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一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大班安全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二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三1、感知titi和ta的节奏,区别拍子和节奏。 2、感受民族艺术美感,了解民族节日。 3、在情境律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cd、录音机、打棒人手一份、图谱一张、挂图。 一、故事导入。 1、师:小老鼠在河边遇见了龙舟爷爷,就问龙舟爷爷:“什么是端午节?” 2、了解和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 教师根据图片中的粽子、香包、龙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二、通过学习儿歌感知节拍和节奏。 1、语词律动。 师:说着说着小老鼠就唱起了好听的儿谣,你听……。 (配合音乐做律动,初次感知儿谣,教师做,幼儿模仿)! 2、感知拍子。 师:老师每到一句都会点一个地方哦,你们跟着我做哦! 幼儿随教师肢体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点。 3、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据节奏拍手,及肢体各部位的创编)。 (师幼共点十六宫格,感知节奏×和××)。 三、乐器感知。 1、介绍乐器——打棒。 师:这个乐器叫什么名字?能发出什么声音? (介绍打棒的正确用法及音色特点)。 2、利用乐器干支节奏及拍子。 (1)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节奏。 四、律动,导出活动。 师: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过端午节吧! (教师念儿歌,做语词律动走出教室)。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四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五1、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1、 谈话导入。 2、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六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七1.练习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平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习。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端午节活动教案大班篇八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 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 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 ——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