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一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一个较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 2、共同总结:两个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椭圆,比较圆与椭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准备: 1.塑料和纸圆(便于折叠用)、椭圆片,每个幼儿各一片,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峨轴相等,纸的和塑料的圆与椭圆一样。 2.细铁环1个。 3.黑板上画一个圆(与细铁环直径相等),一个椭圆,并分别标上圆心和椭圆的中心。 1.出示细铁环,让幼儿说出它是什么样的图形,接着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圆,使铁环与圆重合,使幼儿明白这两个圆一样。启发幼儿观察圆心,画几条半径,用小棒量半径给幼儿看,让幼儿懂得一个圆的每一条半径都是一样长的。 2.把细铁环拉或压成椭圆,并使它与黑板上的椭圆重合。告诉幼儿这个圆形叫椭圆。画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并且量给幼儿看,长轴和短轴不相等。 3.发给幼儿塑料和纸的圆以及椭圆。让幼儿先看一看,摸一摸塑料圆和椭圆,再把它们重叠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处。 4.让幼儿把纸的圆和椭圆分别对折和四折,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5.小结: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半径)等长,椭圆中心到椭圆上各点距离不一定相等。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二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本文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三1、故事头饰。 2、量半圆形、图形机器人1张、半圆形拼图1张、图片卡3张。 一、师生共同表演。 1、表演活动。 2、故事后:老师:“哎,狐狸,狐狸。”(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师问:“狐狸干什么呢?(拿不到奖品)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它的奖券哪里来?……(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 小结: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二、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 小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三、发给每位幼儿一个纸圆,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四、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 示图片卡,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a、先出示一张图形卡,全班幼儿一起找出半圆形;。 b、依次出示2、3张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五、寻找图形游戏。 1、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幼儿看看哪些是半圆形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半圆形。 2、拼图活动。 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四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五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分辨出椭圆形的物品。 3、引导幼儿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1、圆形、椭圆形各一个 2、纸条一根。 3、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 4、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5、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xx” 6、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1、集体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 (1)教师出示椭圆形,小朋友请看看它是不是圆形呢?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 (3)我们一起来比一比。教师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 (4)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5)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教师带领幼儿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2)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3)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呢? 3、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4)、活动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点评进行鼓励。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六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名称。 2 、能够分辨出椭圆形物品。 3、分辨椭圆形的基础上能够勾画出图形。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熊猫大图一张、习题图人手一张 2、黑色水彩笔、铅笔、三角形,圆形、各种椭圆形物品图及物品 3、软(铅)丝 活动重点:认识掌握椭圆形。 活动难点:能分辨椭圆形物体。 一开始部分 1、变魔术引出——椭圆形 “小朋友,你们猜猜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什么?‘百变丝’它非 常厉害,快来看看!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圆形)在变变变,使百变丝变 成椭圆形,问现在是什么图? 小结:长长的圆、扁扁的圆。我们都叫它椭圆形。 二基本部分 2 交流观察复习图形 (1)教师依次出示其他图形,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形状? (我们学过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个是椭圆形) (2)观察椭圆形图片。 (3)在相同的筐子力找到相同的物品。 游戏给图形宝宝找家(依次出示各图形的箱子) ——把筐中椭圆形的纸卡送回家放入箱内。 ——教师做确认。 3、画一画 (1)再一堆物品中找出椭圆形并划横线(铅笔) (2)教师巡回指导 (3)画熊猫(自己做)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们看看跟电视中有什么不一样?(没 涂色)熊猫那些地方时椭圆形?请吧椭圆形部分涂黑。 三 结束部分 延伸:和圆形比较。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这节活动我们班小朋友很配合我,整个活动氛围都很不错、设计的环节也在一环紧凑一环、我觉得在教具上准备充分对于正堂活动的推动很大作用、看着孩子在观察探索中摸出规律我很高兴、孩子们自身也在其中去认知、感知。 其实准备东西倒不难,最难得莫过于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跟你的流程走、我每次就会害怕去提问、害怕出错、有点可笑了、还好这节活动很顺利、我才舒口气、我是很想改变下自己有些教学方法。 这节活动除了这样上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去进行可以制作今天学的图型、让孩子在班中找图形等等········我在教学上还得要继续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成熟。 小百科: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与平面的截线。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七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三、活v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八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