩影,体会到了苏州古城的浓厚历史氛围。此外,苏州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这是因为苏州的古运河系统既具有旅游价值,又是苏州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沿着运河游览,顺便还体验了一次船夫般的划船之乐,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第四段:名人故居(苏州文人+吴中名士)。

苏州作为文人墨客的故乡,留存了许多名人故居。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参观到苏州文人的故居。例如,我们参观了寒山寺以及周庄的沈园。寒山寺是苏州乃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这里供奉了一位重要的佛教权威人物。沈园则是一个曾经为苏州文人聚会的场所,这里曾经是文化名士留下千古佳话的地方。通过参观这些名人故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作品。

第五段:结语(对本次旅行的总结)。

苏州之行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苏州独特的水乡风情,欣赏到了精致而华丽的园林建筑,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苏州给我们带来了诗情画意般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滋养。苏州之行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而充满韵味的古城,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与认识。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再次前往苏州,再次领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六

踏入这条古朴的小巷,脚下的青石板坑坑洼洼的,像是在和那茂盛的墨绿色苔藓一起,诉说着岁月对它的洗礼。

小巷两旁,白墙黛瓦的房屋中,传来一曲宛转悠扬的苏州评弹。那低细绵长的吴侬软语和那轻快的琵琶声混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歌谣,似流水般轻柔,含着苏州古韵,流进我的心房,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印象中的苏州,似乎只有黑白两色,小巷如是。白色的墙,青黑色的瓦,便构成了苏州的古韵、苏州的文化。碧色的树木,艳丽的花朵,点缀在黑白的房屋间,衬托出苏州独有的淡雅,不染尘俗。

记忆中有幅画,画中是青碧色的河水,占了画面的大部分,两旁是苏州古建筑,斜斜的夕阳映在水中,美不胜收。

沿着小巷继续走,到了尽头,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走过几级石阶,便是那河水。河水青碧,并不是如何清澈,却已在此流淌了几百年。

对岸,有妇人正在洗衣,谈笑间流淌出生活的气息。这条河,如今还养育着如此多的人家。走下石阶,俯下身,把手放在河水中,看到的除了这水,还有我的倒影。这是我与苏州的合影。

若说房屋是苏州的骨架,水便是苏州的灵魂。它贯穿整个苏州古城,养育了千家万户,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水同样赋予苏州似水的柔情、似水的美丽、似水的纯朴,让苏州柔若悠扬的评弹,美如白墙黛瓦的房屋,纯朴似温和的苏州人。

小巷,评弹,流水,房屋,以及那古朴、淡雅、温和的韵味,这便是我眼中的苏州。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七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其中之一的苏州,去领略它历史文化的风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东方威尼斯”—苏州,这里处处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

随着爸爸的导航,我们来到了第一站—人山人海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到处都挂着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街边小店更是人头爆满,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突然,妈妈眼前一亮,拉着我的手走进了一家名为“猫的天空之城”店铺,只见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明信片,而且还可以寄出去,更为奇怪的是可以寄给10年后的自己,妈妈说:可以长大后再来找找童年,是件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随着旁边的小牌子提醒,我要看的书都在二楼,于是,我随着楼梯旁的明信片区域,边选边上楼,楼上还有几只小猫在懒散地休息,可爱极了!我先为爸爸、妈妈和自己挑选几张漂亮的明信片,又选了一本几米的绘本,就和妈妈结账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沿着河边的‘石路向前漫步着,沿途的剪纸店、竹器店、丝绸店、陶艺品店等,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随着时间的流逝,“咕噜噜……”谁的肚子叫了?哦,原来是我的,这意味着午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了苏州最有名的饭店—小小得月楼,店里真是人满为患啊,爸爸排了半天的队才让我们吃上了美味的松鼠桂鱼,那美味真是让我差点连盘子都吃下去啊!吃饱喝足后,我们来到了下一站—历史悠久的山塘街。

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我学过白居易的诗,所以在参观纪念白居易的“白公祠”里,我认真阅览了白居易的生平,而且对部分诗句也朗朗上口。

在山塘街上,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箱子”,妈妈告诉我:那是中国最古老的电影—西洋镜,让我尝试一下。我坐在一张长板凳上,用一只眼睛像看“万花筒”似的向里面看去,只见里面的人物惟妙惟肖,再配上外面艺人的十分有趣的“方言说唱”,看得我哈哈大笑,意犹未尽。

天色渐晚,我们踏上了归家的路,恋恋不舍的结束了愉快的苏州历史文化之旅。归途中,我跟妈妈说:“上次也来过苏州,为什么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例如:白居易、猫咪书店等等。”妈妈说:因为我长大了,学到的知识更多,体会就不一样了,也许过几年再来,又是另一番感受。谢谢长大、谢谢知识让我积累、成长。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八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特色和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拥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拙政园、留园等。苏州还以其丰富的水乡风情而受到游客们的喜爱。

第二段:体验苏州的园林之美。

苏州的园林堪称国之瑰宝,其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园林美学。在苏州游览期间,我参观了拙政园和留园等著名园林,深受其美景的震撼。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细的构造闻名于世,每一处景点都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留园则以其博物馆式的展览方式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这些园林,我对苏州的园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段:沉浸在苏州的水乡风情中。

苏州也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而著名于世。我在苏州游览期间参与了一次湖上游船之旅,漫步在苏州的水乡小巷,欣赏着沿岸的古代建筑和桥梁,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在船上,我还品尝了当地特色小吃,如苏式月饼和糖醋排骨,这些美食让我大饱口福。在苏州的水乡风情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风俗文化,也体验到了江南人的热情好客。

第四段:探索苏州的古迹和传统文化。

除了园林和水乡风情外,苏州还有许多古迹和传统文化吸引着游客们。我特别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和狮子林等历史遗迹。苏州博物馆陈列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宋代的瓷器和明清时期的绘画。而狮子林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内有碧波荡漾的池塘和古雅的假山,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通过参观这些古迹,我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五段:总结苏州之行的收获。

在苏州的游览中,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园林和水乡风情,还了解了苏州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苏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苏州之行让我领略了江南水城的独特魅力,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相信,这次苏州之行将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九

我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星期六,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参加小记者培训班举办的“亲子两日游”的活动啦!早晨七点钟,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开往苏州的旅游车。

我们小记者的第一站是:苏州乐园。刚到苏州乐园,我就喜欢上了那儿。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喷泉,造得栩栩如生,那儿还有4头有翅膀的狮子,其中一人坐在一头狮子上,一只手拿着标枪,像是在参加体育运动呢。大家听完带队老师的吩咐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自己喜爱的游乐项目,一溜烟的功夫一个人影都没了。我和妈妈最先玩的是“空中荡秋千”,我是个胆小的男孩,刚开始玩的时候,害怕后面的秋千撞上我,我紧张得闭上了眼睛。渐渐地我的心情放松了,仿佛背上长了一对翅膀,就睁开了眼睛,我好喜欢这种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感觉啊!那真是太爽了。随后,妈妈玩了一个我不敢玩的项目——大摆锤,我听到了一阵阵的尖叫声,听得恐怖万分,心想:幸好我没有玩,要不我的小命可不保了。

妈妈对我说:“我们去玩‘过山车’好不好?”我正要说不好的时候,妈妈像是猜中了我的心思,说:“你要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吗?”我只好勉强同意了,轻轻地说:“好吧”。我和妈妈坐在一排上,扣好安全带,随着一声刺耳的铃声响过,过山车开始滑过了,起先过山车走得很平稳,我心里一想也不过如此,可是一下子过山车的速度快了起来,像飞一样,又倾斜地往上一升,我紧紧地抓住扶手,心“怦怦”直跳,害怕自己会掉下去。过山车到了一个最高点停顿了一下,然后直线往下冲,大家大叫“啊……”叫声此起彼伏,我的胸口闷得发慌,也跟着大叫起来,这下子终于好多了。

游戏结束了,我瞧瞧妈妈,妈妈脸色煞白。“儿子,没事儿吧。”妈妈关切地问我。我拍拍心口说:“没事,还行。”玩“过山车”真是太刺激,太能锻炼人的胆量了。

随后,我们玩了旋转木马、宇宙大战、碰碰车……

当我们沉浸在游乐的快乐中,集合的时间却已经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登上旅游车去旅馆,望着这美丽的苏州乐园,心想:再见,苏州乐园,我一定还会再来的!我还会来玩着那惊险刺激的“过山车”。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

黄连有银杏,灵性同古今。山中多花鸟,松柏亦长青。

--题记。

写生是每个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中的一科重要的课程,是美术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必修内容,也是对我们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次具体社会实践活动。而我们学院的这次写生之路却来得颇为不易,本来学院计划这次采风原目的地是省内的黔东南地区,那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正,虽然也有同学有异议说要去省外采风,但最终也是同意了学院的决定。所以放假之前,大家都满心期待的为去黔东南而准备着。没想到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例会的例会内容,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不能去黔东南了!因为学校领导怕出事后承担责任,就拒绝了我们学院的外出写生申请。

纵然有满心不甘,20xx年7月8日,我们也踏上了开往了黄连的汽车。车上,大家都闷闷不乐,相对无言。终于,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穿越了比九转十八弯还不止的山路,终于到目的地—贵州省美术采风创作基地-黄连。

吃完饭后已经中午1点了,酷日当头,倦意卷土重来,老师就让我们先自行休息,等太阳小点了再出去画。大家又往床上一趟而睡。因为天气炎热,房间的窗都开到最大,睡梦中,丝丝凉意袭来,好不惬意。写生目的地一换再换导致的的不快也随丝丝凉意而丝丝殆尽。再加上这黄连风景本就不错,住地旁硕果累累的古银杏和不远处山间垂挂的瀑布也为已然平静的心境增添了几分欣喜、几分趣味。

黄连地处峡谷地带,千姿百态的峰峦环绕着黄连,层层梯田犹如翡翠点缀着黄连。飞流直下的瀑布,硕果累累的古银杏,形态各异的奇峰峻石。溪流、泉水、飞瀑、奇峰、层峦以及数百年沙棠、上千年银杏等古树随处可见,民居依山而建,环境十分幽雅。如此美好的乡村景致,一直都是画家和摄影家写生拍摄的理想之地,“贵州省美术采风创作基地”,名副其实。

下午3点左右,大家陆续醒来,各自带着速写本、相机,或写生或采风,我的房间临近阳台,视眼不错,相对广阔,风景也相当优美,自己也不想走远,就在这阳台上画了。嘿嘿,其实这个房间还有一个好处,如果实在是懒得不想动,也可以在床上坐着画,虽然视眼狭小了些,但还是很不错的。因为第一次铅笔记录着山的形态,完全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好不容易下了笔,画虽跃然纸上,却也不堪入目···其实不是我们不想画好,只是心有于而力不足。老师走过来看了一看,说:技术不够,有待加强。

正值盛夏,昼长夜短,饭后,天边依然可见一抹微亮,有很多男生相约去瀑布下的浅滩去游泳,也有部分女生在住处排队洗澡(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剩下的则相约去散步,我理所当然的加入散步大部队的阵营···慢慢踱步而去,不久后又慢慢踱步回来。回到住处,天虽未尽黑,路上却也没什么行人了。有些同学在楼上看电视、临摹;楼下,老师们和同学们则搬了凳子在院子里围圈而坐,相谈甚欢。

晚上十一点,该是入睡的时间了,洗澡间这会儿终于没什么人了,洗洗就睡了。因为第二天要早起。

第二天一大早,朦胧睡梦中听到了她们起床的声音,一看时间,才五点多!!!天,有必要起那么早吗?虽然可以再睡一会儿,可是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只好起了。吃过早餐,收拾好工具后就去写生了,差不多十二点就回去,和昨天一样,饭后午休到三四点才又开始继续下午的写生。晚饭后又像昨天一样去散步,与昨天不一样的是散步回来又多了一项娱乐消遣—-打麻将。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差不多就是这样:早上,起床,吃早餐,写生,吃午饭,午休,写生,吃晚饭,晚上可看电视、打麻将、聊天,吹牛等,睡觉,迎接下一天的到来,周而复始,这日子过得道不像是采风,反而像度假。就连孟老师也说:这是他采风这么多年条件最好的地方了。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一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江南花园”之称,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上个月,我有幸前往苏州旅行,这次苏州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回忆。以下是我对苏州旅行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在苏州的旅行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苏州的园林之美。苏州有许多著名的园林,比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在这些园林中,我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韵味。园林内的千姿百态的石桥、曲径通幽的景致以及精美的花木植被,给人以宁静和舒适之感。在这些园林中,我抛开一切烦恼,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真正体会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其次,在苏州的旅行中,我还感受到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在苏州的古城区,我仿佛穿越回到了过去,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我游览了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了解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对其深深着迷。在苏州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这些都是苏州独特的魅力所在。

再次,苏州的美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有众多的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比如苏式糕点、清汤小馄饨、蟹黄狮子头等。我尝试了一些当地的美食,被它们的独特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所折服。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州的苏式糕点,那种绵软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让我回味无穷。在苏州的美食街上,我还品尝了当地的各种小吃,让我大饱口福的同时也更加了解了苏州的饮食文化。

最后,苏州的人文景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我游览了苏州博物馆、碧莲寺、盘门景区等,了解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在碧莲寺里,我感受到了佛教的宁静和祥和;在盘门景区,我感受到了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这些人文景观让我对苏州的深厚底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苏州之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对苏州的园林之美、历史文化底蕴、美食和人文景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州的美景和独特的魅力让我流连忘返,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次去苏州旅行,继续探索这座美丽的江南城市的魅力。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中国的江南,有着一个让人遐想万千的名城——苏州。苏州,又称为“江南园林之乡”,名扬四海,历史悠久。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人们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太湖之滨的独特韵味。我曾有幸来到这里游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分享我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吧。

第二段:宏伟壮观的古城墙。

苏州的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苏州最古老的建筑。登上城墙,可以鸟瞰全城,远眺太湖之滨,沉浸在独特的江南水城风情之中。城墙上有多处闻名中外的景点,如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等,可以领略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和盛行的艺术气息。

第三段:水中古镇的风情。

苏州是一座水陆交通发达的城市,拥有众多的运河和小桥流水。苏州的古镇同样是苏州文化的一大重要体现,它们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我兴奋地在船上漫游,看到了慢悠悠的生活和充满活力的苏州人,感受到了缓慢而内敛的江南文化。

第四段:美食文化的代表。

苏州的美食文化极具特色,具有江南味的冷馄饨、糖醋鱼、松鼠桂鱼等让人食欲大增,名声远扬。苏州的小吃也是颇有特色,如八宝稀饭、肉丝炒年糕、麻球等,让人流连忘返。此外,苏州的茶文化也是非常发达的,如虎丘山茶、松花绿、碧螺春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茶叶品种。

第五段:结语。

苏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镇。在这个城市里,不仅可以领略美景和美食,还可以感受到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苏州的美,不只是城市本身的美,还包括历史、文化、风景和美食。我相信,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游客,都会被苏州深深吸引和感动,这座城市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回忆和印象。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三

来到苏州的第二天,一个大懒觉醒来之后,走到小得好像憋着气似的的窗前,不料被刺眼的阳光晒了个半瞎——这就是南方的骄阳、南方的气温。

来到苏州,似乎并没有什么文化景点,更多的是风景——是苏州的园林。首先来到的是寒山寺。寒山寺其名怎地就如此叫了呢?并不是山——而是人。从小,可以说会说完整的一段话之前,就会背那句千古传唱的名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今天总算是见了寒山寺,听了那钟声。登上寒山寺,俯瞰近距离这一片古建筑群,渐渐过渡到现代的高楼大厦,欣赏着历朝历代文人雅客所书写的诗句,再到现在人人口中传唱的诗篇,我仿佛感受到了那洞穿千年而不磨灭的钟声,和其所穿越过的时代给这里留下的痕迹。

离开寒山寺,我们到达了虎丘。虎丘可以说是这一带一个标志性的地点了,原因很简单,这里有虎丘塔——“先见虎丘塔,再到苏州城”中所描述的的虎丘塔。在虎丘,我们站在千人石上放生朗诵了《大学》(中的一段),试图寻求当年重复诉说而致使石头点头的传说,似乎在追溯前朝古人们的雅致,在追溯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历史。唯一一点点遗憾的是,虎丘塔正在维修,所以并没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宏伟的“中国的比萨斜塔”。

中午一顿饱餐之后,整装待发的我们来到了狮子林,也就是说,踏上了苏州城中最有名的一片土地,也正式开始了我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游览。苏州的园林我早有耳闻,就算是小学课本里描写风景的文章也不能够“放过”苏州园林,这个以不对称为美的园林,这个充满的绿和蓝的园林。步入狮子林,虽然骄阳似火,但是时不时袭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和萦绕在脚下的绵延的河流,无不给人一种清爽的.快感。进入这片并不甚宽广的园林中,亭、台、楼、阁和水一一俱全,其巧妙的搭配令我不仅拍手叫绝。话说回来,这乾隆所题写的“真有趣”倒真的可以来形容狮子林,或者说,我也有一个词,只不过是一个不能从里面挖字的词——interesting。狮子林有趣在亭台的位置,灵活小巧的造型,楼阁的庄严而同时体现出来的不对称之美,有趣在小桥流水的生动轻巧,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有趣在致使乾隆题“真有趣”的那个“石头迷宫”。

今天白天的最后一站是拙政林,我倒并不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收尾,非常的抱歉我将会在如此之意境中忽然蹦出来一阵牢骚——但是炎热的天气和水泄不通的人群实在无法让我静下心来思考,来体会拙政园园林的美,在这嘈杂的环境中只能是想到逃离、亦或是什么都不想,空空如也。江南的园林似乎并不是为这种体验所建造的,其追求的似乎是一种恬静、一种悠然自在,而非如今的嘈杂、而非如今的吵闹。

夜幕降临,我们乘上船,在护城河——也就是京杭大运河——上游览观景,在自称“江南第五大才子”的导游和为我们唱歌的的确有才的“阿妹”(学了几句方言但是这里说不出啊啊啊)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在苏州游玩的第一天——充实而收获满满。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四

望苏州,心中似有一股清泉涓涓细流长流不绝,让人沉迷其中。来到这座水乡古城,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一个纯朴的年代。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和文化氛围,还能够领略到一份恬静悠远的生活情趣。下面,我将通过五个方面展开我的感受,分享我的望苏州之心得体会。

一、古街古巷别有洞天。

踏进苏州的古街古巷,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走到了一个古老的江南小镇。苏州的古街古巷可以说是一座座江南园林的缩影,幽深的胡同小巷中处处可见水池花园,小桥流水,随处可见粉墙黛瓦,瀑布花梢。走在苏州的街头巷尾,流连于古镇别院。这里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气息,一个个气息蕴含浓郁的文化气息。一切美好其实只在脚下,走过每一条巷子的时候,似乎都触碰到了历史的深情。它们将我们引向漫漫时光隧道,留下了点缀在苏州的园林、人文、美食和艺术上的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迹。

二、园林奇妙之境。

苏州,是园林、古驿道、运河、水乡的代表,不同于一般的园林,苏州园林注重“居住式”的空间布局,因而成为文化古城、现代化都市的城中绿地和景观长廊,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走进这里的园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凝结在石榴湖岸边的秋水芙蓉之美,还是透过摄影机镜头所抓取的迷人景致,在这儿,人们不见那绝美的岛屿、水路、矮护墙、整洁的廊道和假山等。园林,是山水自由的,而人文古城中显得更为惬意平和,流水叮咚而如丝,把从天空中斜射下来的光芒穿成了金灿灿的光芒,别有一番风味。

三、苏州美食芳香扑鼻。

苏州是著名的小吃之都,其中小吃最为出名。乍一看,似乎一些平淡无奇的家常菜,但一品下去,就会感觉味道有着深浓的本地特色和蕴藏着满满的历史细节。苏州小吃包括苏州糕点、快餐、海鲜、酒楼小吃、面食等,这些小吃有的多样化,有的琳琅满目。相信来到苏州,肯定会因为甜品而流连忘返,因为小东西而喜爱这座城市的味道。

四、文化氛围浓郁。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历史文明的集中地。苏州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文化体验,在街头小巷里,常常一幢幢青瓦白墙的老房子,让人们感觉都生活在了古人的时代里。而在苏州,又有着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等众多文化场所,让人们在文化中追寻知识的味道,在这里,大家或许会看到上海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符号的一张珍贵照片。

五、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我们到苏州的时候,第一感触就是那里的人们,尤其是大家工作了很长时间,体力、精力都恢复得相当好。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繁华而忙碌的苏州,当地人的热情真是令人感动。他们十分友善,乐悠悠地踱步在这座夜晚热闹的小城市里。他们热情好客,言谈举止亲切自然。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安静、自由、田园般的生活节奏,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健康互动。苏州居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友善也成为了我们走到异国他乡时非常难得的资源。

总结:

望着可爱的苏州,浓郁的文化氛围、迷人的风景、热情的人民、美味的小吃,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使得人们过来一次,难以忘记。这里是一座会让人感到返璞归真的城市。每一次来到这里,总会留下一份深深的回忆,它是人们探访历史、追求文化、享受艺术、寻找美食和温馨体验的绝佳之地。苏州,一个传统之美与新时代之美交织而成的城市,它将传承与创新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引领时尚潮流的城市品牌。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五

诚如授课老师所说,能在开学初繁忙的工作中,让大家抽身出去参加教师培训,这是校长给教师最大的福利。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成长,无论眼前的身份是教师还是学生,从本质而言,成长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事。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阅读和写作,对于语文课而言,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它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难点呢?难在无迹可寻,难在收效甚微,难在急不得却也慢不得。鲁迅曾言,“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语文教学果真如此吗?在以往的教学中似乎是这样,我有点担忧。

在教授的引领下,我却有了另一番思考。也许正像竹子的生长,从孕育到破土而出,这3cm的长度也需要花费四年的时间,而一旦露出地面,他的成长速度却让人惊叹,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6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在你不经意间,已经长成了让你仰望的参天大树。其实,前面4年的过程并不是徒劳的,而是在往下扎根,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根越深,将来的成长越快,这正如我们生命的成长,厚积而薄发!

那我们还忧虑什么?静静地守望便是。

守望中我们能准备什么?

成长自己,唯有成长自己,方能引领学生。要做好老师,先做好学生。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至乐,我们先不说能不能遇到最好的英才,遇到英才能不能慧眼辨别之,单说自己不为英才,何为教导英才呢?在我看来,先做好学生,成长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我一直相信:学生准备好了,老师随时都会出现。我之前是通过读书和网络来认识名师,接受教诲,这次更有这么好的机会,能让我到苏大的校园里,与这些老师面对面的接触,我相信这样的能量场是不一样的,我愿意在其中汲取更好的能量,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掩卷沉思,有些人,有些事,已深深地存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是王栋生老师的笑容。

我看“吴非”的博客多年,家中也有王老师的《不跪着教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等。我印象中敢于说真话的“真的猛士”大多是锋芒毕露的,有些桀骜不逊,没想到初次见到本人,征服我的竟然是他的笑容。

据老师自己介绍,退休已有五年,右眼几乎失明,本应是“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退休后的他并没有彻底地放下自己钟爱的语文教育,还在不停的关注与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着如我们这般迷茫的教师。

王老师的笑容很特别,是那种孩子般纯真的笑,我甚至想到了“天真”和“可爱”,用可爱来形容一个老人的笑有点奇怪,可我就是这么固执地认为。怎样的心态才能造就这样的笑容呢?赤子之心,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常保其赤子之心”“复归于婴儿”,一个纯粹的人,有教育的情怀,一个单纯的人,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

王老师讲了很多他和学生的故事,最打动我的就是和学生的真诚交流。他让学生在16岁的年龄给未来的孩子写一封信,一个女孩写道“亲爱的女儿,我绝不会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一个男孩说“亲爱的儿子,要像你老爸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样的课堂已经不单纯是语文课堂,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时隔多年,王老师仍能清晰而流畅地回忆起当年的语句,也可见老师教学的投入。

二是陈国安老师的才气。

相对于对王老师的期待,我对陈老师并没有任何的了解。就是这样一位长头发的文艺范儿十足的大学教授,却给了我最大的惊喜。

陈老师一开口,就牢牢地吸引了我。他说“中学课的现状:阅读课,讲了等于没讲,讲了等于白僵,写作课怎么进来,怎么出去。”啊?如果他所说是真的,那我们每天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是他说错了,还是我们做错了?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听下去才明白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的根本区别。原来是我们弄错了,母语的学习始于生活,落脚于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而第二语言正好相反,要从书面语回归到生活。反观我们今天的语文和英语教学,不正好颠倒了吗?《心经》上言“远离颠倒梦想”,如果我们的方向和学习路径都错了,怎么会有理想的结果?怪不得收效甚微。

我喜欢老师所提的“回归传统”之说,自从去年在曲阜孔子学院听过金辉院长讲传统文化以来,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了。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上出现了很多的圣贤,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来引领众生,创造了古代中国灿烂的文化,却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被我们抛弃了。“没有晚清,拿来的五四?”,没错,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哪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

我喜欢听老师所吟诵的《离骚》,以前听范增老师在电视上吟诵过,这次听现场版的,还是感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感叹于老师的热爱与传承,否则,我们哪有这样的福气?“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只有心中充满了热切期望的人才会比常人更多意识到时间的残酷,而这种人生的矛盾几乎是不能调和的,也因此更加伤心刺骨。

三是蔡明老师的“智慧”。

他用2025年的高考题“智慧”,作为引领,教给我们思考智慧和智慧思考。

思考智慧,思考智慧的内涵和外延、思考智慧的形成路径、思考智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面性。可以说,借用一道作文题,蔡老师帮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什么是智慧思考呢?用智慧去发现命题的智慧,这需要一双慧眼,用智慧去撞击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唤醒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智慧,这需要一颗蕙质兰心。用智慧去表达智慧,用最适合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这需要文字智慧。

在这一次的培训中,我既有幸遇到了很多的授课老师,也有幸遇见了苏大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是你们的付出才成就了我们这一次的学习之旅。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游苏州心得体会篇十六

今年的暑假夏令营,我们来到了上海。

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一个国际都市,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我也很高兴,能在暑假里来到上海。

我们在上海游玩了三天,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大会址,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6、108号(今兴业路76、78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共有13人参加,还有两名外国人,一位是马林,一位是尼柯尔斯基。其中,还有两名武汉人,一位是董必武,一位是陈潭秋。

游玩一大会址时,我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当时参加第一届一大会议的人员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等等一些知识。

接着,我们又玩到了科技馆,上海的科技馆比武汉的科技馆要大多了,上海科技馆要比武汉科技馆的3、4倍,非常的好玩,但谁让人家是国际都市呢!上海科技馆有4层楼,3层个展厅,上海科技馆把3层楼分成了很多的展区,每个展区都很好玩,给我影象很深的有:蜘蛛展、地壳探秘、机器人世界。

在蜘蛛展,里面展现了许多的蜘蛛,跟你讲解了蜘蛛的品类和蜘蛛的秘密;有蜘蛛模型,还有真的蜘蛛!

在机器人世界里,有许多的机器人,有机器人会唱歌、有的机器人会画画、还有的机器人会跳舞。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展现着不同的风采,给人们表演出各种精彩的演出。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世博园,我们在世博园里玩了一整天,完了7、8个馆,其中最好玩的是信息技术馆,我们在里面看了3场电影,全部都跟信息技术有关,在进馆之前,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台机器,之台机器是帮助我们看电影的,在看电影时会给我们一些提示,这也让我们很高兴。

我们从早上9点一直玩到了晚上8才出园,我也感觉很疲惫,我买了一个海宝做纪念。

我们在上海又玩了一天,之后去了宁波,然后就回家了。

我觉得这次夏令营没有白来,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很高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