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一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ppt。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 总结。 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圆片。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三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1。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四2.真分数与假分数。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略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五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圆片。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1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六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七2.真分数与假分数。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八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